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1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成华区初2022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题九年级语文 A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旋(wò)     kuàng  振聋发kuì)B.对(jiào   制(è)      花团锦cù)C.恶(zēng  号(chuò)   喃自语(nánD.褛(lán   皱(zhě)    彬有礼(bīn1.【答案】A【解析】粗guǎng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穿流不息。B.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禁固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C.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真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D.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2.【答案】D【解析】A. 穿流不息—川流不息;B.禁固—禁锢;C.真言—箴言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虎年央视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令人叹为观止。它的创作灵感源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舞者们用不同造型和体态模拟出层峦叠嶂,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山河;美妙的古琴乐声贯穿节目始终,与舞蹈相得益彰,将中国古典式的美学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出来。A.叹为观止B.层峦叠嶂C.相得益彰D.栩栩如生3.【答案】D【解析】“栩栩如生”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用于“美学”。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层峦叠嶂”形容山多而险峻。C.“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视频对话形式,使我国三位航天员与地面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圆满完成了授课。B.和平电影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市修建的第一家电影院, 珍藏着成都人的美好记忆。C.《华阳国志》记录东晋之前的巴蜀史事,是我国一部最早、最完整的现存的地方志。D.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的众多突破,表现了中国冰雪运动的长足进步是显而易见的。4.【答案】B【解析】A项“通过……使……”滥用介词致主语缺失。C将“现存的”放到“我国”后。D项“表现了……是显而易见的”句式杂糅。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5—8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更有痴似相公者。”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与乐者                念:考虑,想到B.湖中人鸟声俱              绝:高妙C.日更定矣                  是:这D.                        客:客居5.【答案】B【解析】绝:消失、停止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乐者                天下唱B.相与步中庭                皆以美徐公C.余强饮三大白            云归岩穴暝D.姓氏                    天之苍苍,正色邪6.【答案】C【解析】C选项“而”均表顺接。A.动词,作/介词,向;B.在/超过,“比……还……”;D.人称代词,他的/表选择关系的连词。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A.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B.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C.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D.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7.【答案】A【解析】“如积水空明”译为“像积水清澈透明”;“交横”译为“交错”;“盖”译为“大概”。8.下面表格中,对两文理解和分析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选文所叙之事所描之景所寓之情点睛之笔①月夜寻友游承天寺②幽静迷人,似真似幻③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④“乐”⑤雪夜约友游湖心亭⑥寂静空旷,色彩明丽⑦看雪的愉悦,淡淡的故国之思⑧“痴” A. 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⑧8.【答案】C【解析】A.“雪夜”有误;B.“色彩明丽”有误;D.《记承天寺夜游》点睛之笔是“闲”。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①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②倚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③___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2)请在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个,在答题卷上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答案】(1)①然后能自反也②豪兴徜徉③毅魄归来日(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用好人生三根“针”张念龙①人生要用好三根“针”,这三根针分别是指南针、缝衣针和绣花针。②毫无疑问,指南针是人生的方向,同时也是人生的志向。方向决定着道路的正确与否,志向决定着攀登的高度。没有方向的前行走不远,没有志向的振翅飞不高。方向对了,少走弯路;志向大了,能登高处。所以,人生需要一个指南针。③如果说指南针是人生的大和远,那么缝衣针就是人生的小和细。④缝衣针的第一功能是穿引。人是社会动物,不是孤立的,亲情、友情是情感的两大支撑。正因为有了这根针,才不会让你的人生搁置在荒芜的孤岛上。【1】这根针,穿引了疼你的人,那个人叫亲人,于是你拥有了原生家庭,感受到最深的亲情,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都属于这个序列;【2】这根针,穿引了喜欢你也爱你的人,那个人叫恋人,于是你有了新家庭,体会到最浪漫的爱情,这个类别里,不是丈夫,就是妻子⑤缝衣针的第二功能是缝合。