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巩固练习
展开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2.3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最清洁的燃料是( )
A. 煤 B. 氢气 C. 石油 D. 天然气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 B. 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
C. 电解水时用石墨作电极材料 D. 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3.从图3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氢气 B.木炭 C.铁丝 D.硫粉
5.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除杂的方法 | B化学物质中的“三” |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三种黑色氧化物--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
C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D化学物质与俗名 |
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 二氧化碳--干冰 氢氧化钙--烧碱 |
A.A B.B C.C D.D
6.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D.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只有铜片上有划痕
D. 生石灰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 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能增强导电性
C. 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 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9.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 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温度升高是因为其溶于水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温度升高也因为氧化 钙溶于水放热
C. 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 水通电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B.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二、填空题
1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______;
(2)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______。
12.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石(主要含Fe2O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图:
请回答:
①A的化学式________.
②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工业炼铁得到是生铁,请指出生铁与铁在组成上的差别________.
13.如图是课堂中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________ (填Ⅰ或Ⅱ)Ⅰ.加热Ⅱ.通一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____ .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3)B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
(4)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
14.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处理过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根据图中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检验。
②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实验中所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如图为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左侧试管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什么?
(3)写出右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部分
1. B
【解析】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能源。
故答案为:B
2. B
【解析】A、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A不符合题意,
B、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化学性质,B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用石墨作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是物理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 C
【解析】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
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此项说法错误.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
故选C
4.C
【解析】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液体,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A、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正确,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A正确。
B、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正确,三种黑色氧化物包括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正确,B正确。
C、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正确,C正确。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正确,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烧碱是氢氧化钠,选项错误,D错误。
故选:D。
6.D
【解析】
A、镁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其涉及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能治疗胃酸是因为小苏打能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其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氮气能用于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活性不活泼,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这一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7. C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故A错误;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黄铜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只有铜片上有划痕,故C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故D错误.
故选C.
8. C
【解析】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试管b中气体较多,是氢气,a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故正确;
B、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可以增强导电性,故正确;
C、电解水实验表明,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应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故正确.
故选C.
9. D
【解析】解:A、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法错误,错误;
D、水通电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小苏打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C符合题意;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
(1)墙外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2)不同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各液体体积之和,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
12.CO2;CO2+C 2CO;Fe2O3+3CO 2Fe+3CO2;含碳量不同
【解析】解:①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2;②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故填:CO2+C 2CO;③反应③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 故填:Fe2O3+3CO 2Fe+3CO2;④生铁是铁碳合金,而纯铁中不含碳元素,所以生铁和铁的含碳量不同,故填:含碳量不同.
13. II;排尽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3CO+Fe2O3 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或没有用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等)
【解析】(1)为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进行加热前要先通入CO排出装置内空气.故填:II,排尽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装置A中通入的C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 2Fe+3CO2;
(3)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尾气中含有毒气体CO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这是此实验中的不足,应加以改进.
故填: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或没有用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等).
14.(1)硬水
(2) 2:1 氢气## 带火星的木条 C 水氢气+氧气
【解析】
(1)
在处理过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硬水。
(2)
①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a中产生的气体是H2,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②A.物质由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故选C。③实验中所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15. (1)黑色粉末变红
(2)提高温度
(3)CO2+Ca(OH)2=CaCO3↓+H2O.
【解析】(1)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粉是红色固体,故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的现象,故答:黑色粉末变红;
(2)酒精灯加灯罩能集中火焰,从而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故答:提高温度;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CO2+Ca(OH)2=CaCO3↓+H2O.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溶液的酸碱性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溶液的酸碱性课后复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氧气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氧气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