所属成套资源:讲中国故事 写时代华章·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包
第13辑:互联助学-讲中国故事 写时代华章·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包
展开第13辑:互联助学
典型事例
◎希望工程:用希望之光点亮孩子未来
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公益事业一希望工程。其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因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蓝色的心形海浪托起一轮红色的太阳,配上邓小平题写的“希望工程”四个大字,共同组成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意为“托起明天的太阳”。
1990年建立的安徽金寨县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希望工程启动前,这所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学校还叫金寨县南溪小学,教室的一侧没有墙,窗户是纸糊的,碰上下雨天到处都是水,冬天孩子们冷得伸不出手。2020年,金寨县希望小学已成为拥有两个校区、多栋校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的现代学校。
1991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探访,在张湾小学拍下了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眼睛直视前方、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照片。这张主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唤起了全国人民捐资助学的热潮。许多贫困孩子得到资助,通过学习改变了自身的命运。2018年,苏明娟发起设立“苏明娟公益助学基金”,她说:“我是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会一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截至2019年,希望工程成立的第30年,该工程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600余万名,援建希望小学超过两万所,成为社会公益领域的著名品牌。
◎《教育强国》:让更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一个人
2019年11月,央视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播出。该片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创新探索的事迹。
教育的全面发展,必须补足短板,而教育的短板就在贫困地区。第三集《春风化雨》中,在偏远地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条件不断改善。广西大化县弄勇小学肩负附近22个村屯的孩子们小学阶段的教育任务,学校250多名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在水泥路和岩洞还没有修通之前,当地学生上学要步行一个多小时,而且路途十分危险。学生们需要带著各种生活用品徒手攀爬竹制悬梯,翻越大山才能抵达学校。路修通后,五年级学生蓝海洲从家到学校只要半个小时,他说:“我觉得很开心,不用像那些大哥哥们一样爬悬梯,很安全。”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教工宿舍、食堂、洗澡房、图书馆等都相继投人使用,学校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以前平房宿含的“大通销变成如今舒适宽教的宿舍楼:以前学生们靠天艺水,如今用上卫生的自来水:以前学生的桌子板凳都是用山里的木头做成四方桌,两三个人坐一桌,如今一人坐一桌,教空也多媒体化……国家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补齐义务教育的办学短板,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更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惠及每一个人。
◎农村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添营养,为国家铸希望
党和政府牵挂着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最贫困、最偏远的地方做起。为了让学生吃上安全、卫生、营养的午餐,政府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人每天补助四元经费,并由教育局统管理。2011年到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1600亿元,在29个省(京、津、鲁单独开展了学生供餐项目)的1642个县实施衣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了国家所有扶贫开发重点县,受益学生达3700万人。
过去受经济条件限制和生活习惯影响, 宁夏隆德县联财镇中心小学不少学生家庭大多是早晚两顿土豆面,只有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才吃几顿肉菜,大部分学生家庭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早上喝一一杯水、啃几口干馍馍是常事。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之前,路途较远的孩子中午回不了家,就在学校吃一点自带的馍馍将就一天。国家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每个孩子才有机会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作为第三方开展的跟踪监测结果,试点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发生了积极变化,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身体素质有所改善、贫血率明显下降,营养不良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吹遍贫困山区的每个角落,真正实现了为学生添营养,为国家铸希望。
◎扫盲运动:改变又穷又白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共有5亿多人,文盲率高达80%以上。面对国家建设的新局面,各行各业逐步开启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扫盲运动。在军队,赛跑不用发令枪,谁先写出规定的字谁起跑;在农村,人们从本乡本土的村名、农具,到全国性常见事物和常用词语开始识字。在冬季农闲季节,举办“冬校”“夜校”识字班,集中进行扫盲。夏季农忙时,推行“小黑板下地”“挑担识字”“赶牲口识字”,抓紧时间分散学习。
