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一中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
A、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A错误;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具有统一性,B错误;
C、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
D、新细胞是从老细胞分裂而来,D错误。
故选C。
2.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都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
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大量出汗后应喝适量淡盐水,以维持人体内的水盐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
A、细胞内的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结合水则是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不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A错误;
B、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内含有的自由水越多,同一株植物中,幼叶细胞代谢更旺盛,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B错误;
C、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自由水大量丢失,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C错误;
D、无机盐能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和无机盐的流失,因此大量出汗应多喝淡盐水能维持体内水盐平衡,D正确。
故选D。
3.真核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内质网和叶绿体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生物膜可以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生化反应,且不会相互干扰,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
A、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细胞器膜属于生物膜,因此高尔基体,内质网和叶绿体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A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故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内部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生化反应,且不会相互干扰,保证细胞的代谢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C正确;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上,可以编码部分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错误。
故选D。
4.下列有关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与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系
B.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准确判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
C.将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总是随着水分的吸收而同比例吸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
A、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的种类和含量需求不同,故轮作与作物对无机盐的选择性吸收有关系,A正确;
B、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估计判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是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自由扩散)吸收水分,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两者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因此植物吸收无机盐离子不会随着水分的吸收而同比例吸收,D错误。
故选A。
5.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下列关于风干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风干种子燃烧后产生的灰分成分实质是无机盐
B.种子在风干过程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
C.种子经风干后,其上的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D.与风干前相比,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子在风干的过程中,自由水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而自由水的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因此风干种子的代谢逐渐减弱,据此答题。
【详解】
A、风干种子燃烧后产生的灰分中主要是无机盐,A正确;
B、种子在风干过程中,自由水含量减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B正确;
C、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正确;
D、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D错误。
故选D。
6.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b→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a→b点,叶绿体中C5生成速率降低
D.d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和温度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一定的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光的饱和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2、分析图形:需利用单一变量的原则,如b点和d点的光照强度相同,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再如a、b、c三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而光照强度不同。并且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暗反应。
【详解】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暗反应中C3还原,导致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A正确;
B、曲线中b点与d点相比,d点CO2浓度降低,CO2用与暗反应中和C5固定生成C3的反应减弱,因此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B正确;
C、曲线中a点与b点相比,b点的光照强度较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暗反应中C3还原,导致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相对应的C5生成速率升高,C错误;
D、d点时,光照强度达到饱和,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可能是CO2浓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推理能力,难度适中。
7.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多种血细胞中的核DNA相同,RNA完全不同
B.人体造血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C.人体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D.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
A、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多种血细胞中的核DNA相同,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
B、人体造血干细胞增殖依赖细胞的有丝分裂,该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有利于实现染色体在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中的稳定性,B正确;
C、人体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C正确;
D、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有利于实现病原体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A。
8.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不同
C.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且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
B、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都是一次复制,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错误;
D、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DNA复制过程,此时DNA的结构稳定性差,故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
