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
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传统发酵常常是固体发酵或者是半固体发酵
B.传统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一般为天然存在的单一菌种
C.传统饮食中的酱油、醋、泡菜等可通过传统发酵获得
D.传统发酵存在杂菌情况不明、过程控制缺乏标准等问题
【答案】B
【解析】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详解】
A、发酵前需对菌种扩大培养,传统发酵常常是固体发酵或者是半固体发酵,A正确;
B、现代发酵工程所用大多为单一菌种,有杂菌污染影响产量,培养基和设备需严格灭菌;而传统发酵技术很难实现单一菌种的利用,B错误;
C、传统饮食中的酱油、醋、泡菜等可通过传统发酵获得,如果醋、泡菜制作可分别利用的醋酸菌和乳酸菌发酵获得,C正确;
D、发酵工程产物无论是代谢物还是菌体本身,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产品,而传统发酵存在杂菌情况不明、过程控制缺乏标准等问题,D正确。
故选B。
2.某同学在线提交了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报告,他的做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新鲜的葡萄略加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
B.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满葡萄汁
C.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D.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果酒与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的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过程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
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
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
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
CH3COOH+H2O
温度
一般酒精发酵18~25 ℃,繁殖最适为20 ℃左右
最适为30~35 ℃
气体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
时间
10~12天
7~8天
【详解】
A、选择新鲜的葡萄洗1到2次,除去枝梗后榨汁,A正确;
B、葡萄汁不能装满,需装至玻璃瓶的2/3空间,B错误;
C、酒精发酵期间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需适时拧松瓶盖,防止发酵瓶爆裂,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菌,故醋酸发酵时应去除瓶盖,加一层纱布,D正确。
故选B。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 pH 调节到中性或微碱性
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
C.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D.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 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
A、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节到中性或微酸性,A错误;
B、固定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B错误;
C、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些微生物的培养除了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有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可以不加碳源,如自养型的;C错误;
D、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微生物的生长除了受到以上营养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4.某杆菌只有在含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和微量维生素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此时微量维生素对该菌的培养而言属于( )
A.碳源 B.氮源 C.激素 D.特殊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碳源是指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①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体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②异养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2.氮源是指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3.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有: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激活剂;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某些无机盐具有特殊功能,如化能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NH4+等。
4.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而微生物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详解】
A、碳源是指能为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胨、牛肉膏均可作为碳源,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氮源是指能为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胨、牛肉膏,不符合题意,B错误;
C、激素不是细菌培养基的成分,C错误;
D、特殊营养物质是指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而微生物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点睛】
5.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⑤①②③④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主要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干热灭菌(主要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具)和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适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2、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详解】
培养基需用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对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A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对于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消毒
④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⑤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⑥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⑦接种环应采用火焰灼烧的方式灭菌
A.①③ B.②④ C.⑤⑦ D.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详解】
①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①正确;
②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一个无菌区,为了无菌操作,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②正确;
③对牛奶这种不耐高温的液体可用巴氏消毒法消毒,③正确;
④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利用的是附着于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所以制作葡萄酒时葡萄不进行灭菌,以免杀死酵母菌,④错误;
⑤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⑤正确;
⑥指示剂和染料混有微生物,故加入培养基前需灭菌,⑥错误;
⑦接种环应采用火焰灼烧的方式灭菌,即用灼烧灭菌法进行灭菌,⑦正确。
故选D。
7.做“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温度自然下降后才能打开排气阀
B.倒平板时,拔出锥形瓶棉塞后,应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倒平板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杂菌污染
D.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蘸取菌液
【答案】D
【解析】
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A、利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时,应该切断电源,等到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后才能打开排气阀,A正确;
B、倒平板时,拔出锥形瓶棉塞后,应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
C、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倒平板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正确;
D、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该在火焰旁待接种环冷却后再蘸取菌液,以避免接种环因温度太高而杀死菌种,D错误。
故选D。
8.下列对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B.均属于原核生物
C.均含有染色质和细胞壁 D.均具有生物膜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3、生物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
A、醋酸杆菌是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酵母菌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醋酸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B错误;
C、醋酸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细胞壁,而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NA是裸露的,C错误;
D、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所有膜的统称,原核细胞不具有生物膜系统,故醋酸杆菌没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
9.关于发酵工程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中提取一些酶
C.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D.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菌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
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
