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昭通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昭通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主要出自1986年发现的两个祭祀坑。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生产这些青铜器的作坊,但由这一青铜器群的庞大数量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可以推定它们是在当地生产而非域外传入。如此,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的渊源便是一个关键问题。
②在成都平原,早于三星堆文化的宝墩文化已出现了成批的城址,但并没有发现青铜器或与青铜器生产相关的遗迹。目前所见的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明显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不仅如此,青铜器的生产及产品还具有被社会上层严格专控的特征,即青铜制品被集中用于宗教或祭祀活动。如此种种,均显示出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制造的,很可能成都平原的青铜器生产技术也是突然出现,而非在本地逐渐发展起来的。
③目前在成都平原发现的时代更早的青铜器,应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4件长方形青铜牌饰。1976年在高骈乡出土的1件嵌有绿松石,1987年在真武仓包包出土3件,其中有1件也嵌有绿松石,嵌绿松石的铜牌饰见于二里头遗址和甘肃天水,在国外还藏有多件。在新疆哈密则发现有未嵌绿松石的铜牌饰。研究认为,成都平原的铜牌饰与新疆哈密的牌饰联系更为紧密,而镶嵌绿松石牌饰的起源地可假定在河西走廊,岷江流域和白龙江流域则是沟通四川与河西走廊的两条通道。三星堆遗址除这4件牌饰外并无其他同时期青铜器,这类牌饰与后来的三星堆青铜器也缺乏关联,因而它们可能是从西北传入成都平原的早期青铜制品。
④如果早期的青铜制品有可能从北方传入四川,那么铜器生产技术也有可能沿同样的路,从北方传入。学界将三星堆的青铜文化与西亚青铜文化进行了比较。有研究认为,除了大型青铜人像、青铜神树外,还包括黄金面罩等,在类别和艺术风格上都与西亚的同类发现相近,因而三星堆青铜文化可看作是在本地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商文化和西亚古老文明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文化传播的路线可能是由西北到西南,也不排除是经印度舶来的可能性,与云南以及印度次大陆的联系也被论及。
⑤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来自北方的假设,首先与公元前第二、三千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相符。西亚是世界上冶金术最早起源的地区,西亚与古代中国一直存在着文化交流。最新的考古发现之一如甘肃张掖的西城驿遗址,那里可能是河西走廊的一个冶金中心,有比较发达的冶金业。如此,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生产受西北地区影响是完全可能的。三星堆的青铜器中还存在锻打技术等,与中原商文化的主流技术也有不同,但却可能和西北地区有关。而我国北方到西南的半月形地带,正好也在东西文化交流的路线上。
⑥其次,这一推断也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发展、演变的背景相符。近年来,在岷江上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存在与甘青地区史前文化相关的文化因素。基于这些考古发现,学界先后提出一些新认识。如认为宝墩文化很可能与岷江上游的马家窑文化有关;成都平原目前所见最早的文化是来自西北的仰韶文化晚期类型,同时受到了来自峡江地区的大溪文化的影响;由岷江上游来的人群最初进入成都平原时主要在北部活动,随后向平原的腹心地区移动,并最终使社会向复杂化方向演进。如果史前时期的人群移动和文化传播是由岷江上游到成都平原,那么随后的青铜制品和制造技术也可以沿同样的路线从西北进入成都平原。
⑦青铜器制造技术的南方路线不甚清晰。虽然在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象牙和海贝,云南地区的青铜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确具有某种相似性,云南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在云南并未发现与三星堆文化同时期的青铜器。而且,南线并不具备前述使北线显得更为合理的两大传播背景。
⑧除以上线索外,也不能忽视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受东方影响的可能性。学术界早已提出商文化由中原传至长江中游,再溯江传入成都平原。既然三星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青铜器存在这种明显联系,那就不能排除其制造技术受东方影响的可能性。不过,三星堆与长江中下游相似的铜器主要相当于殷墟时期,时代较晚。
(施劲松《三星堆文化的再思考》)
1. 下列有关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形状和结构特点,可以推定它们是在当地生产而非域外传入。
B. 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渊源之所以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是因为这种技术是域外传入。
C. 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表明青铜器的生产及产品被社会上层严格专控。
D. 三星堆文化中的青铜器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可以在西亚找到与之相近的艺术风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述在西城驿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用以说明青铜器制造技术有可能由西北地区传入成都平原。
B. 文章围绕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的渊源展开论述,先总述再进行分述,形成了总分结构。
C. 第③段通过推理得出了4件长方形青铜牌饰可能是从西北传入成都平原的早期青铜制品的结论。
