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解析版).docx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原卷版)第1页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原卷版)第2页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原卷版)第3页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解析版)第1页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解析版)第2页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卷02 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文件包含卷02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解析版docx、卷02语言文字运用I2-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难度:★★★★☆ 建议用时: 30分钟 正确率 : /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很多人_______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会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所_______的基本准则。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在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的时代,( )。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漫漫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诸多民俗,_______带有地域色彩,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思想精神,是_______的农耕文化的命脉之所在,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与魂”。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熟能详 遵守 即使 不绝如缕
    B.耳濡目染 遵守 尽管 不绝如缕
    C.耳濡目染 遵循 即使 源远流长
    D.耳熟能详 遵循 尽管 源远流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
    B.二十四节气与我们有了似乎某种程度的“脱钩”
    C.二十四节气似乎与我们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
    D.我们似乎与二十四节气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从而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B.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C.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
    D.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
    【答案】1.D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很多人很熟悉二十四节气歌,用“耳熟能详”合适。
    第二空:“遵循”,遵照。着重在“循”,指依照正确的思想、言论去做。“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常用在表述对共同制定的纪律、规章制度、规程、公约等的态度。语境为“基本准则”用“遵循”更合适。
    第三空:“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以进一步证实或加强主句的意思)。结合后文“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可知用“尽管”更合适。
    第四空:“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不绝如缕”,比喻事情极其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这里修饰农耕文化,用“源远流长”更合适。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面内容“在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的时代”,以及后文“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来看,“脱钩”的施动者应该是“我们”而非“二十四节气”;“似乎”一词应该修饰“有了”,而非修饰“二十四节气”。综合来看,选A更恰当。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处是“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属于介词误用,使得全句没有主语,应该去掉“通过”。
    一处是“壮大和培育”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可改为“培育和壮大”。
    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充满着未知的神秘,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既然如此,为何还要 呢?不如走出这个习惯守旧的圈子,去体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与快乐!李氏青莲,曾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只因“使我不得开心颜”,告别了繁华的都城——长安。但心中那份“ ”的志向,让他并不气馁,他游历四方,挥洒豪情,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如果他当初不走出官场这个限制他才华的“圈子”,何来“诗仙”之美名,怎会留下传诵千古的美妙诗句呢?
    ( )。
    日裔美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童年时内心充满了无限的 ,常会给自己提出只有孩童才问的 的问题,比如“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鲤鱼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等,可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畏葸不前 天涯何处无芳草 遐想 昏昏然
    B.墨守成规 天生我材必有用 遐想 傻乎乎
    C.墨守成规 天涯何处无芳草 憧憬 昏昏然
    D.畏葸不前 天生我材必有用 憧憬 傻乎乎
    5.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走出这个圈子,人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B.人们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走出这个圈子,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C.人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走出这个圈子,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D.走出这个圈子,人们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可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B.可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他开启了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C.可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D.可正是这份幼稚,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让他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答案】4.B 5.D 6.C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墨守成规: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结合下文“走出这个习惯守旧的圈子”分析,此处应选“墨守成规”。