①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
②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4、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
【详解】
A、根据分析,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微生物本身,A正确;
B、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中提取相应的酶,B正确;
C、单细胞蛋白本生就是一种微生物,并不是一种微生物细胞的提取物,C错误;
D、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菌体,D正确。
故选C。
10.“通州老窖”是以优质高粱、麸曲、产脂酵母为原材料酿制出的一种白酒。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 )
A.水质、菌种和发酵时间会影响酒的品质
B.所用的菌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可用平板划线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菌种浓度
D.酿制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灭菌操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 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 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详解】
A、影响酒的品质的因素很多,如水质、菌种和发酵时间、pH、温度等,A正确;
B、酿酒所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属于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错误;
C、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菌种浓度,C错误;
D、酿制过程不能进行灭菌,防止把酵母菌杀死而影响酒的产量,D错误。
故选A。
11.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精酿”啤酒,它的制作工艺与普通啤酒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精酿”啤酒和普通啤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酿”啤酒的原料和普通啤酒不同,“精酿”啤酒只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菌和水,普通啤酒除了麦芽、啤酒花、酵母菌和水以外,还有玉米等物质
B.“精酿”啤酒由于原料主要是麦芽,麦芽汁的浓度较高,口味较为浓郁
C.“精酿”啤酒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虽然产量低,价格高,但它也有一定的市场
D.“精酿”啤酒和普通啤酒样可以直接放心饮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精酿”啤酒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纯麦芽酿造,从这个角度看,“精酿”啤酒饮用起来更健康。但它不进行过滤和消毒,一旦被杂菌污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精酿”啤酒由于只是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菌和水进行酿造,发酵时间较长,使得它的麦芽汁浓度更高,口味更加浓郁,虽然产量低、价格高,但却有市场需求;而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啤酒,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除了上述原料外,还添加了大量的大米、玉米和淀粉作为替代品,发酵时间也只有7天左右,使得它的麦芽汁浓度较低,口味清淡,但其生产成本低、产量高、价格低,有着更大的市场需求,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制作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详解】
A“精酿”啤酒的原料和普通啤酒不同,“精酿”啤酒只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菌和水,普通啤酒除了麦芽、啤酒花、酵母菌和水以外,还有玉米、大米、淀粉等物质,A正确;
B“精酿”啤酒由于原料主要是麦芽,麦芽汁的浓度较高,口味较为浓郁,B正确;
C、“精酿”啤酒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虽然产量低,价格高,但它也有一定的市场,C正确;
D、“精酿”啤酒由于不进行过滤和消毒,所以在安全方面可能不如普通啤酒,需检测后饮用,D错误。
故选D。
12.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生产用菌种是对自然界分离的菌种进行定向改造后获得的
B.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菌体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C.利用发酵工程可以产生微生物肥料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等
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微生物的代谢物可以用蒸馏、过滤、沉淀等方法提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
A、发酵工程生产用的菌种可通过自然界分离、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获得,A错误;
B、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含蛋白高的微生物菌体,B错误;
C、发酵工程在农牧业上的应用有生产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饲料等,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C正确;
D、微生物代谢物的提取,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D错误。
故选C。
13.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或生产出( )
A.食品添加剂 B.无病毒植物 C.人工种子 D.前三项都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再分化是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重新分化出根或芽等器官。
3、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的成分有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与动物细胞培养相比需要蔗糖、植物激素,不需要动物血清。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工厂化生产食品添加剂等细胞产物,也可以生产人工种子和培育脱毒苗。
故选D。
14.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科学工作者把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些植株的特点是 ( )
A.彼此性状相似 B.变异频率较高 C.单倍体 D.都是纯合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脱分化过程和再分化过程中细胞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上述过程所用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脱分化过程和再分化过程中细胞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过程,故所获得的植株彼此性状相似,但不一定都是纯合子,也不是单倍体。
故选A。
15.下列哪一项不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
A.缩短育种年限 B.变异率高
C.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D.节约人力、物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当年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节约了人力、物力。
【详解】
A、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不符合题意;
B、生物性状的变异具有低频性,B符合题意;
C、单倍体育种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C不符合题意;
D、单倍体育种节约了人力、物力,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成功培养原生质体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础。下列关于原生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理论上原生质体具有全能性 B.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C.原生质体在适宜条件下能再生出细胞壁 D.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以后剩余的结构。
【详解】
A、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以后剩余的结构,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理论上原生质体具有全能性,A正确;
B、原生质体的融合首先是细胞膜的融合,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原生质体在适宜条件下能再生出细胞壁,C正确;
D、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物质,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以后剩余的结构,D错误。
故选D。
17.2018年1月25日两只克隆猴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细胞》的封面,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这是中国科学家伟大的杰作,也解决了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难题。克隆猴和克隆羊的具体操作细节不同,但克隆的原理相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克隆猴可以证明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克隆猴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提供细胞核的个体
C.克隆技术可以用于拯救一些濒危动物
D.克隆猴所利用的细胞核可以是卵细胞或精子中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详解】
A、克隆猴只能证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提供细胞核的个体,部分来自于受体细胞细胞质,B错误;
C、克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相关领域,C正确;
D、克隆猴所利用的细胞核应该为体细胞的细胞核,卵细胞或精子中的细胞核只含有一半染色体,用卵细胞或精子中的细胞核发育而来的克隆动物不可育,D错误。
故选C。
18.某课外活动小组获得了一株性状优良的结球生菜,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快速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植体消毒的过程:酒精消毒30s→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无菌水清洗2~3次
B.愈伤组织是一种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时每日应给予适时光照
C.诱导生芽培养基与诱导生根培养基相比,前者中细胞分裂素所占的比例和用量更高
D.打开封口后直接用流水冲洗掉幼苗根部培养基,再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环境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详解】
A、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故外植体消毒可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30s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A错误;