B.伴性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发病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伴性遗传包括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隔代相传或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且连续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是代代患病的都是男性。
【详解】
A、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于性(X或Y)染色体上,A错误;
B、一对性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所以伴性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C正确;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D正确。
故选A。
10.某科研小组发现一种XY型豆科草本植物,并通过两个实验来研究该植物的花色遗传。
实验一:红花雌性×白花雄性,F1均为粉红花,F2红花雌性、粉红花雌性、粉红花雄性、白花雄性各占25%
实验二:白花雌性×红花雄性,F1均为粉红花,F2粉红花雌性、白花雌性、粉红花雄性、红花雄性各占25%
据以上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花的红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为粉红色
B.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C.F2有四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
D.红花植株、白花植物均为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一中子一代的雌雄表现型存在差异,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一、二为正反交实验,子一代均为粉红花,说明基因不是只在X染色体上,若基因在Y染色体上,雌株没有相应性状的个体出现,因此可推测基因在X、Y的同源区段上,设红花基因为B,白花基因为b,则含有两个B基因的个体为红花,含有一个B基因的为粉红花,不含B基因的为白花。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均为粉红花,子二代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表现为红花雌性、粉红花雌性、粉红花雄性、白花雄性各占25%,与题意相符;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均为粉红花,子二代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表现为粉红花雌性、白花雌性、粉红花雄性、红花雄性各占25%,与题意相符,因此说明假设正确。若假设红花基因为b,白花基因为B,则含有两个b基因的个体为红花,含有一个b基因的为粉红花,不含b基因的为白花。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均为粉红花,子二代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表现为粉红花雌性、红花雌性、红花雄性、粉红花雄性各占25%,与题意不符。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花的红色(B)对白色(b)是不完全显性,杂合子(XBXb、XbYB、XBYb)表现为粉红色,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两组实验的F2均有四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含有两个B基因的个体为红花,含有一个B基因的为粉红花,不含B基因的为白花,因此红花植株、白花植物均为纯合子,D正确。
故选B。
11.很多生物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而实验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教材经典实验中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恩格尔曼以水绵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赫尔希和蔡斯以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R型菌的“转化因子”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菌具有结构简单、繁殖较快的特点,适于进行生物学科学实验。
1、肺炎双球菌中,S型细菌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而R型细菌没有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详解】
A、水绵具有带状叶绿体,恩格尔曼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用好氧细菌检测氧气释放部位,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
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正确;
C、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死亡的S型菌含有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C错误;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C。
12.某校高三学生总结有关生物变异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测某些因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B.没有致病基因人也可能患遗传病
C.人的子代有很多性状与亲代不同,其主要变异来源是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I中,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互换相应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详解】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由于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型,所以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A正确;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没有致病基因,B正确;
C、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中基因重组的频率最高,C正确;
D、X、Y染色体的同源区互换相应片段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13.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
B.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较大且都可用种子繁殖后代
C.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D.可采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的方法人工诱导获得多倍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含有四个或四个以上偶数个染色体组的多倍体物种产生的单倍体,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
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但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多倍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就没有种子,不能用种子繁殖,B错误;
凡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不是单倍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C正确;人工诱导获得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用于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多倍体植株,D正确。
故选B。
14.某些动物,如蚂蚁和蜜蜂,大多数个体不能生殖,它们把自己的能量用于哺育和保护其他个体的后代。这样,自然选择会产生生殖成功率不同的个体,使有些个体产生大量后代。在蚂蚁的种群中出现大量不生育的个体,其进化上的意义是( )
A.降低生殖能力可以永远地利用当地的食物资源,而且通过限制生殖可长远地保护种群
B.在新出生的个体中性别比例极不平衡,雌性不能找到雄性交尾,并保持不育状态
C.大部分蚂蚁的生殖是单性生殖,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生存,不具备独立养活后代的能力
D.从遗传上看,一个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很相近,在此通过群体繁殖的成功可积累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详解】
A、若外界环境条件改变,限制生殖会导致出生率降低,种群数量下降,有可能影响种群的发展,A错误;
B、雌性中的蚁后可以找到雄性交尾,并保持可育状态,B错误;
C、“蚂蚁的种群中出现大量不生育的个体”是指有些个体不能生育,蚂蚁不是单性生殖,C错误;
D、遗传上看一个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很相近,在此通过群体繁殖的成功可积累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关于动物体内血浆及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B.动物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C.血浆中Ca2+含量太高会引起动物出现抽搐等症状
D.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维持血细胞酸碱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
A、血浆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B正确;
C、血浆中Ca2+含量太低会引起动物出现抽搐等症状,血浆中Ca2+含量太高会引起肌无力,C错误;
D、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维持血细胞酸碱平衡,D正确。
故选C。
16.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乙患肿瘤,而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其患该肿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其免疫功能下降
