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摸底知识练习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Cl-35.5 Zn-65 Ag-108
卷I(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常见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猪油 B. 馒头 C. 鲜牛奶 D. 苹果
【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猪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B、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C、鲜牛奶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苹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A 硝酸钾 B. 植物油 C. 面粉 D. 泥土
【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泥土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泥水 B. 量取液体
C. 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D. 闻药品气味
【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滤操作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不能向试剂瓶中挤压胶帽,会污染试剂,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闻药品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靠近瓶口闻,因为有些药品有毒,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味飘进鼻腔进行嗅闻,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铜常用来作导线,利用了铜具有导电性
C. 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利用了氧气具有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D. 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
【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变现出来,故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具有导电性,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变现出来,故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变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变现出来,故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有关金属和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制品具有良好耐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配制
C. 将打磨后的银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
D. 高炉炼铁时利用焦炭作还原剂冶炼金属铁
【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制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不符合题意;
B、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波尔多液中含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符合题意;
C、将打磨后的银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银与硫酸铜不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不符合题意;
D、高炉炼铁时,是利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有关氢氧化钙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向生石灰中加水来制取氢氧化钙
B.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氢氧化钙除油污,可用作炉具清洁剂
D.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可用于除油污,用作炉具清洁剂,不是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北京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提倡绿色出行
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尽量实现“碳中和”
D.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7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减少碳排放,尽量实现“碳中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现象中与空气中的成分无关的是
A. 铁制品生锈 B. 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
C. 碳酸氢铵这种氮肥在温度较高时失去肥效 D. 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产生白色沉淀
【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制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B、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水蒸气,饼干吸水变软,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这种氮肥在温度较高时失去肥效,是因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与空气中的成分无关,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两个钙离子:2Ca+2 B. 氖气:Ne2
C. 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两个氧气分子:2O
【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钙离子:2Ca2+,故A选项错误;
B、氖气:Ne,故B选项错误;
C、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方上,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故C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来表示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气分子:2O2,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0. 如图是某元素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B. X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C. X属于非金属元素 D. X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X3+
【10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可知,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为一个比值,单位为单位“1”,通常省略,故A错误;
B、有示意图可知,该元素为第13号元素,其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该元素为第三周期元素,故B错误;
C、该元素质子数为13,可知该元素为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C错误;
D、X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符号为,故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稀盐酸除铁锈时溶液变为黄色
B.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色烟雾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1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蓝色沉淀,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故选A。
12.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水中加糖后蔗糖消失,水变甜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结成冰后分子不再运动
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1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中加糖后蔗糖消失,水变甜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蔗糖分子扩散到了水分子中,不符合题意;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水结成冰后,分子还是在运动,只是分子运动速率变慢,符合题意;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被压缩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工业用盐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B. 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可提高免疫力
C. 碳酸钙、氢氧化铝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 霉变食物经过高温蒸煮杀菌后可以食用
【1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代替食盐烹调食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不能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该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铝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消耗一定量的盐酸,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霉变大米中含有致癌物,高温蒸煮后也不可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 自来水加入氯气消毒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1:1 B.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三种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分析可知,该反应为。
【详解】A.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1:1,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三种:Cl2中为0价,HCl中为-1价,HClO中为+1价,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KNO3、CO(NH2)2、(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B. 碘、氟、钙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C. 碳酸氢钠、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D. 煤、石油、乙醇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KNO3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NH4)2HPO4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而CO(NH2)2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B、碘、氟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钙是常量元素,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C、碳酸氢钠、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D、煤、石油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醇、蒸馏而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C。
16. 侯德榜是中国科学家,其侯氏制碱法为人们做出巨大贡献,其中一步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NH4Cl B. 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NH3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3 D. 侯氏制碱法最终制得的是氢氧化钠
【16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钠原子有1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1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1个;反应后钠原子有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3个。所以X的化学式为NH4Cl。
【详解】A.X的化学式为NH4Cl,选项说法正确。
B.NaHCO3中钠元素为+1价,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依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可推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选项说法错误。
C.NH3中氮、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3,质量比为,选项说法错误。
D.侯氏制碱法最终制得的是纯碱碳酸钠,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7. 逻辑推理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
B. 酸和碱中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C.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金属单质
D. 质子数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总称为一种元素
【17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符合题意;
C、这里的“铁”、“锌”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过量稀盐酸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入氧气,点燃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打开试剂瓶观察瓶口是否有白雾冒出
D
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利用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进行分离
A. A B. B C. C D. D
【18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通入氧气,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稀硫酸打开试剂瓶均无白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D、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不是密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下列实验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利用红磷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时气球胀大不会影响实验
B. 乙: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看到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C. 丙:根据实验现象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呼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D. 丁: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热量迅速散失
【19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利用红磷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气球可以使装置密闭并缓冲压强防止胶塞被弹出,红磷燃烧放热气球受热膨胀,但装置密闭,内外无质量交换,天平平衡,不影响实验,故A选项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看管口有无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而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看导管口是否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故B选项错误;
C、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根据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故C选项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需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热量迅速散热,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B.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D.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A. A B. B C. C D. D
【20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反应的质量关系Zn+2AgNO3=2Ag + Zn(NO3)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锌过量后固体增加的质量是锌的质量,所以后一阶段没有前一阶段增加的幅度大,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B、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溶液的pH从小于7先增大到7,与氯化钙反应时,溶液的pH不变,碳酸钠过量后,溶液的pH大于7,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卷Ⅱ(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其中23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1. 滑雪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京冬奥会使用的滑雪头盔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其中就是用了碳纤维,碳纤维属于______(选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冬奥会使用氢能客车,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面对“新冠疫情”,我们采用75%的酒精消毒,但不合理使用储存会导致火灾甚至爆炸,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原因是______。
【21~23题答案】
【答案】(1) ①. 复合材料 ②.
