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场仿真卷A(河南卷)-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考试版 解析版 答题卡)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年河南中考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A
化 学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冶铁炼钢 B. 火药应用 C. 棉纱织布 D. 粮食酿酒
【答案】 C
【解析】A、冶铁炼钢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2.我国科学家袁隆平以其在杂交水稻的培育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 蛋白质 B. 油脂 C. 糖类 D. 维生素
【答案】 C
【解析】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为淀粉,而淀粉属于糖类。
故答案为C。
3.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下列选项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 露天焚烧植物秸秆 B. 提倡绿色出行
C. 研制开发清洁新能源 D. 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 A
【解析】A. 露天焚烧植物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B. 提倡绿色出行,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C. 研制开发清洁新能源,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D. 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够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汞 C. 氢气 D. 硫酸镁
【答案】 C
【解析】A. 铜由铜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 汞由汞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D. 硫酸镁由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碱:氨气 氢氧化钾 B. 金属材料:铜锌合金 赤铁矿石
C. 氧化物:酒精 氧化汞 D. 合成材料:塑料 合成橡胶
【答案】 D
【解析】A、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氨水属于碱,但氨气不是碱,分类不符合题意;
B、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铁矿石属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不属于金属材料,分类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而酒精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分类不符合题意;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均为合成材料,分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根本保证。下图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取氧化铜粉末 B. 倾倒稀硫酸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 C
【解析】A、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先使试管倾斜,用镊子或纸槽,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此选项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如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C. Na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硫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 C
【解析】A. 硫元素汉字名称中含有“石”字旁,硫是非金属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在字体的下方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但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g ”,故B不符合题意;
C. 因为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符合题意;
D. 因为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将一条纯棉的手帕用质量分数为60%的酒精溶液浸透后轻拧,用坩埚钳夹持并点燃,轻轻抖动手帕,燃后手帕安然无恙,原因是( )
A. 水作为反应物参与了化学反应 B. 手帕的温度没有达到纯棉着火点
C. 纯棉的手帕不可燃 D. 坩埚钳有导热作用,手帕的温度较低
【答案】 B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60%的酒精溶液是由水和酒精组成的,将一条纯棉的手帕用质量分数为60%的酒精溶液浸透后轻拧,用坩埚钳夹持并点燃,轻轻抖动手帕,燃后手帕安然无恙,原因是燃烧的是酒精,手帕的温度没有达到纯棉着火点。
故答案为:B。
9.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一个碳原子,〇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B. 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 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乙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答案】 D
【解析】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即其化学式为 。
A、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即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不符合题意;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故不符合题意;
C、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24:4:32,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D、乙酸是由乙酸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如图为CO 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已知 。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挤压甲中胶头滴管的同时点燃酒精灯
C. 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丙中增加的质量
D. 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
【答案】 D
【解析】A、由装置的特点可知:该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停止,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在点燃条件时发生爆炸,挤压甲中的胶头滴管,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说法不符合题意;
C、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丙中增加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不相等,说法不符合题意;
D、“微型”实验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有改变的反应一定是有催化剂参与
B. 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 D
【解析】A、化学反应速率有改变的反应不一定是有催化剂参与,例如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浓度,都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不能和碱溶液反应,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都是0,反应后氢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1个水分子和1个甲烷分子都含有10个质子,不是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区分、分离、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过滤或蒸发
B
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
水或小木条
C
检验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
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
D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杂质石灰石
水或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解析】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可用过滤或蒸发操作,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有脱水性,且溶解时放热,可用加水稀释或小木条炭化来区分浓硫酸和稀硫酸,不符合题意;
C.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产生氨气,硫酸钾与硝酸钡可产生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
D.用加盐酸的方法,生石灰和石灰石都会发生反应,用水时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1表示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 图2表示向含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铁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图3表示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pH情况
D. 图4表示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
【答案】 B
【解析】A、水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2:1,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B、向含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铁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完全消耗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图像与事实相符;
C、氢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不能最终使胃液呈碱性,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到有晶体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溶液饱和后,不再增大,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B。
14.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占4.8%。向100g该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0% B.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1.3g
C. 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8.7g D. 氢氧化钠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为6.9g
【答案】 C
【解析】向硫酸镁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和
设钠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由 和 可得出关系:
; ; 解得: =6.9g, =21.3g, =12%。
A、由分析中得出的数据可知, =12%,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故A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 =21.3g,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溶质质量为21.3g,故B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假设当原混合溶液中溶质完全是硫酸镁的时候,可以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为m
解得 =8.7g然而已知溶液是硫酸镁与硫酸的混合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镁质量一定小于8.7g,故C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中的计算,钠元素的质量为 =6.9g,故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请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气分子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答案】 (1)2N2(2)CH4
