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解析版).docx
    • 练习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答题卡).pdf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01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02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03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01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02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03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01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1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舞台,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以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全剧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叙事,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历程的故事。
    青绿,是《千里江山图》最典型的视觉标识,也是全剧贯穿始终的意象,在剧中被设计为连接展卷人和王希孟的符号性角色。编导以“静”为出发点,以宋代绘画的内敛基调,设计了“静待”“险峰”“卧石”等造型动作。舞动起来的“青绿”们动作端雅沉静,气息下沉内敛,以一派淡泊之感传递出青绿色彩特有的冷静、空寂况味,队形变化起伏中又营造出高远、深远、平远兼具的视觉美。舞蹈设计化山为人,以人作山,是古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呈现。
    青绿色彩也是全剧舞美设计的重要元素。如篆刻人的服装为深沉的花青色,点缀朱砂红,与其动作稳健而具有顿挫感相匹配;织绢人从水色氤氲的画卷中徐徐走来,带着春天的气息,服装选用淡淡的艾绿。又如舞台布景,七个篇章的背景颜色从清淡过渡到浓重,逐渐形成青绿色彩,打造出“于缤纷浓色,见空寂之美”的境界。
    “远黛秀娥,只此青绿”,“青绿”这一中国传统色的大量运用,让人徜徉在淡泊、清雅、闲静的宋代美学意趣之中。《只此青绿》大获成功,是一种必然。
    (取材于刘森、应杰、韩真、周莉亚等的文章)
    材料二
    《千里江山图》卷是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是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在设色和笔法上,《千里江山图》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石青、石绿是主色调,主要用来敷染山头和山体;赭石、墨是次要颜色,用来皴染山脚和阴面。画卷颜色有丰富层次,远山及天空上部用淡青绿颜色蘸淡墨刷染而成,既拉开了与近、中景山峰在视觉空间上的距离,也衬托了近、中景山峰颜色明亮的程度。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整幅画物象凝重庄严,层次感强,堂皇之气盎然,以明丽璀璨的青绿山水表达了国泰民安的美好希冀。在构图上,《千里江山图》采用散点透视法,大致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绵延的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贯通,形成了“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使用更使画面富有韵律感。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壮丽恢弘;山水间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又有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的人物活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宋人郭熙《林泉高致》有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此卷正给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体现了宋人山水画的审美理想。
    (取材于马季戈、王中旭、林玮等的文章)
    材料三
    中华民族对青色认识和运用的历史悠久。青色是中国传统“五正色”之一,青瓷是富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工艺品,传统绘画艺术以“丹青”为名,山水田园诗中更随处可见青绿的光影。青色是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表现符号。
    为什么中华民族如此偏爱青色?
    生理基础对色彩选择有一定制约作用。研究证实,不同瞳孔颜色对其辨色有明显影响,褐色、灰色、碧蓝色瞳孔辨别光谱中蓝——绿暗色端较为困难,而黑色瞳孔具有理想的调节外来光线的功能。
    生产方式对民族色彩审美起最终决定作用。中华民族最迟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采集和农耕的生产方式,生存环境中最主要的色彩便是青色,包括头顶的青天和身边的碧水,更有植物的绿色。我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直接受到青色濡染,青色已经历史地积淀于民族意识中。因此才会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细腻体验和“池塘生春草”的欣喜情感,也才会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亲昵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谐。青色更易激活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产生心有灵犀的体验,形成对青色的认同感、亲切感。
    民族文化传统也决定了色彩审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各家都从“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出发,倡导以虚静的主观态度对待万物,重视静坐凝心,妙悟万物之美、大道之真。现代研究证明:青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比较适中,给人以明净、澄洁的感觉;人在青绿色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心跳每分钟可减少4~8次,呼吸变缓,精神放松。主虚静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淡泊、克制、含蓄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与具有宁静内敛效应的青绿色异质同构,文化价值契合,情感体验相通。
    (取材于宋凤娣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剧的主要内容是再现《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景象。
    B.青绿意象是指剧中女性舞者们丰富的舞蹈造型动作。
    C.舞者具有端雅沉静淡泊之美,传递出宋代美学意趣。
    D.剧中服装、布景等均采用青绿色彩,呈现缤纷浓色。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千里江山图》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作的青绿主色调是舞剧中青绿意象的创作基础。
    B.设色和笔法的灵活多样,赋予画作丰富的层次感。
    C.画作多种构图方式之美在舞剧中得到形象化表达。
    D.壮丽恢弘的山水传递出“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色被广泛运用说明它在中华民族审美心理中有重要地位。
    B.形成偏爱青色的色彩审美是由中华民族的生理优势决定的。
    C.大量山水田园诗的产生与农耕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相关。
    D.青绿色审美偏好与主虚静的文化传统相通,具有科学依据。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你的学习积累,判断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3分)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从“青青”的衣领颜色感受到读书人的清雅气质,体味到其中蕴含着的曹操对贤才的深切渴望。
    B.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我从“青冥”想象到天空之青苍深远、明净澄洁,仿佛看到了李白想象中神仙世界的辉煌灿烂。
    C.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青崖”是青青的山崖,引发了我对青绿山水的美好想象,让我读懂了李白失意后徜徉山水的愿望。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青青写出荠麦青翠茂盛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与“池塘生春草”“青萝拂行衣”相通的情感体验。