D. 文章广泛采用他人研究成果,多用假设推定和模糊性表达,可能导致其结论经不起推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传入路线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北方到西南的半月形地带处在东西文化交流的路线上,在东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可能由北方传来。
B. 如果史前时期的人群移动和文化传播是由岷江上游到成都平原,那么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也可沿此路线从西北进入成都平原。
C. 虽然云南地区的青铜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具有某种相似性,但因没有同时期的青铜器,所以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南线传入是不可能的。
D. 三星堆与长江中下游相似的铜器时代较晚,但因有文化交流传播为背景,就不能排除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受东方影响的可能性。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D. 三星堆文化中青铜器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可以在西亚找到与之相近的艺术风格。
A.“根据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形状和结构特点”错误,原文是“由这一青铜器群的庞大数量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可以推定它们是在当地生产而非域外传入”。
B.“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渊源之所以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是因为这种技术是域外传入”错误,由“由这一青铜器群的庞大数量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可以推定它们是在当地生产而非域外传入。如此,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的渊源便是一个关键问题”可知,之所以成为关键问题是因为“它们是在当地生产而非域外传入”。
D.“三星堆文化中的青铜器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说法与原文有出入,原文为“因而三星堆青铜文化可看作是在本地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商文化和西亚古老文明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原文说的是可以看作一种复合型文化。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多用假设推定和模糊性表达,可能导致其结论经不起推敲”错误,作者用“很可能”“可能是”“有可能”体现了论述类文本语言的准确和严谨特点,并非是“模糊性表达”;且“其结论经不起推敲”表述绝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所以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南线传入是不可能的”错误,原文是“云南地区的青铜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确具有某种相似性,云南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在云南并未发现与三星堆文化同时期的青铜器。而且,南线并不具备前述使北线显得更为合理的两大传播背景”,并且说“青铜器制造技术的南方路线不甚清晰”,因此,这只是目前的研究和推断,不能由此得出“是不可能的”的结论。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一词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地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待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 近年来,随着对“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
C. 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 历史学家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5. 根据材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 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 陷入“内卷”的人看似在不断精进,实际都是在原有圈层里进行无效的自我重复,因此抵抗内卷,就是要防止僵化。
D. 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6.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内卷化”一词具体内涵的变化。
【4~6题答案】
【答案】4. D 5. B
6. ①内卷化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②后来,历史学家黄宗智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并逐渐把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③如今,在互联网语境下演变成“投入”“付出”更多,然而回报更少、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A. “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错,原文“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应是这种文化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不是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错误,原文说的是“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选项扩大了范围。
