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4 沉与浮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4 沉与浮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鸡蛋、橡皮泥的下沉、西红柿的上浮和鸡蛋的悬浮,使学生建立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动手让西红柿下沉,让学生体会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制作橡皮泥小船,解释轮船、鱼、密度计的浮沉原理;通过解释汤圆的沉浮,引导学生将浮沉条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鱼、潜水艇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下沉的西红柿”和“橡皮泥小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想象能力还不够强,教学时应加强直观性和趣味性来增加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地物理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活动,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沉与浮的体验和理解是有益的。本节课以观察法、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1、改变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
2、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鸡蛋、橡皮泥、西红柿、3个烧杯、溢水杯、打气筒、输液管、胶布、胶头滴管、矿泉水瓶、细沙、盛液筒、密度计、红墨水、量筒、标签贴纸、筷子、调羹、盐、水槽、水、铁钉若干、毛巾、剪刀
六、教学过程
知识主线
活动主线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激趣引题
用浮沉子,控制其沉浮。设置场景:神奇的滴管,并伴以手势,让学生感觉,滴管在我的指令下运动。
以兴趣为先导,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沉与浮
活动一:观察浮与沉
学生分组实验:
(1)将鸡蛋浸没在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2)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观察橡皮泥的浮沉情况;
(3)将西红柿浸没在水中,观察西红柿的浮沉情况;
(4)将鸡蛋浸没在盐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鸡蛋、橡皮泥、西红柿在清水中的浮沉情况及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思考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从物体受力角度分析)?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2、鸡蛋悬浮,生活中很难看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并引导学生从物体受力角度分析物体沉浮条件。
浸没物体沉浮条件
活动二:分析浸没物体沉浮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
对浸没在水中的鸡蛋、橡皮泥、西红柿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总结浸没物体的沉浮条件:
F浮=G 物体悬浮
F浮<G 物体下沉
F浮>G 物体上浮
(物体漂浮时:F浮=G)
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总结出浸没物体的沉浮条件。
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让学生感受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成功喜悦感。
改变物体的浮沉原理及利用
活动三:改变物体的沉浮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
(1)使浸没在水中西红柿下沉,在西红柿中插入铁钉,西红柿下沉,分析其下沉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解释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师:演示自制潜水艇的沉与浮)
(2)在水中加盐,观察到鸡蛋上浮,分析其上浮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解释盐水选种和死海中人可以漂浮的原理。
(3)将橡皮泥捏成小船轻轻放在水面上,观察到橡皮泥小船漂浮,分析其漂浮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解释轮船、鱼、密度计和热气球的浮沉原理。
1、通过动手探究,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是可控的。并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通过实验引出潜水艇、鱼沉浮的原因。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以致用
利用浸没物体的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沉浮;解释煮汤圆过程中汤圆的沉浮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原理。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神奇之处
魔术大揭秘
展示“神奇的胶头滴管”沉浮改变过程中的细节。引导学生解析原理。
解决引入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本节课知识的神奇之处
小结和作业
小结:学生谈收获。
作业:
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制一个潜水艇,进一步了解它的浮沉原理。
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制一个密度计,并尝试用自制密度计来测量水、盐水、酒精、油等的密度。
这是两道富有挑战性的作业题,给学生提供创造力的平台,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10.4沉与浮
浸没物体的沉浮条件:F浮=G 物体悬浮
F浮<G 物体下沉
F浮>G 物体上浮
(物体漂浮时 F浮=G )
八、教学评价设计
1.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2.学会基本技能和方法
3.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
4.有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
5.合作学习
6.观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活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4 沉与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体的沉浮条件,沉与浮在生活,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4 沉与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 沉与浮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