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章末检测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1730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章末检测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1730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章末检测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1730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成套课时检测含解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章末检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章末检测含解析,共6页。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A级—合格达标检测]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1~3题。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A.干旱 B.洪涝C.台风 D.冰雹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①春季多阴雨 ②冷空气势力强大 ③农事活动较早 ④梅雨提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3.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解析:1.A 2.A 3.B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干旱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台风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第2题,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若冷空气势力强大,会对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产生影响。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类活动。我国的梅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3题,图中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时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据此回答4~6题。4.该现象发生的地质灾害属于( )A.泥石流 B.地震C.火山喷发 D.滑坡5.此灾害( )A.主要发生于海洋边缘地带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C.纯属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6.为减少该灾害的破坏,人们应( )A.听天由命,无法抗拒B.虔诚祷告,祈求神灵保佑C.灾害发生时尽可能跑出房屋,必要时可跳出窗外D.通过对地质、生物、水文等的观测,对此灾害进行预报解析:4.B 5.B 6.D 第4题,强烈地震发生时,地表上下颠簸、左右摇晃相当剧烈,出现山崩地裂和地表变形,致使地面上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电设施等遭到严重破坏。第5题,地震主要发生于板块交界处,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第6题,适当的避震措施会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某学校组织学生去浙江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提前做好各方面物质和思想准备,包括宿营地的选择。理想的宿营地应该是可以防风防雨,山洪淹不着的较高处,而且此地坡度不能太大,不会受到落石或滑坡的威胁等。读图,回答7~8题。7.夏令营活动期间需防范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水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干旱 ⑤地震 ⑥滑坡 ⑦泥石流A.①②⑥⑦ B.①②④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最适合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析:7.A 8.C 第7题,读材料可知,某校组织学生去浙江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浙江省地处沿海,可能有台风;某山区可能有滑坡、泥石流;夏令营,夏季有洪水,但没有寒潮;故需防范的自然灾害有①②⑥⑦。第8题,根据题干可知,浙江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山区容易发生洪水,图中①地离河边太近易发生洪灾;②地位于山谷谷口,容易发育成河流,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有危险;④地位于陡崖下方,可能有落石或崩塌,有危险;③地地势平坦,距河远,即使发生山洪,也不会造成威胁。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9~10题。9.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灾 B.泥石流C.洪涝 D.寒潮10.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解析:9.C 10.B 第9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针对的是水灾。第10题,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这里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配置,也就是应该备齐充足的水和基本的救生物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等交通便利的地区,不是远郊区县;应急避难场所不得作大型停车场。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 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据此回答11~12题。11.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由________造成的( )A.家栖鼠 B.田鼠C.草原鼠 D.林鼠12.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解析:11.B 12.D 第11题,读材料可知,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应该是由田鼠造成的。第12题,投放毒鼠强会对老鼠的天敌等有益动物造成危害。人人参与,捕捉老鼠,成效低下;灭鼠保粮主要针对田鼠,田鼠主要栖息在农田等地,地面硬化不可取;采取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是最科学的方法。13.木兰溪是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的河流,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洪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启了全流域综合整治,木兰溪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变成了“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木兰溪下游地区易出现重度洪灾的自然原因。(2)说出木兰溪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解析:第(1)题,洪涝灾害出现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与气候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建防洪堤和防洪墙、分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库等。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沿海多台风,多暴雨;上游支流多、汇水量大;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河道曲折、排水不畅;入海口处海水的顶托作用。(2)河道整治、修建防洪堤、修建水库、裁弯取直、修建分洪设施等。[B级—等级素能演练]下图示意1949~1959年日本(北海道除外)各个月份出现崩塌灾害的百分率。据此完成1~2题。1.影响图中各月崩塌百分率高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C.降水 D.气温2.8月崩塌低谷(低于6月、7月和9月)的原因是( )A.受寒潮的影响 B.受低气压的影响C.受台风的影响 D.受高气压的影响解析:1.C 2.D 第1题,地形、地质在一年中的各个月份没有变化。日本为季风气候,降水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体及其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故崩塌百分率高的月份为降水多的月份。气温与崩塌关系不大。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崩塌主要与降水有关,8月日本受高气压的影响,降水少。某中学组织野外考察,下图为学生绘制的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a B.bC.c D.d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a B.bC.c D.d解析:3.C 4.A 第3题,图中a、b、d三处植被覆盖率较高,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而c处大量砾石伴随流水形成泥石流现象。第4题,土壤含水量越高、坡度越陡、风化程度越高,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越大。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地区位于三峡库区的腹心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1)指出导致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因素。(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并从影响滑坡危险性的人为因素角度,分析如何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滑坡灾害危险性因素评价图可知,自然因素即是内在因素,而内在因素中坡度所占权重最大,为0.36;人类活动即是外在因素,而外在因素中土地利用所占权重最大,为0.19。第(2)题,读坡度与滑坡次数的关系图可知,滑坡灾害发生次数较多的坡度为25°~35°,针对滑坡灾害所采取的措施从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两方面分析回答。坡度20°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应避免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等。答案:(1)自然因素:坡度;人为因素:土地利用。(2)关系:坡度为25°~35°范围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区滑坡的发生较少。避免措施:坡度20°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应避免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