B.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可作为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C.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D.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B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御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2、体液免疫的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免疫应答。
【详解】
A、由题意知,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病毒甲破坏B细胞,同时使T细胞功能下降,因此动物乙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A正确;
B、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和记忆细胞,B错误;
C、记忆细胞的特点之一是在同一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正确;
D、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以胞吞方式吞噬病原体,以胞吐方式分泌抗体,D正确。
故选B。
17.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B.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植株开花结实,这体现了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青鲜素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的贮藏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雌蕊继续发育,获得无子番茄,A正确;
B、摘掉顶芽,使生长素不能由顶端向侧芽运输,从而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促棉株开花结实,B错误;
C、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
D、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止大蒜等在储藏期间发芽,还能强烈抑制芽和茎的生长,促进植物提早结束生长,可利用青鲜素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的贮藏期,D正确。
故选B。
18.一种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 造成了危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草本层
B.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K值
C.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发生了演替
D.若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可采取的措施有人工拔除杂草、施用除草剂及生物防治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假如在充分时间内观察许多自然界的种群,可看到种群内的个体数起初成指数增长,然后在一些时点上增长速率逐步减退,最后达到稳定的停滞期。在自然界,种群不可能无限地继续增长,每个种似乎都有最大个体数,称为环境负荷量(即K值)。
【详解】
A、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层,杂草属于草本层,A正确;
B、K值是指环境容纳量,指种群长时期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正确;
C、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优势物种仍是农作物,因此生物群落没有发生演替,C错误;
D、人工拔除杂草、施用除草剂(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引入杂草天敌)等可以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C。
19.某植物的一次变异使某mRNA上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植株形成大量的生殖枝,经过人工选择成为该植物的一个亚种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的产生与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有关
B.M相应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比该植物短
C.该植物和M之间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
D.变异后mRNA编码肽链的氨基酸数比该植物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某植物的一次变异使某mRNA上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说明该植物的一个亚种M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肽链缩短。
【详解】
A、由于变异使某mRNA上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说明基因编码形成的mRNA的序列发生改变,说明M的产生与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有关,A正确;
B、由于该变异使某mRNA上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说明M相应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并没有改变,B错误;
C、M只是该植物的一个亚种,两者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正确;
D、突变后,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故变异后mRNA翻译会提前终止,编码肽链的氨基酸数比该植物的少,D正确。
故选B。
20.男生在青春期睾丸加速发育,睾丸除了受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外,还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下图是下丘脑对睾丸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腺体2分泌的生长激素和腺体3分泌的性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B.图中有两处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激素2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活细胞
D.激素1、激素2、激素3的特异性受体均位于细胞膜表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下丘脑是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垂体可以分泌促激素,促进相应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相应激素的分泌,这是一种分级调节机制,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升高,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作用,这属于反馈调节。
2、如图是下丘脑对睾丸的分级调节示意图,所以腺体2是下丘脑,激素2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腺体3是垂体,激素3是促性腺激素,腺体1是性腺(睾丸),激素1为(雄)性激素。
【详解】
A、腺体2是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的是垂体,A错误;
B、图中激素1有两处负反馈调节,分别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
C、激素2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C错误;
D、激素1为雄性激素,是脂溶性小分子,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其受体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21.小鼠的中脑中存在一类分泌速激肽(神经递质)的神经元,抑制这些神经元,小鼠抓痒行为会明显减少;直接刺激这些神经元,即使没有受到致痒刺激,小鼠也会出现抓痒行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速激肽经胞吐作用通过突触间隙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B.有意识地阻止抓挠,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C.实验中若出现缺氧情况,可能会影响速激肽的合成与分泌
D.直接刺激分泌速激肽的神经元产生抓痒行为不属于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3、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和条件反射(通过学习所形成的)。
【详解】
A、速激肽是蛋白质,需经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A错误;
B、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有意识地阻止抓挠,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B正确;
C、在缺氧的情况下,小鼠细胞代谢速率变慢,释放能量减少,故速激肽的合成与分泌将会受到影响,C正确;
D、直接刺激分泌速激肽的神经元,也会产生抓痒行为,但是该过程并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A。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2.农谚是古人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作物需要保暖和水分,低温能冻死害虫,故而能增加作物产量
B.“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作物需要大量施肥,肥料为其提供有机物,能增加作物产量
C.“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能增加作物产量
