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倒计时诗歌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倒计时诗歌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文件包含专题062022年中考倒计时诗歌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解析docx、专题062022年中考倒计时诗歌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任选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1.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峰和塔之高。点明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展望,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2.只有立足点高,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题干要求从任意角度赏析,我们可任选一角度赏析。
从修辞角度:“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千寻”二字突出了塔之高,这是夸张的写法,表现了作者立足点之高。这两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为后文议论做铺垫。
从表现手法角度:这两句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自己登高远望,虚写诗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感。
从描写角度:“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在鸡鸣时分登上峰上的塔顶可看到太阳升起,这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峰之高,塔之高,表现了诗人的立足点之高,暗含着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展望,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2.本题考查对诗歌哲理的理解。
诗歌的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如今我身在宝塔的最高层。这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也会有“遮望眼”的“浮云”,无论生活或学习,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才到看到理想中的美好境界,从而避开前进途中的种种诱惑,排除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直达理想的境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①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此诗是诗人因事而被削职,离开汴京前往苏州定居,途径淮河所做。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第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4.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
3.春日的天空,阴云低垂,挂在旷野之上,田野里绿草青青。偶尔幽香之花映入眼帘,整棵树都因此明亮美丽。
4.“晚泊孤舟古祠下”流露出诗人政治失意,独自一人的孤独与惆怅。“满川风雨看潮生”写诗人稳坐在古庙之中了,安闲自在,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表现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解析】3.本题考查诗文描绘的画面。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象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重点体现“春阴”“青草”“幽花”“树”的特点。
示例: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4.此题考查的是古诗内容及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生要通读全诗,整体感知大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意思是: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联系注释“此诗是诗人因事而被削职,离开汴京前往苏州定居,途径淮河所做”可知,写诗人被削职独自前往苏州,“孤”字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孤独与惆怅;诗人傍晚泊舟古祠边静静地观看外面风吹雨打,河水起伏上涨的情景,诗人未因命途坎坷,政治上的失意而郁郁寡欢,而是静观风雨,表现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两句中的“接”“连”两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B.【甲】文抒发了作者李清照渴望追求自由与幸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之情。
C.“破阵子”是【乙】文的词牌名,其文中的“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生动地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也蕴含了作者辛弃疾杀敌报国的豪迈高昂之气。
D.【乙】文“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的意思是“奏”,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6.简要赏析【甲】文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C
6.“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境界宏阔。表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应是“的卢飞快”与“霹雳弦惊”生动地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吹角连营”“分麾下炙”“塞外声”这是军旅生活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感情。
故选C。
6.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简要分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文中的作用。
8.诗歌中的“留白”往往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结合诗歌尾句谈谈作者蕴含的情感。
7.诗句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手法,描绘了大漠冰封万里、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因离别而伤感担忧的心情。结构上,“瀚海阑干百丈冰”是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的总结;“愁云惨淡万里凝”引出诗人为友人担心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场景的叙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8.“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空”字,空无一物,含蓄,引发读者无限思考。真实展现了朋友远走、人去路空、诗人驻足目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解析】7.
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可结合修辞,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从内容上分析,从“百丈冰”“万里凝”看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描写大戈壁上冰封万里、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的画面;结合“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可知,此句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为下文的送别作铺垫;
从结构上分析,这两句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结合“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知这里是承上文的景象;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结合“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可知这句诗很自然地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面的送别。
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留白”指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诗歌尾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诗人伫立在风雪中远望朋友离去,朋友的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相送,凝视着雪地上的马蹄印。“空”字一语双关,指眼前大雪茫茫之时,友人离开,眼前已空无一物,但诗人仍注目远送,引人无限遐思;“空”字还体现出友人离开自己,诗人依依不舍的停留在原地的失落感,表现了诗人因朋友归京而产生的惜别之情,内心充满惆怅
古诗名作鉴赏。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
9.【乙】诗中诗人把酒称作“忘忧物”,“忧”的内容具体指“_____”。(用【甲】诗中的短语来回答)。
10.请结合【甲】【乙】两诗中鸟的形象特点,品析“鸟”在这两首诗中的象征意义。
9.车马喧
10.这两首诗中的“飞鸟”特点相同,都是在傍晚时分呼朋唤侣结伴归林,这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象征了辞官隐居的诗人自己,寄寓了诗人厌弃尘嚣,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9.
