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型专练(含解析)
2022届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型专练(6)连线式推断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型专练(6)连线式推断,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河南被誉为“中原粮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连线式推断1.如图所示,小化同学用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堆出了一个“雪人”。图中“一”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A、B、C、D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E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G的用途是__________(填一种)。(3)D一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F对应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双选)。a.Alb.Znc.Cud.Ag2.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A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B、C、D,常温下C和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C可用于灭火,E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居第二位。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2)E→D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3)写出一个E→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4)请写出一种E用途________。3.现有A、B、C、D、E、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为黑色固体,C、D、E均由两种元素组成,D、F不含有相同元素,只有A、E的水溶液有色(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F_______;(2)B转化为C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3)D转化为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中只含两种元素,D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D的名称是______。(2)D→A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3)B-F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4)物质C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_。(5)写出G→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河南被誉为“中原粮仓”。小麦成熟于田间,是河南主要农作物之一。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田”字图案。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的生产,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的碱,A和C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C和E的物质类别相同(“一”表示可相互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D→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B和E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4)C和E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6.已知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C能用于医疗急救,D为白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2)A与B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A→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4)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7.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相互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F和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D和E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图中涉及的反应都是本学期的知识内容)
(1)物质C是___,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E→F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B→D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8.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4)A与F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9.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反应②会放出大量的热。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A物质的主要用途是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生成物F是______色固体;(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10.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C为常见的单质,它的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其组成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所必需的;丙为氯化物。(1)B的化学式是_______;(2)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3)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11.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形成环形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D为气体,E的溶液显碱性。(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2)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3)E→A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4)物质X加入后,环形转化关系依然成立,则X所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①碳②氢氧化钠③硫酸铜④碳酸钙1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氢、碳、氧、钙、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A是一种红色固体,C是常见的金属,D有助燃性,A、B、E、F都是氧化物,G是含钙的化合物,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 — ”表示能相互反应。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物质E、G的化学式: _______ ________.(2)写出C、D发生剧烈氧化时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物质F可以是__________,也可以是 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2)作燃料(合理即可)(3)[或](4)ab解析: E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E为。A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A是或,B是或,结合A与B可发生反应,进一步可确定A是,B是。A、B、C、D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C、D分别为酸、盐中的一种。D可与E()反应,则D为酸,如盐酸、硫酸,C为盐。C可与B[]反应,且C可转化为A(),则C为碳酸盐,如。D(酸)可转化为G,且G可与E()反应,则G为。F可以和酸反应,且能转化为G(),则F为活泼金属。2.答案:(1)(2)化合反应 (3)(4)供给呼吸等解析:(1)A是甲烷,化学式为。(2)E是氧气,D是一氧化碳,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3)C是二氧化碳,碳在空气中完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物质是氧气,用途是:供给呼吸;3.答案:(1);(2)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3)解析:C为黑色固体,且由两种元素组成,铁经过反应能生成C,因此C为四氧化三铁;铁与B能反应,B能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B为氧气;铁与E能相互转化,且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水溶液有色,因此E为氯化亚铁;铁与D反应,D由两种元素组成,D能转化为氯化亚铁,因此D为盐酸;铁与A反应,A的水溶液有色,因此A为铜盐溶液,结合铁与F反应,F能转化A,F与D不含有相同元素,推断F为硝酸银,A为硝酸铜。(1)A为硝酸铜,化学式:,F为硝酸银,化学式:;(2)氧气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为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3)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答案:(1)水(2)化合 (3)产生气泡(4)单质(5)解析:D是最常用的溶剂,则D是水;A可以与D(水)相互转化,且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则A是;B中只含两种元素,且能生成水,则B是HCl。根据物质类别和转化关系推测各物质的一种情况如下: 5.答案:(1)HCl(2)(答案不唯一)(3)复分解反应(4)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解析: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的生产,所以B为碳酸钠;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的碱,所以D为氢氧化钠;C分别能与B和D反应,且C由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为1:1,则可推知C为氯化氢;A由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为1:1,且B、C、D均能反应生成A,则可推知A为氯化钠;C和E的物质类别相同,B和D均能与E反应,E能反应生成C,所以E为硫酸。代入验证,推断合理。6.答案:(1);(2)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3)(4);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解析: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都能生成C,C能用于医疗急救,且A可以生成B。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D为白色固体,是C与E反应生成的。则D可以是五氧化二磷,则E为磷。带入验证无误。(1)B是水,化学式,C是氧气,化学式。(2)A与B分别是过氧化氢和水,因为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所以性质不同。(3)A→C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是。(4)C→D是氧气与磷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是。磷燃烧的现象是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7.答案:(1)氧气;作气体燃料(合理即可) (2) (3)化合 解析: (1)由分析可知,物质C是氧气;G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2)碳酸钙可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E→F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是水,D为氢氧化钙,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8.答案:(1)(2)(或)(3)[或](4)置换反应解析: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E能和相互转化,则E为。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能转化为,则C为。B能和反应,则B为酸,可为HCl或。B可转化为A,A为单质,则A为。A、B、C、D、E都能转化为C,且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则G为水。F能和反应,也能转化为和,则F可为或等。9.答案:(1);供给呼吸(或作助燃剂,合理即可)(2);黑(3)(4);分解反应解析: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则A为。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可转化为C,则B为,C为。E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则E为。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则反应①为Fe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F为。反应②会放出大量的热且C为,则D为。10.答案:(1)(2)碱(3)减小(4)解析: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则B为;C为常见的单质,它的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其组成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则C为Fe;D、C反应生成氯化物丙,且D、B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则D为酸,是HCl;A可与B()、D(HCl)反应,且物质类别不同于B(盐)、C(单质)、D(酸),则A为碱。11.答案:(1)(2)(或,合理即可)(3)复分解反应(4)②④解析: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D为气体且可转化为E,E的溶液显碱性,则D为,E为等碳酸盐。C可转化为D,常见的能转化为的物质为有机物、碳酸盐、盐酸、金属氧化物、碳单质、一氧化碳等;B可转化为C且B为初中常见气体,则可推测出B为、C为金属氧化物(如等)。进一步可推出A为。(4)若X为碳,碳可转化为,但等不能转化为碳,故X不为碳;若X为NaOH,NaOH可转化为可转化为NaOH,转化关系成立;若X为,CuO可转化为,但不能转化为,故X不为;若X为,可转化为,可转化为,转化关系成立。故选②④。12.答案:(1) ;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3) (4)CaO ;解析: 本题是框图型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氢、碳、氧、钙、铁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A是一种红色固体, A是氧化铁,D有助燃性, D是氧气,氧化铁能转化为C,C是常见的金属,C是铁,氧化铁能与B反应,B是氧化物,则B是CO,E是氧化物且能与CO相互转化,则E是,G能与反应且G是含钙的化合物,则G是氢氧化钙,F能转化为氢氧化钙,且F为氧化物,则F是水或氧化钙,代入框图,推理合理。因此:(1)物质E、G分别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化学式分别是:、;(2) C、D发生剧烈氧化时是铁有氧气燃烧,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3) A-B发生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4) 根据分析,物质F可以是CaO,也可以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型专练(7)实验类推断,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型专练(5)物质转化型推断,共7页。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型专练(4)网络图型推断,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