    第二组,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是指大千世界机会很多,不要过分注重于某一件事儿而不知变通:二是指男女之间没有必要固守一方,可以爱的人或值得爱的人很多。天生我材必有用: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用到我的地方。前文引用了李白的“使我不得开心颜”,此处运用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更妥帖。
    第三组,遐想:指悠远、无拘无束地想象联想。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结合下文语境突出孩童问题的幼稚可爱,选“遐想”更合适。
    第四组,昏昏然:指脑子不清醒,昏昏欲睡的样子。傻乎乎:糊涂无知或憨厚老实的样子。语境强调孩童问题的幼稚,用“傻乎乎”更妥当。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走出这个圈子”是阐述的中心,括号内的内容应该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由此排除BC;
    其表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走出圈子——看到自己——感受世界,故排除A。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序不当,语境是说孩童时的幼稚对他未来人生的作用,从逻辑看,先有“成人”再有“物理学家”,因此“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在前,“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在后。
    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艺术创作生产中,接受者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基于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的重要角色,其作用已覆盖艺术接受、创作、传播等各环节,成为艺术创作生产中举足轻重的要素。“年轻态”是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鲜明突出的特征和发展趋向,并极大地凸显了年轻化、时尚化等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比如,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发挥IP效能、翻拍经典没有问题,创新艺术表现方式________________,选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________________。合适、得体的“年轻态”创作生产,既在主流价值叙事的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还带给人们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感受。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鉴别不可想当然,不可将青春元素标签式粘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审美时尚的当代性和艺术表达更多的在于优秀的创作者依凭敏锐的感觉,通过对时代生活中诸多片段、瞬间的捕捉,洞察时代生活的主题,( )
    7.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显而易见 理所当然 无可厚非 耳目一新
    B.不言而喻 顺理成章 无可非议 耳目一新
    C.不言而喻 理所当然 无可非议 焕然一新
    D.显而易见 顺理成章 无可厚非 焕然一新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的重要角色,已覆盖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等各环节。
    B.“年轻”受众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覆盖艺术接受、创作、传播等各环节。
    C.“年轻”受众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已覆盖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等各环节。
    D.“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已覆盖艺术传播、接受、创作等各环节。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
    B.使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瞬间系缚着时代,片段牵挂着整体
    C.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
    D.使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
    【答案】7.A 8.C 9.D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语境讲“接受者的重要性”很明显,选用“显而易见”。
    第二空,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创新艺术表现方式”是应该的,顺应发展规律的,选用“理由当然”。
    第三空,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选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选用“无可厚非”。
    第四空,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修饰“审美感受”,突出新鲜感,选用“耳目一新”。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语序不当:
    一是“日益”不修饰“扮演”,而应修饰“重要”,应该把“日益”放在“重要”的前面;
    二是“接受、创作、传播”语序不当,应该是“创作、传播、接受”。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分析前面内容可知,此处主语承前省略,主语应该为“优秀的创作者”,排除AC。
    结合前面“对时代生活中诸多片段、瞬间的捕捉”“洞察时代生活的主题”分析,“使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与前面内容衔接紧密,“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为总结句,放在后面。排除B。
    故选D。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热的夏天,身体会感觉到燥热难耐,此时口腔的干燥不适感会相对明显,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才能缓解__________的情况。因此,( )。
    西瓜虽然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同时促进毒素的排泄,补充水分,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西瓜。例如糖尿病比较严重的人最好不要在夏季__________地吃西瓜,因为西瓜里面含有非常多的糖类物质,而糖类物质摄入过量对血糖的稳定和控制不利。脾胃虚寒的人最好也不要吃西瓜,西瓜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如果在脾胃虚寒的时候__________吃西瓜,受到西瓜寒凉性质的刺激,脾胃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症状的概率会比较高。此外,部分人身体属于过敏体质,对很多食物都不适应,进食之后会有明显的过敏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在进食西瓜的时候需要__________,如果对西瓜这种水果过敏,最好不要进食西瓜。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唇焦口燥 如饥似渴 接二连三 心照不宣