D.“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适当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能利用率,能增加作物产量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有: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2)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3)合理调整光照强度;
(4)增大昼夜温差;
(5)适当提供有机肥等。
【详解】
A、“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作物需要保暖和水分,刚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温效果最好,有利于作物越冬,同时,低温能冻死害虫,减少虫害,增加作物产量,A正确;
B、肥料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有机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无机物,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作物产量,但肥料不能为植物提供有机物,B错误;
C、“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可以看出该农业增产措施主要是白天升高温度,夜间降低温度,通过提高昼夜温差,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作物产量,C正确;
D、“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说明农作物终止密度合理可以增产,因为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能增加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ACD。
23.某兴趣小组在生物实验室中发现一酶试剂,由于标签受损,无法确定该酶的具体种类(该酶可能是淀粉酶也可能是蔗糖酶),为判断该酶的具体种类和作用条件,该小组成员给出了以下建议。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 )
A.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
B.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
C.若已确定该酶是淀粉酶,可使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剂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若已确定该酶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也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碘液遇淀粉变蓝。
【详解】
A、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分解淀粉,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解了,加入的酶应是淀粉酶,若溶液变蓝,说明加入的酶是蔗糖酶,A正确;
B、蔗糖酶能分解蔗糖,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若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被分解形成了还原性糖,则加入的酶是蔗糖酶,若溶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加入的酶是淀粉酶,B正确;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其使用过程需要加热,会改变实验的预设温度,C错误;
D、蔗糖酶可分解蔗糖,不同pH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若已确定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
故选ABD。
24.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该类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图为该病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发现,Ⅰ1含有致病基因,Ⅰ2不含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2一定为杂合子
C.Ⅱ3和Ⅱ4 再生一个患病后代的概率为1/4
D.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父亲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知,该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设该病相关的基因为A/a,则正常男性基因型有AA、Aa、aa,正常女性基因型只有aa。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Ⅰ1父亲含有致病基因,Ⅰ2母亲不含致病基因,且Ⅱ2患者为女性,只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患病,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Ⅰ1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1/2aa,又因Ⅱ2患病,故其基因型为Aa,B正确;
C、Ⅰ1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则Ⅱ3男性基因型为1/2Aa、1/2aa,Ⅱ4女性不患病,基因型为aa,两者再生一个患病后代(Aa)的概率为1/2×1/2×1/2(女性)=1/8,C错误;
D、患病女性不能产生后代,患者母亲正常,母亲基因型为aa,则其致病基因(A)只能来自父亲,D正确。
故选BD。
25.《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且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
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远低于K/2,导致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要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1、“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2、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详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过度放牧可能会导致草场退化,导致环境容纳量变小,A正确;
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
C、对于自然资源,提倡合理开发,而不是禁止开发,C错误;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D正确。
故选AB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6.某实验小组将相同生理状态的某植物叶片横切成3种羽裂宽度(羽裂方式如图1所示,宽度为d),每种羽裂宽度的叶片等分为两组,分别浸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4.2%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将叶片分散均匀不重叠,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一定时间后测定其氧气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假设叶片羽裂不影响细胞的呼吸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氧气被消耗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所用的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其原因是____。
(3)羽裂可以暴露横切部位的叶肉细胞,根据图2可知,羽裂宽度越小,光合速率越大,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羽裂宽度和光照强度 线粒体内膜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维持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影响细胞代谢 叶片羽裂宽度越小,从切面暴露出来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就越多,有利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直接吸收到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更多的光能),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
若植物在NaHC03缓冲液中培养,NaHCO3缓冲液浓度过高导致保卫细胞渗透失水,使气孔部分关闭,从而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详解】
(1)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羽裂宽度和光照时间,非洲茉莉叶肉细胞内氧气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的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该实验中所用的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提供CO2,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其原因是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影响细胞代谢。
(3)根据图2可知,叶片羽裂宽度越窄,从切面暴露出来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就越多,有利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直接吸收到更多的CO2(和更多的光能),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7.为研究生长素(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IAA可在植物顶芽内合成,并_______到根部,调控植物根生长。
(2)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拟南芥_________(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1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________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_____。
