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 试卷(全国通用)
考点突破五:散文艺术技巧-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突破五:散文艺术技巧-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突破五散文艺术技巧教师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docx、考点突破五散文艺术技巧学生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2年高考散文阅读
考点突破五:散文艺术技巧
【技法要点】
(一)鉴赏表达方式
1.熟悉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1)记叙
人称 作用 |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达到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
顺序 | 顺叙的好处是条理清楚。 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使行文波澜起伏。 插叙的好处是对中心事件作必要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严密、行文更活泼。 补叙的好处是对原来的叙述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丰富内容,深化主旨,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2)描写
描写技巧 | ①细节描写与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的描写。 | |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 |
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 | |
⑤语言描写。 | |
描写角度 | ①感觉角度(形、声、色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远近,高低,内外。 | |
描写作用 |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 |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 |
④为下文作铺垫。 | |
⑤推动情节发展。 |
(3)抒情和议论
用在开头 | 能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和意义,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
用在中间 |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
用在结尾 | 点明意义,升华思想,起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还与开头相照应,首尾圆合。 |
2.解题基本思路
◆ | 明确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
◆ | 分析语句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
◆ | 结合具体语句阐述表达效果。 |
◆ | 注意联系全文主题。 |
(二)鉴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1.熟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比喻 |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
比拟 | 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富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
借代 |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
夸张 |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对偶 |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互补,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
排比 |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
反复 |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设问 |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
反问 | 起强调的作用。 |
(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象征 |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
抑扬 |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
托物言志 |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表现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
白描 | 以最经济、最简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
虚实结合 |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
借景抒情 |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
衬托渲染 |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
点面结合 |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现出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
以小见大 |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表现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
联想想象 | 联想、想象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
动静结合 |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
对比 |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 |
2.基本解题思路
◆ | 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 | 分析概括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结合原文表现出来的内容)。 |
◆ | 说出具体效果。 |
3.解结构技巧类题,应做到“三看”:
其一,看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对散文思路、构思的整体分析,绝少不了对线索的分析,因为线索对散文有重要作用: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结构清晰,情节集中。(3)揭示主题。(4)使行文富于变化
其二,看思路特点。梳理全文内容、层次后,再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
其三,看文本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特点,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
★答题模板: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结构类 | ①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
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文写……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起伏。 | |
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由……转而写到……。 | |
④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 |
⑤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 |
内容类 | 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
表达效果类 | 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来谈。 |
读者角度 |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使读者产生共鸣,强化了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
