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湖南省大联考雅礼十六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湖南省大联考雅礼十六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2届湖南省大联考雅礼十六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2届湖南省大联考雅礼十六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湖南省大联考雅礼十六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湖南省大联考雅礼十六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

    2022届湖南省大联考雅礼十六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 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而以机械的方式理解其中的虚实空白艺术。
    C. “写”和“不写”影响读者感受:“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若所有细节都交代清楚,作品就显得死板。
    D. 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不写之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喧宾夺主;二者应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B. “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由作者完全掌控的,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
    C. 《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质疑,进而推想缘由,探求真相。
    D.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等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就肯定无法完全领会作品的意旨。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
    A. 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 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
    C. 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 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作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4. 请简要分析文本中设置的空白在读者感受方面的作用。
    5.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并对其简要说明。
    【1~5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B
    4. ①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5. 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含蓄内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一声“保重”,万般不舍,可见一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借以体现”错误,原文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与“不写之写”的艺术手法都是《红楼梦》的特点,它们之间没有选项说的逻辑关系。
    B.“而以机械的方式理解其中的虚实空白艺术”错误,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可知“机械的方式”曲解文意,于文无据。
    C.“‘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若所有细节都交代清楚,作品就显得死板”错误,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可见并不是“写”得越少越好,也不是细节交代清楚就显得死板。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原文为“‘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可知并没有说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而是与读者的“经验”有关。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可知“不写之写”是艺术的空白。
    A.“对作为丈夫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不是作者有意留下让读者去思考,而是没有必要交代,因此不属于艺术留白。
    B.“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却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中傅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价,至于宝玉如何“没有刚性”,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所以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
    C.“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也不是有意留白让读者去思考,而是因为前面对各色人等的描写已经很详细,没有必要再重复写她二人的表现,不属于“不写之写”;
    D.“宝玉作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是因为贾政素来对宝玉要求极严,即使做得好也不会当面夸赞他,因此这里的描写并非刻意留白,不属于“不写之写”。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可知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可知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林黛玉无意听到贾宝玉成亲的消息,如同一个疾雷,心里五味陈杂,迷迷痴痴,五内俱焚,黛玉哇地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林黛玉要死了,等着宝玉来看他。她多么想再看宝玉一眼,但是,黛玉等到最后,也没见宝玉的人影,黛玉用尽最后的力气茫然的对着黑暗,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然后就咽气了。
    宝玉的通灵宝玉是要有块金的来配的,宝钗恰好就有个赖头和尚给的金锁。宝黛的木石前盟在被世人看好的金玉良缘面前似乎不堪一击,为此忧心的黛玉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得知宝玉和宝钗定亲的消息之后,黛玉万念俱灰,一心只求速死。临死之前,黛玉对她一直依恋的宝玉既有责怪,又有哀怨、难舍,万念俱灰、伤心欲绝,也许临终想说的是“宝玉,你好狠的心啊”。
    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虽然相互爱着对方,但却走不到一起,无疑是最遗憾的事。而贾宝玉最终被安排和薛宝钗成亲,当林黛玉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千愁万感,把身子一天天糟蹋起来,杯弓蛇影,一日竟至绝粒。“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也许也会想到宝玉也会因此而伤心难过,既想到自己,又想到宝玉,五味杂陈,融为一团,也许会说“宝玉,宝玉,你好苦命”。