本题考查诗句的含义和两首诗的内在联系。“忘忧物”即酒,结合乙诗中“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可知诗人将菊花泡在酒中制成菊花酒来品尝,想要借此忘却尘世的忧愁。结合甲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知无车马喧,自然是人生悠然自得最高追求,所以“忧”的内容具体指:车马喧。
10.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内涵。甲诗中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辞官隐居,追求自由。乙诗中的归鸟,也是作者的艺术化身。“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趋林之鸟本来是无意中所见,但它却唤起了作者的感慨深思:“群动”皆有止息之时,飞鸟日落犹知还巢,人生何独不然?鸟儿始飞终归的过程,正好像是作者由出仕到归隐的生活历程。这里既是兴,也是比,又是即目写景,三者浑然一体,使人不觉,表现手法非常高妙。这两首诗中的“飞鸟”特点相同,都是在傍晚时分呼朋唤侣结伴归林,归来的鸟象征了辞官隐居的诗人自己,寄寓了诗人也想像鸟那样归隐山林,表达了诗人厌弃尘嚣,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偶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乙: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及《唐诗素描》,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诗素描·春夜洛城闻笛
曾冬
①满城的灯火,潜伏在喧嚣的背后,渐渐熄灭。月亮是天空留下的唯一灯盏,千里之外的火把,照亮道路,照亮一些沉淀经年的往事。
②一阵幽悠的笛声,从谁的指尖偷偷溜出?______。
③记忆的画卷打开,依稀可以看到一条小河,小河边的垂柳,垂柳下依依惜别的身影。
④月光是来自故园的花朵,诗人似乎听到了老家屋后的鸟语,闻到了屋前的花香。
⑤那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______。
11.请想象诗句“散入春风满洛城”所呈现的内容,补写在上文第②段横线处。
12.请在上文第⑤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词语,使它与原诗情感契合。
13.“乐器声起情万种”,乐器给了诗歌寄托,诗歌赋予了乐器情感。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含乐器名称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11.示例:在春风的牵引下,笛声飞过了一条又一条街道,一家又一家屋檐,抵达洛城的每一个角落。
12.思乡之情
13.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解析】11.
本题考查诗句画面描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描绘画面时,应结合诗句含义,多用修饰性词语加以描绘即可。
示例:明月高悬,不知谁家的庭院里悠悠地传来不尽的笛声,在春的夜晚中飘扬,飘扬,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城的千家万户。
12.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分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指的是《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柳”的谐音为“留”,暗含离别之苦;“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说: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可知,作者因听到笛声引发对家乡与亲人的不尽相思之情。
13.
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
含乐器名称的古诗句,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阅读《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这首诗的前四句用①_____引出了小伙子对善良美好女子的爱慕之情;中间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其中能表现主人公绵绵忧思时的一个行为是②“______”;最后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与意中人③_____的情景。
15.《诗经》常采用“兴”这一手法。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歌中选取一例,写出诗句并加以简析。
14. 示例:雎鸠鸟相互应和/雎鸠鸟 辗转反侧 热恋的美好、举行婚礼的欢乐(意思对即可)
15.示例:“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以羊羔吃奶起兴,引出下文“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写出延安对诗人的培养。
【解析】14.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句的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据此可知,这四句由“关关和鸣的雎鸠”引出美丽贤淑的女子,表达小伙子对美丽贤淑的女子的爱慕之情;
②“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八句的意思是: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这一句中,“辗转反侧”一词写小伙子因为思念这个美丽贤淑的女子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据此可知“辗转反侧”一词最能能表现主人公绵绵忧思。
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八句的意思是: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这是想象小伙子得到了“淑女”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因此可知,最后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与意中人举行婚礼的欢乐。
15.
考查“兴”的手法。根据题干可知,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据此从学过的其他诗歌中选取诗句进行赏析即可。
示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起兴,引出后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论点。
壬戌①清明作
屈大均②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③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释]①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②屈大均:明末清初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③龙蛇:比喻隐伏草野,带时而起的志士。
16.本诗颔联中“落花”、“啼鸟”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7.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6.双关(或对比)写眼前的现实。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17.触景生情。清明时节,人们祭奠、怀念故人,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
【解析】16.
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一句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17.
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壬戌清明作》是清朝文学家屈大均的作品。题目中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当时三藩已先后败亡,台湾郑氏政权也告倾覆,自清初以来全国大规模的抗清运动,在满汉大地主的血腥镇压下,至此暂告结束,清王朝得以巩固。作者眼看着复明无望,感到切肤的沉痛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触景生情,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
全诗因情写景,音节低沉,情调比较消极,表现了当时一般志士遗民壮志难酬的苦闷。首联写环境氛围,既是写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喻,代指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的暮春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B.“杨花榆荚无才思”诗人极力嘲讽“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
C.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D.整首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19.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8.B
19.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要珍惜时光、不失时机的思想感情。)
【解析】18.