C.“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颠倒因果,原文说的是“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B.“唯一能做的”错,根据原文“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可知,我们能做的除了提高认知能力,还要在行动中反思。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根据“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可见,内卷化最初是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的专业词汇。“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在中国语境下,成为“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
“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可见,内卷化被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并逐渐把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根据“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可见,内卷化在互联网语境下演变成“投入”“付出”更多,然而回报更少、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夜记
李娟
①小时候的富蕴县,冬天真冷啊。睡到天亮,脚都是冰凉的。我和我妈睡一个被窝,每当我的脚不小心触到她,总会令她惊醒于尖锐的冰意。被子那么厚,那么沉,却是个大冰箱,把我浑身的冰冷牢牢保存。我俩睡在杂货店的货架后面。那时,我还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失眠了。我总是静静躺在黑暗中,相峙于四面八方的坚固寒意。潜伏于白昼中的许多细碎恍惚的疑惑也在这寒冷中渐渐清晰,膨胀,迸裂,枝繁叶茂。我正在成长。一遇到喧嚣便欢乐,一遇到寂静便恐慌。我睡不着,又不敢翻身,怕惊醒我妈。好在不到十年就已经攒存了许多记忆,便一桩桩一件件细细回想。黑暗无限大。我一面为寒冷而痛苦,一面又为成长而激动。
②就在这时,有一个姑娘远远走来了。我过于清晰地感觉到她浑身披戴月光前来的模样。她独自穿过长长的,铺满冰雪的街道,坚定地越来越近,终于响起了敲门声。我惊醒般翻身坐起。听到我妈大喊:“谁?”她的声音清晰响起:“我要一个宝葫芦。雪青色的。”我妈披衣起身,持手电筒走向柜台。我听见她寻摸了一阵,又向门边走去。我裹着被子,看到手电筒的光芒在黑暗中晃动,看到一张纸币从门缝里递进来,又看到我妈把那个小小的玻璃饰品从门缝塞出去。这时,才真正醒来。
③小时候的富蕴县真远啊。从富蕴县去乌鲁木齐至少得坐两天车。我妈每年去乌鲁木齐进两到三次货。如果突然有一天,县里所有的年轻姑娘都穿着白色“珠丽纹”衬衫、黑色大摆裙;或者突然一天,所有人不停哼唱同一个磁带专辑的歌——那一定是我家的小店刚进了新货。在小而遥远的富蕴县,我家小店是一面可看到外面世界些微繁华的小小窗口。
④又有一天,所有年轻人每人颈间都挂着一枚葫芦形状的玻璃吊坠,花生大小,五颜六色,晶莹可爱。“宝葫芦”是我妈随口取的名字,一旦叫开了,又觉得这是唯一适合它的名字。还有“雪青色”,原本也从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然而一夜之间突然开窍。从此一种颜色美于另一种颜色,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令人记挂。原来世上所有美丽的情感不过源于偏见罢了。偏就喜欢雪青色,偏要迷恋前排左侧那个目光平静的男生。盲目任性,披荆斩棘。
⑤我在路上走着走着,总是不由自主跟上冬夜里前来的那个姑娘的脚步。我千万遍模仿她独自前行的样子,千万遍想象她暗中的美丽。又想象她已回到家中,怀揣宝葫芦推开房间门。想象那房间里一切细节和一切寂静。我非要跟她一样不可,仿佛只有紧随着她才能历经真正的青春。
⑥我总是反复想她只为一枚小小饰品冒夜前来的种种缘由。想啊想啊,最后剩下的那个解释最合我心意:她期待着第二日的约会,将新衣试了又试,难以入睡。这时,突然想起最近年轻人间很流行的一种饰品,觉得自己缺的正是它,便立刻起身,穿上外套,系紧围巾,推开门,心怀巨大热情投入黑暗和寒冷之中。
⑦我见过许多在冬日的白天里现身的年轻姑娘,她们几乎是穿一样的外套,梳一样的辫子,佩戴一样的雪青色宝葫芦。她们拉开门,掀起厚重的门帘走进我家小店,冰冷而尖锐的香气迎面扑来。她们解开围巾,那香气猛然浓郁而滚烫。她们手指绯红,长长的睫毛上凝结白色的冰霜,双眼如蓄满泪水般波光潋滟。她们拍打双肩的积雪,晃晃头发,那香气迅速生根发芽,在狭小而昏暗的杂货铺里开花结果。
⑧我是矮小黯然的女童,站在柜台后的阴影处,是唯一的观众,仰望眼前的青春盛况。晚上睡不着时,再一遍又一遍回想。一时焦灼一时狂喜。这时敲门声响起,雪青色的宝葫芦在无尽暗夜中微微闪光。霎时所有门都开了,所有的路光明万里。心中雪亮,稳稳进入梦乡……
⑨这世上那么多关于青春的比喻:春天般的,火焰般的,江河湖海般的……在我看来都模糊而虚张声势。然而我也说不清何为青春。只知其中的一种,它敏感,孤独,光滑,冰凉。它是雪青色的,晶莹剔透。
⑩白天我缩在深暗的柜台后,永远只是青春的旁观者。
⑪那时,我觉得一切的困境全都出于自己缺了一枚宝葫芦。我困于冰冷的被窝,与富蕴县有关的那么多那么庞大沉重的记忆都温暖不了的一个被窝。躺在那里,缩身薄脆的茧壳中,侧耳倾听。似乎一生都处在即将长大又什么都没能准备好的状态中。突然又为感觉到衰老而惊骇。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用词新奇,比喻奇特,夸张地写出在冬夜的无比寒冷,以及生命状态和感受,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
B. 文章第⑦段连用五个“她们”,由点到面细腻描绘年轻姑娘的群像,表现姑娘们对美丽的追求,以及“我”对她们的艳羡之情。
C. 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和母亲之间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比如睡觉的时候,“我”睡不着也不敢随便翻身,就怕影响妈妈睡眠。
D.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冰冷的被窝”,从身体寒冷的感官和情绪到个人主观精神状态的叙写,首尾呼应,情感得到升华。
