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天津河东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2天津河东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天津河东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天津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天津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东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学试卷
1. 人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又称为细胞内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等构成
B. 血红蛋白、唾液淀粉酶、乙酰胆碱和细胞因子,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D.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详解】A、内环境又称为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A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唾液淀粉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形成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
D、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不受激素影响
C. 不存在信息传递 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 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B
【解析】
【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学习记忆与海马区的关系,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根据题意作答。
4.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调节机制。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 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 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产生的性激素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关激素
D. 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详解】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是植物对于环境的一种适应,不属于反馈调节,A符合题意;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数量的减少会导致甲的数量随之减少,两种鱼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属于反馈调节,B不符合题意 ;
C、垂体产生的TSH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增加抑制垂体对TSH的释放,该过程中存在甲状腺激素对TSH的负反馈调节,C不符合题意;
D、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多次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B. 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 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 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多次注射该疫苗可引起机体发生多次免疫,可产生较多记忆细胞和抗体,A正确;
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DNA,B错误;
C、疫苗是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不会在机体内增殖,C正确;
D、疫苗属于抗原,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D正确。
故选B。
6.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人脑中与上述现象有关的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 小脑、大脑皮层、脑干 B. 大脑皮层、小脑、脑干
C.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 D. 小脑、下丘脑、脑干
【答案】B
【解析】
【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
【详解】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展示了水稻被利用的多种形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灰分还田、菌渣还田实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精米、糙米、米糠、秸秆等含有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秸秆、稻壳培养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预才能维持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A、灰分还田、菌渣还田实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A错误;
B、水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
C、秸秆、稻壳培养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预才能维持稳定,D正确。
故选D。
8. 某小组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迎春幼苗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浓度为10﹣11mol/L的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
B. 浓度大于10﹣10mol/L的2,4-D溶液抑制插条生根
C. 从实验结果可知2,4-D溶液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根,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根
D. 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需要设置预实验,在预实验中确定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以确定最适浓度。
【详解】A、据图可知,10-11mol/L的2,4-D溶液处理组插条生根数量比清水组多,说明10-11mol/L的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A正确;
B、大于l0-10mol/L的2,4-D溶液不一定抑制插条生根,例如10-9mol/L的2,4-D溶液能促进插条生根,B错误;
C、据图可知,低浓度的2,4-D溶液可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的2,4-D溶液(如10-8mol/L的2,4-D溶液)可抑制插条生根,体现了2,4-D溶液诱导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
D、2,4-D溶液诱导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在最适浓度的左右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2,4-D浓度,D正确。
故选B。
9. 下图为某地2000年~2004年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五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可能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竞争有关
B.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故在此地将持续呈“J”型增长
C. 因巢菜数量不断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多取样方求平均数
D. 五年之后群落中植物丰富度将呈不断增大趋势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曲线图表示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其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逐年增大,而其他物种的种群密度逐年减少,甚至消亡。可见,加拿大一枝黄花会造成物种多样性降低。
【详解】A、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植物,相互之间争夺阳光、水分、矿质营养,此地5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竞争有关,A正确;
B、加拿大一枝黄花虽然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是资源条件有限,其在此地不会持续呈“J”型增长,应该是“S”型增长,B错误;
C、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为使估算值接近实际值,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C错误;
D、由图可知,五年后巢菜和狗牙根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植物丰富度呈不断减小趋势,D错误。
故选A。
10. 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年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
A. 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 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 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 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原始互惠、捕食、互利共生、寄生和种间竞争等。
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根据貂熊也捕食小型动物,说明狼和貂熊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
B、貂熊的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其在积雪上奔跑,B正确;
C、耳小、尾短、毛长利于保温,减少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C错误;
D、貂熊、猞猁、狼占有不同的生态位,D错误。
故选B。
1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 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 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完整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故选C。
12. 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分析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释放内源性大麻素
B. 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增加,最终导致GC兴奋性增强
C. 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
D. 上述调节过程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据图可知,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
【详解】A、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A正确;
B、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B错误;
C、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C正确;
D、该调节过程中存在物质进出细胞以及信号分子与受体识别结合传递信息过程,故涉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13. 下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反射弧的结构a是__________。
(2)图乙中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结构是_________(填“A”或“B”),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3)图乙是突触结构示意图,它由⑤______、④_____和⑥_____(填结构名称)三部分组成。
