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中考考前语文练习试题(七)
展开2022年上海市中考考前语文练习试题(七)
一、句子默写
1.诗文默写。
(1)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
(2)诗词里藏着四季。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刘桢在《赠从弟》中写道:“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指出,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______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2.阅读下面两个名著片段,完成问题。
A.……可以说,所有的膜翅目昆虫全都聚集到这里来了。它们当中,有专以捕食活物为生的“捕猎者”,有以湿土“造房筑窝者”,有梳理绒絮的“整理工”,有在花叶和花蕾中修剪材料备用的“备料工”,有以碎纸片建造纸板屋的“建筑师”,有搅拌泥土的“泥瓦工”,有为木头钻眼的“木工”,有在地下挖掘坑道的“矿工”,有加工羊肠薄膜的“技工”……还有不少干什么什么的,我也记不清了。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她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填空。
园,《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解释:一是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二是指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A、B两个语段中的“这里”都是以“园”为名的地方。
A段中的“这里”是 _________,它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开辟的“昆虫实验室”。法布尔称它为“钟情宝地”,并把它写进了十卷本科普巨著《_____________》的第二卷。
B段中的“这里”是_____________,它是鲁迅先生童年的“乐园”,鲁迅先生把它写进了散文集《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
三、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日奉壹。
右溪记
[唐]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字;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绎]①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制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锦文,取名“右溪”。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职间,曾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得到皇帝评可。又“为民管含给田,免接役”,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②合:汇合。③欹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④逸民退士:指不任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宜。⑤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⑥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⑦琉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条树。⑧俾:使。⑨裨:补助,增添。①形胜,优美的风景。
3.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甲:这两篇文章都是唐代文人的游记散文,内容上都是有关水的“潭”和“溪"。柳宗元,在写“源”时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石的“形状奇特”,写出了小石潭的清幽秀丽。
乙:是啊。元结在写“溪”时,也写到了溪水与溪石,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和____写出了右溪的清新秀美。
甲:两文在这方面也称得上是大同小异了,但对景的描绘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两位作者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其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乙:我觉得柳宗元因为参与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最后因失败而被贬谪至荒僻的永州,心中难免抑郁苦闷,在文中他的情感可以称得上是先_______后___________了 (每个空格各填一个字)。不过,元结寄寓在景中的情感较难领会。
甲:其实元结慨叹右溪之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都邑都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就是通过议论突出景之美好。“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句却又强调了右溪遭受冷遇、不受重视的处境。在这样的表述之中,其实大有深意,你不妨想一想。
乙:哦,我明白了。就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写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样,元结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清末古文家吴汝纶评价元结:“次山(元结)放恣山水,实开子厚(柳宗元)先声,文字幽眇(精深微妙)芳洁,亦能自成境趣”。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虽不及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那样强烈,但两者实际运用的是同一种笔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柳宗元一行共有六人,为何却说“寂寥无人”?
(2)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阁,种上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福建日报2019年6月2日讯 今年3月以来,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通过各高校新媒体平台互动传递,在全国众多高校唱响。青年学子们通过献歌新中国70华诞,唱响奋进凯歌,展示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爱国情、报国志。两个多月来,从“白河之津”到“黄河之滨”,从“黄浦江畔”到“浏阳河上”,从“大明湖畔”到“白山黑水”……拉歌活动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的2000余所高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3.2亿,拉歌视频总播放量近40亿,实现了网络小屏到公交、地铁、广场等户外大屏的拓展,万千师生用歌声唱出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心声。
材料二:
2019年7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报告显示: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建国初期,我国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比1978年增长32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9.6年。
材料三:
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覆盖全国2000余所高校的网络拉歌活动唱出了万千师生爱国的心声。
B.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C.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人口文化素质差。
D.建国初期,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全国80%人口是文盲。
7.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新闻的主要内容。
8.材料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请简要说说标识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豆瓣开分9.1分,目前上涨至9.3分,成为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
