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小说语言综合类(课件)-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宝鉴
展开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表层、深层),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3.小说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点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真实、辩证分析重点难点词语、语句的含义及多种考点的综合分析
本专题解决问题:小说语言类2大题型和综合性选择题新的《考试大纲》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大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前者是B级理解要求,后者是D级鉴赏评价要求。这两大方面从小说命题实际来看,可作为两大题型: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题型一 体会重要语句含意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语句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理解或赏析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从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角度考虑;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从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角度考虑。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小说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情况和表达作者的愿望、情感等。结合主题分析,就是要考虑句子反映的现实情况、句子中寄寓的情感和寄托的愿望。分析时除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外,应着重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第三步:规范答题,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即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例一]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锄李 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题干中有“理解”“关键”字眼,表明题目属于“体会重要语句含意”类。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本题考查方向很明显,就是人物方面、主旨方面的内涵。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表现六安爷对土地的留恋与不舍。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体现劳动者对土地的爱。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揭示了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农业的矛盾。
题型二 品味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小说语言艺术的答题需要思考“2角度”1.用语特点角度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例二] (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第一段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第一段画线部分”明确了区域,“语言特色”界定了本题属于“品味语言艺术”类题,“举例分析”明确了答题步骤是先界定“特色”,然后“结合画线部分分析”。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答案】①多用口语方言,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暗示刘四爷的身份;“耍骨头”形象刻画车夫们迫于生计的调皮捣乱玩心眼的形象。②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一瞪眼”“哈哈一笑”生动展示刘四爷老谋深算的特点。③多用短句,简短有力。“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刻画出刘四爷性格怪癖,生性不老实的特点。
再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那座军营,那群士兵(节选)杨西景 侯发山于是,他们来到当年的“点名台”前。张嵩山整了整衣冠,缓缓走上了“点名台”。看着排列整齐的方阵,望着一头头白发,一张张沧桑的脸庞,张嵩山心里几多激动,几多感慨,眼前幻化出了一张张英俊的面孔,一个个鲜艳的、火红的领章、帽徽,仿佛回到了三十五年前……“连长好!”一声震天响的呼喊把张嵩山拉回到现实中,“唰”,两行泪珠从眼帘飞驰而下。此刻,这一声亲切的、久违的呼喊,蕴含着当年那血浓于水的连队亲情。这就是连队,军人一生一世都难以忘却的灵魂的故乡、青春的故乡。一个锅里抡勺子的生活,一个院子里共迎日月的岁月,是生命和生命的融洽,灵魂与灵魂的沟通,青春和青春的碰撞。纵然在这里哭过、吵过,甚至骂过,然而,在岁月的回忆里,都是人生最珍贵的欢声笑语。虽然部队解散了,他们的豪气未散,心未散……张嵩山清了清嗓子,着力一展当年的豪气,开始点名:“孙雅雅。”
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年近七十的老连长除了身体略显佝偻外,声音还是那样洪亮,还是那样有力,丝毫不减当年。张嵩山又叫了一声:“孙雅雅。”“到!”“曲高远。”“到!”“牛飞鸣。”“到!”……“张文英!”这是张嵩山点的最后一个人。现场一下子沉寂了。“张文英!”张嵩山提高了声音。当年那一次点名,缺他;今天,又缺他!现场一阵沉默。
这时,杨伊洛站了出来,阴着脸对大家说:“乡亲们,战友们,去年夏天,几个小孩来到九龙湾游玩,当时天热,他们就跳进黄河洗澡。黄河下边暗流很多,卷走了一个小孩。当时,张文英正在岸边种菜,听到呼救,没有半点犹豫,一下子跳进了黄河,孩子推到岸边,但他却没出来。”啊!张嵩山傻了。杨伊洛走到张嵩山身边,解释道:“我怕大家一路上开车分心,在微信上没有说明。”张嵩山点点头,眼角又一次飞出泪花。这时,站起来一个孩子。他说:“我是兵兵,张叔叔就是为救我牺牲的。”张嵩山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兵兵。杨伊洛说:“我看了张文英生前的日记,知道他有百年后把骨灰的一半埋在城垛山的愿望……可惜他出事后,尸体一直没有打捞上来。今天就带来了他的一双鞋子,等会儿我们上山,做个衣冠冢吧,好了却他一辈子的军人情结。”
张嵩山看到那双鞋子是手工做的布鞋,似乎还没有上过脚。是张文英的老娘做的?可是,听说他的娘早早就去世了啊。墨春秀上前一步,看着那双鞋,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这是当年俺娘给他做的。”张嵩山记得,当年这个村的妇女给部队的战友每人做了一双鞋,他的,也没有舍得穿,一直摆放在他的办公室桌,直到退休他才收拾回家,锁进箱子里。没有人提议,也没有人说话,大家带着兵兵,带着张文英的那双鞋,朝城垛山走去。同行的人,除了张嵩山的战友,还有“鱼水新村”的全体村民。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唱起了那首《城垛谣》:叔伯们啊,你们在哪头儿?嗨,俺们在嘉峪关这头。兄弟们啊,你们在哪头儿?嗨,俺们在山海关这头。你挽着我的胳膊,我拽紧你的手。万万块秦砖吆,是咱一代代的骨头连骨头!
