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宁夏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1年宁夏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如图甲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物像,要使其调节到乙图的清晰状态,操作正确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换用低倍物镜 D.换用高倍物镜
2.山花节上某同学正与家人一起观赏桃花,请你告诉他们桃花中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 )
A.花托 B.花瓣 C.雄蕊 D.雌蕊
3.下列关于人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子宫是胚胎和婴儿发育的场所 B.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只获得氧气
C.青春期各种器官完全发育成熟 D.青春期身高和体重显著增加
4.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胞肛排出代谢废物 B.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C.依靠纤毛摆动完成运动 D.通过口沟完成摄食
5.下列图示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B. C. D.
6.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1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C.依据法律法规保护 D.引进外来物种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7.下列有关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B.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D.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8.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下列哪一疾病不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 )
A.佝偻病 B.巨人症 C.糖尿病 D.侏儒症
9.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②是传出神经 B.③是大脑皮层 C.④是传入神经 D.⑤是效应器
10.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构成生物体过程中,细胞分化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生长 C.形成不同组织 D.形成不同器官
1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医嘱服用处方药 B.非处方药可以随意服用
C.药物越贵,疗效越好 D.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12.下列关于蝗虫和青蛙的生殖发育描述正确的是( )
A.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 B.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C.发育过程都在水中进行 D.幼体和成体都有很大差异
13.每年的3月到5月和8月到11月,在我区沙湖等湖泊湿地中,大批红嘴鸥翩然而至。下列特征与红嘴鸥迁徙飞行无关的是( )
A.胸肌发达 B.体温恒定,卵生 C.前肢变成翼 D.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1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关系。其中丙最可能代表( )
A.草 B.田鼠 C.蛇 D.猫头鹰
15.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C.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 D.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16.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陆生到水生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古老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复杂
17.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玉米用种子繁殖 B.月季枝条的扦插 C.马铃薯用块茎繁殖 D.对杏树进行嫁接
18.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种子结构中的胚乳 B.②表示种子形成的过程
C.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于① D.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阳光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我国已累计免费为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8亿多剂次。根据资料回答19﹣20题。
19.为战胜新冠疫情,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研发出新冠疫苗,并为全民免费接种。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给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做法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20.人体注射灭活疫苗后,发挥作用的免疫防线和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第一、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B.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D.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20分)
21.(4分)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天然种植的棉花大多是白色的,偶尔在田间也会出现一两株棕色的棉花。现将亲代均为白色的棉花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棉花的颜色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 片段。
(2)棉花的亲代都是白色,而后代中出现了棕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3)在上述棉花的遗传中,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 。如果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那么亲代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 ,子代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 。子代棕色棉花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4)上述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还可以通过 的方法培育棉花新品种(答出一种即可)。
22.(5分)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相关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学校要布置适量的作业,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应该包括身体健康(身体上)、 和良好的 状态等。家长应督促孩子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睡眠时间。
(2)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影响学习,还损害视力。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眼球中 曲度增加,不能恢复原状,形成 。学校和家庭应相互配合,教育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手机。
(3)青少年阅读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书籍可陶冶情操,舒缓情绪,释放压力。杜甫《曲江二首》诗句中“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分别呈现了动物的 行为和 行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句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非生物因素中 对生物的影响。这些展现了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4)青少年要增强体质,需要加强运动,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 循环,增强人体肺部的 交换,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体育锻炼时,要注意保护好关节,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关节。人体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 和关节腔构成。
23.(6分)践行“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过程①代表 ,其意义之一是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过程②代表 ,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增加 ,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 ,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 。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空气中的 ,放出 ,使空气质量提高。过程①和②共同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4)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 ,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 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 循环。
24.(5分)某校生物学实验小组,针对唾液对淀粉是否有消化作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馒头、唾液、碘液、清水。
实验用具: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温度计、酒精灯等。
实验方案:如表。
试管编号
甲
乙
丙
馒头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加入的液体
2mL唾液
A
B
搅拌程度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min
0℃水浴保温10min
加入碘液
每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
分析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为了证明你的假设,选取甲试管和乙试管进行实验,在表中乙试管的A处应加入 。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将试管放到37℃水浴中保温是为了与人体 温度接近,使唾液发挥最佳作用。
(4)向甲、乙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变蓝的是 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
(5)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可选取 试管和丙试管进行实验。表中丙试管的B处加入的物质是 。
(6)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模拟了 ,充分搅拌模拟了 。
教师版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5分)如图甲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物像,要使其调节到乙图的清晰状态,操作正确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换用低倍物镜 D.换用高倍物镜
【解答】解: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甲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物像,要使其调节到乙图的清晰状态,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选:B。
2.(.5分)山花节上,某同学正与家人一起观赏桃花,请你告诉他们,桃花中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 )
A.花托 B.花瓣 C.雄蕊 D.雌蕊
【解答】解: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其中花药里面含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
故选:C。
3.(.5分)下列关于人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子宫是胚胎和婴儿发育的场所 B.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只获得氧气
C.青春期各种器官完全发育成熟 D.青春期身高和体重显著增加
【解答】解:A、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婴儿发育在体外进行,A错误。
B、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B错误。
C、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生殖器官已经迅速发育,但未完全发育成熟,C错误。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D正确。
故选:D。
4.(.5分)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胞肛排出代谢废物 B.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C.依靠纤毛摆动完成运动 D.通过口沟完成摄食
【解答】解:A、草履虫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由表膜排出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和废物由收集管和伸缩炮收集起来,排出体外,A错误。
B、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B正确。
C、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C正确。
D、草履虫通过口沟完成摄食,D正确.