(4)结构③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式释放出细胞膜。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突触后膜上有接受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感受器 (2) ①. B ②. c
(3) ①. 突触前膜 ②. 突触间隙 ③. 突触后膜
(4)胞吐 (5) ①. 单向 ②. 糖蛋白(蛋白质)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f是效应器,e是传出神经,c是突触,b是传入神经,a是感受器,d是神经中枢。图乙中⑤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
【小问1详解】
图甲中反射弧的结构a是感受器,其与传入神经相连,传入神经上存在神经节。
【小问2详解】
图乙中B可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神经递质作为化学信号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会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图甲中c表示突触,故图乙是图甲中c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小问3详解】
突触由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即⑤④⑥。
【小问4详解】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小问5详解】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后膜上有接受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其能识别结合神经递质,故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及反射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②低血糖患者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答案】 ①. 氧化分解 ②. 肝糖原分解 ③. 胰高血糖素 ④. 甲、乙 ⑤. 大脑皮层 ⑥. ①④ ⑦. ①③
【解析】
【分析】由图1可知,空腹时甲和乙血糖浓度偏高,丙的血糖浓度正常;餐后一段时间内甲、乙、丙的血糖浓度均有所上升;餐后3h甲、乙的血糖浓度下降但是仍然高于正常值,丙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由图2可知,甲餐后胰岛素含量稍微有所升高,幅度较小;乙和丙的胰岛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的胰岛素含量高于甲和丙。
【详解】(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并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
(2)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一次性摄糖过多也会出现暂时性尿糖;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不会出现尿糖;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会引起尿糖;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故选①④。
(4)由图可知,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故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①③正确;若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题意不符,②错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若仅仅胰岛B细胞膜上的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其他细胞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正常,则乙的血糖应该正常或稍微偏高,胰岛素水平也会正常或稍微偏高,④错误。
【点睛】糖尿病的病因大致分为三类:1缺乏胰岛素;2体内有胰岛素的抗体;3体内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第一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2、3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5.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荐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组织液 (2)人体第一道防线受损,免疫系统防御功能下降
(3)防御 (4)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5)记忆细胞和抗体数量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免疫能力下降,所以要及时接种第二针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2007 ~ 2015年出生儿童的第一剂次VarV 接种率开始基本持平,2014年后下降;;第二剂次VarV接种率逐年增加,水痘发病率逐年下降。
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3、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②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③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小问1详解】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来自组织液。
【小问2详解】
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系统防御功能下降,故更易被VZV感染。
【小问3详解】
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监视和自稳的功能,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造成的。
【小问4详解】
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
【小问5详解】
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但一段时间后抗体和记忆细胞会减少,免疫能力会下降,故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
【点睛】本题以“VZV"为载体,主要考查内环境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16. 番茄果实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影响,为研究相关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研究者发现未授粉及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情况差异显著(图1所示)。结合已学生物学知识推测,番茄授粉后,发育着的种子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
(2)研究者同时检测了授粉与未授粉番茄雌蕊产生乙烯的速率。图2结果可知,授粉的番茄雌蕊乙烯生成速率逐渐下降,未授粉的番茄雌蕊乙烯生成速率基本不变。结合图1、图2结果,推测乙烯对子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为证实该推测,研究者以野生型番茄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并观察子房是否可发育为果实,请完善表格中的实验处理。
授粉情况
授粉
未授粉
授粉
未授粉
实验处理
施加清水
施加Ⅰ
施加Ⅱ
施加Ⅲ
子房是否发育为果实
是
否
否
是
表中Ⅰ-Ⅲ处所需的试剂应分别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推测。
A.清水 B.生长素 C.生长素运输抑制剂 D.乙烯合成前体 E.乙烯受体抑制剂
(3)研究还发现野生型番茄授粉后子房内赤霉素(GA)含量升高。为研究GA和乙烯两者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研究者以野生型番茄和乙烯受体功能丧失的突变体S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相关处理及结果如图3所示。
图中结果表明GA作用是______________。在未授粉情况下,S突变体比野生型体内G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高,由此推测未授粉的S突变体子房可发育为果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野生型番茄未授粉则子房不发育,可以加速不必要的生殖器官的衰老,以利于植物体能量的合理分配。
(4)结合上述所有实验结果,请完善植物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在( )中选填“﹢”“﹣”_________(﹢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答案】(1)生长素 (2) ①. A ②. D ③. E
(3) ①. 促进果实发育 ②. 突变体S体内缺少乙烯受体,不感应乙烯信号,导致乙烯对GA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体内GA合成量升高,促进果实发育
(4)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1可知,未授粉时,子房生长非常缓慢,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正常。
由图2曲线可知,授粉后乙烯生成速率急剧下降,而未授粉生成速率变化不大。
由图3柱形图可知,野生型番茄授粉时,外施PAC抑制子房的生长,而外施PAC后加入GA促进子房的生长。乙烯受体功能丧失的突变体S在未授粉时,外施PAC抑制子房的生长,而外施PAC后加入GA促进子房的生长。
【小问1详解】
由图1分析可知,未授粉时,子房生长非常缓慢,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正常,说明番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处理,结合实验设计原则,表中Ⅰ应为清水,Ⅱ为乙烯合成前体,Ⅲ为乙烯受体抑制剂,通过比较四组子房发育情况,即可确定乙烯对子房发育的抑制作用。
【小问3详解】
由图3柱形图可知,野生型番茄授粉时,外施PAC抑制子房的生长,而外施PAC后加入GA促进子房的生长。乙烯受体功能丧失的突变体S在未授粉时,外施PAC抑制子房的生长,而外施PAC后加入GA促进子房的生长。表明GA可促进果实发育。未授粉的S突变体子房可发育为果实的原因是突变体S体内缺少乙烯受体,不感应乙烯信号,导致乙烯对GA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体内GA合成量升高,促进果实发育。
【小问4详解】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完善植物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如下: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
17. 在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所示(能量单位为kJ/(m2·a)),M、N表示营养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_____。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
【答案】(1)样方法 (2) ①. 2488 ②. 6.3 ③. 不能
(3)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解析】
【分析】1、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小问1详解】
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故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
【小问2详解】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281+2826-3619=2488kJ/(m2•a)。能量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故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100%=6.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小问3详解】
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海带与浮游植物相互竞争阳光等资源,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则牡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点睛】本题解答时需要考生识记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种间关系的知识,根据图中数据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相关的计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天津河东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