8. 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的内容显得太过突兀,放到第④段后更加合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9. “宝葫芦”在全文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并不突兀。①第②段的内容发生在夜里,时间上正是第①段作者在夜里醒来之时发生的事;②给人感觉如梦似真,不明所以,则更真实准确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状态下的记忆;③突出了姑娘寒夜来买的“宝葫芦”行为的不同寻常,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的构思更巧妙,凸显姑娘对青春的热烈追求以及给作者带来的生命感受。(意思对即可)
9. ①文中姑娘寒夜买“宝葫芦”,每个姑娘都戴着“宝葫芦”,作者也特别羡慕“宝葫芦”,“宝葫芦”成为文章线索;②“宝葫芦”象征着青春时期的美丽可爱,“雪青色的宝葫芦”表现了青春时期的率真、任性、勇敢、执着;③全文借助对“宝葫芦”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青春的赞美和渴望。(意思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和母亲之间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错误,从文中来看,“小时候的富蕴县,冬天真冷啊。睡到天亮,脚都是冰凉的。我和我妈睡一个被窝,每当我的脚不小心触到她,总会令她惊醒于尖锐的冰意……”等信息可知,作者夸张地写出在冬夜感到无比寒冷,以及孤独的生命状态和感受,目的是表达对于青春的热烈的渴望,文章的着力点不是在母女间的情感上。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以及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
首先应肯定并不突兀,接着从内容、结构、读者等层面进行分析。
第②段记叙了一位姑娘寒夜来买的“宝葫芦”的事,“我惊醒般翻身坐起”,时间是“我”夜间醒来之时,这与上文“好在不到十年就已经攒存了许多记忆,便一桩桩一件件细细回想。黑暗无限大”的内容恰好衔接,而作者正沉浸在回忆里,突然一位姑娘走来,给人感觉如梦似真,不明所以,则更真实准确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状态下的记忆。
姑娘来买“宝葫芦”,“我总是反复想她只为一枚小小饰品冒夜前来的种种缘由”,姑娘如此寒夜来买的“宝葫芦”的行为显得极为不同寻常,这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想啊想啊,最后剩下的那个解释最合我心意:她期待着第二日的约会,将新衣试了又试,难以入睡。这时,突然想起最近年轻人间很流行的一种饰品,觉得自己缺的正是它,便立刻起身,穿上外套,系紧围巾,推开门,心怀巨大热情投入黑暗和寒冷之中”,“我”用猜测的方式来展现姑娘深夜来买宝葫芦的行为,这让文章的构思巧妙,凸显姑娘对青春的热烈追求以及给作者带来的生命感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物象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角度来看,“宝葫芦”是文章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说贯穿全文。如“我要一个宝葫芦。雪青色的”,姑娘寒夜“买宝葫芦”;如“她们几乎是穿一样的外套,梳一样的辫子,佩戴一样的雪青色宝葫芦”,每个姑娘都戴着“宝葫芦”;如“那时,我觉得一切的困境全都出于自己缺了一枚宝葫芦”,作者也特别羡慕“宝葫芦”。
从内涵和形象角度来看,“宝葫芦”具有象征性,“又有一天,所有年轻人每人颈间都挂着一枚葫芦形状的玻璃吊坠,花生大小,五颜六色,晶莹可爱”,象征着青春时期的美丽可爱;“偏就喜欢雪青色,偏要迷恋前排左侧那个目光平静的男生。盲目任性,披荆斩棘”,对“雪青色宝葫芦”的偏爱,表现了青春时期的率真、任性、勇敢、执着。
从主旨角度来看,“宝葫芦”的颜色是“雪青色”,是一种冷色调,与作者敏感、孤独、冰冷的生命感受相契合;“雪青色的宝葫芦在无尽暗夜中微微闪光。霎时所有门都开了,所有的路光明万里。心中雪亮,稳稳进入梦乡……”“那时,我觉得一切的困境全都出于自己缺了一枚宝葫芦”,作者对“宝葫芦”的渴望,其实是对青春的渴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本公,朔州卫人。正德九年进士。历御史。是时,国本未建,武宗不豫,本公请慎选宗室亲贤者正位东宫,系天下望。不报。世宗嗣位,及冬而乾清宫成,帝由文华殿入居之。本公上言:“事之可思者有六。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慎终如始,兢兢业业,常若天祖之临;求言益切,访政益勤,用防壅蔽之患。持圣心,远货色,毋溺于鸩毒;重兴作,惜财力,永鉴于先朝。”帝嘉纳之。
逾月,帝欲加兴献帝皇号,本公力言不可。嘉靖改元,出按辽东,劾罢副总兵张铭、都指挥周辅。还朝,论救给事中刘最,忤旨切责。二年十月,时享太庙,帝不亲行。本公与同官彭占祺极言遣代非宜,报闻。
明年三月,帝欲考兴献帝,立庙禁中。本公偕同官力争,谓:“陛下潜邸之日则为孝宗之侄,兴献王之子。临御之日,则为孝宗之子,兴献帝之侄。可两言决也。至立庙大内,实为不经……”帝怒,责其朋言乱政,夺俸三月。
其年六月,以席书为礼部尚书,召张璁、萼入京。本公偕同官四十四人连章言:“萼首为乱阶,璁再肆欺罔,黄绾、黄宗明、方献夫、席书连汇接踵。尚书之命,由中而下。行取之首,已罢再颁。大臣因此被逐,言官由之得罪。虽往日瑾、彬之奸,流祸不若是酷也。”不纳。已,偕廷臣伏阙哭谏。系狱,廷杖还职。当是时,争“大礼”者,诸御史中,本公言最切中。
寻迁通政参议。九年不调,以疾请改南京。乃授大理寺丞,稍迁南京太仆少卿。谢病归。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诏用不赴,卒。
(节选自《明史·郑本公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
B. 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
C. 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
D. 是宫八年/营构一且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本,立国的根本,在中国古代指确定皇位继承人。文中“国本未立”指的就是还未确定太子人选。
B. 改元,指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文中“嘉靖改元”即表示嘉靖皇帝登基。年号确定以后,同一皇帝在位期间不可再作更改。
C. 潜邸,又称潜龙邸,指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皇帝即位后,不能再作为任何人的居所,而是改建为宗教寺庙或祭祀场所。