    5.为什么说《只此青绿》“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5分)
    【答案】1.C 2.D 3.B 4.D
    5.《只此青绿》用舞蹈演绎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让观众感受到宋代青绿山水杰作 的独特风格和传统文化意蕴,比如“天人合一”意境、“可游可居”审美理想等。
    《只此青绿》以“青绿”意象贯穿全剧,青绿色的冷静空寂况味让观众领略到清雅闲静的宋代美学意趣;
    青色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表现符号,与“主虚静”文化传统、恬淡含蓄民族性 格与审美心理等内在相通,观众对青色容易产生认同感、亲切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再现”错误,第一段说的是“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
    B.“丰富的舞蹈造型动作”错误,由第三段“舞动起来的‘青绿’们”可知,青绿意象是指剧中舞者。
    D.“剧中服装、布景等均采用青绿色彩”错误,倒数第二段说“点缀朱砂红”。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断文章内容的能力。
    D.“壮丽恢弘的山水传递出‘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错误,材料二说的是“此卷正给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是《千里江山图》画卷给人“可游可居”的感觉,而非“山水”。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生理优势决定”错误,材料三第三段说的是“生理基础对色彩选择有一定制约作用”,生理基础只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第四段说“生产方式对民族色彩审美起最终决定作用”,除此之外,第五段还提到“民族文化传统也决定了色彩审美”,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
    D.“让我感受到与‘池塘生春草’‘青萝拂行衣’相通的情感体验”错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里青翠茂盛的荠麦体现的是扬州遭受战乱后的荒废景象,“过春风十里”同“尽荠麦青青”对举,体现的是“黍离之悲”;而“池塘生春草”“青萝拂行衣”体现的生机勃勃,情感体验不同。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理解句子含义。“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是说《只此青绿》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趣。
    然后到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并进行概括。
    由材料一第三段 “以一派淡泊之感传递出青绿色彩特有的冷静、空寂况味,队形变化起伏中又营造出高远、深远、平远兼具的视觉美。舞蹈设计化山为人,以人作山,是古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呈现”和材料二“山水间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又有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的人物活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给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可知,《只此青绿》演绎的《千里江山图》让观众感受到作品中传递出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以及“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
    由材料一第三段“青绿,是《千里江山图》最典型的视觉标识,也是全剧贯穿始终的意象,在剧中被设计为连接展卷人和王希孟的符号性角色”“以一派淡泊之感传递出青绿色彩特有的冷静、空寂况味”和最后一段“‘青绿’这一中国传统色的大量运用,让人徜徉在淡泊、清雅、闲静的宋代美学意趣之中”可知,《只此青绿》借助“青绿色”的空寂况味让观众领略到宋代美学清雅闲静的美学意趣。
    由材料三“青色是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表现符号”“青色更易激活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产生心有灵犀的体验,形成对青色的认同感、亲切感”“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各家都……倡导以虚静的主观态度对待万物,重视静坐凝心,妙悟万物之美、大道之真”“主虚静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淡泊、克制、含蓄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与具有宁静内敛效应的青绿色异质同构,文化价值契合,情感体验相通”可知,《只此青绿》所用青色和“主虚静”的文化传统以及民族性格、审美心理内在相通,观众能够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饮泉亭记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子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通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通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取材于刘基《诚意伯文集》)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与刺史相先后     卒:最终 B.是无益而沽名也     沽:猎取
    C.得以逞其贪            逞:放任 D.贪相承习为故        故:缘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皆当见而为之       人之好利与好名
    B.冒而饮之               而物得以移之矣
    C.皆蛊于物者也        故吏于其地者
    D.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   而以泉当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病其为矫心                       有人指责他故作姿态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难道是一勺水所能祸乱和改变的吗
    C.惟其知道                              只因为他深知道义
    D.多不与相得                           大多不能得到他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刺史饮泉之事是君子之行,可匡正人心,弘扬公道,值得世人学习。
    B.人命长短由天,人之善恶由己,这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C.作者认为刺史为抨击沽名钓誉之辈饮贪泉之水,其努力程度不亚于伯夷、叔齐。
    D.文章结尾段指出了以“贪”命名泉水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
    10.本文第三段体现了刘基“理明气昌”的创作主张,即修身明德之道要阐释明确,行文气势要盛大激昂。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5分)
    【答案】6.D 7.D 8.D 9.C
    10.(1)首先由“人命修短”“行事否臧”,引出观点“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接着假设论证,进一步阐释;最后总结丈夫的心胸不是一勺水所能惑乱和改变的。说理层次脉络清晰,透彻精辟。
    (2)多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运用整句,形成整齐匀称的句式,增强语势,使说理更充沛。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故:惯例。句意:贪婪互相沿袭,成为惯例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代词,指榜样/助词,取独。句意:(大家)都应当看到并且学习他/人们喜好名利。
    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因而。句意:冒死饮用/因而外物就能够改变他了。
    C.于:介词,被/介词,在。句意:都是被外物所蛊惑/所以在那个地方做官的人。
    D.以:都是介词,用、让。句意:不能用借口来减轻自己的罪过/于是让泉水承担“这个罪名”。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多不与相得: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相得”,相互投合,指相处得很好。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为抨击沽名钓誉之辈饮贪泉之水”错,由原文“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可知,他饮贪泉之水是为了扶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而不是为抨击沽名钓誉之辈。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
