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成套教学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区域发展滚动练习二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区域发展滚动练习二课件,共33页。
第二章 区域发展滚动练习二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我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续表1. 我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目的是( @1@ )A.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B. 提高区域的开发强度C. 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D.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1#D#2#[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我国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来划分的,目的就是各主体功能区能够根据所在区域的特点,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道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2. 据材料推测,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较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3@ )A. 山西 B. 辽宁 C. 西藏 D. 海南#3#C#4#[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限制开发区域的特点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禁止开发区域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区域。对比选项中的4个省级行政区,西藏资源匮乏,自然保护区众多,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众多,因此西藏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较大。3. 与优化开发区域相比,重点开发区域( @5@ )A. 发展潜力大 B. 人口密度大 C. 产业结构优 D. 经济实力强#5#A#6#[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优化开发区域主要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开发区域为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等18个区域。与优化开发区域相比,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 #7#C #9#D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 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11@ )A. ①城 B. ②城 C. ③城 D. ④城#11#D#12#[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④城的四个指标的指数是最高的,因此判断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7. 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13@ )A. ①城和②城 B. ②城和③城 C. ③城和④城 D. ①城和④城#13#C#14#[解析] ③城和④城在创新带动能力指数上是最高的,说明两城市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有优势。 多特蒙德是鲁尔区第三大城市,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特蒙德的支柱产业相继陷入危机。为应对经济衰退,多特蒙德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在土地利用布局上主要以更新、改造为主,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市中心等四片区域(下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8. 多特蒙德原有的支柱产业最可能是( @15@ )A. 航运、物流 B. 煤炭、钢铁 C. 石化、电子 D. 纺织、食品#15#B#16#[解析] 由材料“多特蒙德是鲁尔区第三大城市”及所学知识可知,多特蒙德是一个重要工业城市,自19世纪30年代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多特蒙德以地下有煤的优势,发展为煤钢基地;从表格中对多特蒙德地区原有用途的描述也可看出,多特蒙德地区原有支柱产业最可能为煤炭和钢铁。9. 多特蒙德更新、改造后( @17@ )①成为重化工基地②现代化科技园区众多③成为医疗保健中心④高品质住宅区众多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7#D#18#[解析] 由表可知,多特蒙德经过产业结构的更新和改造,支柱产业由传统的钢铁、煤炭,转型为以服务和技术为主,如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综合性购物、娱乐、休闲中心。结合材料分析,多特蒙德更新、改造后现代化科技园区众多,高品质住宅区众多。 10. 底特律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是( @19@ )A. 环境污染严重 B. 产业结构单一C. 石油资源枯竭 D. 城市建设落后#19#B#20#[解析] 由题意可知,由于底特律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严重依赖汽车产业的发展,当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减弱时,就会造成底特律经济衰退。 #21#D#22#[解析] 由题意可推断,该集团投资底特律是因为汽车制造业是底特律的支柱产业,底特律汽车生产量大,内燃机等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23#B#24#[解析] 由题意可知,底特律工业发达,工业化水平高,新增内燃机技术中心和尾气测试中心可以改进底特律汽车性能,增强竞争力,推动汽车业发展,但对提升其工业化进程作用不大。 “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任务,尤其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广泛,生态保护还面临不少问题。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13. ①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加大的人为原因是( @25@ )A. 移民增加过多B. 旅游业发展过急C. 经济活动过度D. 城市化进程加快#25#C#26#[解析] 结合图例可看出,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加大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即经济活动过度。14. 在②地区建防护林的目的是( @27@ )A. 吸烟除尘 B. 防风固沙 C. 净化空气- D. 美化环境#27#B#28#[解析] 图中②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的分界处,在此处建防护林的目的是防风固沙。15. 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9@ )A. 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 海拔较高,热量不足C. 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 地形崎岖,降水量大#29#D#30#[解析] 图中③④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形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降水量大。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下面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体系略图及武汉市产业集聚区位置图。 材料二 我国五大城市群比较表(2016年)。#31#多沿江沿河分布 位于长江经济带中部,发展潜力大(1)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城市群的位置优势是_@32@____________________。#32#承启东西,连接南北#33#[解析] 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体系略图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多沿河沿江分布。读图可知该城市群的位置优势是其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发展潜力较大;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势。(2) 与我国其他四大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有哪些?#34#[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城市数量多;人口数量大;区域面积广。#35#[解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地带,其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读我国五大城市群比较表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数量和人口数量都比较多;此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面积广大也是其发展的巨大优势。(3) 简述武汉城市产业集聚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6#[答案] 特点:主要分布于城市外围。原因:地租价格相对较低;交通便捷,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对城区居民影响小,利于环境保护。#37#[解析] 读武汉市产业集聚区位置图可知,其产业主要分布于城市外围。原因为:城市外围的地租价格相对低廉;交通相对便利,便于产品的输出和原材料的运入;位于城市的外围,对城区居民的影响较小,对城区的环境污染较小。(4) 据大数据分析,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极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解决此问题的措施。#38#[答案] 调整区域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重组;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政策引导。#39#[解析] 解决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极高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对区域工业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实现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对区域内的产业进行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承接区外的产业转移,对该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政府要加强政策上的引导。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1: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2:以植树造林为治理流水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修建梯田、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1) 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40#[答案] 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41#[解析] 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得出降水量的分布特点。黄土高原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多。(2) 据图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42#[答案] 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虽低,但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弱,土壤侵蚀强度轻;年降水量为300~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较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小且变化不大。#43#[解析] 根据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中的侵蚀强度变化曲线,分四段(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年降水量为300~450毫米、年降水量为450~600毫米、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来描述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3) 请你在图示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治理该地水土流失的合理方案,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44#[答案] 甲地:选择方案2。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或乙地:选择方案1。理由:乙地年降水量为300~450毫米,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年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45#[解析] 根据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乙地年降水量为300~450毫米;再根据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来看,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的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故甲地采用方案2合理;年降水量为300~450毫米的地区,植被生长条件差,侵蚀强度大,故乙地采用方案1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