    B.口干舌燥 迫不及待 屡次三番 知己知彼
    C.唇焦口燥 迫不及待 接二连三 知己知彼
    D.口干舌燥 如饥似渴 屡次三番 心照不宣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人喜欢在夏季进食西瓜,因为夏季常见的水果是西瓜
    B.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很多人喜欢在夏季进食西瓜
    C.很多人喜欢在夏季进食西瓜,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
    D.由于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很多人喜欢在夏季进食西瓜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西瓜虽然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同时促进毒素的排泄,补充水分,但是并非适合所有人。
    B.西瓜虽然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促进毒素的排泄,补充水分,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西瓜。
    C.虽然西瓜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同时给人体补充水分,促进毒素的排泄,但是并非适合所有人。
    D.虽然西瓜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给人体补充水分,促进毒素的排泄,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西瓜。
    【答案】10.B 11.C 12.D
    【解析】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有时也形容说话太多。唇焦口燥: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根据语境,不是说话过多,而是口腔干燥不适,应用“口干舌燥”。
    第二处,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也说如饥如渴。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语境中本来就是口渴了才想吃西瓜,不能说“如饥似渴”,应用“迫不及待”。
    第三处,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屡次三番:形容次数很多。从语境看,形容的是吃西瓜次数多,应用“屡次三番”。
    第四处,心照不宣: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知己知彼: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语境中指有过敏体质的人要看自己身体情况能否吃西瓜,故选“知己知彼”更恰当。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解答本题最好用排除法。
    A.滥用关联词“因为”,前后两句构不成因果关系;
    B.“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与上文不构成因果关系;
    D.滥用关联词“由于”,前后两句构不成因果关系。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关联词语使用位置不当,应把“虽然”放在“西瓜”之前,排除AB;
    二、“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成分残缺,应是“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排除C。
    另外,“同时促进毒素的排泄,补充水分”语序也不当,应是“同时给人体补充水分,促进毒素的排泄”,也可因此排除AB。
    故选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须弥山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被誉为“宁夏敦煌”。站在须弥山上,一眼望去,石窟、佛像、寺院、古树、丹霞和奇石融为一体,迥异别致、秀丽旖旎。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鲜为人知的荒山野岭呢?我国考古人历经艰辛,_______________,才将这千年不朽的石窟文化展示于众。
    我国石窟寺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大,但我国几代考古人却对须弥山石窟_______________、倾心竭力。据专家介绍,须弥山石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由于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得以能够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须弥山石窟艺术宝库现存石窟160多个,造像1000余尊,_______________地分布在连绵两公里的八座山峰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这座佛像俗称大佛楼,开凿于唐宣宗大中三年,是须弥山造像最大的石窟,高达20.6米。它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宏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佛龛边有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有各种小佛;龛座下则是伎乐,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雕有伎乐飞天,披巾飘动。在这里,艺术精品_______________,而且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筚路蓝缕 一心一意 参差错落 美不胜收
    B.风尘仆仆 情有独钟 参差错落 目不暇接
    C.筚路蓝缕 情有独钟 错落有致 美不胜收
    D.风尘仆仆 一心一意 错落有致 目不暇接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弥勒大坐佛
    B.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弥勒大坐佛最为引人注目
    C.弥勒大坐佛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位于须弥山入口处
    D.最引人注目的是弥勒大坐佛位于须弥山入口处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这里因而形成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B.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得以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C.由于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这里得以能够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D.由于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得以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答案】13.C 14.A 15.B
    【解析】
    【分析】
    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此处是强调创业艰难,应选“筚路蓝缕”。
    第二处,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上面。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这里指对须弥山石窟特别有感情,应用“情有独钟”。
    第三处,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参差错落: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里强调须弥山石窟的布局、情趣,应用“错落有致”。