    “理明”指文中议事、说理精辟透彻;“气昌”,指行文顺畅自然,气势盛大激昂。“理明而气昌”。
    从说理看,第三段开头“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由“人命”而“行事”,进而指出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向使……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运用假设论证,进一步阐释,“大丈夫之心……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最后总结丈夫的心胸不是一勺水所能惑乱和改变的。说理层次脉络清晰,透彻精辟。
    从行文气势看,“岂外物所能易哉?”“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多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连用对偶句等整句,形成整齐匀称的句式,增强语势,使说理更充分。
    参考译文:
    从前西晋有一个廉洁的官员,名叫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经过贪泉饮水,赋诗说:“古人说此水,饮一杯值千金。如果让伯夷、叔齐来饮,应当是始终不变心的。”后来吴隐之最终以其廉洁自律而终其一生。后人称道廉洁之士时,也一定会称(他)为“吴刺史”。元代宪副吴君任职广西时,把(贪泉边)的亭子命名为“饮泉”,是钦慕吴刺史的(缘故);而宪副的廉洁,最终可与吴刺史相提并论。
    至正十四年,宪副的孙子吴以时,拿着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写的“饮泉亭”三个字,来征求我的意见(向我求取文章)。我过去看过前人谈论吴刺史饮泉的事,有人指责他矫情(或“故作姿态”,“掩饰真心”),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君子用自身的行为来树立榜样,能用来培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的,(大家)都应当看到并且学习他,又怎么可以指责并讥讽他呢?
    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是上天决定的,不可以凭借人力争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恶事或善事,却是由自己决定的。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变的吗?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说是喝了的人会死,我却奋发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冒死饮用,死亡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怀抱必死的念头而勉强饮用,这就是矫情,这是没有好处而是沽名钓誉,那么君子就会指责并且不去做这样的事。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义充实,要用礼仪确立,用刀剑逼迫却不被不义之行所屈服,面对如汤似火一样的险境而不被不义之行所撼动,那难道是一勺水所能惑乱和改变的吗?
    人们喜好名利,都是被外物所蛊惑,(好名与好利)只要有一样,那么(他)的操守就不能稳固,因而外物就能够改变他了。像吴刺史这样的人,我知道他决不是矫情来沽名钓誉的人,只因为他深知道义,明智而自信,忠心实意,所以(他)饮了泉水来昭示世人,让人知道贪婪与廉洁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让那些表面上追求名声然而内心贪婪污浊的人,不能用借口来减轻自己的罪过,这就是所说的扶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真的是能够使愚顽的人开启心智,使懦弱的人变得自立,他的功绩不在伯夷、叔齐之下啊。
    番禺在岭峤之外,距离天子最远,所以在那个地方做官的人,能够放纵贪婪之心。贪婪互相沿袭,成为惯例,百姓没有可以归罪的对象,于是让泉水承担“这个罪名”,(喝了贪泉之水的人会变贪)这是怨恨愤激的人的说法。吴刺史这种行为,不只是使岭外之民开始蒙受天子的恩惠,而且也让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百姓,是上天的子民;泉水,是苍天的赐物。一个刺史的职位如果能有合适的人(来担任),那么百姓与万物都蒙受恩赐。啊,真是伟大啊!吴以时崇尚高尚的气节,敢于直言,看见贪婪之人嫉恨如仇人,所以凡是有俸禄爵位的人,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辈的风范,因此写了这篇记。
    (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注】。”(《颜渊》)
    材料二: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材料三: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注】鞟:去了皮毛的革。此句是说虎豹与犬羊的皮毛花色不同,如果去掉皮毛,它们便无区别。
    (1)材料一中子贡的“文质观”来源于老师孔子。请写出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与子贡意思相近的话,并对孔子的话做出解释。(2分)
    (2)请结合材料三解释,孔子说的“君子不忧不惧”是以什么作为前提的。在你看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内容与此前提有着怎样的关联?请在这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做简要说明。(4分)
    【答案】(1)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文采和质朴配合得当,这才能成为君子。
    (2)①“君子不忧不惧”的前提是“内省不疚”,即反省自己,问心无愧。
    ②(示例一)材料一对“文与质”的偏颇认识可引发内省,真正的君子会不断审视自己、全面要求自己,由此,他必会调和文采和质朴,努力做到内外兼修(或:内外俱佳/达到外表和心灵的完美结合)。这样他便没有缺憾,不忧不惧。
    (示例二)材料二君子为达到内省而有“九思”(或: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自己),他能从视、听、色、貌等各个方面省察自我(或:严格要求自我),以减少错误。于是,他便能够问心无愧,不忧不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关于文与质的关系问题,子贡认为应文质兼备,表里一致,这一思想源于孔子。文采和本质同样重要,文采是以本质为基础的,离开了本质,那么文采就没有载体和方法得以彰显;而本质亦须文采来具体表现,离开了文采,本质也就无所依托。两者一内一外,互为表里,密不可分。《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句意:孔子说:“质朴多文采少则显得粗野,文采多而质朴少则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要配合得当,这才能成为君子。”
    “质”,质朴;“文”,文饰、文采;“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
    第一问由“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可知“君子不忧不惧”的前提是“内省不疚”。“内省”是反省自己,“不疚”是问心无愧。
    第二问如果选材料一,由“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可知材料一主要讲的是文采和本质同样重要,两者一内一外,互为表里,密不可分。“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子贡的思想来自于孔子,孔夫子虽然对文很看重,但他同时把文放在一个很适当的度上,主张文和质相和谐,配合得很恰当。真正的君子会内省,会不断审视自己、全面要求自己,不会使自己文雅不够,显得粗野,也不会使自己文采胜过质朴,显得虚浮。努力做到内外兼修,这样也就没有遗憾,不会忧惧。
    第二问如果选材料二,由“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可知材料二中孔子从九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问题,内在思想与外在表现无所不包。其实九思也可以理解为九戒,即从九个方面约束自己、省察自己,这样也就能做到问心无愧,不忧不惧。
    参考译文:
    材料一: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材料二: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没,听的时要思考听清楚了没,待人接物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说话时要想想是否忠实,做事时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时要想着询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义。”
    材料三: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
    谢朓[2]
    灞滨望长安,河阳视京县[3]。
    白日丽飞甍[4],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5]不变!