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工农教育提到国家议事日程上来。-场大规模的识字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其中,西南军区文化干事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在全国范围广乏推行。1958 年,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在北京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全国扫除文育协会会长陈毅在会上说:“只有做好扫盲工作,中国才能改变又穷又白的面貌。”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初就迅速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设立了大量的夜校、冬学和识字组,孩子教妈妈识字、夫妻互教互学的动人场面随处可见。得益于全国上下积极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解放初期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从80%下降到52%。
人物故事
◎大山女校长张桂梅:用教育改变贫困女孩的命运
现年64岁的张桂梅是一名扎根在云南深度贫困山区的女校长,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困难家庭的女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张桂梅在山区看到了太多重男轻女的现象,看到了太多被性别周的光明未来。这也是她坚持创办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在她看来,贫任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尤其是女孩的受教育程度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低素质亲低索质下一代”的恶性循环。她说:“创办学校的初心就是想救人,救一个算一个,一个是一个,救一个我起码救了她们家三代人。”在她的努力下,2008年,全国第所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一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立。截至2020年,这所学校有1800多名贫困女孩考入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誓词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张桂梅觉得这给了学生们自信,能够让她们勇敢地走出去。张桂梅几乎每天都和学生们在一 起,督促她们学习,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
因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都捐献给了教育事业。多年劳累,她身惠十多种疾病,却说:“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王泽霖:一生简朴,却对教育“挥金如土”
在同事和学生眼中,河南农业大学的老教授王泽霖就是个“奇怪”的人。他对自己十分服“抠门”,一件像样的正装都没有,家里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陈设。近80岁的的他至今坚持“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公交,能坐公交车绝不打出租车”的出行原则。
然而这样抠门的他有近亿元身家,在教育事业上年金如土。1984年,王泽霖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采取和企业合作的形式实现了能动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生产促教学、科研,以教学和科研提升服务能力的良性循环道路。30多年来,他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普药证书,主持创建了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赚到第一个400万元的时候,王泽霖用这些钱为学校盖起了两座实验楼,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仪器设备。2008年汶川地震后,王泽霖捐出了身上仅剩的20000元。2020年,他又把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000余万元全部捐给学校,引发各界盛赞。对于近亿元的科研转化资金裸捐一事,他的理由非常简单:“我已经老了,但是科研事业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
◎孙岭峰:教孩子们向命运叫板
失去双亲、留守乡村、极度贫穷……“事实孤儿”的童年充斥着世间的太多苦难。而中国国家棒球队前队长孙岭峰,希望这些孩子的人生因棒球而逆袭。2015 年,他和几位朋友创办了强棒天使棒球队。家庭绝对困难或属于“事实孤儿”、身体健康、年龄7到10岁,这是孙岭峰定下的选拔硬指标。公益组织或者慈善机构推荐人选后,他们进行实地考察、家访,选择符合条件的带回基地培养。有的孩子父母早亡,辗转住在不同的亲戚家,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有的孩子自出生起就没见过妈妈,跟着患病的父亲将就过日子,10岁了还没进过学校……孙岭峰遇见的孩子多数因长期营养不良而生长受限,他把他们带回基地慢慢培养,吃饭时“顿顿有肉”是他规定的底线。
虽然是棒球队,但每天的棒球训练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孙岭峰想尽办法让孩子们读上书。2016年,他找到-所民办小学让适龄孩子插班上学,后来又有固定的老师到强棒天使棒球基地为孩子们上课。相对于这些,孙岭峰倒觉得体育训练是件很简单的事,每天三个小时的训练已经足够,不是每一个孩子 都要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或许有人只是多了一份谋生技能,或许有人能就此考上大学,也或许有人像他一样做棒球教练,教更多的孩子。他说:“我的愿望是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的人。”
◎“北京奶奶”和她的乡村“小课桌”
从2018年3月起,78岁老人严敏文每周五一大早便要从北京家里出发,转车二次,耗时六个小时左右去河北来水西官庄村。在西官庄村孩子们的眼中,她是千里之外带来免费辅导课的“北京奶奶”。严敏文在村民严红山家一间闲置多年的房间摆上桌椅板凳,添置课内外书盾,给村里的孩子们搭建起“小课真”。每周五放学后和每周六整天,这个房间向孩子们免费开放。遇到不会的题,孩子们可以向严敏文求解,也可以由高级的孩子进行辅导。