    第四处,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结合语境,这里形容“艺术精品”很多,应用“美不胜收”。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文“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的描述,这里是在述说须弥山石窟艺术宝库诸多景象,“最为引人注目的”承接上文,衔接自然紧凑,排除BC;
    D项把“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归结为“弥勒大坐佛位于须弥山入口处”,和下文衔接不当,应该是“弥勒大坐佛”,排除D。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溢用介词“由于”和动词“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其中一个,排除D;
    二、“得以能够”重复赘余,排除C;
    A项“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与“这里”中途易辙,结构混乱,排除A。
    故选B。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 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整日里 、哀哀切切沉沦下去。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B.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D.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B.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D.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B.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C.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大家气度,什么叫作天才诗人
    D.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大家气度,什么叫作天才诗人
    【答案】16.C 17.B 18.B
    【解析】
    【分析】
    1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
    划线句子“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有情感的天性所致”有一个语病,句式杂糅,“还因为……”和“……所致”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去掉“所致”即可。
    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第一处,身不由己: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动不受自身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极具魅力,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应选“不由自主”。
    第二处,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根据语境“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说革命家史’”,应选“蓬头垢面”。
    第三处,停止:不再进行。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来看,应选“停滞”。
    第四处,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因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失重:物体失去原有的重量。根据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应选“失色”。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排除AC;
    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排除D。
    故选B。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潮是钱塘江____________的胎记,钱塘江是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面潮水如万千白马飞驰而来,声如雷,鬃如雪。那一刻,冲上来的潮水忧若要将沧海____________。原来,宋代潘闻“来疑沧海尽成空”不是虚言。钱塘人有事没事喜欢往江边跑。车开着开着就驶到江边了,人走着走着就逛到堤上了。有潮的时候看潮,没潮的时候看桥,看树林,看芦苇荡。
    我看到赞扬钱塘江大潮的文章何其多,但壮观之下的民生之艰,让人___________。( )。钱塘人自嘲是“沙头鸟”,在江南、江北飞来飞去,不知何处可落脚。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水患,钱塘人开展了几次大规模围垦活动。钱塘江潮水凶猛,“虎口”夺地,____________。从当年的影像资料中,我看到: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几万名军人和钱塘人赤脚在湿滑的滩涂上和时间赛跑。最终,钱塘人从钱塘江的怀里接手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钱塘的十年时间,我听钱塘故事,看钱塘潮涌,写钱塘传奇,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血脉中钱塘人的弄潮儿精神。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与生俱来 淘空 扼腕 举步维艰
    B.天赋异禀 淘洗 拍案 举步维艰
    C.天赋异禀 淘空 拍案 如履薄冰
    D.与生俱来 淘洗 扼腕 如履薄冰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遇上大风大潮,木柴塘,泥土堤,就会淹没两岸的家园
    B.木柴塘,泥土堤,遇上大风大潮,两岸的家园就会被淹没
    C.遇上大风大潮,木柴塘,泥土堤,就会吞噬两岸的家园
    D.木柴塘,泥土堤,遇上大风大潮,两岸的家园就会被吞噬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看钱塘潮涌,听钱塘故事,写钱塘传奇,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钱塘人血脉中的弄潮儿精神。
    B.我听钱塘故事,看钱塘潮涌,写钱塘传奇,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血脉中钱塘人的弄潮儿精神。
    C.我看钱塘潮涌,听钱塘故事,写钱塘传奇,我无时无刻感受到钱塘人血脉中的弄潮儿精神。
    D.我听钱塘故事,看钱塘潮涌,写钱塘传奇,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血脉中钱塘人的弄潮儿精神。
    【答案】19.A 20.D 21.A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与生俱来:一生下来就是如此 。天赋异禀: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 此处形容胎记,应选“与生俱来”。
    第二空,淘空:耗费净尽。淘洗:洗濯。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此处强调潮水的力量,应选“淘空”。
    第三空,扼腕:用一只手握住自己另一只手的手腕,表示振奋、惋惜等情绪。拍案:拍击桌面,表示非常惊异,赞叹或愤慨等。此处用于对民生之艰的感慨,应选“扼腕”。
    第四空,举步维艰:形容已陷入十分艰难的处境。如履薄冰: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此处强调围垦活动艰难,应选“举步维艰”。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破坏两岸的家园的是钱塘潮,不是“木柴塘,泥土堤”,据此排除AC;
