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教案
展开《昆明的雨》
导入: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小视频。(播放视频片段)看完视频,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垂涎欲滴了呢?汪曾祺先生也是一位喜爱美食之人,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昆明的雨》一文,看看文中又写到了哪些好吃的,好玩的。
出示目标
师:知人论世,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
昆明的雨
一、吟咏景物之美
设问一:昆明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对昆明的雨怀有怎样的情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生1:昆明雨季的相当长,“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师:不错,为什么不令人厌烦呢?
生2:因为雨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是作者不感到“气闷”、而是“很舒服”的原因。
师: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声音洪亮,逻辑严谨,昆明的雨不仅不使人厌烦,反而令人觉得舒服。
生3:“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明亮”是在写昆明的雨“亮”的特点,经过雨的洗礼,天空里似乎没有一丝灰尘,甚至没有一粒尘埃,雨丝像银光闪闪的绣花针,亮晶晶的。
师:昆明的雨是浓绿的,明亮的,这位同学做出了解释,但是“丰满”、“使人动情”似乎不是用来形容雨的,那为什么这么写呢?
生3:“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作者在写昆明的景物、昆明的人。至于,雨的“浓绿”,是写在雨的滋润下,春城昆明的植物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师总结:这和朱自清笔下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何其相似。作者在这里明写昆明的雨,实际在暗写昆明的洁净的空气,“丰满”和“动情”用来形容雨,实在是令人想不到的别致。是在写雨吗?是的,但又不完全是。我们看看他写了什么?
设问二:昆明的雨浓绿、明亮,作者在描写昆明的雨时写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滋味?请你仿照“一幅题字书画”这种句式来概括文意。
师:上述这些内容与昆明的雨有何关联呢?(出示课件上的图片)
生1:这些内容都与雨有联系。如: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又大又黑红。
师:别的地方的杨梅就没有这么大,这么好吃,这就是昆明雨的功劳。
生2: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娇美的吆喝声将雨季的空气也衬得更加柔和了。
师总结:“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这是不是昆明特有的景象?别处的水土、风物,一定没有这般美好。能长出这么大的仙人掌,这是不是“雨”的功劳?菌类的生长还离不了雨水,大街上到处都是牛肝菌,可见牛肝菌之多。这是侧面描写呀,写出了昆明的雨之多,滋润菌类的繁盛生长。所以说处处都在写雨,写雨的丰盈,雨的滋润。作者不仅是在怀念昆明的雨,更是怀念在昆明的生活。
二、品味生活之美
设问三:昆明的雨是明亮的、是滋润的,在雨的润泽下,昆明的人们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生1:我喜欢“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这句话,这是一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通过写雨中喝小酒,写出了普通人的市井生活之美。
生2:我喜欢“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若园巷带雨的缅桂花的清香,小酒店院子里大木香花树上半开的白花和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这一句话,写出了一种盎然诗意的生活。
师 :浓郁着香气的缅桂花,木香花,还有氤氲在雨气里的小食店的猪头肉味,酒的香气,混杂在一起。 真真是“日日是好日”。
生3:我喜欢“东给每一位房客用七寸的盘子,送来装了满满一盘的缅桂花,寡妇还养着一位养女。”这一句,写出了一种人们之间友爱互助的生活。
师:让我的心“软软的”只是房东的大方,不是还有她的善良、热情么?和同学一起漫步在淅沥的雨中昆明,自在随意的说着私密的话或是议论着时局,又一起捧起绿釉色的土瓷杯,一醉方休,或是醉眼看花花不醉,微醺的双眼和涨红的双颊泛起青春的冲动。“一杯浊酒家万里”,浓的化不开的乡愁、家国愁。
师总结:饱含青春朝气的娇滴滴的“卖杨梅----”声,那绵软、萦系在耳边的青春少女的吆喝,缠绕了老人一生的梦。连作者笔下的鸡都极富人情味。“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这是“修炼成精”的“文狐”的语句,在他的眼里,连鸡也是那么娴静柔情。为了躲避方寸之外的雨,悠闲的如入定的老僧,一动不动的站立着。文章开头还写到一位朋友索画,为这位相交多年的朋友送画,画的内容是寄托了作者青年的烟云春梦的昆明写实。能将自己沉淀在内心半个世纪,久久不能释怀的往事亲密示人,公告天下,这是前世五百年前的回眸,才换来的今生知己好友。这份友情绵绵不绝,又沉入了沉沉的大地。四十年来家国,作者四十年念念不忘的可只是三杯两盏味淡似水的薄酒?
三、领悟生命之美
设问四:昆明的雨是明亮的,而汪老笔下的生活、人物也都是明亮的,但是当时正处于1939 年~1946 年抗日战争的大动荡大灾难时期,为什么人们还能有这样的明亮的心境?(附《跑警报》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小组讨论,合作交流。(PPT出示片段)
生命之美
生1:文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正处于1939 年~1946 年抗日战争的大动荡大灾难时期,“一杯浊酒家万里”,浓的化不开的乡愁、家国愁。
师:理解的非常深入,作者在《昆明的雨》中所写的美好生活和当时的动荡生活都是真实存在的,美好与苦难的交织才是生活的立体再现。
生2:陈圆圆的投水悲剧,这历史的典故却并不是闲笔。不能忽略它们,不得不提它们给文章增添了的历史厚重,发黄的故纸堆里有温暖雨季的笑资,也有苍天挥泪的千古悲剧。“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来异族的欺凌、统治,嘉定屠城、扬州十日,与倭寇的铁蹄践踏的中华大地,同样刀凿斧刻在亿万人民的心尖,哪能忘却?神州沃土是不是同样发出过颤栗的怒吼?!
师:这位学生找到了一处重要细节,这历史的典故并不是闲笔。你不能忽略它们,不得不提它们给文章增添了的历史厚重,发黄的故纸堆里有温暖雨季的笑资,也有苍天挥泪的千古悲剧。
小结:那些大动荡、大灾难、大悲痛并不是生活和生命的全部, 保持“皮实”的“、不在乎”的精神,保持“难得最是心从容”的心态,就像昆明的雨,明亮着、丰满着我们的生命。这就是我们的平凡生活,也是我们生命的意义。而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篇激趣,导入课题,预习课文,基础积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小结,教师概述,布置作业,巩固加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音释义,题目解读,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忆写雨名句,读雨之特点,寻雨中即景,品雨里情味,悟心中浓情,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