    注释:【1】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南朝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2】谢朓:南齐文学家。此诗作于他出任宣城太守途中。【3】灞:水名,流经长安城东,诗人王粲作于汉末长安大乱时的《七哀诗》中曾有“南登霸陵岸,回首塑长安”之句。京县,西晋都城洛阳。诗人潘岳《河阳诗》中曾有“引领望京室”之句。【4】甍(méng):屋脊。【5】鬒(zhěn):黑发。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灞涘”二句,借典故写登高远望,表现出诗人对京色的眷恋之情。
    B.“白日”二句,写豪门多光耀,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
    C.“去矣”二句,写此去久远、欢宴难再,为下文惆怅泪流积蓄情势。
    D.“有情”二句,写黑发会变,真切地传达出有情人望乡产生的愁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中的“还望”明示诗人已在离京途中,与《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的情态相类似。
    B.“白日丽飞甍”中的“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栗”用法有相同之处。
    C.“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与《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D.诗中“佳期”指归期,秦观《鹊桥仙》中的“佳期”指有情人相逢的时刻,两个“佳期”都是美好的。
    1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简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答案】12.B 13.C
    14.(1)内容方面作用:未逝的晚霞铺展成多彩的锦缎,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素绢。内容作用:诗句呈现出的绚丽悦目(澄净开阔)的景物与全诗迟缓的情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旧乡的留恋。
    (2)结构方面作用:与上句“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相接,与下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相连,六句诗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美好、多彩空灵的画面,将诗人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展现出来。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错误。“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错误。“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运用对偶手法。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洞庭湖浩瀚无际,把广袤的东南地区分裂成吴楚两大部分;天地万物也好像都日日夜夜漂浮在湖水中一样。突显了洞庭湖壮阔的气势与景象。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作用的能力。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全诗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料想此地难回而生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旧乡的留恋。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由“白日”过渡到“余霞”,由“人家”过渡到自然,“喧鸟”更衬“江静”,繁花与“余霞”争艳。六句诗描绘了登高望景图,展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视角的变化。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古人创作时,常常借鉴前人妙语,写出自家新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开阔高远。曹操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表达对英才的渴慕。魏征借用《荀子》中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阐明了“载舟覆舟,____________”的治国道理。韩愈取意《论语》,在《师说》中用“三人行,____________”来强调从师学道的普遍性。杜牧《阿房宫赋》的起句“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阿房出”,仿效了陆参“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的句法,短促有力。张孝祥在苏轼“扣舷而歌之”“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等诗文的影响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的满腔豪情。
    【答案】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青青子衿     所宜深慎     则必有我师     蜀山兀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澄”“练”“簇”“衿”“深”“兀”“舷”“夕”。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其中一句“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被黛玉修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后又经过宝玉修改,变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听到此句,黛玉“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
    (1)宝玉最后所改诔文中的“卿”字,本应指的是_________(人名)。(1分)
    (2)黛玉为何“忡然变色”?她的这种心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简要说明。(5分)
    【答案】(1)晴雯
    (2)因为黛玉由此想到自己(或:最忌讳“无缘”与“薄命”二字)。“无缘”暗指“木石前盟”最终败给“金玉良缘”(或:贾母定亲,令宝玉娶薛宝钗为妻),而使宝黛婚事未成;“薄命”则预示了黛玉因身体而早逝(或:黛玉最终焚稿泪尽而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1)依据原文“至晚,宝玉猛见池上芙蓉,忆起晴雯,忽想:‘死后未到灵前一祭,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等内容可知,宝玉最后所改诔文中的“卿”字,本应指的是“晴雯”。