    语境用于描写钱塘大潮对两岸家园的破坏力,“淹没”比“吞噬”更准确,排除B。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听钱塘故事,看钱塘潮涌,写钱塘传奇”分句顺序不符合逻辑,应改为“看钱塘潮涌,听钱塘故事,写钱塘传奇”;
    二是“无时无刻感受到”表意不合逻辑,“无时无刻”表否定,应改为“无时无刻不”;
    三是语序不当,“血脉中”作定语,应直接修饰“弄潮儿精神”,放在“钱塘人”后。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
    故选A。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10日,注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人类有史以来捕获的首张黑洞照片横空出世,长久以来“活在传说中”的黑洞终于 真容。尽管在《星际穿越》等科幻电影中,我们曾多次 黑洞的瑰丽,但那只是导演们“一厢情愿”的想象。人们对于黑洞认识分歧较多, 。现在使用特殊的天文望远镜,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网络,人类终于能窥见黑洞的真容,宇宙神秘的面纱在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下正一层层地被揭开。
    人类从未停止对未知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预言,大质量恒星在燃料耗尽、生命终结之后会向内部中心区域崩塌、集聚,形成黑洞。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广泛所接受,但人们一直没有办法验证它。如今,天文学家捕获了首张黑洞照片,我们又往前迈出了一步。
    对宇宙的探索 ,每一次进步都是异常艰辛的历程,而宇宙越是不可捉摸、浩渺难懂,就越能体现人类探索的意义。在此次全球合作中,(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并肩战斗,为人类的探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显露 领会 满城风雨 任重道远
    B.披露 领会 众口纷纭 行稳致远
    C.显露 领略 众口纷纭 任重道远
    D.披露 领略 满城风雨 行稳致远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尽管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广泛地所接受,但人们一直没有办法证明它。
    B.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广泛地被接受,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办法验证它。
    C.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尽管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广泛地接受,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办法验证它。
    D.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广泛地接受,但人们一直没有办法验证它。
    2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天文学的前沿也站起了中国科学家
    B.中国科学家的成果也跻身于世界天文学的前沿
    C.世界天文学的前沿也走来了中国科学家的身影
    D.中国科学家也站在了世界天文学的前沿
    【答案】22.C 23.D 24.D
    【解析】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个横线处,“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披露”通常是由旁观者通过比较正式的渠道进行公布、发表。此处没有强调由旁观者公布,应选“显露”。
    第二个横线处,“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根据横线后的宾语“黑洞的瑰丽”可知,此处应填“领略”。
    第三个横线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众口纷纭”,指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满城风雨”用在此处褒贬不当,选“众口纷纭”更恰当。
    第四个横线处,“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行稳致远”,指稳健才能走出长远的道路。原文是表达“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异常艰辛的历程”的意思,所以此处应选“任重道远”。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主要是结构混乱,“被……所……”句式杂糅,应将“所”去掉,然后要在“广泛”后加上“地”,来修饰“接受”。只有D修改最正确。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后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并肩战斗,为人类的探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知,括号内应补写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中国科学家”,前三项的主语分别是“世界天文学的前沿”“中国科学家的成果”“世界天文学的前沿”,只有D能与后文衔接。
    故选D。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 的少年儿童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出视频内容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也唤起了不少人童年的记忆。一份有着60年历史的读物,热度不减当年。科普内容,如何才能推陈出新,抓住读者?从《十万个为什么》身上不难得出结论:( )。如果说,60年前《十万个为什么》以区别于教科书的生动、有趣的内容获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今天,乘上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快车,将会让其内容影响到更多人。例如,“科普老顽童”汪品先院士、“科学姥姥”吴於人等“网红”学者,利用自己深厚的学识,把科普视频做得 ,让大众眼中晦涩难懂的“高冷”科学知识变得 。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网络环境中,短视频是他们 的娱乐和社交方式。大人总是担心孩子沉迷手机,是怕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孩子。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则是青少年熟悉的传播方式来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爱上科学,走近科学。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喻户晓 红红火火 平易近人 喜闻乐见
    B.家喻户晓 热热闹闹 平易近人 津津乐道
    C.妇孺皆知 红红火火 令人动容 津津乐道
    D.妇孺皆知 热热闹闹 令人动容 喜闻乐见
    2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让经典重新焕发青春,必须紧跟时代
    B.欲使经典青春永驻,必须传承历史
    C.传承历史,让经典重新焕发青春
    D.紧跟时代,经典才能青春永驻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青少年则是熟悉的传播方式来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爱上科学,走近科学。
    B.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则是青少年用熟悉的传播方式来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爱上科学,走近科学。