    宝玉是黛玉一生的希望和牵挂,即使在弥留之际也是斩不断丝丝牵挂,万般不舍。即使心中怨恨宝玉,但在自己即将离世之际,也放下了过往,真心希望宝玉能过得好,因此这句话很有可能“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又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文本二:
    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时,那种温馨、恬静,放射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她的创作都执着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她的散文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美”的重新理解和认识,从而呈现出“独有的美的特质”。
    ——选自梁海《诗意与温情——读<迟子建散文>》
    6. 下列有关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文本一概述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依次写了时间在钟表中、生活中、生命中行走,让读者,尤其是身为高三学生的各位同学深有感触。
    B. 文本一写到白发“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这让作者发现了时间的足迹,感受到时光流逝、岁月凋零。
    C. 文本一写作者到了上课时间还要磨蹭一会儿再进教室,又写随着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时间越显匆匆,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一丝遗憾。
    D. 文本二准确评价了迟子建的散文,其中的“诗意与温情”在文本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鼓舞人心的力量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
    7. 下列名句最能体现文本一对时间的认识的是( )
    A.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挖掘深沟浅槽。——莎士比亚
    B.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时间。——库尔茨
    C. 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还,毫不留恋。——塞万提斯
    D.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8. 文本一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9. 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中“独有的美的特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6~9题答案】
    【答案】6. C 7. B
    8. 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④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9. ①所用的表现手法具有“美质”。作者将时间人格化,“行走”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又把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
    ②所思所感具有“美质”。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
    ③语言风格具有“美质”。文章语言灵动,晶莹明亮,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一丝遗憾”分析错误。作者并没有遗憾,而是平静地接受时间的流逝。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文本一的最后一段“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会和时间一起走向地老天荒,这与B中“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时间”意思最为接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分析能力。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到“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可以看出,小时候作者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
    到了初中,作者对时间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上初中以后……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此时作者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
    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白发的发现让作者感叹时光飞逝。
    而如今,“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此时的作者终于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对于文本二中所说的“独有的美的特质”,可以从表现手法、作者的感受以及文章的语言风格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文本一所用的表现手法具有“美质”。文中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作者将时间人格化,“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此时作者将时间描写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时间永不停息、一直在流逝的状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中,作者将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让文章的表达富有美感。
    其次,作者的所思所感具有一种诗意美。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到,“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在回顾了亲人们的逝去,以及自己生命中时间的流逝,作者并没有让伤感包围自己,而是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认为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这就充分表现出作者所思所感具有“美质”。
    最后,在语言方面,文本一的语言灵动,晶莹明亮,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如“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等,这些语言充满诗意之美,充满着对生命理解的温情,这让文章具有了语言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尚书·虞书·皋陶谟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①,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呈咸若时②,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文本二: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