D. 行取,是明制,地方宫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文中指授予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本公尽职尽责。世宗即位,迁入乾清宫居住,他上书的六件值得深入思考的国家大事,得到皇帝嘉奖并被采纳。
B. 郑本公敢于直言。他先是反对世宗给其生父兴献帝加皇号;后又反对世宗尊兴献帝为皇考且在宫中建庙祭祀,被责骂并罚俸。
C. 郑本公憎恶奸恶。他与同僚痛劾张璁、桂萼、席书等人,不畏惧责罚。此前他巡视辽东,亦曾弹劾罢免副总兵张铭、都指挥周辅。
D. 郑本公仕途坎坷。任通政参议多年不调;因病改任南京,历任大理寺丞、太仆少卿;因病辞官后有言官举荐,但皇帝下诏不让他赴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宗不豫,本公请慎选宗室亲贤者正位东宫,系天下望。
(2)已,偕廷臣伏阙哭谏。系狱,廷杖还职。
【10~13题答案】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武宗身体不适,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定,郑本公请求慎重选取亲近贤德的宗室子弟立为太子,寄托天下人的期望。
(2)这之后,(郑本公)又偕同朝中大臣拜伏于宫阙下痛哭劝谏。(郑本公)被抓进监狱,在朝廷上遭受杖刑后还任原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乾清宫建造了八年,如今才建成。陛下居安思危,应当远离(朝中)众小人,减少宴饮游乐,来防止将来某一天形成祸患;陛下应重视后宫妃嫔,绵延子嗣,做好国家的长久打算。
“八年”修饰“营构”,不能断开,排除AD;
“远”“节”都是动词,“远群小”“节燕游”是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年号确定以后,同一皇帝在位期间不可再作更改”错,同一皇帝在位期间可以多次改变年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皇帝下诏不让他赴任”错,原文“诏用不赴”意思是皇帝传诏起用他,他未赴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不豫”,身体不适;“宗室亲贤者”,定语后置句,亲近贤德的宗室子弟;“系”,寄托。
(2)“偕”,偕同;“哭谏”,痛哭劝谏;“系狱”,被抓进监狱。
参考译文:
郑本公,朔州卫地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历任御史。当时,武宗身体不适,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定,郑本公请求慎重选取亲近贤德的宗室子弟立为太子,寄托天下人的期望。(皇帝)没有回复。世宗即位,等到冬天的时候乾清宫建成,皇帝从文华殿迁入乾清宫居住。郑本公上书(皇帝)说:“值得深入思考的(国家)大事有六件。乾清宫建造了八年,如今才建成。陛下居安思危,应当远离(朝中)众小人,减少宴饮游乐,来防止将来某一天形成祸患;陛下应重视后宫妃嫔,绵延子嗣,做好国家的长久打算。(您做事情要)慎始慎终,兢兢业业,每天都像有祖宗监督一样;陛下您(要求臣民上书言事)要更加恳切,咨询政事要更加勤勉,用来防止言路阻塞的祸患。(陛下您还要)秉持圣明之心,远离财货和美色,不要沉溺在这样的毒酒中;(您还应)重视兴建土木这样的事,珍惜财力,永远记得前朝的教训。”皇帝嘉奖了郑本公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过了一个月,皇帝想要给兴献帝加皇帝封号,郑本公极力进言不可以。嘉靖元年更改年号,(郑本公)出京巡视辽东。他弹劾罢免副总兵张铭、都指挥周辅。(郑本公)回到朝廷,上书皇帝搭救给事中刘最,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严厉责备。嘉靖二年十月,当时祭祀太庙,皇帝没有亲自前往。郑本公与同僚彭占祺极力进言说派遣他人代替皇帝祭祀十分不合礼法,(皇帝)批复。
第二年三月,皇帝想要尊兴献帝为皇考,在皇宫中建祠庙祭祀。郑本公与同僚一起据理力争,说:“陛下即位之前,是孝宗的侄子,兴献王的儿子。登基之日,就是孝宗的儿子,兴献帝的侄子。这件事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至于在皇宫大内建祠庙,实在是不合常理……”皇帝大怒,斥责他们结党胡言、扰乱朝政,罚俸三个月。
这一年六月,朝廷任命席书为礼部尚书,传召张璁、桂萼入京。郑本公与同僚四十四人联名进言说:“桂萼先做了祸根,张璁跟着肆意欺骗蒙蔽陛下,黄绾、黄宗明、方献夫、席书接连汇聚紧跟着为非作歹,任命尚书的命令,是由宫中下达的。授予官职的旨意,已经停止后再次颁布。大臣因此被放逐,谏官因此获罪。即使从前刘瑾、魏彬这些奸贼,延及的灾祸也赶不上这个严重。”(皇帝)没有采纳。这之后,(郑本公)又偕同朝中大臣拜伏于宫阙下痛哭劝谏。(郑本公)被抓进监狱,在朝廷上遭受杖刑后还任原职。在那个时候,争论“大礼(君臣之间的行为准则)的各位御史中,郑本公所言最能切中要害。
不久郑本公升迁担任通政参议一职。他在这个职位上连续九年没有调动,因生病请求改任南京。于是他被授予大理寺丞一职,逐渐升迁担任南京太仆少卿。(郑本公)称病归家。嘉靖二十年,谏官邢如默、贾准等一起推荐他,朝廷传诏起用他,他没有赴任,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人月圆
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吴激,字彦高。原为宋臣,靖康末,使金被留,累官翰林待制。一日,他与友人会宴,偶遇沦为歌妓的原北宋宫姬,遂触景伤情,写下此词。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化用《泊秦淮》诗意,以南朝指北宋,叙说今遇故宋皇家女子犹唱旧时歌曲,令人感慨。
B. 上阕借《乌衣巷》“王谢燕”的形象,意指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市井歌姬,对比强烈。
C. 结尾三句融合《琵琶行》中的意境,想到自己羁身北国,以琵琶女自况,抒发故国的悲思。
D. 这首词多处化用唐人诗句,浑然天成,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唱叹有情,显婉约风韵。
15. “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4~15题答案】