(2)
(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纤维是由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腈)经碳化处理制成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属于复合材料,故填复合材料;
氢气燃烧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乙醇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容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故填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2. 依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硫燃烧时产生的___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的措施之一是______(填一条即可)。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写出该实验中热水的两个作用______。
(3)图3是将打磨后的铝丝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探究铝和铜活动性强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请你再写出一种可以判断铝和铜活动性的实验操作______。
(4)图4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由该实验可知,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22~25题答案】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SO2 ②. 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2)隔绝氧气;提供热量,提高温度
(3) ①. ②. 将打磨后的铝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4)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
减少酸雨的发生,可以使用脱硫煤,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小问2详解】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故填: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小问3详解】
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铝排在氢前,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故可将打磨后的铝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来判断铝和铜的活动性顺序;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中间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故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
23. 农业上需要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这样可以选到更饱满的种子。如图是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试回答。
(1)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填序号)
(2)托盘天平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量取水应选择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3)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操作⑤中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应该如何操作______。
(5)若操作均正确,但砝码锈蚀,最终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6)实验室需要用20g10%的氯化钠溶液做实验,若用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配制时,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
【23~28题答案】
【答案】(1)④⑤①②③
(2) ①. 16g ②. 100mL
(3)搅拌,加速溶解 (4)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指针指向正中央
(5)偏大 (6)7.5mL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因此顺序为:④⑤①②③;
【小问2详解】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100g×16%=16g,含水的质量是100g-16g=84g,即84mL,故须选择100mL的量筒;
【小问3详解】
图③是溶解,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
【小问4详解】
若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小问5详解】
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生锈,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小问6详解】
设需要16%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则:20g×10%=16%×x,x=12.5g,则需加水的质量为:20g-12.5g=7.5g,即7.5mL。
24.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仍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24~27题答案】
【答案】(1)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
(2)20% (3) ①. 丙>乙>甲 ②. 乙>甲>丙
(4)丙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M点的含义是在t2℃时,物质甲的溶解度是25g;
【小问2详解】
在t2℃时,物质甲的溶解度是25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2.5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小问3详解】
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溶质最多,乙次之,丙没有溶质析出,故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小问4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甲乙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
25. 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F溶液的颜色分别为浅绿色、黄色,C为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生活中,防止②反应发生的措施是______。
【25~28题答案】
【答案】(1)H2SO4
(2)
(3)置换反应 (4)刷漆/涂油(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为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可推出C为硫酸,A能与C转化为D和E,D溶液为浅绿色,可推出D为硫酸亚铁,A可能为铁,E为氢气,B能与C反应生成F和G,F为黄色溶液,可推出F为硫酸铁,A能与B相互转化,可推出B为氧化铁,则G为水,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C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小问2详解】
反应⑥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反应③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铁转为氧化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如刷漆、涂油等。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9分)
26.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中既能制取氧气又能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收集氧气时可用C装置,利用了氧气的______性质,如何判断收集满______。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请根据装置图选择,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4)已知实验室制得一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现用图2中的装置净化该气体,并用净化后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再检验气体产物。
①X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②如何改进该装置______。
【26~29题答案】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B ②. ③. 不易溶于水 ④. 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 ⑤.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AE (4) ①. 浓硫酸 ②. 在装置末端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末端绑一个气球(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选装置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就集满了;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A装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选装置E;
【小问4详解】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X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②该实验产生的尾气可能混有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可以点燃或者收集,具体做法为:在装置末端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末端绑一个气球(合理即可)。
27. 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具有酸的化学性质,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2)无水CuSO4是一种白色晶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产生两种的氧化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敏猜想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CO2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与结论:
I、实验时A中白色固体变为______色,说明甲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有水蒸气:
Ⅱ、实验时装置B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Ⅲ、装置C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
【拓展延伸】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你不会选择的下面中的__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食醋 C.肥皂水 D.纯碱(碳酸钠)溶液
【27题答案】
【答案】 ①. 红 ②. 氢气##H2 ③. 氢
④. CO##一氧化碳 ⑤. 蓝色 ⑥. 不成立 ⑦.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⑧. ⑨.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 ⑩. AB
【解析】
【详解】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此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故填:红;
(2)锌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因此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是氢气,故填:氢气或H2;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产生两种的氧化物
(1)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故填:氢;
(2)蚁酸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则另一种气体生成物应该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由此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CO,故填:CO##一氧化碳;
实验现象与结论:
I、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因此实验时A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说明甲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有水蒸气,故填:蓝;
II、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装置B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不成立,故填:不成立;
Ⅲ、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装置B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装置D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讨论交流:
CO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环境,故填: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
拓展延伸: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释放出蚁酸刺激皮肤,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肥皂水、纯碱(碳酸钠)溶液显弱碱性可以作为选择,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食醋显酸性,都不能用于涂抹蚊虫叮咬处,故选AB。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7分)
28. 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6g石灰石样品,分别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序号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8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2
8
4.8
4.8
请计算:
(1)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8~29题答案】
【答案】(1)70% (2)14.6%
解:第1次实验中20g盐酸反应完全,设20g稀盐酸中所含溶质质量为x,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中,20g盐酸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16g-12g=4g,第2实验中40g盐酸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16g-8g=8g,即每20g盐酸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4g,而第3次实验中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16g-4.8g=11.2g<(4g×3),所以16g石灰石样品含碳酸钙的质量为11.2g,则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0%,故填:70%;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15人教版·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摸底知识练习化学: 这是一份15人教版·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摸底知识练习化学,共83页。
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综合模拟化学试题三(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综合模拟化学试题三(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糖尿病患者应少摄入糖类物质,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水是生命的源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