    ……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③,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④。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注释】①叙,同“序”。②时,通“是”。③绌,通“黜”。④北,同“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B.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C.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D.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典,就是“三纲五常”中的“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 谟,意为谋划。谟是《尚书》六种文体(典、谟、训、制、誓、命)之一。
    C. 三年丧,是臣为君的三年丧期,对臣的服饰、言语、饮食等方面要求严格。
    D. 大理,是古代官名,主管天下刑罚狱讼,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2. 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皋陶和禹考察古时的立治之道。皋陶指出,真诚地遵行先贤的德行,就能使谋略美善,群臣也齐心协力。禹对皋陶的观点表示认可。
    B. 皋陶认为,每日能表现出三德,日夜恭敬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持封地;每天能庄严地实践六德,用以辅助政事,诸侯就能保持邦国。
    C. 皋陶“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迩可远,在兹”“庶明励翼”等语,与《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一对应。
    D. 舜知人善任,安抚四海。在他的治理下,天下政治清明。禹创制《九招》歌颂舜的功德,招来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2)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14. 文本一中皋陶提出了三条基本方针。试概括之,并据文本二举例。
    【10~14题答案】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能识别人才算明智,才能用人得当;能安定民心才是仁爱,百姓才会归服。
    (2)上天听取意见,观察问题,要依附于百姓的视听;上天明察可畏,要由百姓扬善惩恶的行为决定。
    14. ①修身。举例:舜居妫汭,内行弥谨。②知人。举例: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③安民。举例: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于九德能普遍推行,使具备九德的人都出来任职做事,才德超群的人都获得官位。百官臣僚相互学习效法,各个工种的人都按时工作,使政事与天象运转相顺应,各种事情都会成功。不要贪图安逸和私欲,要兢兢业业,因为情况天天变化万端。不要虚设百官,上天命定的工作,人应当代替完成。
    “九德”是具备九德的人,作主语,与“咸事”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在“九德”前断句,排除CD;
    “庶绩”指各种事业,“凝”在这成功之意,与“庶绩”构成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谟是《尚书》六种文体(典、谟、训、制、誓、命)之一”说法错误,《尚书》六种文体分别是:典、谟、训、诰、誓、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选项中词语对应错误,“迩可远,在兹”对应平天下;“庶明励翼”对应治国。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官人”,用人;“惠”,仁爱;“怀”,归顺。
    (2)“聪”,听取意见;“(聪)明”,观察问题;“明畏”,明察可畏;“明威”,扬善惩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三条基本方针:文本一由“慎厥身,修思永”概括出“修身”,由“在知人,在安民”概括出“知人”“安民”。
    举例:文本二“舜居妫汭,内行弥谨”意思是,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体现“修身”;“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意思是,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功业,体现“知人”;“方五千里,至于荒服”意思是,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体现“安民”。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查考往事古迹。皋陶说:“君能诚实地履行其德行,就能有远见,而辅佐的臣子也能同心协力。”禹说:“好啊!如何去做呢?”皋陶说:“啊!要谨慎地修养自身,思虑深远。要亲近九族,那些贤明的人就会相互勉励来辅助,由近及远,道理就在于此。”禹听了这番精当的言论,拜谢说:“对呀!”
    皋陶说:“啊!还要能辨别不同的人,安抚民心。”禹说:“噢!都像这样,连帝舜也难以做到。能识别人就是明智,就善于用人。能安定民心就是慈爱,百姓都会怀念他。能做到明智和受人爱戴,何必担心驩兜?何必流放三苗?何必畏惧巧言、善色、很佞的人呢?”
    皋陶说:“啊!考察人的行为有九种美德。要说某人有美德,就要把他做的事一件一件列出来。”禹问:“什么是九德呢?”皋陶说:“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又良善。要表彰那些具有九德的好人啊!
    “每日能表现出三种美德,日夜都恭敬努力,这样做卿大夫就能保持其封地。每天能庄严地实践六种德,用以辅助政事于国,作为诸侯就能保持他的邦国了。对于九德能普遍推行,使具备九德的人都出来任职做事,才德超群的人都获得官位。百官臣僚相互学习效法,把自己的职责事务做好,使政事与天象运转相顺应,各种事情都会成功。不要贪图安逸和私欲,要兢兢业业,因为情况天天变化万端。不要虚设百官,上天命定的工作,人应当代替完成。上天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常法,要告诫人们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办法,把这五者敦厚起来啊!上天任命有德的人,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表彰这五者啊!上天惩罚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处治五者啊!政务要劝和了!要努力啊!上天的视听依从臣民的视听,上天的赏罚依从臣民的赏罚。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要谨慎啊,有国土的君王!”
    皋陶问:“我的话可以实行吗?”禹说:“当然!你的话可以实行并且可以成功。”皋陶说:“我没有别的学识,只想天天辅佐君主并对他有所帮助啊!”
    文本二: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
    ……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了解沟通四方的情况,他让十二州牧讨论称帝应具备的功德,他们都说要办有大德的事,疏远巧言谄媚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都会归服。……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又根据是否归顺)分化治理三苗部族。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时代开始。
    (二)古代诗歌阅读
    诗经·周颂·清庙①
    於穆清庙②,肃雝显相③。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④。
    不显不承⑤,无射于人斯!