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B.三四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嘲讽”“不配”含有贬义,与原句意思不符;
故选B。
19.
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思是: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20.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1.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20.诗人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于花的盛开,左手捻着鲜嫩的花枝,右手高举酒杯,昔日与好友在林中共饮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21.拟人,将花枝与杯人格化,作为诗人提问的对象,突出强调诗人是独自赏花饮酒,表达了诗人当时的落寞心境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20.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加以描绘即可。
“左把花枝右把杯”的意思是“左手拿着花枝右手拿着酒杯”,在此基础上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可以想象一下此时作者的心情。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示例:春光明媚,杏花盛开。诗人左手捻着花朵繁茂的鲜嫩花枝,右手高高举起酒杯,似乎邀请杏花共饮美酒。回想起昔日与好友在花丛中共饮的景象,是多么的开心难忘啊!
21.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意思是“想问问花枝和酒杯,老朋友为什么不能一起来呢”,该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花枝”和“酒杯”人格化,想问问它们,故人都到哪里去了,不什么不来共赏美景?此时诗人独在异乡,独自面对“花枝”和“酒杯”,心情落寞孤寂,内心充满了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张丞相即张九龄,官至中书令。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丞相,婉转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22.下面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是在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是在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远眺湖面的景色,描绘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景象。
C.“欲济无舟楫”表现了诗人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苦于无人引荐。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用的是隐喻,主要是写诗人羡慕垂钓者的悠闲自得。
23.从字义、句意、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两个字的妙处。
22.D
23.示例:“蒸”是“蒸腾”的意思,“撼”是“撼动”的意思。这两个动词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解析】2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字面意思是: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这两句运用的是隐喻,隐喻诗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所以D项“主要是写诗人羡慕垂钓者的悠闲自得”是错误的。
故选D。
23.
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赏析。
根据题干要求,需要从字义、句意、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蒸”和“撼”的妙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的意思是: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由诗句大意可知,“蒸”是“蒸腾”的意思,“撼”是“撼动”的意思。“蒸”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浩瀚,蓄积丰厚;“撼”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4.请赏析甲诗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
25.“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一种意象。甲诗“杨花落尽子规啼”与乙诗“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24.诗人托物寄情,将愁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朋友直到夜郎西,想象奇特;同时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25.【甲】“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杨花落尽”一语双关,既交代了季节暗时令,又抓住“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的特点取其象征意义,暗示征人前途命运未卜;这句融情入景,烘托了诗人悲伤的心绪,暗含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担忧和牵挂。
【乙】诗“落花时节”一语双关,既交代了暮春花凋零的季节暗时令,又暗喻个人的身世之悲和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流露出身世飘零的感伤和国运衰微的悲叹。
【解析】24.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托物寄情。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以月寄“愁”,其中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25.
本题考查意象。
【甲】诗“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杨花”春天独特的景物,故首句写“杨花落尽”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杨花落尽”,写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行游无踪),随风飘扬;暗示友人王昌龄被贬地处偏远的龙标,友人命途坎坷,前途未卜;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担忧和牵挂。
【乙】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先写杜甫与李龟年在盛世年间相识;如今再相见已是“落花时节”,这里的“落花”既点明时令——暮春花凋零的季节,又写世事变迁,国事衰微,自身处在这样的时代,也想“落花”一样漂泊无依,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命途坎坷的慨叹,国家衰亡的悲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①此身,不同桃李混②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③万里春。
注释: ①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②混:混杂。芳尘:香尘。③乾坤:天地。
26.这首诗运用“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诗人以_____自况,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7.赏析“冰雪林中著此身”的精妙。
26. 托物言志 梅(白梅)
27.以“冰雪”衬托“白梅”的“白”,以“冰雪”表现生存环境恶劣,衬托“白梅”的坚忍耐寒,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解析】26.
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衬“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衬“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句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这两句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由此分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7.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结合诗句内容和主题分析。“冰雪林中著此身”,就颜色而言,以“冰雪”衬“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衬“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傲霜斗雪的品格。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向世俗献媚的高格远志。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①部落能结束②,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释】①蕃州:我国西北边境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②能结束:善于戎装打扮。③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歌,泛指悲壮的燕地歌谣。
28.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结束”突显了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B.“驰猎”即军中驰猎,是将士们常规的军事训练,他们早晚都在“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C.“燕歌未断”,戍边将士们用歌声传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D.诗歌后两句展示了将们活动的辽阔背景:天高云淡,丈雁群飞,马群奔腾。
29.“牧马群嘶边草绿”中的“绿”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
28.C
29.绿,变绿,化静为动,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回到了草原,一改边塞诗中的悲凉情绪,展现出一片生机蓬勃的气象,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解析】28.
