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届重庆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展开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在网络时代,电影理论工作者是一个赘物。电影批评家对于电影观看行为而言可有可无。从巴赞所谓的电影与现实的“同一性”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人身处现实之中,观看影像的能力似乎与生俱来。据说,澳大利亚有一只猫头鹰,长年看电视,也能理解电视中的内容。然而,自二战以后,几乎所有的商品都面临供应过剩的难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商品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看,专业的影评人和电影理论工作者便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扮演着消费指南者的角色。因此,电影批评家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实,电影的制作、生产、消费、市场和电影评论应该是彼此分离独立而又互动的。电影批评作为文化形态,有其独立的一面,但作为市场环节的链条,它又成为利益链中的一部分。
如果说摄影机暗箱是社会“意识形态腹语术”的最佳演练场和象征物,电影批评则是意识形态的祛魅式。电影文本是一种编码行为,充满了缝隙和裂痕。光影之隙隐藏着不曾表露的谎言和权力建构内涵。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参与者和建构者,应该揭示谎言,解释权力机制对人的操控,参与对社会的改变。这也是电影批评家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感所在。
曾经,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研究走上过科学量化的道路,电影理论批评的基础就是科学化尝试。曾经叱咤学术风云的符号学,以高度科学的模式来分析电影,试图量化、科学化电影批评,最终败北。符号学主导电影批评的十年是科学证伪的十年。著名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最后只好似是而非地说“电影不是因为是一种语言才讲述如此美好的故事,而是因为它讲述如此美好的故事才使自己成为一种语言”来不了了之。我不认为存在一种万无一失的、严谨的科学模式可用于文化研究。
一个严谨的包罗万象的阐释从未存在过,人文理论永远以偏激为前提。不要担心因为遗漏一个细节而误导观众、观众没这么容易被误导。表述的力量来源于对细节的遗漏,但这并不意味一孔之见,肆意胡说。对电影语言的把握是电影批评的根基。电影研究史有着非常严谨的文本批评体系,但仍然不可避免遗漏。电影文本是一种编码行为,本身就有很多遗漏、缝隙和瑕疵。对应的,电影批评亦是如此。
电影批评还面临一种诘问,如果语言能穷尽影像,那么还拍电影干嘛呢?无可否认,电影批评的对象是影像文本,即用光影写作的形式——画面。语言媒介有没有可能诠释声画媒介,这种质疑固然有其合理处,但如果我们放弃语言,要诠释电影,那只能再拍一部电影。如果这种电影诠释电影的做法是可能的,那么,对电影的诠释,就只能依靠文化的约定俗成,你知我知。当然,有些隐喻的解读,必然无法脱离当时的文化语境。阐释,必然要借助文化指涉展开,但是语言媒介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戴锦华《电影批评,理论的演武场——戴锦华对谈崔君衍》)
材料二
“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经验与当下问题”学术论坛今日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电影批评还能影响电影吗?”或者说“影评的力量究竟还有多大?”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表示,到本月3日晚,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但是优质国产片不多,特别是票房高的国产片质量不高。在反思这种情况时,有一种观点是电影批评界本身缺乏真正的评价标准,传统影评人的观点可能还不如网络影评的影响力大。
与会专家都认识到传统电影批评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面前正在式微,对电影创作和电影观影者的影响越来越小。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表示,中国电影票房的奇迹是资本的奇观,资本的逐利性、盲目性、疯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被理性所指导,这时候批评者即使有此心也无此力。最典型的是现在流行的IP电影,本来IP无可厚非,但当一个IP被多次倒手获利,使得电影在开拍前就疯狂植入广告,电影制作完成就收回成本,已经无视电影是风险投资的事实,长远看肯定对电影品质有影响。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人”究竟对电影是好还是坏?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卫认为,原来靠影评人在传统渠道才能传播声音的模式在互联网面前已经土崩瓦解,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互联网一方面给普通观众发声的机会,一方面也让专家的声音有了更多途径被观众听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晓云说,自己做学生时曾经参加过影评大赛,那时候数十万人参与,一方面反映了电影批评的火热,一方面也是因为评论渠道的单一。现在网络评论无疑对普通观众的影响更大,他曾经在网上评论过韩庚主演的某部电影,所有韩庚的粉丝都在骂他。批评家的观点未必都对,网上的声音也未必理性,从艺术到媒介的转型,有可能是理解电影新的路径。