    【注释】①这首诗是“周颂”的第一篇,写的是周人祭祀周文王的场景。②於穆,犹“穆穆”。③雝,同“雍”。④骏,通“逡”。⑤不,通“丕”;承,通“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颂,是宗庙的乐歌。这首诗表现了周人对周文王的敬畏之情。
    B. 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从而巩固统治。
    C. 第五句意指祭祀祖先要诚心诚意,才能报答文王的在天之灵。
    D. 祭祀宗庙和祖先不仅是形式,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诫后人。
    16. 孔子曾说:“《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 (节选自《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你对他的比喻有什么理解?请结合诗句分析。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①孔子指出:祭祀祖先的礼仪是根本;秉承文王的功德是枝叶。②“於穆清庙,肃雝显相”“骏奔走在庙”都是“敬宗庙之礼”:恭敬肃穆,感念先人的伟业。③“秉文之德”,就是要“济济多士”“无射于人”:培养人才,毫不懈怠地继承先人的功德。
    【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条件和结论颠倒,“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应为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秉承文王的功德从而巩固统治。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找出孔子话中的比喻句,即“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然后结合本诗分析含义。“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是把“敬宗庙之礼”比喻为“本”,即祭祀祖先的礼仪是根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是把“秉文之德”比喻为“蘖”,即秉承文王的功德是枝叶。本诗中“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是说宗庙庄严而清静,助祭的公卿高贵又雍容,“骏奔走在庙”是说公卿们敏捷地在庙中奔跑操劳,都体现了恭敬肃穆,感念先人的伟业,属于“敬宗庙之礼”。
    “秉文之德”体现在本诗的“济济多士”和“无射于人斯”,“济济多士”是说官吏众多,“无射于人斯”是说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和背弃文王的美德,也就是说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毫不懈怠地继承先人的功德。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剪影式地再现了曹操自信豪迈、文武双全的风姿。
    (3)“潇湘”是湖南的简称,也常常出现在中国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题答案】
    【答案】 ①. 君问归期未有期 ②.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③. 酾酒临江 ④. 横槊赋诗 ⑤. 然则北通巫峡 ⑥. 南极潇湘(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涨”“酾”“槊”“碣”。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雅鲁藏布江自西南向北斜贯于拉孜县北部长达114公里。就在这114公里的雅江两岸,产生了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15个县级非遗项目,有32位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犹如拉孜人的灵魂与 ,花开遍野、枝繁叶茂。
    这里不仅有拉孜折嘎、吉如谐钦、拉孜堆谐等11个拉孜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还有藏刀、六弦琴、唐卡等传统技艺。这一切,无不体现着拉孜县非遗文化的厚重 。
    近年来,拉孜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新要求,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在拉孜县柳乡孜龙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次旦旺加年岁已高,其儿子尼玛旺拉接过了父亲的衣钵,继续进行锻制孜龙藏刀的事业。作为孜龙藏刀第七代传人,尼玛旺拉感到机会难得,责任重大。尼玛旺拉现在正和父亲一起 合适的学徒人选,“学习藏刀的人,最重要的是品行 ,有耐心。”次旦旺加说。
    让非遗项目“走出去”,进入校园、社区、农村,“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拉孜镇中心小学,赤列加措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课间跳着堆谐。作为学校“非遗进校园”活动负责人,赤列加措告诉记者,县里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后,堆谐作为学校特色教育之一被引入课堂,孩子们在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爱好者、传承者。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脉 底蕴 物色 端正
    B. 根脉 气韵 访求 正直
    C. 血脉 底蕴 访求 端正
    D. 血脉 气韵 物色 正直
    19.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孩子们在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爱好者、传承者。
    B. 孩子们在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成为非遗文化的爱好者、守护者、传承者。
    C. 孩子们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成为非遗文化的爱好者、守护者、传承者。
    D. 孩子们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爱好者、传承者。
    20. 请为文段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要求对仗工整且能涵盖文段主要内容。
    【18~20题答案】
    【答案】18. A 19. C
    20. 雅江河畔歌声(歌舞)美,拉孜非遗魅力足
    【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处,“根脉”,根指根本、根基,脉指血统、宗派等相承系统。“血脉”指血统,人体内流通血液的脉络。此处是说“非遗项目”,应使用“根脉”。
    第二处,“底蕴”,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文化的涵养。“气韵”指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或文章、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也指人的神采和风度等。此处以“厚重”修饰,说的是文化内涵,应使用“底蕴”。
    第三处,“物色”,寻找合适的人选或东西。“访求”,探访,搜寻。此处是说寻找合适的学徒,应使用“物色”。
    第四处,“端正”,思想品行正派。“正直”,公正刚直。此处说的是品行正派,应使用“端正”。