B、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脱分化过程不需要光照条件,否则会形成维管组织,不会形成愈伤组织,B错误;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即诱导生芽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所占的比例和用量更高,C正确;
D、移栽时,应先将培养瓶的封口膜打开一段时间,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再移植到消毒的蛭石环境中炼苗处理,D错误。
故选C。
19.2020年6月,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称,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养的皮肤类器官在培养4~5个月后,形成了多层皮肤组织,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是迄今最逼真的人皮肤类器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能干细胞形成多层皮肤组织的过程中,遗传物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B.多能干细胞培养形成多层皮肤组织,说明了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给烧伤病人移植自身多能干细胞培养成的皮肤类器官可减弱免疫排异反应
D.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人体内所需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特征等方面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
A、多能干细胞形成多层皮肤组织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
B、全能性是指已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潜能,多能干细胞培养形成多层皮肤组织,未体现出发育成完成个体,不能体现全能性,B错误;
C、由于多能干细胞培养成的皮肤类器官由自身细胞发育而来,不会出现排异反应,C正确;
D、研究结果表明,多能干细胞能形成多层皮肤组织,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但不能说明其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D错误。
故选C。
20.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工程应用的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
B.可以通过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C.可以通过在细胞、细胞器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
D.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的生物工程。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细胞工程应用的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A正确;
B、细胞工程通过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可以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B错误;
C、细胞工程可以通过在细胞、细胞器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C正确;
D、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细胞工程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D正确。
故选B。
21.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涂布接种时,需将涂布器沾酒精后在酒精灯外焰上引燃,冷却后再使用
B.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
C.分离计数时,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需计数的微生物进行分离
D.观察菌落时,应将培养皿盖拿掉以利于看清菌落的形态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纯化的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详解】
A、涂布接种时,将涂布器末端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取出时,要让多余的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酒精的涂布器在内焰上引燃,A错误;
B、纯化培养时,不能用摇床培养,B错误;
C、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C正确;
D、观察菌落时,不能拿掉培养皿,容易杂菌污染,D错误。
故选C。
22.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中和栽培中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繁殖方式上分析,A→D属于无性生殖
B.植株D和G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C.E→G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一般不用于大田生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A→D是茎尖组织培养形成玉米的过程,E→G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A→D和E→G过程都是植物组织培养,都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都属于无性繁殖。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
【详解】
A、A→D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从繁殖原理上分析,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植株D是利用体细胞培养而来,是二倍体植株,含有2个染色体组,植株G是利用配子培养而来,是单倍体植株,含有1个染色体组,因此植株D和G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B错误;
C、E →G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该过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一般不用于大田生产,D正确。
故选B。
23.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则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18+XY B.18+YY C.9+X或9+Y D.18+XX或18+YY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双子叶植物大麻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则染色体组成18+XY。
【详解】
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花药中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9+X或9+Y,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幼苗,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加倍,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18+XX/18+YY。
故选D。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A、乳酸菌为厌氧菌,在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不能通气,A错误;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因菌种来源于环境或制作材料,往往有多种菌的参与,而不是单一菌种的发酵,B正确;
C、果醋制作过程中因醋酸的产生导致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进入发酵液形成碳酸,导致发酵液pH下降,C错误;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为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种,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人员设计了“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株”的实验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应在高压蒸汽灭菌之后调节pH
B.选择培养时,应使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C.进行梯度稀释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各种操作
D.挑选菌株后,应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再丢弃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无菌技术:(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2)具体操作: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详解】
A、配制培养基时,应在高压蒸汽灭菌之前调节pH,避免灭菌之后调pH造成杂菌污染,A错误;
B、选择培养时,为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种,应使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B正确;
C、进行梯度稀释时,为了无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各种操作,C正确;
D、挑选菌株后,为了防止造成污染,应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再丢弃,D正确。
故选BCD。
26.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正确的是( )
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
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
D.进行菌种保藏时,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得方法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1、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2、分解尿素的菌能将尿素转化成氨气,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会变红。
【详解】
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3mol/L的硫酸3滴,混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到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A错误;
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即没有被污染,B正确;
C、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可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是否出现红色来判断,C正确;
D、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与甘油混匀后放入-20℃的冷冻箱内保存,D正确。
故选BCD。
27.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在无菌且无光的条件下进行
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C.杂种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完成是细胞融合定成的标志