    (2)在“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中,当林黛玉听到宝玉所改的诔文中这四句话时,不由忡然变色,主要是这里面的“无缘”和“薄命”二词让林黛玉想到了自己,继而才“忡然变色”。
    首先,“无缘”一词,暗示后续情节“贾宝玉娶薛宝钗为妻,使得‘木石前盟’最终败给了‘金玉良缘’,使得贾宝玉和林黛玉‘无缘’走到一起”;
    其次,“薄命”一词,对后续情节“林黛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过早去世,最终焚稿泪尽而亡”有暗示作用。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共18分)
    天性与灵性
    ①结识李成海是近年间的事。他的字写得好,影响颇大,声名远扬,不光书法界已成公论,连我这种与书坛稍远的人也早就闻知在心了。及至有幸相遇相识,才知成海不仅字写得好,人也好,率性而坦诚,不像人们想象的某些古典书家或文质彬彬目不斜视,或据一技之长桀骜不驯视其余如粪土。他的衣着与常人亦无奇异,很难从头饰衣着上看出书法家的风度来。这是我初见时的印象,再见和三见以及多回聚首之后,不仅没有改变初见的印象,而是加深着这种印象。我为什么要反复说这个印象?因为我和普通人一样心存一种经验,画画的写字的作文章的名声弄大了的和正在弄大的人,都有不同凡人的风度很富于个性,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而且过目不忘。依这种经验看李成海,颇觉失望,竟是一个外表举止上毫无抢眼特点的人。
    ②我却又反过来想了,外表举止看去没有特殊抢眼之处的书法家,恰好就是书法家李成海的特点,这叫作难得普通。李成海的门第里没有书香,甚至在这个宽大无边的社会里,李成海也是更为不幸的一个。他七岁丧父,人在这个年龄段里理应享有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倚赖之柱倾塌了。面对生活,他无可选择,只有承受和承担。过早承受生活的艰难过早承担生活重负,很容易在终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柴米油盐的局促里消磨了进取的锐气和恒心,我惊讶和钦佩的一点就在于此,生活不仅没有把他压垮,没有把他消磨到平庸,而是出脱为一个精神和心理都很健康的书法家。
    ③我感兴趣的是,既没有书香熏染引诱,又遭逢到柱倾屋塌般的家庭灾难,李成海怎么对用毛笔写字发生了兴趣,以至到痴迷不改的程度呢?他的少年和青年时期,中国的小学和中学里基本废弃了传统的毛笔和砚台,取而代之的是方便耐用也更实用的铅笔和钢笔了。况且,那时候的社会生活里,单靠写毛笔字是既找不到工作也讨不到生活的。那么,李成海为什么拿起毛笔就歇不下来呢?我就只有一个解释,兴趣驱使。
    ④人后来所从事的社会职业,除了无可奈何的种种因素外,主要是兴趣决定着对万千种事项的选择。画家画画作家著作收藏家搜寻古董,都是天性使然,难得改易。所谓天性,就是与生俱来的潜存于生理生命肌体里的某种兴趣倾向。这样我就可以解释李成海在没有任何家庭的和社会的诱导因素的环境里,为什么从少小年纪就选择了毛笔和砚台,而且终生都乐在其中,而且把毛笔字写到可以独立于书法之林的不凡气象了。应该感谢父母给予他对砚台和毛笔构成的墨香尤为敏感的天性。
    ⑤他在社会底层做着沉重的体力劳动,挣取他和家人生存必需的物质;他承受着骤晴骤阴难估难卜的多事之秋年月里的社会压力,却能把自己的眼睛和神经专注于一块块碑石一页页古帖沉寂幽冷的大家先贤的汉字,把全部用心倾注到手里的毛笔和一张张仿纸上,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年复一年,练着指掌间的基本功夫,体悟着历代诸家的玄妙和内韵,终于出脱为书界一家了。须知他把一切工余时间都痴迷在了笔墨纸砚之中。我在这里得到的又一个启示,即作为艺术创造的书法,基本功不可超越,不可轻易绕开跳过,不可能有轻松的捷径通向独立创造的境地。成海在基本功夫上的扎实程度,是有口皆碑的,也是他终成大家的成功秘诀。后天对基本功痴迷的修炼,才使先天的那根神经那份天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得到最大乃至超常的创造能量的释放,创造出令人惊奇的艺术风景。在这一点上常常能见到相反的现象,耐不得寂寞下不了功夫急于出名图利,终究也成不了气候,反倒把先天的那份天性浪费了。这与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创造相同,都循着一个基本的规律。
    ⑥成海最重要的一点,没有停留在临摹效仿前人的笔画结构之中,而是从扎实的基础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终于形成属于自己的书法。我以为这才是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致命之点。说最致命,在于有如蚕的羽化,有如水到汽的飞升。吃着桑叶的蚕和涌动的水,还是在常态下运动,只有羽化成蛾和蒸腾为汽,才会进入创造的自由状态,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才能创造出既不同于先贤大家也不类近同辈人的独立风姿的艺术景观。李成海已经达到这种自由创造的境界。
    ⑦抵达自由创造境界,至为关键的一点在灵性。人们常说悟性。如果再进一步追问,靠什么完成悟的过程?或者说凭什么才能有所悟?靠灵性。灵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本文前述的那种天性,即他对墨汁笔砚敏感的神经,经过长期演练、揣摩,不断强化不断得到壮大,愈来愈敏锐。再有,后天积累的学养,不仅包括书法的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诸多人文知识的装备,还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形成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的基本态度和姿态,综合为一个人的气质和素质,这些都决定着灵性的大与小、轻与重,自然就决定着艺术创造的境界了。李成海无疑完成了对天性智能的珍惜,也完成了后天诸项学养的装备,才使他的灵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造就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羽化和飞升,才创造出令人欣羡的书法作品。
    ⑧正炉火纯青,正自由自如。可待有惊世之笔墨飞扬。
    (选自陈忠实的同名散文,有删减)
    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文质彬彬目不斜视
    目不斜视:形容某些古典书家看不起他人,只朝一个方向看。
    B.或据一技之长桀骜不驯视其余如粪土
    桀骜不驯:形容一些书家依凭技艺性情倔强,不受约束。
    C.成海在基本功夫上的扎实程度,是有口皆碑的
    有口皆碑:说明对成海的基本功人人称赞。
    D.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
    随心所欲:指成海的艺术创造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意进行。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于李成海书法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在外表举止方面还很普通持肯定的态度。
    B.李成海意志坚韧,不屈服于生活外在的磨难,反而成长为身心都很健康的书法家。
    C.李成海在艰难的环境里不放弃对书法的追求,主要是他对书法有着浓烈的兴趣。
    D.李成海正因为后天对基本功痴迷的修炼,才抵达了他书法上自由创造的境界。