三、随堂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的青山绿水在哪儿?我想,答案是:在有禁忌的地方。换言之,在信仰之乡。
西双版纳,乃中国热带雨林最完整、面积最大之地。为什么呢?并非偏僻荒凉,而是因为这儿的居民有个共同的图腾——神林。视树为衣食父母,为感恩示敬,将大片地势好、近水源的森林供为“神林”,在那儿,连花草禽兽也被视为精灵,不得侵扰。那里要求寂静与安详,不允许伐木、狩猎、开垦,不允许喧闹、泄秽、有猥亵之语,甚至不允许捡拾枯枝落果。整个西双版纳,那样的地方有600余处,近 10万公顷,珍稀植物和药用植物 200 余种。中国最大的植物种子和基因库,寂静如初,仓储完好,靠的是“门神”,是“闲人免入”和“肃静”的牌子,是精神防护罩和铁布衫。不仅西双版纳,“神林”在滇桂川黔等其他部族也盛行,彝族、白族、水族、瑶族……皆奉树为神,虔敬有加。 (节选自王开岭《那些美丽的禁忌》,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千年前,那个黑脸膛的石匠,在灼烈的阳光下雕刻着面前的巨石。后来,这块巨石变成了一头威严的石狮子,那个石匠反剪着双手,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打满水泡的嘴里咳出一团污血,倒在了石狮子的脚下。
日光也许穿越了千年,保持着同当年一样的温度。我看着石狮子,仿佛听到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石屑在石匠粗糙的手下像岁月一样飞扬、沉落,终化于寂灭。石匠是一个沉默的人,我想,因为凿斧是他唯一的语言。他的眼睛很大,却经常眯起来,从不同角度观察着石头的造型、布局与线条。他双手的虎口由于不间断的摩擦和冲击而迸开了一道道血口,但他感觉不到疼痛。那些血珠和他的汗水一起融入了面前的巨石,而让那块沉默的石头获得了灵性。石匠就这样凿着寂寥而漫长的时光,生命在幽微的刻痕里变得瘦削、单薄而憔悴。他想象着石狮子的样子,而完全忘掉了自己的样子。他要为战死沙场的将军雕刻一头石狮子。
他要为这头石狮子献出毕生所学,用他的血和生命滋养艺术和精神,为石狮子安放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
一千年后,石狮子高踞于我的面前,佐证着我的猜测。不仅如此,它随时准备冲跃的姿态还告诉我,石匠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也许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石狮子,他平凡的生命和非凡的灵魂最终和一方巨石融为一体。
我站起来,走到石狮子跟前,抚摩着它滚烫的身躯。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40度,那是灵魂的体温,比日光更加炽烈。它看着我,穿过千年的风雨说:“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我点点头:“我懂。”
石狮子微笑了,它微笑的样子竟然如此亲切,就像一个脸膛黝黑的石匠,在阳光中绽开密密麻麻的皱纹。一千年前他忘记了微笑,而在一千年后,他微笑着递给我一只凿斧和一把雕刀。我犹豫了一下,接过来。在我远离石狮子的时候,一方伟岸的巨岩从我生命的地壳里站起,对我说:“来吧,我一直在等你。”
(选自胡炎《石狮子》,原载《大观·东京文学》,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兰头味辛,性凉,凉拌最为爽口。新挑的嫩叶叶细茎茎犹如害羞的雪,落入滚烫的情怀岂不化为热泪一滴?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建议:“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生吃好,鲜凉滑爽甘香,正是马兰头的本味。洗净的嫩叶嫩梢,沸水里先滚一趟,把涩味赶跑,然后清水养一下,养出一盆绿翡翠,沥干,切碎。备配料,胡萝卜的黄丝丝、嫩黄瓜的青条条、豆腐干的白片片。三者拌入马兰头的嫩叶叶细梢梢,撒几粒精盐、白糖、味精之类的亮晶晶,淋几滴陈醋、麻油、酱油之类的浓情,拌匀,就是一道凉拌马兰头。吃吧,吃吧,就在筷子探向青菜的一刹那,突然怔住了,这哪里是一道凉拌菜,分明是大地的无边春色,人间的绝美风景。
立春,是一年的初始。早春的马兰头,直立着它的茎,碧绿着它的叶,任你挑,任你咬,让你的身体也发芽,让你整个人一年四季都春天。 (选自刘学刚《春挑马兰头》,有删改)
1.赏析文段中的画线部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选自莫言《朗读与呐喊》,有删改)
1.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春天里,人忙碌,树也忙碌。每年花开时,庭院里的女人总要做槐花饭、槐花粥。榆树的花开得羞怯而隐秘。肉滚滚的榆钱撸下来蒸成榆钱饭,不等掀开锅盖,香味就钻鼻孔儿,若拿蒜泥蘸榆钱饭吃,好吃得能撑破肚皮。那些干落的榆钱,在春风里满街满巷地飞,飞到人们的头发上,飞到人们的脖颈子里,飞到人们的衣裳口袋里,人们也不拍去,反而喜气洋洋地笑,这漫天飞舞的彩头,给了春天里的庄户人一个多么美好的期待啊。
(节选自张金凤《乡村树事》,有删改)
1.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饱餐一次“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那时的快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吃着辣辣酸酸、油油汪汪的油泼面,或来一碗掰得细细的、煮得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一时之间,只听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
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三碗下肚,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呆呆地相互望着。半晌蹦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这叫“解馋”。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本色。
一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惊得连连摇头:“要真正认识陕西人,你得看陕西人吃陕西饭!”口味,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
(节选自雷抒雁《舌苔上的记忆》,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消玉殒。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节选自迟子建《野草的呼吸》,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龙山的脚下,那个叫神垕[注]的地方,人们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质,燃烧起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的奇妙的钧瓷,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皇室的深处。
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我走进一条古街……我走进钧瓷艺术馆……
神垕,你将我从喧嚣中摆渡过来,让我有了一时的安宁与沉静。尤其是看到那些聚精会神的做瓷者。
竟然还有女工艺师,她们长发飘逸,姿态端庄。无声的时间里,一腔热爱倾注于一抔泥土。又有人进来,流露出欣喜:看呀,她们在做瓷!
声音里,你会把做瓷听成“作词”。宋瓷中闪现着多少艺术的精粹,怎么能不说她们在作词呢?是的,她们作着《八声甘州》,作着《水调歌头》,作着《沁园春》《临江仙》《菩萨蛮》,那从宋代遥遥传唱的,就是一首首或婉约或豪放的美妙的宋词啊。
(节选自王剑冰《神垕》,有删改)
注 神垕(hòu):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其地所出钧瓷凭借“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被称为国宝、瑰宝。
1.最后一段语言表达精彩,意蕴深厚,请具体加以赏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突破四:词义、句意理解-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突破四词义句意理解教师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docx、考点突破四词义句意理解学生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突破一:概括行文思路-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突破一概括行文思路教师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docx、考点突破一概括行文思路学生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突破三:分析句段作用-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突破三分析句段作用教师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docx、考点突破三分析句段作用学生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