缝合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缝补与他人的裂痕。【3】亲情再深,不可能没有摩擦;友情再牢,不可能没有隔阂。当亲情渐慢渐缓,当友情渐行渐远,用缝衣针缝合,磨擦可消,隔阂可除。另一方面缝补自己的伤口。【4】失意了,受伤了,挫败了,跌倒了,眼睛在流泪,心口在滴血。怎么办?用这根针缝合,一针一线地穿起时间,伤口慢慢地自愈。⑥至于绣花针,那是生活的绵密与精致。⑦同样是人生,会生活的人在享受,不会生活的人很难受。会生活的人生活的质量高,不会生活的人生活的质量糙。为什么?后者用的是粗针,而前者用的是绣花针。拿着粗针的,生活的线条太大,针脚自然大,也就绗(háng)过了岁月的兜转,而那些最美的往往就藏在兜转中,于是将快乐抑或美好遗落了。而拿着绣花针的,人生的线条纤细,针脚自然小,山水不落,花鸟不遗,自然也就错过不了细小,也就能将所有美丽都收纳起来。⑧这就是人生要有的三根“针”:________,缝衣针让人生不寂寞,绣花针让人生不粗糙,指南针决定了人生的高度,________,而绣花针呢,________。(选自《杂文选刊》 2022年第3期,有删改)10.联系全文,在文章第八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11.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除了道理论证,第二段和第七段还都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标注【1】【2】【3】【4】这四处中,哪处使文章论证不够严密?请作出判断并对该处进行修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60分)13.上面文章说:“同样是人生,会生活的人在享受,不会生活的人很难受。这句话包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先将题目享受______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浪淘沙(其五)刘禹锡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选自《尊前集》)1.这首诗前后两句各自描写了什么场景?请概括作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写到“晚霞”,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明允姓苏氏,讳洵,眉州眉山人也。始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归,焚其所为文,闭户读书,居五六年,乃始复为文。盖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明允每于其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属,必发之于此。于古今治乱兴坏、是非可否之际,意有所择,亦必发之于此。嘉祐初,始与其二子轼、辙复去蜀,游京师。欧阳公修为翰林学士,得其文而异之,以献于上。既而欧阳公为礼部,又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等。于是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既而明允召试舍人院,不至。顷之,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zuǎn)太常礼书。而轼、辙又以贤良方正策入等,于是三人者尤见于时,而其名益重于天下。治平四月戊申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自天子辅臣至闾巷之士,皆闻而之。二子轼为殿中丞直史馆,辙为大名府推官。其年,以明允之丧归葬于蜀地,既请欧阳公为其铭,又请余为辞以哀之。余不得已,乃为其文。(节选自曾巩《苏明允哀辞并序》)【注】①茂才异等:考试制科之一。 ②侈:多。③擢:选拔。④海隅障徼(jiǎo):指偏僻荒远之地。⑤贤良方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明允每于其达得丧           穷:贫穷B.叹不可及                   或:有的人C.皆闻而                   哀:为……感到悲痛D.余不得已                   辞:推辞3.【答案】A.穷:走投无路,处境困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归,焚其所为文,闭户读书,居五六年,乃始复为文。(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回家后,烧掉他所写的文章,关起门来读书,过了五六年,才开始再次写作文章。(2)欧阳公修为翰林学士,得其文而异之,以献于上。(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欧阳修先生担任翰林学士,看到苏洵的文章认为很优秀,把文章献给皇上。5.苏氏父子的文章在宋时社会影响很大,请在上文中找影响很大的原因及表现的内容,分别概括出来。(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参考译文】明允姓苏,名洵,是眉州眉山人。当初考进士,又参加茂才异等的考试,都没考取。回家后,烧掉他所写的文章,关起门来读书,过了五六年,才开始再次写作文章。(他的文章)大概少的有百来字,多的有上千字。文章分析事理,引用事物作比喻,意义丰厚的能尽量写得简略,含义深远的能让人觉得就在身边,大道理能体现在小事物上,含蓄的能使之变得明白显著。他的文章写得雄壮俊伟,好像决堤而下的长江黄河之水;他写的文章放出的灿烂光芒,就像指引我们沿着星辰登天一样。明允常常在他得志和不得志、有所得和有所失、忧叹哀乐之时,心中想到就把它写下来,他的文章往往就从这里产生。他对于古往今来治乱兴废、应该赞扬或批评的事件,心里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表现在他的文章中。 嘉佑初年,他开始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又一次离开蜀地,到京师游学。欧阳修先生担任翰林学士,看到苏洵的文章认为很优秀,把文章献给皇上。不久欧阳修担任礼部尚书,又看到苏洵两个儿子的文章,把它们评为高等。从此,父子三人的文章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得到并且读过文章的人都感到很惊奇,有的人感叹比不上,有的人羡慕并且向他们学习。从京城到边疆,学士大夫人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家家收藏有他们的文章。不久,苏明允被官府召去应试舍人,他没有去。不久,任命他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苏轼、苏辙又在贤良方正科策论中进入等级。于是父子三人更加被当时的人们看重,他们的名声在全国也更大。 治平三年四月戊申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八岁。从天子大臣到民间百姓,听了都为他感到伤心。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任职殿中丞直史馆,苏辙担任大名府推官。这一年,(苏轼、苏辙)因苏洵去世,回到蜀地将其安葬,请欧阳修写其父墓志铭后,又让我写文章来哀悼他。我推辞不得,就写了这篇文章。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儿时的“我”在书屋读书的情形,下面《朝花夕拾》的作品中,哪两篇也写到了儿童读书的事?(   ) (2分)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父亲的病》6.BC7.