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六)学生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810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六)学生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810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六)学生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810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六)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六)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化学(六)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甲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工艺装饰材料——天然水晶,属硅酸盐产品
C.第五形态的碳单质——“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秸秆经加工处理成吸水性的材料——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已知:(乙苯)+CO2→(苯乙烯)+CO+H2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消耗NA个乙苯分子,生成标准状况下22. 4L H2O
B.每生成1mol苯乙烯,转移电子数2NA
C.10. 6g乙苯中含有碳碳单键数目为0.2NA
D.将1mol CO2溶于适量水中,溶液中、和H2CO3粒子数之和小于NA
3.维生素C,又称维他命C,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其结构如图。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能与金属Na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能与乙酸反应
D.分子式为C6H8O6
4.硼氢化钠(NaBH4)中的氢元素为-1价,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被称为“万能还原剂”。NaBH4在催化剂钌(Ru)表面与水反应的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过程②反应为BH3+H2O=H2↑+H2B(OH)
B.反应过程中硼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若过程③和过程④均产生lmol H2,则转移电子数目不相等
D.Ru可使上述反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提高,加快反应速率
5.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着陆。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搜索人员手提箱中准备了必要的药品。某药品中含有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X、Y所在的族不相邻,族序数按Y、W、X、Z的顺序依次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B.X、Z可以组成多种离子
C.四种元素的单质中能导电的只有一种
D.Z的非金属性强于W,故常温下Z的单质能置换出W的简单氢化物中的W
6.相比锂电池,钠电池具有性能稳定、安全性好等优点,且可循环使用,寿命较长,对环境较友好。如图是某钠离子二次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池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N极接电源的负极
B.放电时,导线中每通过1mol电子,理论上M极质量减轻23g
C.放电时,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D.理论上,该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始终不变
7.常温下,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亚磷酸(H3PO3),反应中只能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含磷各微粒的分布分数X(平衡时某微粒的浓度占各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OH[pOH=-l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X(H3PO3)
B.pOH=7时,c(Na+)=c(H2PO)+2c(HPO)
C.H2PO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7.3mol·L-1
D.NaH2PO3溶液:c(Na+)> c(H2PO)>c(OH-)>c(H+)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8.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灭菌剂,但其稳定性较差,可将其转化为NaClO2保存。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甲制备NaClO2。
已知:i)纯ClO2易分解爆炸;ii)制备NaClO2的原理为;iii)当温度低于38℃时,NaClO2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当温度在38~60℃时,析出NaClO2;温度高于60℃时,NaClO2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具有防倒吸作用的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
(2)装置①三颈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试管浸入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④中NaOH溶液吸收ClO2,发生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ClO2和另一种盐,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
(5)实验室用图乙装置可从图甲中③的试管溶液中获得NaClO2固体(Y处连接一个减压设备)。
①水浴加热的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左右(填序号)。
A.30 B.55 C.70 D.100
②装置中毛细玻璃管的作用,其一是调节装置中的压强,其二可能是_______。
③当蒸馏烧瓶中出现大量晶体后停止加热,趁热过滤,_______,干燥后得到产品。
(6)实验室测定产品中NaClO2的含量的方法如下:
①称取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加过量的固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100mL待测溶液。
②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已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测得结果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从的量考虑,用离子方程式和文字表示)。
9.本题有三种新技术处理空气污染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I.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技术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该方法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 + 4NO(g)+O2(g)⇌4N2(g) + 6H2O(g) ∆H
已知:2H2(g) + O2(g)⇌2H2O(g) ∆H1 = −484 kJ·mol−1
N2(g) + 3H2(g)⇌2NH3(g) ∆H2 = −92.4 kJ·mol−1
N2(g) + O2(g)⇌2NO(g) ∆H3 = +180.5 kJ·mol−1
(1)计算:4NH3(g) + 4NO(g) + O2(g)⇌4N2(g) + 6H2O(g) ∆H=_______ kJ·mol−1。
(2)利用NH3−SCR技术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当NO2,NO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且参与反应的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若有2 mol NO参与反应,则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II.CO可作为工业合成甲醇的直接碳源,利用CO和H2反应合成甲醇的原理为CO(g) + 2H2(g)⇌CH3OH(g),在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3)压强p2_______p1(填“>”、“<”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4)在C点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
(5)计算300℃,压强为p1时的平衡常数Kp = 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III.氮的氧化物脱除可以利用电化学原理处理,如利用如图装置可同时吸收SO2和NO。
(6)直流电源的负极为_______(填“a”或“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该电解装置选择_______(填“阳”或“阴”) 离子交换膜。
10.五氧化二钒(V2O5)在冶金、搪瓷、磁性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从废钒(主要成分为V2O5、Fe2O3、SiO2等)中回收V2O5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步骤②、③中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Rn+(水层)+nHA(有机层)⇌RAn(有机层)+nH+(水层)。(式中Rn+表示VO2+或Fe3+,HA表示有机萃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②萃取时加入适量碱的作用是___________,工艺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
(3)步骤④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室温下,步骤⑤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2,钒沉淀率达到93%且不产生Fe(OH)3沉淀,则此时溶液中c(Fe3+) X >Y,A错误;B.由分析可知X是O,Z是Cl,可以组成ClO-、ClO等多种离子,B正确;C.石墨属于碳单质,可以导电,金属镁也可以导电,C错误;D.Cl2与CH4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不能置换C,D错误;故选B。
6.【答案】B
【解析】该装置为二次电池,放电为原电池装置,充电为电解池,根据装置图,放电时,Na+向左边电极移动,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左边电极为正极,右边电极为负极,据此分析。A.由图示可判断,放电时Na+向NaFePO4F电极方向移动,所以NaFePO4F电极为正极,充电时作阳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即M接电源正极,N接电源负极,故A说法正确;B.根据总反应式,放电时,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NaFePO4F+Na++e-=Na2FePO4F,M极质量不会减轻,反而会增重,导线中每通过1mol电子,理论上M极质量增重23g,故B说法错误;C.由总反应结合原电池正极反应可知,放电时负极N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Na3Ti2(PO4)3-2e-=NaTi2(PO4)3+2Na+,故C说法正确;D.由图示知,NaFePO4F、Na2FePO4F、Na3Ti2(PO4)3、NaTi2(PO4)3 均附着在电极材料上,充、放电时两极反应的Na+生成与消耗的量相等,理论上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不变,故D说法正确;答案为B。
7.【答案】B
【解析】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亚磷酸,NaOH过量,反应生成,浓度增加,所以曲线a代表X();继续滴加亚磷酸,浓度降低,升高,所以曲线b代表X(),曲线c代表X(),且表明H3PO3为二元弱酸。A.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亚磷酸,NaOH过量,反应生成,浓度增加,所以曲线a代表X(),故A错误;B.pOH=7时,,溶液中存在和两种溶质,根据电荷守恒,其中,即,故B正确;C.H2PO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平衡常数Ka=,pOH=7.3时,且=mol/L,所以Ka==,故C错误;D.等浓度Na2HPO3和NaH2PO3混合溶液中,H2PO既电离又水解,其电离常数Ka=>Kh==,以电离为主;H3PO3为二元弱酸,HPO只水解,其水解常数K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化学(六) 学生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三)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七)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