② 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的降解可受GA调控。研究者向上述突变体中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用GA处理前,各组根细胞均出现了绿色荧光,说明无GA时,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
(3)综合上述实验,推测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输 GA合成缺陷型 促进 减弱 IAA不引起RGA蛋白降解 IAA通过GA降解RGA蛋白 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生长素(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分析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详解】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是植物激素的一种,应符合这一概念具备的特点,因此,IAA可在植物顶芽内合成,并运输到根部,调控植物根生长。
(2)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①研究者应以拟南芥GA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1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这样可以排出植物体自身产生的GA对实验的干扰,由图1可知完整植株分别施加水和赤霉素作对照,发现施加赤霉素的一组初生根的长度明显增加,去顶芽后,植物体内没有生长素,再施加赤霉素后,植物初生根的长度明显缩短,及去顶芽施加IAA及赤霉素的一组植物初生根与完整植物组结果一致,因此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促进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减弱。通过这一实验就可以把相关的推测加以证实或证伪。②按照题干“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的降解可受GA调控”要求,研究者向上述突变体中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从实验结果来看,图2的未用GA处理之前,根尖内的都有RGA蛋白,说明单独的IAA不能使RGA降解,而去顶芽的一组实验表明,没有IAA时单独的GA也不能使RGA降解,而左侧和右侧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IAA时施加GA可以使绿色荧光消失,也即说明RGA被降解。说明RGA的降解是通过IAA作用于GA起作用的。因此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证明IAA通过GA降解RGA蛋白,用GA处理前,各组根细胞均出现了绿色荧光,说明无GA时,IAA不引起RGA蛋白降解。
(3)综合①IAA通过GA促进根的生长和②GA可促进RGA蛋白降解而促进根的生长,推测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点睛】
要想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关键是要从对照实验中找到相关的由自变量变化而引起的结果变化(也即因变量的变化),并把相关的变化规律描述出来即可。
28.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和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
组别
亲本果蝇
F1果蝇的表现型
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
m
+
m
Ⅰ
A
野生型
+
+
762
242
757
239
Ⅱ
B
野生型
+
+
312
101
301
105
Ⅲ
C
野生型
+
m
114
104
111
102
Ⅳ
D
野生型
+
m
160
151
155
149
(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________性突变果蝇。
(2)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________,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________。
(3)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表明它们的突变位点都在_______染色体上。
(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
①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进行“♀B×♂C”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③再进行“♀C×♂D”杂交,发现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浅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由此判断,F1雌性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约有_______%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
【答案】隐 A和B 均与性别无关 C和D Ⅲ、Ⅳ组杂交结果,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 X A、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相同 3/4 3/8 4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和交换定律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由实验组别Ⅰ、Ⅱ的杂交结果F1都表现为野生型,可知野生型对突变体是显性,在F2代中性状分离比都是3:1,且无雌、雄个体间的差异,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由一对等基因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实验组别Ⅲ、Ⅳ的杂交结果F1出现了交叉遗传,即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可知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且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
(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隐性突变果蝇。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A和B ,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均与性别无关。
(3)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是C和D ,判断理由是Ⅲ、Ⅳ组杂交结果,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表明它们的突变位点都在X 染色体上。
(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
①先进行“♀A×♂B”杂交,也即♀A浅红眼与♂B浅红眼,两个隐性个体杂交,如果杂交后代都表现为浅红眼,那么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相同,如果杂交后代都表现野生型,说明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不同。
②又进行“♀B×♂C”杂交,控制B的浅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a)表示,控制C的浅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Xb、Xb表示),则♀B的基因型为aaXBXB, ♂C的基因开进为AAXbY,杂交所得的F1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和AaXBY,都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也即9:3:3:1的变式)。说明aaXbXb、aaXbY的个体也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第一对等位基因出现A_的概率为3/4,第二对等位基因出现XbX-的概率为1,因此在该数值为3/4,同理可知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3/4×1/2=3/8。
③再进行“♀C×♂D”杂交,发现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说明控制C和D两个体的浅红眼基因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再设控制D眼色的基因XD、Xd,则♀C和♂D的基因型分别为XbDXbD、XBdY,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XBDY)。这可能是雌性个体在产生卵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引起的,由于1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卵细胞与由此判断,F1雌性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含X的精子与含Y的精子结合机会均等,各占1/2。1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XBD卵细胞的机会是1/2,这样的话,也就是说每4个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才有一个和含Y的精子结合的机会,因此要形成1%的XBDY,需要有4%初级卵母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
【点睛】
熟练掌握遗传规律中的性状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熟练的推倒遗传的亲子代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29.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群落,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早熟禾是高寒草甸的优势植物,长期过度放牧使其出现植株矮化的现象。为探究原因,科研人员选取了围栏 3 年(UG3)、夏季放牧(SG)、全年放牧(YG)的样地进行研究。请回答问题:
(1)早熟禾属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它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