“不要哭,不要笑,先要理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引用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话说,中国电影的品质将在观众的选择中不断前行。
(摘编自马海燕《电影批评还能影响电影吗﹖专家议电影批评何处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电影批评是电影消费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就电影观看行为而言,电影批评家是一个赘物。
B. 电影批评与电影制作、生产、消费、市场等环节分离,又保持互动状态,应更有益于电影市场的发展。
C. 电影文本充满隐藏着谎言和权力建构内涵的缝隙和裂痕,需要严肃的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揭示和解释。
D. 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研究无法做到万无一失的严谨,而且也没有必要担心因为遗漏一个细节而误导观众。
2.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猫头鹰长年看电视也能理解电视内容的信息,运用类比推理来论证人观看影像的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B. 引用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言论表明符号学主导电影批评的研究失败,从而论证电影批评不宜科学量化。
C. 从放弃语言推出诠释电影只能再拍电影进而只能靠文化的约定俗成的荒谬结论,反驳了对电影批评需要语言媒介的质疑。
D. 陈晓云教授讲述网上评论电影而遭粉丝骂的经历,举例论证了“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人”对电影而言是件坏事。
3. 材料二中,共有五位学者围绕中国电影批评的当下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中所持态度与张颐武最不相同的是( )
A. 王一川 B. 戴锦华 C. 张卫 D. 陈晓云
4. 材料一中围绕电影批评这一论题谈了哪几个观点?请简要概括。
5. 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人”的背景下,作为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参与者和建构者,传统影评人应该扮演哪些角色?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发
陈年喜
忘了从哪年起,我理发这事儿,都是由爱人来完成的。那些年在矿山,那时候年轻,头发长得特别快,出门前,第一件事儿就是理发,回到家第一件事儿也是理发。老家没有理发店,去镇上既花钱又费时间,还特别远。有一天,我翻出一把剪刀扔给爱人:“给我把头发剪了。”
剪刀是她从娘家带来的嫁妆之一,原是用来裁剪衣服的,也修手脚指甲,七八寸长,好久不用依然锃亮,威猛得很。爱人颤颤巍巍地拿起来,在我脑袋上试着耕作。在此之前,她连羊毛也没剪过,哪里接过这么重大的任务。
十年磨一剑,慢慢地,如今她已练出了手艺。除了给我剪头,也给邻居剪头。有几回要去重要点儿的场合,顶着爱人理出的发型,竟平添了几分底气。
我曾观察过全国各地人群的头形,发现形状各异,各地有各地的形状特点。要说好看,当数东北人,那是真正的砖型;要说难看,就是秦人,连我们自己也谓之红薯头,一颗中间粗两头尖的红薯,不好看,也不好理。人类的科学还远远不足以解释人类自身现象,许多物状的形成,一定有特殊的密码。
十四五岁时,有一回去山上砍柴,一根干树枝从树顶断了,落下来,砸在我头顶上。树对加身的刀斧没有办法,也算找准了复仇的对象。我没有被砸死,却把头顶砸出了一个坑,皮骨分离,从此那鸡蛋大一片,再没长出过好头发,像一片庄稼被谁打了百草枯,又像遭了火灾的现场。爱人剪刀到了这儿,总要怔一下,我能感觉到剪刀在那儿的犹豫。
爱人说,你的头越来越难理了。我知道,那是因为白发和脱发。
谁还没有过一头青葱的水草。
四十岁前,我好像从来没有过洗头膏的概念,从少年到中年,一直使用的是洗衣粉。矿山环境里,头发特别容易脏,机器开动起来,粉尘弥漫,工友之间,不敢张口说话,只靠头灯和手势交流。地热凶猛,我们在塑料安全帽周围用铁丝烙出一圈孔,用以散热透气,自然,粉尘们也乘虚而入。
一班下来,要洗三盆水,用半包洗衣粉。那会儿的洗衣粉特别能去污,一把洗衣粉揉在头皮上,像泼上了一摊火,烧得慌,但清过水后,清香弥漫,头发光溜又茁壮,人也因而精神。
有一年,在灵宝阳平,我们接了个千米巷道掘进的工程,这也是职业生涯到此接到的最大工程,大家欢天喜地。工程干到一半,老板没钱了,工人们穷得烟也抽不起,我们开始卖用秃了的废钻头。那时候,矿山到处是收旧物的女人。
我们那片儿,被一个女人包了,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身世怎样。她背着两个包,上山时,里面是袜子、香烟和小吃。她从沟口开始,一个工棚一个工棚地过,再下来时,已经满满两包矿山物件。她还年轻,不卑不亢,俨然一个公主。有一天,我卖给她三颗钻头,给了我十五元。