D.植物体的叶肉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经脱分化形成胚状体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步骤,再分化过程需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以利于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首先要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最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
【详解】
A、植物组织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这样可防止微生物消耗营养物质,产生有毒物质危害培养物的生长,但再分化过程中需要光诱导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A错误;
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B正确;
C、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融合的原生质体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成为杂种细胞,C错误;
D、植物体的叶肉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形成胚状体,D错误。
故选ACD。
28.某研究小组为测定某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作用,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备肝细胞悬液时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
B.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促进细胞呼吸
C.为了保证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需大量添加各种抗生素
D.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检测该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适宜的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
【详解】
A、动物细胞培养制备细胞悬液时,应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因为胃蛋白酶需要酸性环境,而在该环境中细胞会死亡,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浓度为5%的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
C、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不是杀病毒的,C错误;
D、为了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应设置培养液中不加该药物的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ABC。
29.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精子获能后才能与MⅡ期的卵母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由图可知,三亲婴儿的培育采用了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母亲只取了细胞核,这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A错误;
B、获能(获得受精的能力)的精子和MⅡ中期卵母细胞可在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B正确;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两个亲本,即父亲和母亲,C错误;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运用了核移植技术,而且还需要采用早期培养培养技术、胚胎移植等技术,D正确。
故选AC。
30.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细胞毒素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是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单克隆抗体
B.制备该抗体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育等技术手段
C.ADC与癌细胞识别后,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药物在癌细胞内释放并起作用,同时诱导溶酶体破裂,加速了癌细胞的凋亡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浆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详解】
A、抗体与抗原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构建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是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A正确;
B、该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在经过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杂交瘤细胞,再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显然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育等技术,B正确;
C、ADC与癌细胞的识别后,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错误;
D、由图可知,药物在癌细胞内释放并起作用,同时诱导溶酶体破裂,加速了癌细胞的凋亡,达到了杀死癌细胞的目的,D正确。
故选AB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31.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 —马铃薯”杂种植株,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f 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过程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植物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过程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过程。
(4)若番茄细胞内含 m 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 n 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体细胞内含________条染色体;若由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几倍体? ________。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
(4)m+n 单倍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通过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和b,过程②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成c,过程③是再生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d,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e,过程⑤是再分化生成完整植株。
(1)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过程①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
(2)
据图分析,过程②表示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杂种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成杂种植株,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据图分析可知,其中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e,愈伤组织是一团未分化的薄壁细胞。
(4)
若番茄细胞内含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中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染色体数为两细胞染色体数之和,即m+n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此杂种植株的花粉是生殖细胞,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体都是单倍体。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及意义,能正确分析题图,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回答下列与动物细胞培养有关的问题:
(1)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需要满足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宜的温度和pH值,__________的环境以及气体环境。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_______。
(2)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__________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__。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__________层。
(3)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获得不死性,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黏着性__________,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含量_______。
(4)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有丝分裂__________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
【答案】(1)无菌无毒 氧气和二氧化碳
(2)相互接触 接触抑制 单层##1层
(3)衰老甚至死亡 降低 减少
(4)中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包括①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②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和5%的CO2。
(1)
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包括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宜的温度和pH值、无菌无毒的环境;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中氧气是细胞代谢所需,二氧化碳维持培养液的pH。
(2)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该现象为细胞的接触抑制;此时,瓶壁上形成单层细胞。
(3)
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衰老甚至死亡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极限,获得不死性,连续增殖,朝着等同于癌细胞的方向发展,其中有些细胞黏着性降低,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的含量减少。
(4)
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
【点睛】
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动物培养的条件和过程、细胞癌变、有丝分裂过程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体系。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