【答案】14. C 15. 此句描写眼前的歌姬,写她肌肤晶莹洁白,发髻乌黑光溜,还是北宋时宫中的式样。这两句不仅描写了歌姬的美丽,而且由她的容颜梳妆勾起了词人对故国的回忆和怀念;词人以此引出想起前人白居易的悲叹,委婉地抒发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以琵琶女自况”分析有误。词人是由上一句的实写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将自己与眼前的歌姬比作白居易与琵琶女。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是说“她肌肤是那样的晶莹洁白,她的发髻乌黑光溜,犹是旧时宫中式样”。这两句描写,不只是单纯写这位歌姬之美,而是从她的容颜梳妆,勾起了词人对北宋故国旧事的回忆与怀念。所以词人抚今追昔,有“恍然一梦”之感!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市井歌伎,这个对比太强烈了,不禁触发了词人深深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悲和身世之同感。吴激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如今羁身北国,自己和这位歌女不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么?借以委婉的抒发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认为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在生生不息的延续中获得了某种无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展现了他思考宇宙人生的独特视角,也是这首诗让人感觉“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原因之所在。
(2)屈原在《渔父》中自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正是因为他不愿让清白的身躯染上污浊,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够做到在污浊世间不同流俗,出淤泥而不染。
(3)《过秦论》中,面对强秦,诸侯国不惜珍宝、土地招揽天下名士,形成“合纵”之势,欲破“连衡”。百万大军叩关攻秦,却落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说明合纵联盟并不是真的“相与为一”。
【16题答案】
【答案】 ①.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②. 江月年年望相似 ③. 安能以身之察察 ④. 受物之汶汶者乎
⑤. 九国之师 ⑥. 逡巡而不敢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察、汶、逡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多媒体将2021年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是集VR/AR/MR、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李生等新兴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科技集成体。元宇宙本质上( )。元宇宙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可以应用到全社会的各类运行场景中。根据三维虚拟世界——Second Life的数据显示,不管受疫情影响,但是月平均访问人数超过1200多万人。在教育领域,运用数字化虚拟手段来辅助教学已经______。它为教师、学生、管理者等相关者创建数字身份,通过网络教学空间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虚拟教育世界。在线学习支持服务是教育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基于新兴技术的创新服务发展______,但目前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仍是______。毕竟教育元宇宙产业走向成熟难以______,如何实现支持服务的教、学、管、评于一体,赋能教育元宇宙发挥出整体的场域效应,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蔚然成风 方兴未艾 参差不齐 一蹴而就
B. 大行其道 如日中天 良莠不齐 一气呵成
C. 蔚然成风 如日中天 参差不齐 一气呵成
D. 大行其道 方兴未艾 良莠不齐 一蹴而就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三维虚拟世界—Second Life的数据,不管受疫情影响,但是月平均访问人数超过1200万人
B. 三维虚拟世界—Second Life的数据显示,不管受疫情影响,但是月平均访问人数超过1200多万人
C. 根据三维虚拟世界—Second Life的数据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是月平均访问人数超过1200多万人
D. 三维虚拟世界—Second Life的数据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是月平均访问人数超过1200万人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来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
B. 需要现实世界的镜像生成基于扩展现实的技术,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
C. 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现实世界的镜像被运用在基于扩展现实技术上
D. 需要现实世界的镜像被运用在扩展现实技术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
【17~19题答案】
【答案】17. A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指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多含贬义)。“大行其道”多用于贬义,这里指运用数字化虚拟手段来辅助教学,用“大行其道”感情色彩不恰当,故应选“蔚然成风”。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停止。从文义来看,创新服务发展刚刚兴起,并未到达鼎盛,故应选“方兴未艾 ”。
第三空:“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语境是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侧重于水平不一致,文中看不出良莠不齐的意思,用“参差不齐”。