那会儿我刚洗过头,头发湿漉漉的,她看了看我,说:“兄弟,你在矿山,实在是糟蹋了,还是干点儿别的吧!”半个月后,矿山暴雨发大水,大水从山顶漫下来,席卷了整条峪。她永远埋身在了矿渣里。没有人会记得一个自食自力的女人,也没人记得一个人消散在千米巷道的青春。
头发难理,难在扬长避短。既要有模样,又要遮去岁月的痕迹,给生活和生命世界添一丝生气与勇气。这就像一棵树到了冬天,却要开出花叶来。现在爱人给理发时,就特别慢。她站在我的身后,一站半个小时,我有颈椎病,她也有,我可以在椅背上靠一下,她却不能。
我知道,她的犹豫是对自信的犹豫,也是对眼前世界的犹豫。对于强大的生活,对于这个看不见尽头的世界,没有哪个女人真正自信过。
在理发时,爱人习惯停下来,一根一根拔去我头上的白头。这个过程小心而认真。从十年前开始,我一直有熬夜的习惯,经常熬到十二点多,熬夜的结果是两鬓白得非常快,在同龄中我是白发最多的一个。我虽然反对爱人这个习惯,但确实从中获得了某种安宁,一个远行的人返身回家的感觉。这些年,她也有了白发,仿佛它们具有传染性。
今天是腊月十九,农历庚子年只剩下十一天了。中午吃过饭,天暖和得像三月阳春,门前的山茱萸结出了嫩黄的骨朵。爱人说:“给你理理发吧!”她翻出剪刀,罩上门帘,在我头上细细剪下去。农村的说法,正月不理头,理头死娘舅。我早已没了娘舅,主要是,她有了难得的半日闲。
她个头低,一米五多,瘦小,九十多斤。她努力踮起脚,打理我的头顶。剪刀在轻轻游走,我感到铁的凉意,铁的凉意后面是手的温度。这双手,抓住过许多东西,又差不多都放走了,只剩下粗糙的皮质层。
收起剪刀,吹去脖子上的发屑,爱人说:“今天又节省了八元钱,真好!”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最初让爱人为自己理发是因为物质条件太差,现在十分享受爱人为自己理发则是因为她的手艺很好。
B. 作者坚持每天清洗头发以保持精气神,这让他在穷得连烟都抽不起的矿工中间与众不同,格外引人注目。
C. 现在爱人理发特别慢,既因作者头发变得难理,也因为她身体有了疾病,叙述中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伤。
D. 作者选择在年前理发,并非要遵守农村正月不理发的旧俗,而是心疼爱人操劳,想借此让她享受半日清闲。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联想丰富,在有限的篇幅中糅合了众多有着广阔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的生活片段,寄托了细腻而深刻的生命感悟。
B. 文章文笔朴实而略带夸张,如讲述矿山洗头时的“三盆水”“半包洗衣粉”“清香弥漫”等,辛酸中充溢着一种自嘲意味。
C. 文章对过往的艰辛苦难没有极尽渲染,也没有呼天抢地的倾诉,语调始终冷峻克制,体现着一种淡然接纳的生命态度。
D. 文章在叙事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如倒数第三段描写午后景象,用天气之暖、山花之萌,很好地反衬出人内心的苍凉。
8. 文章围绕“理发”展开,中间却写到了收旧物女人,这部分内容是否文不对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9. 有人评价陈年喜的作品“呈现了中国人悲怆又炽热的生命力”,请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谈谈中国人生命力的“悲怆”和“炽热”体现在哪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巢谷,字元修。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B.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C. 予之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D.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古代民间学堂,与庠、序同义,而国家最高学府称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等。
B. 金石,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文中指交情可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C. 乡闾,古以25家为阊,12500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后代指家乡。
D. 夷,我国古代东方部族,后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指未开化的边远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巢谷博学多才,能文能武。他秉承父学,又跟着士大夫读书,后到京师考取了进士;但因喜好武艺,又转而习武,不过最终没能通过武科考试。
B. 巢谷乐交豪杰,重诺守信。他与韩存宝交情深厚,教其兵书,助其谋划平定泸州蛮扰边之事;存宝触罪,他受其所托,将银两交到其儿子手上。
C. 巢谷志节高尚,情深义重。苏家兄弟在朝为官,他不去攀附;他们遭贬谪,士大夫、亲友不相往来时,他却徒步万里探访,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D. 巢谷一生坎坷,志笃行坚。他怀才不遇,还曾受朋友牵连而避祸江淮;他想去海南探访苏轼,不因年老体病、路途遥远及苏辙劝阻而动摇决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