【解析】(1)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1)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物质C属于混合物的依据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分子的种类不同
(2)C2H2+H2O C2H4O
【解析】(1)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物质C属于混合物的依据: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2)乙炔与水在催化剂、加压条件下反应产生该反应产生乙醛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H2O C2H4O
17.学好化学,科学防疫
(1)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X气体有毒,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二氧化氯(ClO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Cl2 ,可由NaClO2与Cl2反应制得,并同时产生NaCl。则71gCl2完全反应,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 (1)吸附;(2)Cl2;(3)135
【解析】(1)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X气体有毒,反应前含有1个Na原子,3个Cl原子,2个H原子,1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Na原子,1个Cl原子,2个H原子,1个O原子和X,故X中含有2个Cl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l2。
(3)解:设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x
x=135g
答:设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135g。
18.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实验室通常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得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________(填序号)。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填“a”或“b”)。
【答案】 (1)
(2)B;b
【解析】(1)实验室通常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另一种产物是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① 实验室通常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 ② 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故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b。
19.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___℃时,A、C溶解度相同。
(2)t2℃时,把30gB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3)t3℃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或“=”连接)。
【答案】 (1)t1 (2)33.3% (3)C>B>A
【解析】(1)温度为t1℃时,A、C溶解度相同;
(2)t2℃时,B的溶解度是50g,把30gB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33.3%;
(3)t3℃时,因为溶解度的大小是:A>B>C,因此溶剂的大小是C>B>A;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因为降温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所得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B>A。
20.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D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
(3)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Fe2O3
(2)浅绿色
(3)
【解析】(1)C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D溶液是铁与酸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含二价铁离子的溶液都是浅绿的。
(3)反应④即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含碳酸氢钠的药物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答案】 (1)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1)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将未燃烧的树木与已经燃烧的进行隔离,防止它们继续燃烧,达到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而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含碳酸氢钠的药物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利用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得到氧气的含量小于1/5,写出可能的原因。(写一种即可)
(2)证明铜和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方法。(写一种即可)
【答案】 (1)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完全耗尽(合理即可)
(2)把铁片放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片上会有固体铜析出
【解析】(1)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完全耗尽,导致测定的氧气含量小于1/5。
(2)把铁片放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片上会有固体铜析出,铁可以置换出蓝色硫酸铜溶液里的铜元素,证明铁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23.将一定量的Zn粉和Cu粉投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1)滤渣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有哪些?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哪些?
(3)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溶液变蓝的原因。
【答案】 铜;硝酸锌和硝酸铜;
【解析】将一定量的Zn粉和Cu粉投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金属活动性:Zn>Cu>Ag,故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铜已经参与了反应,锌已经完全反应,铜可能置换了部分硝酸银,这时滤渣中含有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铜也可能恰好与硝酸银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铜,铜也可能过量,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滤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锌,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铜;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溶液变为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氧化钙、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A中加足量的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适量滤液C,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A中有氯化钠
【答案】Na2CO3和CaO;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解析】(1)根据上述实验分析,白色固体加水溶解,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CO3和 CaO。A中加入足量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2)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即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还可能含有碳酸钠,故检验氯化钠需要首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除去氢氧化钠以及可能存在的碳酸钠,然后加入硝酸银,利用硝酸银可以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检验氯离子。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碱是一类重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常见的碱。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就已经充分利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________。写出氢氧化钙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为验证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分别向充满二氧化碳的甲、乙两个容器中注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稍后打开弹簧夹K1、K2。
现象与结论:实验过程中甲、乙均有氯化钡溶液进入,进入乙中的液体量较多。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性质的角度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乙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在某15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Ⅰ.由上图可知,氢氧化钠的溶液与盐酸反应会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滴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选填“a”“b”“c”成“d”)mL时两者恰完全反应。
(4)Ⅱ.设计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产生的热量来自酸碱中和反应,而不是溶液稀释所导致的。请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
(5)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 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①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需要水________克。
②当a为80 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NaOH易溶,Ca(OH)2微溶,故加入等体积溶液中NaOH更多,吸收的CO2更多;BaCO3
(3)放出;b
(4)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5mL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相等体积的稀盐酸、水,测定温度; 实验现象:加入稀盐酸时温度明显升高,加入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产生的热量来自酸碱中和反应。
(5)①50克
②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
NaCl+H2O
40
58.5
80 g×5%
x
=
x=5.8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8%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8%。
【解析】(1)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乙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BaCO3
(3)I:由图2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滴入稀盐酸的体积为b mL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4)II: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5mL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相等体积的稀盐酸、水,测定温度;
实验现象:加入稀盐酸时温度明显升高,加入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产生的热量来自酸碱中和反应。
(5)①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2023年苏州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苏州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端午到,粽香飘”,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