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黄冈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0945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黄冈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0945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黄冈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0945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黄冈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展开高二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
1. 正如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说,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处于不断变动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温度是影响该生态系统中草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B. 常用样方法调查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D. 种群数量变化包含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及下降等
【1题答案】
【答案】B
2. 群落的演替现象普遍存在。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可能超过自然因素的影响
B. 沙丘、火山岩及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C. 封山育林、管理草原等措施可以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复杂
D. 群落经历长时间的次生演替都将到达森林阶段
【2题答案】
【答案】D
3. 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时,增长率(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量与原种群数量的比值)是逐渐下降的,而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当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至t2时间段,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B. K值称为环境容纳量,代表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且数量不变
C. t1时刻,种群的数量达到K/2,个体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
D. t2时刻,种群的增长率最小,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
【3题答案】
【答案】D
4. 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部分生物的空间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的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植物从湖中心到湖边呈高低分布,形成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C. 光照条件差异导致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呈垂直分布
D. 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呈现的分层现象,主要与氧含量和温度有关
【4题答案】
【答案】A
5. 下图是陆地生态系统(草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池塘)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I.自养生物;Ⅱ.食草动物;Ⅲ.食碎屑生物;Ⅳ.食肉动物;V.腐食性生物、细菌和真菌
A. Ⅲ、V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中主要含有Ⅰ、Ⅱ和Ⅳ
C. 两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都包括空气和太阳能等非生物成分
D. 图中两个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同空间位置的生物一定属于同一营养级
【5题答案】
【答案】D
6. NP是生态学上衡量一个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数据,NP是由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的差值,下图表示不同生态系统中NP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P是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 植物种群数量稀少导致荒漠灌木的总体NP值很低
C. NP值增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一定增强
D. NP值增大,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定增多
【6题答案】
【答案】D
7.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的
B. 鼠类利用部分的能量表示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C. 图中植物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是未利用的能量
D. 能量在植物、鼠和鼬之间的传递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7题答案】
【答案】B
8. 某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开始大肆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树。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橡胶的鸟类会减少70%以上,哺乳类动物会减少80%以上,且人工橡胶林的水土流失现象明显,故人工橡胶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工橡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
B.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种类的减少,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
C. “绿色沙漠”的植物种类单一,能量传递效率增大
D. 相比热带雨林,该“绿色沙漠”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可能更大
【8题答案】
【答案】C
9. 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自2013年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开始监测以来,其种群数量从最初记录的50余只,稳步增长到2021年的180余只,且这一区域内川金丝猴的种群结构合理,预计数量将持续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川金丝猴在2021年的出生率高于2013年的出生率
B. 2013年至2021年,黄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川金丝猴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C. 川金丝猴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及种群的数量特征
D. 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川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将持续增长
【9题答案】
【答案】B
10. 某农场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成优质有机肥,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改善了农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有机垃圾中的能量更多流向农作物
B. 酶催化剂将动物粪便或农田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均转化为无机盐
C. 酶催化剂的使用,加速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农作物利用有机肥时,不需要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10题答案】
【答案】C
11.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可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酒过程须全程持续保持无氧环境
B. 制作泡菜的过程须全程持续保持无氧环境
C. 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先将酒精转化为醋酸再转化为乙醛
D. 上述三种发酵物的发酵菌种均以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11题答案】
【答案】B
12. 下列与传统发酵技术的实际应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制作的果酒变酸,可能是醋酸菌侵入并发酵的结果
B. 传统制作腐乳的过程中,酵母菌也会参与发酵过程
C. 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不会释放二氧化碳
D. 酵母菌与醋酸菌均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12题答案】
【答案】D
13. 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材料,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纤维素必须先经过其他微生物(好氧型细菌)将其水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利用。为了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细菌﹐研究人员以玉米地土壤为样品,使用刚果红平板法筛选获得目的菌株,该方法的原理是纤维素被分解,刚果红无法与纤维素的分解产物结合,培养基中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平板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为固体培养基
B. 操作中对土壤溶液进行振荡培养,其目的是增加目标菌株的数量
C. 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纯化和计数
D. 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越大,该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13题答案】
【答案】A
14. 药物A能诱发DNA损伤,若该损伤不能被修复则会导致细胞死亡。现有酵母菌突变体1(基因1功能缺失)和突变体2(基因2功能缺失),将其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各稀释倍数下分别取等量菌液滴加在含不同浓度药物A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为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应将平板置于无空气的环境中培养
B. DNA无损伤时,突变体1的细胞周期大于突变体2的
C. 基因2编码的产物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大于基因1编码的
D. 若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2混合培养﹐则其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的相同
【14题答案】
【答案】C