    C.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则是用青少年熟悉的传播方式来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D.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则是青少年用熟悉的传播方式来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答案】25.A 26.D 27.C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形容事情散播得非常广,大家都知道。此处形容《十万个为什么》人所共知,而非散播得非常广,故用“家喻户晓”。
    第二处,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热热闹闹:景象纷繁盛大,气氛活跃。根据语境“利用自己深厚的学识,把科普视频做得……”,应选“红红火火”。
    第三处,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令人动容:指非常令人感动。此处与晦涩难懂形成对比,故用“平易近人”。
    第四处,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此处形容短视频,故用“喜闻乐见”。
    故选A。
    2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括号内语句是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联系全段内容可知,有着60年历史的《十万个为什么》,热度之所以不减当年,是因为它始终能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故排除BC。
    从句式看,D项的条件句比A项的假设句更能突出“紧跟时代”的必要性;从内容看,《十万个为什么》60年来一直热度不减,所以是“青春永驻”而不是“重新焕发青春”。故D项最恰当。
    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
    一是“则是青少年熟悉的传播方式来培养他们……”成分残缺,“青少年”前添加介词“用”或其他。
    二是“走近科学,爱上科学”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先“爱上科学”再“走近科学”。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C项。
    故选C。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观众大多既希望“慢综艺”多一些,又不希望它过多地呈现,( )。一方面,“慢综艺”别只是围着造房子、开民宿转,生活是 的;另一方面,“慢综艺”要提升原创能力,丰富节目模式,才能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避免“ ”。观众喜欢“慢综艺”,是因为它可以让人远离 的世界,用心去感受生活,聆听内心深处的自己。今天的人们开始渴望慢节奏、慢生活,而这种期待会反映到收看电视综艺的审美取向上,“慢综艺”就是带领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将肉身短暂安置田园生活之中,营造出“生活在别处”的幻觉。让观众在观看后立生共鸣, ,这是“慢综艺”节目获得更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环节。
    2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舍不得浮躁跟风去破坏这份精神的纯净
    B.因为这份精神的纯净会被浮躁跟风破坏
    C.因为舍不得浮躁跟风去破坏这份精神的纯净
    D.更是舍不得浮躁跟风去破坏这份精神的纯净
    2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姿多彩 稍纵即逝 热闹 敞开心扉
    B.琳琅满目 昙花一现 热闹 推心置腹
    C.琳琅满目 稍纵即逝 喧器 推心置腹
    D.多姿多彩 昙花一现 喧器 敞开心扉
    3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慢综艺”就是带领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将肉身短暂安置于田园生活之中,营造出“生活在别处”的意象。
    B.“慢综艺”就是暗示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将肉身短暂安置田园生活之中,营造出“生活在别处”的意象。
    C.“慢综艺”就是带领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短暂之中安置肉身于田园生活,创造出“生活在别处”的意象。
    D.“慢综艺”就是带领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与喧哗,将肉身短暂安置于田园生活之中,营造出“生活在别处”的意象。
    【答案】28.C 29.D 30.A
    【解析】
    2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括号前面的文字“观众大多既希望‘慢综艺’多一些,又不希望它过多地呈现”,说的是观众的心态,括号中的文字是要解释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的,所以排除AD;前面两个分句的主语是“观众”,而B项“这份精神的纯净会被浮躁跟风破坏”偷换了主语,所以排除B。
    故选C。
    2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种多样。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语境说的是生活,所以选“多姿多彩”。
    ②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语境中主语是“慢综艺”这种事物,故选“昙花一现”。
    ③热闹:(景象)繁盛活跃;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热闹的景象。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叫嚣,喧嚷。“远离”的应是不好的,故选“喧嚣”。
    ④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敞开心扉:在一个人面前把自己的心毫无隐瞒地表现出来,也指分享自己的心情。语境是说让观众在观后说出内心感受,故选“敞开心扉”。
    故选D。
    3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存在以下语病:
    1.成分残缺,“安置”后缺少介词“于”。
    2.结构混乱,“短暂之中安置肉身于田园生活”应改为“将肉身短暂安置于田园生活之中”或“于田园生活之中短暂安置肉身”。
    3.重复赘余,去掉“与喧哗”。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
    故选A。

    相关试卷

    卷04 语言文字运用I(4)-【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

    这是一份卷04 语言文字运用I(4)-【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文件包含卷04语言文字运用I4-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解析版docx、卷04语言文字运用I4-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03 语言文字运用I(3)-【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

    这是一份卷03 语言文字运用I(3)-【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文件包含卷03语言文字运用I3-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解析版docx、卷03语言文字运用I3-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01 语言文字运用I(1)-【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

    这是一份卷01 语言文字运用I(1)-【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文件包含卷01语言文字运用I1-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解析版docx、卷01语言文字运用I1-小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集训全国卷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