来“小课桌”内孩子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在城里工作,甚至两个月才回来一次。时间一长,“小课桌”名声在外,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们也慕名而来。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严敏文拿出积蓄盖了一间教室。她说:“对农“对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是他们过上好生活最大的机会,但很多留守儿童没条件获得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这方面能帮助他们:与“小深桌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相比,严敏文觉得孩子们带给她的更多:“我在家根寂真,可是来村里反而精神头很足。能帮孩子们学知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人,不是只能靠社会和家庭来养的老年人。
运用技巧
1.建立逻辑体系,找到素材运用角度
通过现实观察与“故事汇”“人物榜”中的助学素材,考生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改变,助学的主体多样化,由国家变为“国家+社会团体+个人”:助学形式不断丰富,从最初的捐物指钱到支教再到关注课外辅导等;助学手段更是与信息化发展接轨。考生可以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为逻辑线索,在前后变化中展现国家助学的成就。
教育不仅关系到每一一个孩 子的发展,更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考生可站在这一角度深人思考:互联助学如何改变贫困地区孩子的命运,促进他们的发展?互联助学的参与者有着怎样的初心?互联助学除了知识,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在这些追问中,考生能对互联助学形成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找到运用素材的角度。在具体论述时,考生需要通过张桂梅、希望工程等具体例子带动观点,避免说理空洞。
2.跨界整合素材,挖掘共同点
“无时代,不作文”,积累与教育公平、家国情怀、中国梦等时代话题相关的素材是备考高考作文的必然趋势之一。考生运用这些素材时需要走出运用固化的误区。何为“运用固化”?即考生将素材按照话题归类整理,运用角度也局限于该单一话题。
其实,考生可通过变换角度、寻找素材之间的共性等,拓展每则素材的适用范围。互联助学典型人物张桂梅,脱贫攻坚代表人物黄诗燕,抗疫一线英雄人物钟南山...这些人物看似各不相同,实则都能找到一个时代共同点,即“家国情怀”“不忘初心”。考生可以这些时代共同点为轴,将各个人物身上最能体现共同点的故事摘取出来并进行整合,就能丰富素材类型。这样做不仅能给阅卷者留下眼界开阔的好印象,还能提高文章的论证力。
3.如何用一人事树立典型?
素材运用,责在精当。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不难发现,索材丰富固然重更,但不能为求“丰富”而将不符合主题的素材“_锅乱炖”。素材杂糅只会适得其反。素材的丰富性除了通过数量来体现,还可通过对一则素材的深加工、丰富其内两来体体现。考生写作互联助学这- 主题时,可选择一个个典型人物或典型事迹作为主要论证素材,然后以排比形式简单列举其他案材,从而使素材的呈现达到既黄电型又丰富的效果。比如考生可以知名度高的张桂梅为典型素材,选取两三件助学、改变大山里的女孩命运的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然后以王泽霖,“北京奶奶”、希网工程素材进行补充论证。
典型素材具有代表性,也不受到时间限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中外名著等都,是考生平时可收藏的典型素材。
范文示例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30岁:让希望永续
2020年5月1日,大别山深处的一所小华迎来了30岁生日,位于安徽金寨县南溪镇的它,曾经“蜗居”于一个祠堂,学生不足百人,教职工不到十人。1990年6月19日,其在希塑工程的资助下在原址建起了两层小楼,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一金寨县希望小学就此诞生。30年青山依旧,这个深山里的90后不断成长,如今已是拥有两个校区、数栋校舍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学校,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近百人。
曾经靠着双腿丈量山路,深山里的老师们送教上门,如今现代化的教室里窗明几净。曾经的课余时光,孩子们与牛羊、柴火做伴,如今同样年纪的孩子们奔跑在绿茵场上。从“能上学”到“上好学”再到“学得好”,这所希望小学累计培养超过5400名毕业生。它犹如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破土”,远播至山外的大江南北。
从第1所、第100所、第1000所,再到如今的20000余所。30年来,希望小学散作满天星,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故事,点亮了无数个梦想和未来。
1988年出生的金寨县南溪镇青年彭显达,受助后一路读完了大学,2010年报考公务员,回到家乡。如今他是金寨县古碑镇的党委委员,在脱贫攻坚一线踏下坚实的足印。2000年,金寨县青年邓磊以优异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为中国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个少年大学生。如今他已为人父,在安徽合肥市一家国企管理层担任要职。他说自己从希望工程收获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一种面对困境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勇气和知恩图报、自助助人的公益情怀。
第一批希望工程救助生走出校门,“巨浪”在不断增长。如今希望工程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他们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聚之材。从捐款捐物,到更高层面、更广范围的公益融合,希望小学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更引领着社会风尚。
30年时光能做些什么?能让一棵树开枝散叶,能改变无数人的容额,更能沉淀一颗初心,矢志不渝。从199年开始,江苏昆山市的周火生老便把目光投向大别山。100次来往于昆山市至金泰县的“希望"之路上,他将自己的积积着和四处义卖图书的收入,用于帮助金寨县贫困学生完成业。他用行动带动了一群人成立:“周火生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售书模式,募集更多爱心基金,将爱心事业不断延续,让爱心之路越走越远。
而立之年的希望小学,未来将继续陪伴着我们成长。因为它们,因为永续的希望,少年们脚下有路,心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