    故选A。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体验……魅力”搭配不当,应改为“感悟……魅力”。第二处,“守护者、爱好者、传承者”语序不当,应先“爱好”,再“守护”,最后“传承”。只有C修改正确。故选C。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之拟标题的能力。标题要包含主要事件,可以采用主谓句式,就本题来说,还要使用对仗结构。材料共五段文字,介绍雅鲁藏布江畔的文化特色,第二段说“这里不仅有拉孜折嘎、吉如谐钦、拉孜堆谐等11个拉孜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还有藏刀、六弦琴、唐卡等传统技艺。这一切,无不体现着拉孜县非遗文化的厚重底蕴”承上启下,从第三段开始介绍拉孜县“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四、五两段从个人传承和非遗项目进校园两个方面具体介绍拉孜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据此可知,材料主要从舞蹈音乐以及传统技艺两个方面展现当地的非遗传承,最后使用对仗结构进行概括即可,如先提“雅江”,再提“拉孜”,先提“歌舞”,再提“非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① ,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② ,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再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③ ,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一个正确的认识,( ),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这样多次的重复
    B. 往往需要经过由精神到物质,由物质到精神,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重复
    C. 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即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这样多次的重复
    D. 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重复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22题答案】
    【答案】21. D 22. ①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②而(但)在社会斗争中
    ③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
    【解析】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是对物质、精神的阐释,应在后面,据此排除C;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是先物质再精神,先实践然后才能对事物有所认识,据此排除AB。故选D。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空缺处是对前文的总结,根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可知,前文讲的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填写“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处,由“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可知,前文说的是自然界的斗争“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与后文“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形成转折关系,因此用关联词“而”“但是”,与自然界的斗争相对的是人类的社会斗争,因此填写“但在社会斗争中”一类的句子。
    第三处,由“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可知,认识的第二个阶段是实践对认识的检验过程,因此填写“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一类的句子。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从挑战方面看,这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而且,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材料二 芬兰赫尔辛基的涅米宁听说养老院的老人缺少陪伴,便利用空闲时间用小车带老人外出兜风。多年不爱说话的老人开始分享自己和这个地方的故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变得不那么烦躁;盲人告诉他,他们闻到花香,听到鸟语,感到微风吹进他们的耳朵,于是,他也听到了许多人生故事,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城市,似乎与老人形成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题答案】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主要介绍人口老龄化带来挑战和机遇;材料二主要介绍芬兰赫尔辛基的涅米宁到养老院陪伴老人,让他与老人之间有了某种神秘联系。这两则材料的共性就是“老人”或“老龄化”,这相当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话题,我们只要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即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关于“老人”或“老龄化”,应该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呢?比如,从关爱老人的角度入手,可以写为什么要关爱老人,以及如何关爱老人,在写作时可以兼顾可行性和文学性,使作品更有吸引力。当然,也可以写对老龄化社会的思考,表达一个青年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可以先指出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再谈老龄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最后再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层进式的结构进行安排,这样的文章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
    如果想要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可以写一个梦境,在梦里自己变成了一个老人,当自己老了之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身体机能变坏,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记忆力下降,很多问题记不起来了,甚至是小脑萎缩;精神上也变得脆弱起来。这个时候突然意识到老了太可怕,老年人太可怜,应该关爱老人,让他们拥有更多的陪伴和幸福。
    立意: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
    3.发挥老人的余热。
    相关试卷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10页。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 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 PDF版,共1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