相似的情节设置,常出现在不同小说中。同为儿童对成人的反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简·爱》中的相似情节分别是什么?请结合阅读体验,加以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 题。碧涧一杯羹桑飞月①小区门口常有老人卖菜。萝卜缨子南瓜头,小小青蒜地瓜梗……作为一个新江南人,对于这些菜,我通常只是看看,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吃。②一天出门时,我终于看到了一种我会吃的菜:香菜。其新鲜肥嫩、青翠欲滴的模样,让我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嗯,回头我要买上一把,配青蒜辣椒油,做成酸辣汁,蘸饺子吃。于是,我先去超市买饺子。③回来后,卖菜的大爷却告诉我,他卖的不是香菜,是芹菜。顿时,以资深主妇自居的我有点儿蒙:怎么会是芹菜呢?我驰骋菜场那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细小屏弱的芹菜。“这可怎么吃啊?”我们家吃芹菜,通常只吃茎,可眼前这茎,细得头发丝样儿。④“做汤呀。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大爷漫不经心地吟道,我却大吃一惊,都说卖菜的大爷大妈不可小觑,这下我算见识到了。与此同时也明白了这芹菜为啥这么细,大爷种的哪里只是菜,而是情怀,是诗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啊。⑤“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这是南宋词人高观国的句子。春天的韭菜鲜香无比,是上等菜肴。但是,如若有一杯碧涧羹的话,那春夜雨露浸润的嫩韭,也就没人稀罕了。高观国还说,“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他还想把这美味献给君王呢,由此可见,这碧涧羹是多么美味。⑥碧涧羹究竟是道什么羹呢?其实,它就是芹菜羹。⑦南宋词人林洪曾在《山家清供》中专门讲过这道菜的做法。二三月里,做羹时采来,洗净,开水焯一下取出,用醋、芝麻、盐,与茴香一起浸渍,可用来做酸菜,也可用来做羹。羹味清爽馨香,一口下去,让人感觉像是来到了碧绿的山河里,所以称它为碧涧羹。⑧碧涧羹一词,最早来自杜甫。他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中写道:“鲜鲫银丝脍,青芹碧涧羹。”直接给芹菜羹打了个好广告。从此,诗人们写诗,也都干脆用碧涧羹来称呼芹菜羹了。明朝诗人高启也曾写到“饭煮忆青泥,羹炊思碧涧。”⑨如今,芹菜是一种常见蔬菜,似乎没什么特别,如若非要找出点儿特别的话,那就是有人觉得它味怪而不愿意吃,譬如我家小朋友。但在古代,它却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美味。《吕氏春秋》中说:“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意思是,云梦那个地方出产的芹菜,是蔬菜中的美味。这不禁令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多食滋味少,少食滋味好。⑩这天,我从大爷那里买了一把青芹。回家后,洗净切碎,焯水做羹。手头没有茴香和芝麻,那就打个蛋花。出锅后,我用白瓷小碗分盛了,郑重地请大家品尝:“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碧涧羹。”女儿听罢,拿起调羹舀了一勺:“啊,真好喝。”然后就单喝那羹,很快,半碗下肚。“用什么做的,这么好喝?”“芹菜。”我说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些忐忑,她像没听到一样,还在盛。“我也想把菜吃出诗的味道来。”她说。我听后笑了:“那你要多读书呀。”文人靠文气养心,家常便饭通常也能吃出山河之味,仿佛他们的锅底藏着诗。身为现代人的我们,物质更富足了,但吃饭也只是吃饭,有时还会吃个浮华。说到这儿,心中就不禁有些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把芹菜羹吃成碧涧羹,把个俗世生活过成诗呢?(选自《读者》2022年第2期,略有删节)8.围绕“碧涧羹”,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简要作答。(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因“味怪而不愿意吃”芹菜的女儿为何觉得碧涧羹“好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简要赏析文章第十一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章不要第七段,读来依然完整。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12.春天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分)(1)下面短文从哪些方面来对春天进行介绍?请分点概括出来。(每点不超过4个字)(4分)春天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包含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通常将北半球的公历3月—5月定为春季,而南半球则是公历9月下旬—12月下旬定为春季。现代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立春之后,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我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春天里,万物生机萌发,繁花似锦,故而得名“芳春”;又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又有“艳阳”的别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关于“踏青”习俗的短文,请将横线处补充完整,注意内容贴切,语意连贯。(4分)踏青就是春日郊游,又叫春游、探春。①__________,远在先秦时已形成,晋时就有踏青的文字记载。春天里,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②____________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③__________。正如“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这首《春游》的诗句④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一篇课文《春》的结尾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请模仿这三段的写法,为课文《春》另写一个结尾,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4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11,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1,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对比阅读,句子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课外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