故选:A。
5.(.5分)下列图示中,属于器官的是( )
A.B. C. D.
【解答】解:A、是玉米植株,属于植物体。
B、是西红柿,是果实,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
C、是组织,不是器官。
D、是植物细胞,不是器官。
故选:B。
6.(.5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1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C.依据法律法规保护 D.引进外来物种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解答】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正确。
B、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B正确。
C、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本地物种受到威胁,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
故选:D。
7.(.5分)下列有关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B.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D.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解答】解:A、蕨类植物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A错误。
B、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B正确。
C、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个体,用孢子繁殖后代,C错误。
D、苔藓植物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8.(.5分)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下列哪一疾病不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 )
A.佝偻病 B.巨人症 C.糖尿病 D.侏儒症
【解答】解:A、佝偻病是维生素D的缺乏症。
B、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C、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D、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故选:A。
9.(.5分)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②是传出神经 B.③是大脑皮层
C.④是传入神经 D.⑤是效应器
【解答】解:图中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可见D正确。
故选:D。
10.(.5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构成生物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生长
C.形成不同组织 D.形成不同器官
【解答】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因在构成生物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作用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如图所示:
故选:C。
11.(.5分)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医嘱服用处方药
B.非处方药可以随意服用
C.药物越贵,疗效越好
D.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解答】解:A、不同的疾病,要选用不同的药物,才能针对性的起到治疗作用。故应按照医嘱,对症用药,A正确。
B、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但服用前需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按要求服用,以确保用药安全,B错误。
C、用药并非越贵越好,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C错误。
D、用药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D错误。
故选:A。
12.(.5分)下列关于蝗虫和青蛙的生殖发育描述正确的是( )
A.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
B.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C.发育过程都在水中进行
D.幼体和成体都有很大差异
【解答】解:A、蝗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A错误;
B、有性生殖指的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生殖过程,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蝗虫和青蛙都属于有性生殖,起点都是受精卵。B正确;
家蚕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经历卵、蝌蚪、幼蛙,属于变态发育,B不正确;
C、蝗虫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水中发育。C不正确;
D、蝗虫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D不正确。
故选:B。
13.(.5分)每年的3月到5月和8月到11月,在我区沙湖等湖泊湿地中,大批红嘴鸥翩然而至。下列特征与红嘴鸥迁徙飞行无关的是( )
A.胸肌发达
B.体温恒定,卵生
C.前肢变成翼
D.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解答】解:A、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有可用于飞翔的翼,适于在空中飞行,A不符合题意。
B、体温恒定,卵生,与飞行没有什么关系,B符合题意。
C、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C不符合题意。
D、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可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利于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5分)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关系。其中丙最可能代表( )
A.草 B.田鼠 C.蛇 D.猫头鹰
【解答】解:“草、鼠、蛇、鹰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可见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鹰,最多的是草。根据图示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丙→丁→乙→甲。所以丙对应的是草,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5.(.5分)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C.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 D.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解:A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C正确。
B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差异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B正确,D错误。
故选:D。
16.(.5分)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陆生到水生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古老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复杂
【解答】解:A、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错误。
B、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错误。
C、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D错误。
故选:C。
17.(.5分)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玉米用种子繁殖 B.月季枝条的扦插
C.马铃薯用块茎繁殖 D.对杏树进行嫁接
【解答】解:A、玉米用种子繁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玉米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
BCD、月季枝条的扦插,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对杏树进行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故选:A。
18.(.5分)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种子结构中的胚乳 B.②表示种子形成的过程
C.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于① D.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阳光
【解答】解:A、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的①是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的胚,种子的主要结构。A错误。
B、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即大豆豆芽是由胚发育成的,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故②表示种子萌发成植物体的过程。而不是种子的形成过程。B错误。
C、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①胚的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C错误。
D、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大豆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D错误;
故选:C。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我国已累计免费为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8亿多剂次。根据资料回答19﹣20题。
19.为战胜新冠疫情,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研发出新冠疫苗,并为全民免费接种。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给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做法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指施来看,给健康人注射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C。
20.人体注射灭活疫苗后,发挥作用的免疫防线和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第一、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B.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D.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注射疫苗后人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免疫作用,引起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20分)
21.(4分)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天然种植的棉花大多是白色的,偶尔在田间也会出现一两株棕色的棉花。现将亲代均为白色的棉花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相对性状 。棉花的颜色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
(2)棉花的亲代都是白色,而后代中出现了棕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变异 。
(3)在上述棉花的遗传中,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 棉花的白色 。如果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那么亲代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 Aa、Aa ,子代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 AA、Aa 。子代棕色棉花属于 可遗传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4)上述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还可以通过 转基因技术 的方法培育棉花新品种(答出一种即可)。