你抵着我的肩,我顶住你的头。这万里城墙吆, '是哨一代代的血肉筑就! 拦胡马,挡匈奴,夷狄难近咱家门口。丢了头,抛血肉,长城护家八千秋。 您的娃,俺的妞,记住叔叔伯伯骨连骨,记住哥哥弟弟血连肉。
俺们在关外头,您们在关里头。十三雄关忠魂守,家园万代无边忧…… 开始时是一个人唱,后来,大家都跟着唱起来。这歌,似云,在每个人心中漂浮着;似雨,在每个人眼帘中飞落着……在城垛山上,选坟茔的时候,张嵩山选了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他说:“得让张文英瞧得见咱的老营盘。”从未落过泪的杨伊洛,此刻泪水伴着话语:“兄弟们,我和老张明年就七十了,你们也都奔六十了,就让文英兄弟代表咱们,永远看护着老营房,永远呵护着城垛山吧。”(《奔流》2018年第9期、10期连载)选文语言简洁明快,富于变化和气势,请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从句式选用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选文语言简洁明快,富于变化和气势,请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从句式选用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①采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简洁有力。如“纵然在这里哭过、吵过,甚至骂过”就以短句的形式概括再现了退伍军人们过去在军营里发生的矛盾与冲突;②结合整句与散句,使小说语言既和谐匀称,又富有变化。如“张嵩山心里几多激动,几多感慨,眼前幻化出了一张张英俊的面孔”在散句中穿插整句的形式,使读者感受到张嵩山重回“点名堂”内心的起伏和想象。③采用排比句式,增强小说语言的气势。如“是生命和生命的融洽,灵魂与灵魂的沟通,青春和青春的碰撞”就强烈抒发了军旅生活对战士们的成长带来的巨大 作用,以及给战士们留下的难以磨灭的记忆,读之令人酣畅淋漓。
题型三:综合性选择题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小说文本的选择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一、了解选项常见错误类型
二、掌握分析比对3步法第一步: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所谓敏感点是指选项中有关“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核心词语或短语,命题者往往就此设误。因此,准确标注敏感点并把握其对应错误类型至关重要。至于如何标注,怎样把握,如下表: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排除错项定答案根据前面分析的各错项特点,判定选项正误,确定答案。
[例三] (2021·全国卷Ⅰ)秦琼卖马谈歌①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一天的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的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 提着柳条箱子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②“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多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③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④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节选前四段)
(2021·全国卷Ⅰ第7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洒下”“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态。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把重金买到的六件瓷盘掸落地上,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D.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答案】C【解析】“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不准确,文中确有典雅考究的语言,但并不是没有使用日常口语,如王超杰与伙计杨三之间的对话就是日常口语。也有选D项的。
[例三] (2016·全国卷Ⅱ)阅读《锄》(正文见[例一]),完成后面的题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D.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E.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答案】B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欢 乐 颂陈 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地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B.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C.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辛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D.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答案】A【解析】先要标注各选项中的“敏感点”,如A项中标出“纯粹”“浪漫”“渴望”“赞美”,B项中标出“悲剧命运”,C项中标出“关怀”“同情”,D项中标出“明丽”“浪漫”等;其次围绕敏感点,回归原文找对应信息,进行比对,判定正误,确定答案。B项,“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错,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是劳动和爱的欢歌,以此照应标题。C项,“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错,写大妈的过往和现状,凸显其乐观豁达、勤劳慈爱之特质,表达对其人格和人生态度的赞美。D项,用“浪漫”形容意境不太恰当。
2.(语言题)通览全文,揣摩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1)“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作者为何用“赐”字?【答案】(1)一个“赐”字,既表现“我”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又表达了“我”能有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的内心欢喜和幸福感,为引出下文写“我”最喜欢的大妈做铺垫。(2)“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说说这句话蕴含的意思。【答案】(2)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又含蓄地写出了“大妈”对“我”的疼爱。
专题02 图表分析题(选择)(课件)-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2 图表分析题(选择)(课件)-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宝鉴,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目标,课前知识链接,课堂知识点拨,真题实例,解读图表,课堂即学即练,材料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小说考点入门(课件)-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1 小说考点入门(课件)-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宝鉴,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小说探究类(课件)-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7 小说探究类(课件)-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宝鉴,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知识点拨,题型四情节类探究,课堂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