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练习题-热点话题碳中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练习题-热点话题碳中和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练习题-热点话题碳中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练习题-热点话题碳中和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练习题-热点话题碳中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例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
    一、基础训练
    1.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2.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B.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
    C.一定条件下,将CO2转化为CH3OH,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分解成碳和O2,同时放出热量
    3.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
    A.植树造林 B.节能减排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
    4.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做好碳中和、碳达峰的各项工作,以减少或消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下列措施能实现碳中和且可行的是( )
    ①通过植树造林捕捉二氧化碳 ②禁止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 ③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④工业中用碱石灰吸收CO2 ⑤绿色出行,减少燃油车的使用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中国科学家提出,利用我国丰富的镁矿资源将CO2吸收转变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碳酸镁,生产示意图如图2。国内外利用CO2跟氢气在特殊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该反应已经在工厂规模化生产,实现减排同时又合成重要化工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控制空气中CO2的含量,以下建议不可行的
    是 (填字母序号)。
    A.开发新能源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
    E.以CO2等为原料,生产碳酸镁、甲醇等产品
    (2)写出图2中“CO2矿化”的化学方程式 。
    (3)利用CO2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氢气燃烧具有热值高且 的特点,开发使用氢能代替化石燃料将有效降低碳排放。但储存氢气比较困难,目前被认为最好的储氢方法是金属储存法,例如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生氢剂,遇水后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二、例题分析
    例1.我国科技部发布《“十二五”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可实现大规模二氧化碳减排。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过多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后果是 。
    (2)利用碳捕捉技术分离出来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运输等,这是因为 。
    (3)捕捉并回收的CO2 ,再次储存利用,请说明捕捉回收的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个用途为 。
    (4)目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其状态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保护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 。
    (5)高温反应炉中碳酸钙高温生成CaO和CO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下列有关该碳捕捉技术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填序号)。
    a.该技术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捕捉到CO2进行储存和利用
    b.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
    c.“反应、分离”过程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7)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含量高的气体吹入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则“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在“分离室”中,将NaOH溶液与CaCO3进行分离的基本操作是 ,该操作中用到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
    (9)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氧化物溶于水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将该氧化物加入到x溶液中,其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碳捕捉”技术所捕捉到的CO2 进行储存和利用,如制备的干冰常用于 。但是该碳捕捉技术存在有一大缺点为 。
    (11)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利用和封存CO2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利用某种催化剂可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流程图中已标出的物质中(除二氧化碳以外)有 可以重复使用。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例2.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大针对气候变化表示:“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降低“碳排放”以减弱温室效应。现阶段,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禁止烧煤 B.研发汽车新能源 C.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2)“碳中和”目的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结合图1,提出一种可行的碳吸收方式: 。
    (3)“碳捕获”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图2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
    ①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其优点是 。
    ②分离器中,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缓解 的加剧。将CO2含量高的气体吹入足量NaOH溶液中来“捕捉CO2”。试写出“捕捉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④将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若CO2进入地底蓄水层,会影响水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⑤被封存起来的CO2(干冰)可用于物品灭火的原理是 。
    (4)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 。
    (6)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 。
    例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储量有限,不可再生。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图1是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内的变化趋势。
    从图中可见,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
    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
    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
    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见图2.主要分布于陆地永久冻土
    层或深达千米的海底。
    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在
    标准状况下,1m3可燃冰可释放出164m3天然气和0.8m3
    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2~5倍、是煤的10倍。单位
    体积的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
    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
    就会泄露,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
    采仍处于试验阶段。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
    最长、产气量最大的国家,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 。
    (2)下列说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单选,写字母序号) 。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D.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比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
    (4)图1所示的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有 。
    (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可燃冰被视为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其原因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B.可燃冰是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天然气水合物
    C.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D.开采可燃冰时,甲烷泄露会造成温室效应
    (8)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如图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
    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你认为c和
    d的化学性质 (填“是”或“不是”)完全相同。
    ③c分子的化学式为 ,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④物质c含有 种元素;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比)。
    强化训练
    1.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吸收44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 g。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3.2g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3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2.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有超过25万种生物生活在其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忠实“朋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系统热量不断增加。海洋吸收了绝大部分全球变暖的热量,还“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速度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观测到了持续数天到数月的极端海洋高温天气,即“海洋高温热浪”,它可以延伸数千公里的范围,深达数百米。热浪频发,易引起更强烈的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等。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6mm,为1901~1990年期间上升速度的2.5倍。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 ,能源有 。
    (2)海洋吸收热量发生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海洋“消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海洋高温热浪”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 。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5)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上影响 。
    (6)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一二轮复习题 课时9 常见的酸和碱 中和反应: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二轮复习题 课时9 常见的酸和碱 中和反应,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专题三: 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化学专题三: 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真题),文件包含化学专题三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化学专题三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迎战2020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碳和碳的化合物: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迎战2020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碳和碳的化合物,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