(2)图1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早熟禾分配给______的能量明显减少,而分配给______的能量显著增多。
(3)科研人员推测早熟禾矮化现象可能与植物激素有关,检测不同放牧强度下早熟禾体内赤霉素(GA)含量,结果如图2。
①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物,它们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的分子。
②图中数据显示,过度放牧使早熟禾体内赤霉素________,导致早熟禾的能量分配发生变化,使得早熟禾出现了矮化现象。
③矮化的早熟禾可以避免家畜的过度踩踏和采食,成为高寒草甸的主要优势植物,说明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 热能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茎和穗 根 信息 在根中的含量上升,在茎中的含量下降,而在叶中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或: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比较围栏3年(UG3)、夏季放牧(SG)、全年放牧(YG)样地中调查数据可知,随着放牧的时间越长,调查获得的根重所占比越大,总叶重几乎无差别,而茎重和穗重所占比越来越低;分析图2,全年放牧(YG)和围栏3年(UG3)组相比,赤霉素在根中含量上升,在茎重含量降低,在叶中含量几乎无差别。
【详解】
(1)早熟禾属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图1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早熟禾分配给茎和穗的能量明显减少,而分配给根的能量显著增多。
(3)①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②图中数据显示,过度放牧使早熟禾体内赤霉素在根中的含量上升,在茎中的含量下降,而在叶中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导致早熟禾的能量分配发生变化,使得早熟禾出现了矮化现象。③矮化的早熟禾可以避免家畜的过度踩踏和采食,成为高寒草甸的主要优势植物,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
【点睛】
本题联系植物激素调节,考查生态系统组成、能量流动及与环境的适应性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0.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物危害性极大。科研人员通过人工筛选获得高效的PCBs降解菌,将其扩大培养后投入污染土壤中,可将土壤中的PCBs。降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选择性获得能降解PCBs的降解菌,应该在培养基中加入PCBs作为唯一碳源,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入_____等营养物质。在降解菌数量足够多时,适当提高PCBs的浓度能使PCBs降解效率增加,其原因是_____(从PCBs与底物的相互关系角度分析)。扩大培养时。PCBs降解菌所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划分,属于_____培养基。
(2)将筛选的PCBs降解菌固定在一定的空间内定殖于土壤中能提高降解效率,固定PCBs降解菌的一般方法为包埋法,不使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的原因是_____。用于包埋PCBs降解菌的载体应该具有的特点是_____(试举2个特点)。
(3)研究人员从PCBs降解菌中分离出PCBs降解酶,分离该降解酶的常用方法有凝胶色谱法和_____。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_____分离,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先从层析往中洗脱出来。原因是_____。
【答案】(1)氮源、水和无机盐 酶量充足时,酶促反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液体
(2)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结合; 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物理性状优良、寿命长、无毒、价格低廉及易制备等
(3)电泳法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较短。
【解析】
【分析】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对应词,是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液状培养基。它具有进行通气培养、振荡培养的优点。在静止的条件下,在菌体或培养细胞的周围,形成透过养分的壁障,养分的摄入受到阻碍。 由于在通气或在振荡的条件下,可消除这种阻碍以及增加供氧量,所以有利于细胞生长,提高生产量。
(1)
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所用的营养物质一般有碳源(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营养物的含碳元素化合物)、氮源(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营养物的含氮元素化合物)、水和无机盐;适当提高PCBs的浓度能使底物降解效率增加,其原因是PCBs是待降解的底物,底物浓度适当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实验室大规模培养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一般为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有助于加大微生物与营养物质的接触)。
(2)
一般可以用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和包埋法对酶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因为细胞的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固定化PCBs降解菌一般用包埋法;用于包埋PCBs降解菌的载体要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因此应该具有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物理性状优良、寿命长、无毒、价格低廉及易制备等特点。
(3)
研究人员从PCBs降解菌中分离出PCBs降解酶,分离该降解酶的常用方法有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原因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较短。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31.叶绿体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中的一项工程技术,烟草叶绿体基因工程在基础研究、遗传改良以及生物反应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请回答下列间题:
(1)叶绿体基因工程常将含有外源基因的质粒包裹在金粉上,通过轰击进入叶绿体中从而实现目的基因的导入,这种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称为________。叶绿体基因组分为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叶绿体中基因间隔区序列通常被作为插入位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草对壮观霉素(又名奇霉素,一种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质粒上的状观霉素抗性基因可作为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用于筛选和培养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__。
(3)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叶绿体基因工程能防止细胞质内的蛋白酶对目标蛋白的消化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造成基因污染。
【答案】基因枪法 避免了外源基因插入后对叶绿体内源基因表达造成影响 DNA分子杂交技术 标记基因 便于目的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壮观霉素(或奇霉素) 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将表达的蛋白质束缚在叶绿体内 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传播扩散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钙离子处理法等);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分子水平、个体水平)。
【详解】
(1)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以采用基因枪法,叶绿体基因工程常将含有外源基因的质粒包裹在金粉上,通过轰击进入叶绿体中从而实现目的基因的导入,该方法称为基因枪法。叶绿体基因组分为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为了避免外源基因插入后对叶绿体内源基因表达造成影响,常选择基因间隔区序列作为插入位点。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
(2)烟草对奇霉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质粒上的状观霉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以便于目的基因的筛选和鉴定;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壮观霉素(或奇霉素)用于筛选和培养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叶绿体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将表达的蛋白质束缚在叶绿体内,能防止细胞质内的蛋白酶对目标蛋白的消化作用,并且由于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传播扩散,不会造成基因污染。
【点睛】
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钙离子处理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生长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理)试题含解析,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