15. 甲、乙两种远缘植物的体细胞融合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甲种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抗黑胫病的黑芥与不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新品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的原因是细胞壁阻碍了植物细胞间的融合
B. ②过程用紫外线处理是为了诱导基因突变,产生抗黑胫病基因
C. ③过程可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 ④过程中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杂种植株
【15题答案】
【答案】A
16. 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工程具有成本低、产物专一和废弃物污染小等优点
B. 利用黑曲霉菌可以生产食品添加剂柠檬酸
C.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啤酒需要经过消毒处理
D. 只能通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制作农药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16题答案】
【答案】D
17. 下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奶牛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除去的是卵母细胞中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B. 过程②需要对供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
C. 过程③可用电刺激技术处理
D. 过程⑤要求代孕母牛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
【17题答案】
【答案】D
18. 某农田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抗虫、耐盐碱的小麦,若要利用该突变植株快速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抗虫、耐盐碱小麦新品种,则需要用到单倍体育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过程运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 该过程证明了植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C. 该过程需要用植物激素处理 D. 该过程需要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8题答案】
【答案】B
19. 科学家在蛙的核移植实验中发现,肠上皮核移植实验中有1%~2%能形成蝌蚪,囊胚核移植实验中有50%能形成蝌蚪或成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移植得到的重组细胞须移植到蛙体内
B. 由于科技的进步,用猴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实验的成功率与用蛙的相当
C. 该实验说明胚胎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的表达较容易
D. 核移植得到的克隆蛙的遗传性状与供核蛙的完全相同
【19题答案】
【答案】C
20. 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下列有关胚胎移植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胚胎移植前须对供体进行激素处理
B. 为避免出现免疫排斥,须让受体服用免疫抑制剂
C. 胚胎移植前须对胚胎进行遗传学检查
D. 胚胎移植后仍须对代孕母畜进行定期检查
【20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 某地开展植被生态恢复工作,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物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在乔木群落中调查了相关年份不同植物的凋落物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全氮值(各种形态氮元素含量之和)和速效氮值[其中记录了栓皮栎在第20年(20a)和第40年(40a)的氮含量变化],结果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会替代灌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根据图甲可知,在乔木群落中,属于优势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
(2)若各种植物体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能力相同,根据图乙可知,_____________的土壤全氮值最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土壤速效氮是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氨,微生物会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土壤速效氦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乙可知,在开展植被生态恢复工作过程中,该地区的土壤状况逐步改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乔木植株更高,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具有竞争优势 ②. 栓皮栎
(2) ①. 刺槐 ②. 刺槐叶片较易凋落,凋落物在土壤中的积累量高,因此其土壤全氮值高 ③. 增加 ④. 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会产生无机氮
(3)与第20年相比,第40年栓皮栎凋落物在土壤中的全氮值降低﹐速效氮含量增加,说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加强,土壤状况更佳
23. 自20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中下游某地进行了大规模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研究人员调查了该湖泊的生物类群,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 | 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 | |
水生植物 | 种类 | 92种 | 68 |
占优势的物种 | 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 | 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 | |
鱼类 | 种类 | 74种 | 54种 |
占优势的物种 | 鲤鱼、鲫鱼、鳊鱼 | 鲫鱼、黄颡鱼,红鳍鲌 |
(1)常用记名计算法、_____________法统计湖泊物种的相对数量。调查结果显示,该湖泊发生了_____________中(填“较明显”或“不明显”)的演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__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对该湖泊造成了不良影响,为增加该湖泊的生物多样性,请提出一项建议: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该湖泊不同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情况, A、B、C和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和C分别表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在生态系统碳的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A的能量通过______________等形式流向B;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目测估计 ②. 较明显 ③. 水生植物和鱼类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 ④. 降低 ⑤. (相对)简单
(2)实行退田还湖(或适当增加一些合适的生物种类)
(3) ①. 生产者、次级消费者 ②. A和B ③. A的残枝败叶、D的粪便 ④. 20%
25. 某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若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土壤,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已知该除草剂与某化学指示剂X结合显紫色,指示剂X不能与除草剂的降解产物结合,故在降解除草剂的菌落周围会形成无色的透明圈。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土壤浸出液后,须从土壤浸出液的上清液中蘸取菌液进行接种,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平板中5区划线的末端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1区的划线接触。
(2)若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出点即可)。
(3)以除草剂为培养基的唯一氮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经培养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无透明圈的菌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在3个平板培养基上用另一种接种方法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浸出液0.1mL,其菌落数依次为156个、168个、174个,则1mL该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的活菌数大约为_____________个。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获取含菌量较少的菌液 ②. 不能
(2)培养时间过短;首次接种时接种环灭菌后未冷却,杀死了菌种;土壤浸出液的稀释倍数过大等
(3) ①. 将能分解除草剂的微生物筛选出来 ②. 接种时可能有固氮菌侵入
(4)1.66×109
27. 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诊断试剂盒”具有诊断早、准确率高等优点。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技术。
(2)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首先要将纯化的HCG多次注入小鼠体内,其目的是从小鼠的脾中获得______________。图中的促融剂可以是灭活的病毒,灭活是指使病毒失去______________,但不破坏_____________结构。
(3)在图中的HAT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细胞不能生长,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还必须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筛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培养该细胞时还需要适宜的营养、温度、pH、渗透压、气体环境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可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27题答案】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
(2) ①. 数量较多的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②. 感染能力 ③. 抗原
(3) ①. 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具有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 ②. 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 ③. 无菌和无毒的环境
(4) ①.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②. 其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
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