    19.如何理解划线句“正炉火纯青,正自由自如”?请结合全文概括李成海取得这样成就的原因。(6分)
    20.天性与灵性影响着人的成长成材。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17.B 18.D
    19.句意:这两句是说李成海的书法达到了纯熟的地步,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意创作。
    原因:
    (1)对墨香的敏感和对书法的浓烈兴趣让他在艰难的环境中能够坚持对书法的追求;
    (2)对基本功痴迷的修炼,让他的创造能量得以释放;
    (3)对天性智能的珍惜和对后天诸项学养的储备,让他的灵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0.(1)“天性”“灵性”可以决定人的兴趣,决定人的敏感度,就如李成海,他没有家庭和社会的诱导因素却选择书法且乐在其中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与他对墨香的敏感天性分不开;
    (2)但仅有“天性”“灵性”无法决定人的成就,这还需要后天的坚持、苦练,李成海的成功与他对基本功的痴迷、对生活的态度等分不开。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
    B.“形容一些书家依凭技艺性情倔强,不受约束”错误,结合语境“或据一技之长桀骜不驯视其余如粪土”可知,应是形容这些书法家依凭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其他人。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李成海正因为后天对基本功痴迷的修炼,才抵达了他书法上自由创造的境界”错误,第五段说基本功是“他终成大家的成功秘诀”,第七段说“抵达自由创造境界,至为关键的一点在灵性。……灵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本文前述的那种天性……再有,后天积累的学养,不仅包括书法的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诸多人文知识的装备,还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形成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的基本态度和姿态,综合为一个人的气质和素质……李成海无疑完成了对天性智能的珍惜,也完成了后天诸项学养的装备……”,由此可知,是“灵性”也即“天性智能和后天学养”让他抵达了“书法上自由创造的境界”。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以及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理解句子的含义。
    “正炉火纯青,正自由自如”是作者对李成海书法的评价。“炉火纯青”是说李成海书法创作的纯熟,而“自由自如”则是说李成海书法创作的自由灵活。
    然后到上文筛选李成海取得这样成就的原因。
    一般可以从先天的禀赋、兴趣,后天的努力以及所处的环境的熏陶等几个方面分析概括,就李成海来说,“李成海的门第里没有书香,甚至在这个宽大无边的社会里,李成海也是更为不幸的一个”“这样我就可以解释李成海在没有任何家庭的和社会的诱导因素的环境里”,环境的熏陶显然不是他成功的因素,所以需要从另外两个角度分析。
    先看先天的禀赋和兴趣,第三段提到“那么,李成海为什么拿起毛笔就歇不下来呢?我就只有一个解释,兴趣驱使”,兴趣促使李成海在艰难的环境中没有放弃书法;第四段提到“应该感谢父母给予他对砚台和毛笔构成的墨香尤为敏感的天性”,可见李成海对墨香有着敏感的天性。
    再看后天的努力。
    如第五段提到“我在这里得到的又一个启示,即作为艺术创造的书法,基本功不可超越,不可轻易绕开跳过,不可能有轻松的捷径通向独立创造的境地。成海在基本功夫上的扎实程度,是有口皆碑的,也是他终成大家的成功秘诀。后天对基本功痴迷的修炼,才使先天的那根神经那份天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得到最大乃至超常的创造能量的释放,创造出令人惊奇的艺术风景”,李成海在基本功方面的苦练让他的天性得到发展,释放其创造的能量。
    如第七段提到“李成海无疑完成了对天性智能的珍惜,也完成了后天诸项学养的装备,才使他的灵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造就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羽化和飞升,才创造出令人欣羡的书法作品”,李成海结合天性,储备后天学养,两方结合让他的灵性得到充分发挥。
    2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天性与灵性”的概念,以及和“成长成材”之间的关系。
    “天性”是指人生来就具有的性情、品质等,“灵性”是指人的天赋的智慧,聪明才智。我们不能否认“天性”“灵性”的价值,就如文中所说,李成海在书法上的成就与“天性”“灵性”也有关系,如第三段提到“李成海为什么拿起毛笔就歇不下来呢?我就只有一个解释,兴趣驱使”,第四段也提到“人后来所从事的社会职业,除了无可奈何的种种因素外,主要是兴趣决定着对万千种事项的选择……所谓天性,就是与生俱来的潜存于生理生命肌体里的某种兴趣倾向。这样我就可以解释李成海在没有任何家庭的和社会的诱导因素的环境里,为什么从少小年纪就选择了毛笔和砚台,而且终生都乐在其中,而且把毛笔字写到可以独立于书法之林的不凡气象了。应该感谢父母给予他对砚台和毛笔构成的墨香尤为敏感的天性”,李成海在书法上的坚持与“天性”“灵性”有关。
    然后结合李成海分析“成长成材”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五段说“后天对基本功痴迷的修炼,才使先天的那根神经那份天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得到最大乃至超常的创造能量的释放,创造出令人惊奇的艺术风景。在这一点上常常能见到相反的现象,耐不得寂寞下不了功夫急于出名图利,终究也成不了气候,反倒把先天的那份天性浪费了”,可见仅有“天性”显然无法成就后天的成就;而且第七段提到“灵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本文前述的那种天性,即他对墨汁笔砚敏感的神经……再有,后天积累的学养,不仅包括书法的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诸多人文知识的装备,还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形成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的基本态度和姿态,综合为一个人的气质和素质,这些都决定着灵性的大与小、轻与重,自然就决定着艺术创造的境界了。李成海无疑完成了对天性智能的珍惜,也完成了后天诸项学养的装备,才使他的灵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造就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羽化和飞升,才创造出令人欣羡的书法作品”,可见李成海后天的坚持,苦练基本功以及人生的体验,对生活的态度,这些才能让“天性”“灵性”最大化。