第四空:“一气呵成”,①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从后文看,强调教育元宇宙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无法一下子就完成,用“一气呵成”更合适。
故选A。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错误。
“根据……的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据……的数据”或者“……的数据显示”;
“不管……但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将“不管”改为“尽管”;
“超过1200多万人”中“超过”与“多”不合逻辑,删掉“多”。
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主语是“元宇宙”,根据主语一致原则,C选项后半句主语换成了“镜像”,所以排除。
根据主动与被动关系,运用扩展现实技术,创造了现实世界的镜像。B、D颠倒了主动、被动关系,也排除。
故选A。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网络用语层出不穷,虽有来自于知识阶层有意识的书写与提炼,不过更多则是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创作。成语可以找到明确的出处,_________,广泛分布的网民、灵机一动的创意,就如风行草上一般,一下便刷新了文化景观。换个角度看_________,我们能记得唐诗,是因为唐诗不朽,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很多网络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不过,_________。一些网络用语,或许缺乏历史纵深,但却如横切面一样,记录着一时一地的故事与情绪。
【20题答案】
【答案】 ①. 网络用语很多却不知作者(出处) ②. 网络语言也是速朽(昙花一现或极易过时)的 ③. 网络用语依然是有意义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本语段是在围绕网络用语来说的,所以所填句子的陈述对象为网络用语。前文说到成语可以找到明确的出处,所以这里面网络用语和成语从出处上是不同的,网络用语很多是找不到出处的,所以可填“网络用语很多却不知作者(出处)”。
第二处,后文说到因为唐诗的不朽,所以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是我们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和唐诗的不朽不同,网络语言是速朽的,所以可填“网络语言也是速朽(昙花一现或极易过时)的”。
第三处,前文说到网络语言的不足,但后文说到一些网络语言具有的意义,如横切面一样,记录着一时一地的故事与情绪,所以可填“网络用语依然是有意义的”。
21. 下面是上下联打乱之后五副对联,请仔细品味,分别将上下联用序号组合起来。
①日照花如锦 ②碧水双鸥静 ③暮烟明月暗 ④芳草斜阳外 ⑤鸟啼苔有迹
⑥青山一鹤归 ⑦风吹柳似丝 ⑧莺啭柳如丝 ⑨残雨夕阳收 ⑩落花流水间
【21题答案】
【答案】①⑦,②⑥,③⑨,④⑩,⑤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对联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
①句中“日照”是主谓关系词语,第三个字是单字“花”,后两个字是“如锦”,是“花”的状态,据此分析,与之对应工整的应是“风吹柳似丝”,按照平仄关系,上联是仄声,下联是平声,①应为上联,⑦为下联;
②句中“碧水”是偏正关系词语,第二个词是偏正关系词语“双鸥”,修饰语“双”词性是数词,最后一个字是“静”,是“双鸥”的情态,据此分析,与之对应工整的应是“青山一鹤归”,按照平仄关系,上联是仄声,下联是平声,②应为上联,⑥为下联;
③句中“暮烟明月”是连个名词连用,最后一个字是“暗”,与前面四字构成主谓关系,据此分析,与之对应工整的应是“残雨夕阳收”。按照平仄关系,上联是仄声,下联是平声,③应为上联,⑨为下联;
④句中“芳草斜阳”是连个名词连用,最后一个字是“外”,表方位,据此分析,与之对应工整的应是“落花流水间”。按照平仄关系,上联是仄声,下联是平声,④应为上联,⑩为下联;
⑤句中“鸟啼”是主谓关系词语,“苔有迹”是主谓关系短语,据此分析,与之对应工整的应是“莺啭柳如丝”。按照平仄关系,上联是仄声,下联是平声,⑤应为上联,⑧为下联。
故答案搭配为①⑦,②⑥,③⑨,④⑩,⑤⑧。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当我以为世界是籽核时,其实世界是苹果;我以为世界是苹果时,其实世界是苹果树;我以为世界是苹果树,但举目四望——四面八方是无边无际的苹果树的森林。”
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请写一篇作文,表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定文体,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滴水总有穿石的一天,山峰也会有没有棱角的时候,愚者也会有变贤的一天,贫穷的人也会有富有的一天……所以,你的目光不要局限于今天,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士别三日,以刮目相看。”眼光随历史穿越到三国时期,我看到了当鲁肃路过浔阳时,看大将军吕蒙唯有匹夫之勇,不忍说:“真为吴下阿蒙。”吕蒙得知,从此闭门苦学,等到鲁肃第二次路过浔阳与吕蒙交谈,才发觉:“汝非吴下阿蒙。”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肃虽有才,却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致于在第二次路过浔阳时与吕蒙交谈才发现,吕蒙早已不是昔日的阿蒙了,从而被吕蒙步步紧逼以至于无话可说。可以设想,假如鲁能正确地看待问题,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又怎会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而产生慨叹。
发展的眼光可以让你收获惊喜。