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扶贫剧有一天也会成为“爆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将贫困群体当成“他者”,长时间处于对贫困的想象和建构中,导致有些影视作品带上了一种创作者的精英凝视。加之当下有一部分扶贫剧创作带有任务性质,在完成任务的心态下,创作者用敷衍或居高临下的态度制作作品,无法深入观众的内心,更不能让观众通过扶贫剧真实地观察到贫困地区的问题。实际上,贫困地区想要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电视剧创作,需要进入贫困地区的内部与深处,发现真实的乡村图景。
③在《山海情》中呈现的村民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剧中的扶贫干部也并非万能,没有“主角光环”,村民的不理解、技术上的不懂行、手中资源的不足——扶贫干部所能遇到的真实困难,都刻画在剧情细节之中。这也表明了扶贫剧创作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问题:作为个体的扶贫干部不是万能的,不是随着扶贫干部的到来,资金、设备、平台、渠道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扶贫剧必须要表现好扶贫干部背后的国家力量、时代潮流、人心所向,唯有如此,剧里的人物才会真正地鲜活起来。
④《山海情》之所以能打动如今的年轻人,还因为剧中为脱贫而奋斗的村民,很多都是年轻人。从贵州等省份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知识分子身份的年轻人,承担起了扶贫的重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山海情》剧中的村支书也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有朝气、有锐气,打破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口”。他们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知识精英、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这注视,是热忱的,也是平等的。他们不以“牺牲者”或“奉献者”的身份自居,如此,才能真正博得贫困地区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奋斗的巨大能量。
(摘编自韩浩月《<山海情>靠什么吸引了年轻人》)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海情》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故事。
B.扶贫剧之所以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贫困地区的问题,只因为创作者的精英凝视。
C.要解决好贫困地区的资金、设备、平台、渠道等难题,不能只依靠扶贫干部。
D.本文先引出话题,再进行分析,过渡自然,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现实意义。
10.文章第④段阐述了年轻人参与扶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11.电视剧《山海情》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五、作文
12.按要求作文。
你们班是否有“牛人”呢?他们或者是学霸,或者公平正直,令人信服,或是体育健将,或是艺术高手……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提示】
(1)可以集中写一位“牛人”,用几件事表现他突出的某一点:也可以写几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写一件事。
(2)写作时要分清材料的主次。如果写一个人,最能突出他“牛”的材料就要写细,其他的材料则可以简略些。如果写几个人,就可以选择表现特别突出的一两位进行详写,其余的点到为止。
参考答案:
1.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误入藕花深处 采菊东篱下 松柏有本性 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2.荒石园 昆虫记 百草园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1)水流湍急, (2)奇形怪状, (3)喜, (4)忧, (5)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6)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而爱惜才用的情感。
4.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5.(1)起初,他在小石潭边,心灵得到了片刻的休憩宁静。然幽深俊秀的小石潭,竟无人相近相亲,无人欣赏。眼前的小石潭处境自然勾起柳宗元心中的伤痛,愤懑抑郁占据他的整个胸腔,忘却了身边的人,甚至自己。他不敢纵情于山水,不愿自己沉湎于俊秀优美的山水中。他有心中的永州,他还想着有朝一日回到朝廷施展才华济世安民。至于结尾处记下同游人,只是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而已。其实是一个人情感变化的过程,不合理却是有着合乎情感逻辑的前因后果。
(2)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面对这样一片幽眇芳洁之景,元结并不像高人逸士那样纵情山水,潇洒出尘,耿介拔俗,自有孤芳独赏的感慨,别具贞静幽闲的情致,而是成为山水林泉的知音,寓意于山水。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伸屈,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也是为人。
6.A
7.示例:“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众多高校唱响。
8.示例:构图要素:活动标识由数字“70”和国徽图案构成。寓意:①“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蕴含重大节日的欢乐气氛。②“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寓意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答出一点即可)
9.B
10.①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②给乡村带来知识与文化的“洗礼”(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③对乡村充满感情的、热忱的、平等的注视。
11.①进入贫困地区的内部与深处,发现真实的乡村图景;②表现扶贫干部背后的国家力量、时代潮流、人心所向,让人物鲜活起来;③剧中为脱贫而奋斗的村民,很多都是年轻人。
12.例文: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是我学习的标杆,是我们班的数学天才,又称得上是解惑之师的“牛人”。
以前与这数学天才做同桌时,常见他笔挥动,眼珠转来转去,一道令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题就被他流利,快速的算了出来。嚯!再看这清晰的解题思路,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见他一脸悠悠然,吐字清晰地说道“若想求此方程k的值,应先消去以知未知数x、y。得出代数式k……”听的同学们茅塞顿开,唉!好一个数学天才,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数学天才这个称号可不是自称,更不是轻易坐稳的,下课时,他可是宛如泰山一般,坐如钟,温如松,安然自得的写着各种课外习题,若有人问他怎么不出去玩,他的回答一定是这样——“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呦,好一个孜孜不倦的数学天才!
再说他是如何称得上“解惑之师”,若遇上什么难题,他定当“诲人不倦”呐!譬如有次,他向我“传授”了简易准确的“分数代数法”,这是老师从未讲过的,定是他日积月累总结出的经验,我便可以欣然的自称“刘氏数学”的继承人了吧,嗨,你看,他又为一个数学而苦恼的同学指引了新的方向,若是他给你讲题,你一定不会一头雾水的离开,定是收获颇丰!这样的他,难道称不上师者?
他是我以前的得力同桌,更是常让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老师,常常想,如此聪慧过人的数学天才,天赋是一定的,可这个称号,也是“乘风破浪”后,才“会有时”吧!
2022年上海市中考考前语文练习试题(十):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中考考前语文练习试题(十),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名著阅读,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上海市中考考前语文练习试题(九):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中考考前语文练习试题(九),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名著阅读,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上海市中考考前语文练习试题(二):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中考考前语文练习试题(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名著阅读,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