(2)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14. 苏辙作《巢谷传》的原因有哪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
徐铉①
蒋山南望近西坊,亭馆依然锁院墙。
天子未尝过细柳②,将军寻已戍敦煌。
攲倾怪石山无色,零落圆荷水不香。
为将为儒皆寂寞,门前愁杀马中郎③。
[注]①徐铉:五代宋初文学家。曾在南唐知制诰任上被贬官泰州司户掾。②细柳: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以号令严明,治军有方著称。③马中郎:应是司马相如,曾拜中郎将持节使蜀,后被诬陷而失去官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起句以“蒋山”“西坊”作为参照,交代了故宅的地理位置,语气较为平和淡定。
B. 故宅亭馆依旧,无奈是贬官后重经,难免让人产生物是人非之感,由此自然转入下文。
C. “细柳”一典暗含对苗将军的赞许,强化了苗将军不得重用被贬戍边防的遭遇之不公。
D. 颈联变换角度,写从故宅中远观的山水景象,以景衬情,烘托出人物落寞惆怅的心境。
16. 宣威苗将军是“将”,诗中为什么要说“为将为儒皆寂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人事一些细微变化中生出深沉的感喟,譬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如此。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一个“忧”字高度概括了“古仁人之心”,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__”两句中。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营造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作品进入社会传播,无异于给每日在实用功利厂房里忙碌的人们打开一扇______的窗户,不仅可以检视峥嵘岁月留下的雪泥鸿爪,汲取经验和智慧,看到盲目和疏忽,还能够更好地感悟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人情世态的多姿多彩以及风土民俗的______。这就是文学具有的感发人心、认识生活的功能。
当然,文学再造生活不可能穷尽生活中的所有,甚或只是无边无际生活的______,但文学是对生活洪流的千淘万漉,对生活矿石的千锤百炼,因而其所再造的生活往往比日常生活更加浓缩饱满、更加激动人心,也更加意味深长。唐诗《高轩过》里的一句诗“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的本意旨在夸赞韩愈和皇甫湜两位“文章巨公”的才华,却也揭露了文学与生活关系的另一层意思。“笔”是作家作文的工具,此处代指文学和文才;“造化”指自然万物,也包括社会生活。“笔补造化”是说客观外部世界还有缺陷,还不够精彩,需要文学之笔进行补充和完善。( ),可与老天一比高下,以至让老天______,略输一筹。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象万千 千奇百怪 一鳞半爪 黯然失色
B. 波澜壮阔 光怪陆离 沧海一粟 相形见绌
C. 气象万千 光怪陆离 沧海一粟 黯然失色
D. 波澜壮阔 千奇百怪 一鳞半爪 相形见绌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种生活可与客观外界生活媲美,它经过了作家之笔的重新勾勒、修正和再造
B. 这种经过作家之笔重新勾勒、修正和再造的生活,可与客观外界生活媲美
C. 这种可与客观外界生活媲美的生活,经过了作家之笔的重新勾勒、修正和再造
D. 这种生活经过作家之笔重新勾勒、修正和再造,是可与客观外界生活媲美的
20.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诗《高轩过》里有一句诗“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旨在夸赞韩愈和皇甫混两位“文章巨公”的才华,却也揭露了文学与生活关系的另一层意思。
B. 唐诗《高轩过》里的一句诗“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本意在夸赞韩愈和皇甫混两位“文章巨公”的才华,却也揭露了文学与生活关系的另一层意思。
C. 唐诗《高轩过》里的一句诗“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旨在是夸赞韩愈和皇甫混两位“文章巨公”的才华,却也揭示了文学与生活关系的另一层意思。
D. 唐诗《高轩过》里有一句诗“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的本意是夸赞韩愈和皇甫混两位“文章巨公”的才华,却也揭示了文学与生活关系的另一层意思。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数字人民币APP在公开市场上架。那么,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到底有啥不同呢?简单而
2023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
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简答题组,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