    五、本小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在顺义区围绕蔬菜残叶烂果、大田作物秸秆、林木残枝、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探索出了一套无害化处理机械化技术模式。②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形成了独有的农业绿色发展“顺义模式”。③“顺义模式”集成了农业废弃物收集、拉运、好氧发酵、有机肥撒施机械化技术,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将作物干秸秆、畜禽粪污、蔬菜残叶烂果等农业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联合堆肥,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料。④产出的有机肥料回用于农田生产,用来种植玉米、小麦、果树、蔬菜等农作物。⑤该模式入选了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的“了”字不能删除。
    B.③句中“顺义模式”可改为“该模式”。
    C.④句中存在并列不当现象。
    D.将⑤句放置第②句后,不影响原意。
    (2)从上下文看,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2分)
    【答案】(1)A
    (2)该举措让顺义区的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形成了独有的农业绿色发展“顺义模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
    A.“了”字表示已经探索成功,而句中的“出”也具有同样的含义,删去“了”字,“探索出……技术模式”句意并不会改变,故“了”字可以删除;
    B.②句中提到了“顺义模式”,故③句可以用“该模式”承接;
    C.“玉米、小麦”与“果树”“蔬菜”不能并列,可将“玉米、小麦”改成“庄稼”;
    D.⑤句中的“该模式”能够与②句末尾的“顺义模式”衔接;且从内容上看②⑤都属于介绍“顺义模式”,因此可以将⑤句放置第②句后。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二:
    一为成分残缺,“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缺少主语,从句意看,是前句中北京农机推广部门探索出技术模式的行为让废弃物变废为宝,应在句前添加主语“该举措”。
    二为不合逻辑,“农业废弃物”范围扩大,根据语段内容可知,该举措只用于“顺义区”,故应在“农业废弃物”前添加上定语“顺义区的”。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认为,不仅科学家有祖国,科学也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所以才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排除万难,一生扑在祖国科研事业上,才有了如今中国在科研事业上的腾飞。科学有国界,一是地域不同、国情不同导致科研对象不同,如中国欧洲需求新能源,而美俄有大量能源可用,二者需求不同;二是涉及国家竞争力的科研成果,很多大国并不会无偿共享,我国屡屡在关键科技上遭遇“卡脖子”危机,正说明这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是议论性微写作。要求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发表看法。议论性文字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如赞同还是不赞同,或是直接抛出自己对该句子的独特看法如科学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接着要运用论证方法如引用名言、列举事例等方式,如“科学有国界”体现在科学研究对象、每个国家科学研究的需求不同方向不同、国与国之间难以做到完全公布本国科研成果等,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屡屡在一些关键技术上遭遇外国“卡脖子”危机等,很能说明;“科学家有国界”,可以着重论述自己熟悉的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人物例子,如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钱七虎、吴征镒等人,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才换来如今中国的科技腾飞,如果科学家无国界,中国将难以振兴,弱国将难免沦为强国的附庸。
    (2)门头沟既有传统的旅游景点,又有新兴的网红打卡地,请选择一处进行推介并阐述推介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答案】潭柘寺(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山下)。推介理由: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圣地,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 ,千年古刹、珍稀古木、著名古迹齐聚,是京城附近的拜佛胜地。这里空气清新,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建筑古老精美。在这里可以看到古典的建筑,也能感受寺庙所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寺内两棵千余年的银杏树是悠悠历史的见证。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说明类微写作题。
    确定推介地,本题要求在北京门头沟选择一处景点推介,既可以选择传统的旅游景点,如潭柘寺、戒台寺、百花山等,也可以选择新兴的网红打卡地,如八奇洞、妙峰山、谷山村等。
    阐述推介理由,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阐述理由时注意重点介绍推介地的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要有不同的推介点,如潭柘寺,可以重点介绍其“佛教圣地”“古朴幽僻”等特点。语言简明,有一定感染力。
    (3)在冬奥会上有人这样评价“奖牌不是唯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请以“热爱”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语言生动,感情真挚。150字左右。
    【答案】例文:
    热爱
    泰戈尔曾说:“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热爱,我们才能忍受生活所有的不易,从黑暗中拥抱光明,从逆境中看到生机。热爱是人生最美的坐标系。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热爱的事情和生活上,在琐碎中发现美好,在荒芜的世界里找到一丝光亮。唯有热爱,才能克服路途中的疲惫、心累,重新鼓起出发的勇气;才能无悔地去投入、去付出,进而成就自己。因为热爱,所以无畏向前,对抗狂风骤雨,也享受春和景明。因为热爱,所以慎终如始,风雨兼程。因为热爱,方能经得住春夏秋冬,跨过漫长岁月。心中有热爱,眼中自会有光芒。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抒情性微写作题目。
    材料由冬奥会“奖牌不是唯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一句评价语引出“热爱”的话题,揭示了奥运会或体育运动的魅力不只在于争金夺银,还在于热爱,因为热爱,我们才能抵御病痛、摆脱焦虑、走出迷茫……“热爱”是一个人做事的内驱力,不只是奥运,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样离不开热爱。
