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688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688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688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6888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6888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6888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6888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16888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氮气,物理性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氨和铵盐,化学性质,NH3,NH3•H2O,混合物多种成分,非电解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78%,难溶于水
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无法被大多数生物体直接吸收
N2+O2 ======2NO
注:N2与O2反应的条件是“放电”或“高温”,无论O2是否过量,该反应都生成NO
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1、定义:2、途径: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1)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成氮
(2)天然固氮: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 的氮气N2转为氮的化合物
(3)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在一定条件下,N2和H2合成氨:
二、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
无色、不溶于水、有毒的气体
红棕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的气体,易液化
1、与O2反应:2NO+O2=2NO2(常用于检验NO)
2、与O2和H2O反应:4NO+3O2+2H2O=4HNO3
1、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2、与O2和H2O反应:4NO2+O2+2H2O=4HNO3
的存在,所以NO2的摩尔质量偏大)
1、与O2反应:2NO+O2=2NO2
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可以用注射器不断吸入空气,然后使注射器里的气体充分与水反应
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NO被氧化成NO2,NO2溶于水又生成HNO3和NO,经过多次氧化和吸收,NO2可以比较完全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地转化为HNO3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得到液氨(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做制冷剂 )
烧杯里的液体经玻璃管喷入烧瓶,形如喷泉,溶液变成红色
挤压胶头滴管,滴管里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氨溶于其中,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下方烧杯里的水被压入烧瓶;氨几乎全部溶于水中,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烧杯里的水(含酚酞)在大气压作用下被迅速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由于氨水显碱性,导致酚酞溶于显红色
(3)常见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与试剂
该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内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
(2)产生压强差的原理: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部液体快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①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溶于水时,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氨水的密度都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
②常温下,一水合氨有一小部分电离成OH-和NH4+,所以氨水显弱碱性,是一元弱碱,能使酚酞变红,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与酸及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某些盐反应生成难溶性碱。
③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因此,常用此性质检验氨气
(1)与H2O反应:
④氨水、液氨、一水合氨的比较
纯净物、一元弱碱、电解质
NH3、H2ONH3·H2O、OH-、NH4+H+(极少)
NH3+HCl=NH4Cl(白烟)
NH3+HNO3=NH4NO3(白烟)
NH3+H2O+CO2=NH4HCO3
注: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反应,有白烟生成,可用此 反应检验氨气或浓氨水 。难挥发性酸H2SO4无此现象。
NH3 +H+ =NH4+
(3)与氧气反应(催化氧化):
注: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之后2NO+O2=2NO2,3NO2+H2O=2HNO3+NO制得硝酸
1.造气:原料气体的制备
2.净化:防止催化剂中毒
5.适宜的条件为:温度500℃,压强10-30MPa,以铁触媒为催化剂,氮气与氢气比例为1:3。
白色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NH3↑+H2O+CO2↑
(2)与碱反应放出NH3:
NaOH+NH4NO3
NaNO3+NH3↑+H2O
2NaOH+(NH4)2SO4
Na2SO4+2NH3↑+2H2O
NaCl+NH3↑+H2O
加热时有气泡产生,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原因及反应离子方程式:
两种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NH4++OH- NH3↑+H2O氨水显碱性,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注: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铵态氮肥在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密封,低温保存,不与碱性物质混用 铵盐受热一般放出NH3,但NH4NO3受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爆炸,生成多种气体
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1)先将其与强碱共热逸出NH32)用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检验逸出的氨气
(1)原理及装置图: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NH3·H2O NH3↑+H2O
③浓氨水中加入固态碱性物质:
NH3·H2O+固态碱性物质(CaO、NaOH、碱石灰)→氨气
(由于固态碱性物质溶于水放热,促进NH3·H2O分解生成氨气)
只能用碱石灰,不能用浓H2SO4、无水CaCl2、P2O5
只能用 法。
a.用湿润的,试纸变蓝色;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现象是 。
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多余的NH3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如下图:
棉花的作用: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防止空气对流,使收集到的氨气尽量纯净;浸有水或稀硫酸的棉花可防止氨气逸出,避免污染大气。
干燥氨气的常用试剂:
①CaO、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
②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 8NH3)
NaOH和CaO的混合物
①NH4Cl不能替代为NH4NO3(易炸)、(NH4)2CO3(易炸,有CO2)、 (NH4)2SO4(产生CaSO4,不利于氨气逸出)。②Ca(OH)2不能替代为NaOH KOH,NaOH KOH易吸水板结不利于氨气逸出,且腐蚀玻璃。③干燥剂: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氯化钙、五氧化二磷。
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沸点低,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的硝酸质量分数大约是69%,98%的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稀硝酸使石蕊试液由紫变红;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NaOH+HNO3=NaNO3+H2O OH―+H+=H2O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2HNO3=Cu(NO3)2+H2O CuO+2H+=Cu2++H2O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CO32-+2H+=H2O+CO2↑
4HNO3=====4NO2↑+O2↑+2H2O
①保存硝酸要用棕色瓶(防光)、玻璃塞(胶塞易 被氧化),置于阴凉处(防热)
②HNO3(浓)因为分解产生NO2溶解于HNO3(浓)溶液而使其呈现黄色。(工业盐酸因为含有Fe3+呈现黄色)。
③通常见光易分解的物质有: HNO3(浓) HClO AgNO3 AgX等
3、强氧化性: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①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
浓硝酸与浓盐酸体积比为1:3配制成,可溶解金和铂
浓硝酸→NO2,稀硝酸→NO,无H2放出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Cu+4H++2NO3-(浓)=Cu2++2H2O+2NO2↑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3Cu+8H++2NO3-(浓)=3Cu2++4H2O+2NO↑
试管内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逐渐变绿,铜丝逐渐变细
试管内产生少量无色气体,反应逐渐加快,气体在试管上部变为红棕色,溶液逐渐变蓝,铜丝逐渐变细
金属+HNO3→高价态硝酸盐+NO2(浓)/NO(稀)↑+H2O
非金属+HNO3→高价态含氧酸+NO2(浓)/NO(稀)↑+H2O
Fe+4HNO3(稀)=Fe(NO3)3+2H2O+NO↑ Fe+4H++NO3-=Fe3++2H2O+NO↑
3Fe+8HNO3(稀)=3Fe(NO3)2+4H2O+2NO↑ 3Fe+8H++2NO3-=3Fe2++4H2O+2NO↑
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先被氧化为高价硝酸盐,若金属过量且有变价时,将会把生成的高价盐还原为低价盐金属与浓硝酸反应时,硝酸先放出NO2,随着水的生成,硝酸浓度减小,浓硝酸变成稀硝酸,会放出NO。
C+4HNO3(浓)=CO2↑+4NO2↑+2H2O
⑤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SO32-→SO42-、Fe2+→Fe3+、I-→I2
(三)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2NO+O2=2NO2
4、3NO2+H2O=2HNO3+NO
(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1、二氧化硫的来源:
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
2、氮氧化物的来源:
(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危害
1、引起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1)酸雨的形成过程: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2)酸雨的pH值:
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其pH约为5.6,而酸雨的pH小于5.6
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和电缆的腐蚀
(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防治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用的化工原料,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必须进行适当处理,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并充分利用原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氮元素的存在,第三部分氨铵盐,思考与练习,抓小偷,第四部分硝酸,第五部分酸雨及防治,自学阅读课本P1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5.2氮及其化合物——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复习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二),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氮气与氮的固定,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高能固氮,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图文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氨的分子结构,有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想想看,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⑴氨与水的反应,氨水的成份,特别注意,氨水的密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