【解答】解:(1)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中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棉花的颜色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2)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的差异。亲代棉花的颜色都是白色,而子代棉花的颜色出现棕色,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的差异性,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3)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依据基因的分离规律以及亲代棉花的颜色都是白色,而子代棉花的颜色出现棕色,确定白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
(4)已知白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棕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aa。则上述杂交的子代中,结棕色棉花的基因型是aa,亲代白色棉花的基因型为Aa,所结白色棉花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如图所示:
子代棕色棉花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4)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叫做转基因技术。所以上述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的方法培育棉花新品种。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DNA
(2)变异
(3)棉花的白色;Aa、Aa;AA、Aa(只答一个不得分);可遗传
(4)转基因技术(或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或太空育种)
22.(5分)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相关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学校要布置适量的作业,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应该包括身体健康(身体上)、 心理健康 和良好的 社会适应 状态等。家长应督促孩子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睡眠时间。
(2)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影响学习,还损害视力。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眼球中 晶状体 曲度增加,不能恢复原状,形成 近视眼 。学校和家庭应相互配合,教育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手机。
(3)青少年阅读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书籍可陶冶情操,舒缓情绪,释放压力。杜甫《曲江二首》诗句中“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分别呈现了动物的 取食 行为和 繁殖 行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句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非生物因素中 温度 对生物的影响。这些展现了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4)青少年要增强体质,需要加强运动,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 血液 循环,增强人体肺部的 气体 交换,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体育锻炼时,要注意保护好关节,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关节。人体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 关节囊 和关节腔构成。
【解答】解:(1)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不仅是指身体不虚弱和没有疾病,而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等。
(2)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导致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眼球前后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显示器屏幕,会导致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
(3)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取食行为、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等等。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因此描述了昆虫的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因此描述了昆虫的繁殖行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3)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故答案为:(1)心理健康(答心理上也得分);社会适应。
(2)晶状体;近视。
(3)觅食(答取食也得分);繁殖(这两空顺序颠倒不得分);温度。
(4)血液;气体;关节囊。
23.(6分)践行“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过程①代表 光合作用 ,其意义之一是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过程②代表 呼吸作用 ,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 能量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增加 光照(答二氧化碳浓度也得分) ,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 温度 ,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 传粉 。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放出 氧气 ,使空气质量提高。过程①和②共同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4)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 蒸腾作用 ,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 气孔 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 水 循环。
【解答】解:(1)①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是生物界中的能量源泉;②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意义是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因此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增加光照(答二氧化碳浓度也得分),使①光合作用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温度,使②呼吸作用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蜜蜂帮助植物传粉。
(3)光合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有机物(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植物体从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状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一过程叫作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比如通过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植物的茎和叶能缓冲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的雨水,补充地下水。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
(2)光照(答二氧化碳浓度也得分);温度;传粉。
(3)二氧化碳;氧气;碳﹣氧。
(4)蒸腾作用;气孔;水。
24.(5分)某校生物学实验小组,针对唾液对淀粉是否有消化作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馒头、唾液、碘液、清水。
实验用具: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温度计、酒精灯等。
实验方案:如表。
试管编号
甲
乙
丙
馒头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加入的液体
2mL唾液
A
B
搅拌程度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min
0℃水浴保温10min
加入碘液
每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
分析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唾液对淀粉有(或没有)消化作用 。
(2)为了证明你的假设,选取甲试管和乙试管进行实验,在表中乙试管的A处应加入 2mL清水(或等量的清水) 。本实验的变量是 唾液 。
(3)将试管放到37℃水浴中保温是为了与人体 口腔(或体内) 温度接近,使唾液发挥最佳作用。
(4)向甲、乙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变蓝的是 甲 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唾液能消化淀粉(或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或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物质) 。
(5)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可选取 甲 试管和丙试管进行实验。表中丙试管的B处加入的物质是 2mL唾液(或等量的唾液) 。
(6)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模拟了 牙齿的咀嚼 ,充分搅拌模拟了 舌的搅拌 。
【解答】解:(1)某校生物学实验小组,针对唾液对淀粉是否有消化作用,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唾液对淀粉有(或没有)消化作用(或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或没有)消化作用。
(2)设计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保持变量的唯一性。由题干可以看出,本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因此除了该变量以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在表中乙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清水(或等量的清水)。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实验装置置于该温度环境下是为了模拟口腔(或体内)内的环境温度,保证唾液淀粉酶活性适宜的温度。
(4)向甲、乙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变蓝的是甲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能消化淀粉(或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或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物质)。
(5)“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可选取甲试管和丙试管进行实验,表中丙试管的B处加入的物质是2mL唾液。
(6)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食物在口腔中进行的物理性消化,因此在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故答案为:
(1)唾液对淀粉有(或没有)消化作用
(2)2mL清水(或等量的清水);唾液
(3)口腔(或体内)
(4)甲;唾液能消化淀粉(或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或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物质)
(5)甲;2mL唾液(或等量的唾液)
(6)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2023年宁夏自治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自治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宁夏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1年宁夏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6年宁夏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16年宁夏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识图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