    本题要求以“热爱”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写作时注意围绕“热爱”的意义抒发情感,多用整句,形成连贯的语势,感情充沛。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二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当前国人的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呈现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要跟上雄阔的时代步伐,不断攀登自己生命中的高峰,展现出新时代的精气神。
    请以“咱的精气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略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由材料、命题以及写作要求组成。
    “咱的精气神”是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精气神”。“精气神”是指精神力气,精神和活力,或精神状态、精神面貌。“咱”是“精气神”的修饰语,这“咱”可以是指自己,也可以指包含自己在内的一类人,如中国民众,如青年学子。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说当前社会的精气神,“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第二句是说人的精气神,“要跟上雄阔的时代步伐,不断攀登自己生命中的高峰,展现出新时代的精气神”。那么考生需要思考如下问题:如何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如何才能攀登生命高峰,这需要怎样的精气神,新时代的精气神又是什么,这样的精气神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精气神。
    身处当下,干事或创业,都离不开饱满旺盛的“精气神”。干事创业,通常可以理解为“谋求成功”“获取幸福”“赢得财富”“突破困境”“成就精彩”……这也就意味着,职场,官场,商场,赛场,考场,战场……场场都需要“精气神”;教师,医生,律师,警察,工人,农民,学生……行行都需要“精气神”;商业界、企业界、学术界、文艺界、军界……界界都需要“精气神”。具体来说,有勤奋学习的精气神,有踏实肯干的精气神,有力争上游的精气神,有敢于担当的精气神,有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有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抒写自身的经历、见闻和感受,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考,见解和主张。只要有办法将“精气神”诠释得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就可以。如果有生活气息或者有理性深度,那就更妙了。
    题干要求写作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考生可以将“咱”理解为“自己”,写自己的精气神,也可以将“咱”理解为一类人,如当下的中国人民,如家乡的人们,如青年学子,然后集中笔墨写一件事,借助细节描写呈现“咱”的精神面貌,或者选择几个场面共同展现精气神,最后可以采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卒章显志。
    【参考立意】
    看我辈青年激荡“奋然为之”的精气神。
    鼓起精气神,奋进新时代。
    阔步前行,走出中国青年的精气神。
    永不言败,咱“小街人”的精气神。
    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
    (2)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对新问题、新事物、新任务,国人既要具备坚守理想、行稳致远的定力,也要有直面艰险、劈波斩浪的魄力。
    请以“定力与魄力”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略
    【解析】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材料类型为思辨性材料。
    本次作文题不刻意回避时事热点,重在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关联,激发考生的社会责任感。材料中对于“定力”和“魄力”已经有了充分的解释。“坚守理想、行稳致远的定力”:从坚守梦想而言,只有坚守初心,保有定力,才能选择一条最稳当的路去出发,不至于行差踏错;而在前进的路途上,也只有保有定力,不三心二意,不中途易辙,也才能走得远。“直面艰险、劈波斩浪的魄力”: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实现目标、实现梦想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必然会经历无数困难坎坷。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我们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也必须时刻拥有于逆境中图存、于困厄中求索的魄力,才有可能勇斗艰险开新局、重振旗鼓再出发。
    本题要求以“定力与魄力”为标题,写作一篇议论文,写作时,应当围绕“定力”和“魄力”综合思考对于“定力”,应着重阐述选择目标时保守初心的定力和前进途中不分心、不停步的定力;对于“魄力”,则重点从遭遇到困难时能敢于挑战、遇到选择时敢下决定的强大精神意志角度去阐发。写作时还需注意,本次作文要求将自我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写作,写作时除了思考自己思想性格和学习生活的“定力”与“魄力”之外,还应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民族责任中需要哪些“定力”和“魄力”。
    【参考立意】
    定力方能行稳,魄力亦能致远。
    平稳处需定力,波澜处见魄力。
    小处见定力,大处见魄力。
    相关试卷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浙江专用)(四):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浙江专用)(四),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浙江专用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四):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四),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天津专用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北京专用),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四)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