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1页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2页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3页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4页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5页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6页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7页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8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氮气,物理性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氨和铵盐,化学性质,NH3,NH3•H2O,混合物多种成分,非电解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78%,难溶于水
    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无法被大多数生物体直接吸收
    N2+O2 ======2NO
    注:N2与O2反应的条件是“放电”或“高温”,无论O2是否过量,该反应都生成NO
    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1、定义:2、途径: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1)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成氮
    (2)天然固氮: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 的氮气N2转为氮的化合物
    (3)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在一定条件下,N2和H2合成氨:
    二、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
    无色、不溶于水、有毒的气体
    红棕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的气体,易液化
    1、与O2反应:2NO+O2=2NO2(常用于检验NO)
    2、与O2和H2O反应:4NO+3O2+2H2O=4HNO3
    1、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2、与O2和H2O反应:4NO2+O2+2H2O=4HNO3
    的存在,所以NO2的摩尔质量偏大)
    1、与O2反应:2NO+O2=2NO2
    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可以用注射器不断吸入空气,然后使注射器里的气体充分与水反应
    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NO被氧化成NO2,NO2溶于水又生成HNO3和NO,经过多次氧化和吸收,NO2可以比较完全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地转化为HNO3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得到液氨(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做制冷剂 )
    烧杯里的液体经玻璃管喷入烧瓶,形如喷泉,溶液变成红色
    挤压胶头滴管,滴管里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氨溶于其中,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下方烧杯里的水被压入烧瓶;氨几乎全部溶于水中,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烧杯里的水(含酚酞)在大气压作用下被迅速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由于氨水显碱性,导致酚酞溶于显红色
    (3)常见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与试剂
    该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内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
    (2)产生压强差的原理: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部液体快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①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溶于水时,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氨水的密度都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
    ②常温下,一水合氨有一小部分电离成OH-和NH4+,所以氨水显弱碱性,是一元弱碱,能使酚酞变红,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与酸及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某些盐反应生成难溶性碱。
    ③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因此,常用此性质检验氨气
    (1)与H2O反应:
    ④氨水、液氨、一水合氨的比较
    纯净物、一元弱碱、电解质
    NH3、H2ONH3·H2O、OH-、NH4+H+(极少)
    NH3+HCl=NH4Cl(白烟)
    NH3+HNO3=NH4NO3(白烟)
    NH3+H2O+CO2=NH4HCO3
    注: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反应,有白烟生成,可用此 反应检验氨气或浓氨水 。难挥发性酸H2SO4无此现象。
    NH3 +H+ =NH4+
    (3)与氧气反应(催化氧化):
    注: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之后2NO+O2=2NO2,3NO2+H2O=2HNO3+NO制得硝酸
    1.造气:原料气体的制备
    2.净化:防止催化剂中毒
    5.适宜的条件为:温度500℃,压强10-30MPa,以铁触媒为催化剂,氮气与氢气比例为1:3。
    白色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NH3↑+H2O+CO2↑
    (2)与碱反应放出NH3:
    NaOH+NH4NO3
    NaNO3+NH3↑+H2O
    2NaOH+(NH4)2SO4
    Na2SO4+2NH3↑+2H2O
    NaCl+NH3↑+H2O
    加热时有气泡产生,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原因及反应离子方程式:
    两种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NH4++OH- NH3↑+H2O氨水显碱性,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注: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铵态氮肥在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密封,低温保存,不与碱性物质混用 铵盐受热一般放出NH3,但NH4NO3受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爆炸,生成多种气体
    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1)先将其与强碱共热逸出NH32)用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检验逸出的氨气