让我们穿越到春秋,“功成,名就,身退”,如何退?范蠡侍奉勾践二十余年,终辅助勾践灭了吴国,雪了会籍的耻辱。然后,范蠡以他发展的眼光看到,此一时彼一时,世人总是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于是,他退出朝堂,甘心做了一个游商,最后成为了商人的开山鼻祖。而文种和夫差不能参透,最终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由此看来,范蠡能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懂得随着境遇的改变,人心也会改变,因此果断的退守,不但让自己得以善终,还在另一个行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历史上留下美名。可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河流自西向东流,人会从低处往高处走。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要因为失去了星星而错过了迎接月亮的机会,因为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今天的困难说不定也会成为明天的阳光,今天的失败可能会成为明天成功的桥梁。所以,我们不要以今天的成功而停步,也不要因为今天的失败而沮丧。眼光不要只停留在今天,要把我们的眼光放长远,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生如酒,或香甜,或苦涩,当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就会明白,今天的涩酒也可以酿造成明天的佳酿;人生如歌,或低缓,或高亢,当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的压抑或许就变成了明天的嘹亮;
人生如画,或艳丽,或暗淡,当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它总有一天会变成你人生中最美的画卷。
让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吧,不要固守成规,更不要以一以贯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材料作文。
【审题】需要抓住“籽核”“苹果”,“苹果”“苹果树”,“苹果树”“无边无际的苹果树的森林”“以为”“其实”分析,“以为”“其实”体现了认知的过程,一个是我们原以为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
这句话来自李娟的《冬牧场》。这则材料包含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体现了作者自己对世界的一个认知。我们的见识总是和世界有着极大的差距,而我们的见识也在拓展着我们心中的世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我们总是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知道的世界,一个是我们不知道的世界。人只有跳出自我的认知局限,才能够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立意】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不断进步的,是发生变化的。②你以为的极限是别人的起点。③不要固步自封等。
【素材】1.学习,是件让你受益无穷的事情。过去社会发展慢,生活节奏慢,各方面变化都不太大,所以学习的紧迫感并不浓。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普及后,稍微不关心社会动态,不要多久,就有一种被淘汰的危机。如果想要成为不被社会淘汰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就拿网上购物来说,你要是不去学习和适应,买东西你都会成为冤大头,因为线上线下同样的东西,价格相差好多。再说,工作上的事,你不去学习各种技术,不与时俱进,到时连个像样的工作都难找到。浩大的世界,充满着竞争。想要过得越来越好,就需要能力来支撑。提升能力的途径唯有学习。
2. 大部分老实人所拥有的信念当中,最固步自封的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做昨日的我们。这个信念,让我们固执于过去的错误、习惯和限制,最终走向失败。曾国藩的成功,原因很多。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与时俱进,很少固步自封,是其中之一。清朝打天下,靠的是八旗和绿营。那时候的八旗、绿营,战斗力都是挺强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八旗、绿营的那一套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战争的需要了。曾国藩在北京的时候,当过兵部侍郎,深知八旗、绿营的弊端。所以,当1853年他奉皇上之命帮办湖南团练事宜的时候,他就发誓,要练出一支新军,革除八旗、绿营的种种弊端。事实证明,曾国藩的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是湘军成功的重要基点。按照新的制度运作的湘军,战斗力远远超过了八旗、绿营,最终战胜了太平天国。假设曾国藩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也像其他团练大臣一样,不敢触及最敏感的兵制问题,只是练练团练,那么,他不可能成功。可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曾国藩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
3. 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奶酪越重要你就越要抓住它。无论它离你多远,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把握他,如果你不改变就会被世界所淘汰,就会失去属于你的奶酪,你就会被淘汰。今天的奶酪就会变质或者消失。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甚枚举,例如那些捧着国企铁饭碗的职工,不思进取,只能面临失业,下岗。他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文化都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瞬息万变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有去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德国思想家谢林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省测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省测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周五去病区查房,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