C.感情理解不全面。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
故选C。
29.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牧马群嘶边草绿”意思是:放牧的马儿叫着,地上的草开始转绿。绿,名词动用,变绿,“边草绿”勾画出春草绿油油的景象,展现了边塞春天的生机蓬勃,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绿”字绝佳,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不知不觉到来的动态过程,而且一改边塞诗中的悲凉情绪。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泪已流。
【注】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作为主战派,诗人曾向朝廷建议迁都建康,以利于防备,但不被采纳。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3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是( )
A.首句“蜀栈秦关岁月遒”,恰与《泊公安县》诗中的“秦关蜀道何辽哉”呼应,一说空间之远,一说时间之长。“岁月遒”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的一段不平常岁月。
B.“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
C.尾联“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既有一路颠沛流漓的身世之伤,也透露出诗人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幽愤之意。
D.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爱国之情贯穿,使全篇浑然一体。
31.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0.C
31.从“兴”到“忧”。①兴(高兴):诗人结束了四川的外放生活,一路平安归来,乘醉游白鹭洲。②忧(忧虑):诗人登亭遥望,看到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观眼前景,想当年事,不禁担忧再陈迁都之策被拒,恢复中原无望。
【解析】30.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C.赏析错误,尾联“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的诗意是:我总是怀着对时局的担忧,想到向朝廷建议迁都就不觉地涕泪交流。从诗意可知诗人并未对自身身世有感伤。
故选C。
31.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全诗的感情脉络,采用对比的手法,由“今年乘兴却东游”一句可知,前半由一“兴”字点出;由“孤臣老抱忧时意”可知,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若建议被朝廷采用,则宿愿得偿。“忧”,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乘兴东游”之“兴”,却不是从“游”中来,而是从“东”中来的。诗人东行的目的是奉诏见孝宗,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这也是兴奋的重要原因。领联,“稳”和“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颈联,描写了眼前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回想十五年前,自己曾向朝廷提出迁都建康的建议,被置之不理。这次赴阙,再陈迁都之策,但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涕泪交流。诗人借景抒情,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南宋·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①火软蛮毡②暖,我与狸奴③不出门。
【注释】①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②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已有生产。③狸奴: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
32.诗歌一、二句运用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大雨瓢泼,声响巨大。
33.联系“写作背景”,结合诗歌三、四句,说一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2. 夸张 比喻
33.作者围着柴火堆,盖着毛毯与猫一块儿待在屋内。屋内很温暖,但现实很残酷。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屋内的温暖正好衬托了诗人此诗内心的悲凉。
【解析】32.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意思是: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一句中“卷”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风之狂;二句,把雨声比作巨浪翻滚之声,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大雨瓢泼,声响巨大。
33.
本题考查诗文在寄寓的作者情感。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意思是: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这两句由波涛汹涌之声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结合写作背景“陆游自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可知,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就像巨浪翻滚的雨声一样,但是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屋内的温暖正好衬托了诗人此诗内心的悲凉。
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本诗以“望”字贯穿全篇。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其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①_____和②______的特点;诗的后两句借想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35.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重重山岭,与杜甫《望岳》中描写的泰山表达的内涵有何不同?
34.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35.答案示例:杜甫借望高大奇美的泰山表达登山的决心,气概豪迈,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陆游描写的重重山岭表现地形复杂,所经山水的无穷变化,借此叙说人生中的重重困难。
【解析】34.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为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赋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间神秀之气的集中所在;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就像早晨和黄昏。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峻挺拔、巍峨高大。据此作答。
35.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涵。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景象,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由此可知,诗人用重重山岭来表现山西村的地形复杂,山水萦绕,借此来象征人生中遇到的重重困难。
杜甫《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与巍峨高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为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由此可知,诗人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借高大巍峨秀美的泰山,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绝顶、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据此作答。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饮酒(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②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写作背景陆游自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倒计时小作文查缺补漏练习题,文件包含专题162022年中考倒计时小作文查缺补漏练习题解析docx、专题162022年中考倒计时小作文查缺补漏练习题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倒计时文言文对比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文件包含专题142022年中考倒计时文言文对比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解析docx、专题142022年中考倒计时文言文对比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倒计时记叙文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文件包含专题072022年中考倒计时记叙文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解析docx、专题072022年中考倒计时记叙文阅读查缺补漏练习题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