    (1)原理及装置图: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NH3·H2O NH3↑+H2O
    ③浓氨水中加入固态碱性物质:
    NH3·H2O+固态碱性物质(CaO、NaOH、碱石灰)→氨气
    (由于固态碱性物质溶于水放热,促进NH3·H2O分解生成氨气)
    只能用碱石灰,不能用浓H2SO4、无水CaCl2、P2O5
    只能用 法。
    a.用湿润的,试纸变蓝色;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现象是 。
    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多余的NH3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如下图:
    棉花的作用: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防止空气对流,使收集到的氨气尽量纯净;浸有水或稀硫酸的棉花可防止氨气逸出,避免污染大气。
    干燥氨气的常用试剂:
    ①CaO、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
    ②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 8NH3)
    NaOH和CaO的混合物
    ①NH4Cl不能替代为NH4NO3(易炸)、(NH4)2CO3(易炸,有CO2)、 (NH4)2SO4(产生CaSO4,不利于氨气逸出)。②Ca(OH)2不能替代为NaOH KOH,NaOH KOH易吸水板结不利于氨气逸出,且腐蚀玻璃。③干燥剂: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氯化钙、五氧化二磷。
    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沸点低,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的硝酸质量分数大约是69%,98%的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稀硝酸使石蕊试液由紫变红;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NaOH+HNO3=NaNO3+H2O OH―+H+=H2O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2HNO3=Cu(NO3)2+H2O CuO+2H+=Cu2++H2O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CO32-+2H+=H2O+CO2↑
    4HNO3=====4NO2↑+O2↑+2H2O
    ①保存硝酸要用棕色瓶(防光)、玻璃塞(胶塞易 被氧化),置于阴凉处(防热)
    ②HNO3(浓)因为分解产生NO2溶解于HNO3(浓)溶液而使其呈现黄色。(工业盐酸因为含有Fe3+呈现黄色)。
    ③通常见光易分解的物质有: HNO3(浓) HClO AgNO3 AgX等
    3、强氧化性: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①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
    浓硝酸与浓盐酸体积比为1:3配制成,可溶解金和铂
    浓硝酸→NO2,稀硝酸→NO,无H2放出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Cu+4H++2NO3-(浓)=Cu2++2H2O+2NO2↑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3Cu+8H++2NO3-(浓)=3Cu2++4H2O+2NO↑
    试管内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逐渐变绿,铜丝逐渐变细
    试管内产生少量无色气体,反应逐渐加快,气体在试管上部变为红棕色,溶液逐渐变蓝,铜丝逐渐变细
    金属+HNO3→高价态硝酸盐+NO2(浓)/NO(稀)↑+H2O
    非金属+HNO3→高价态含氧酸+NO2(浓)/NO(稀)↑+H2O
    Fe+4HNO3(稀)=Fe(NO3)3+2H2O+NO↑ Fe+4H++NO3-=Fe3++2H2O+NO↑
    3Fe+8HNO3(稀)=3Fe(NO3)2+4H2O+2NO↑ 3Fe+8H++2NO3-=3Fe2++4H2O+2NO↑
    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先被氧化为高价硝酸盐,若金属过量且有变价时,将会把生成的高价盐还原为低价盐金属与浓硝酸反应时,硝酸先放出NO2,随着水的生成,硝酸浓度减小,浓硝酸变成稀硝酸,会放出NO。
    C+4HNO3(浓)=CO2↑+4NO2↑+2H2O
    ⑤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SO32-→SO42-、Fe2+→Fe3+、I-→I2
    (三)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2NO+O2=2NO2
    4、3NO2+H2O=2HNO3+NO
    (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1、二氧化硫的来源:
    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
    2、氮氧化物的来源:
    (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危害
    1、引起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1)酸雨的形成过程: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2)酸雨的pH值:
    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其pH约为5.6,而酸雨的pH小于5.6
    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和电缆的腐蚀
    (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防治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用的化工原料,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必须进行适当处理,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并充分利用原料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氮元素的存在,第三部分氨铵盐,思考与练习,抓小偷,第四部分硝酸,第五部分酸雨及防治,自学阅读课本P1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2氮及其化合物——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复习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二):

    这是一份5.2氮及其化合物——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复习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二),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氮气与氮的固定,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高能固氮,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图文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氨的分子结构,有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想想看,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⑴氨与水的反应,氨水的成份,特别注意,氨水的密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