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应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21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愿乞终养。( 《陈情表》)
    (4)“兰亭雅集”是在“农历三月三日”为了“____________”而举行的一次文人聚会。(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1.一尊还酹江月
    2.可以横绝峨眉巅
    3.乌鸟私情 李密
    4.修禊事也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是某校高一新生在9月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片段,请选出画线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和启蛰,欣欣向荣。(甲)我是高一新生代表,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本来呢,我打算写点老生常谈。(乙)然而当我踏入学校的大门,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我感到自己无比幸运。(丙)同学们,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明天将从这里起步,向上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但我相信风华正茂的你们定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丁)
    A.甲 B.乙 C.丙 D.丁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没有常形,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理”,这是事物应有之道。因此当画家文同被认为掌握了竹石枯木的“理”时,这意味着他能够在所有方面令人信服地呈现这些事物。最终,文同所得之“理”将他与竹子融贯为一,就创造出了优秀之作。(卜寿珊《心画》)
    ①在绘画形式中,“理”是一种让人信服的正确观念
    ②艺术家必须要感知它们的存在方式,知道是什么构成了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
    ③掌握这个理,艺术家的创作就能得心应手,并符合人们的期望
    ④它们的形态不是一种定势,会在不同时期产生变化。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答案】
    (1)C (2)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合作之谜
    ①长久以来,合作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这里所说的合作,是指群体(至少由两个成员构成)中的成员为让群体中所有成员都获益而做出贡献,不论其他成员是否也做出贡献。根据进化论,自然选择会促使个体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而合作者在获益的同时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所以每个人在和他人互动时都更有动力去“搭便车”,那么合作行为按说应该不会存在。然而,从远古的狩猎采集,到如今维护公益、组织大型活动,所有这些人类行为之所能够成功,归根到底都要依赖于我们愿意广泛地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于是,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有广泛的合作呢?
    ②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广泛的合作可以由亲缘选择机制来解释。母亲会为了拯救不慎落水的孩子而跳入水中,她这样做显然要付出个人的代价,甚至自己的生命。虽然这种合作行为以及有助于这种行为的基因对个体而言很危险,但有助于家族获益。即使这位母亲去世了,她的有助于合作的基因仍然会在她的孩子身上存续下去,并传递给更多的后代。这种理论就是亲缘选择理论。
    ③不过,这种理论如果要成立,就需要满足以下假定:早在主要生活于很小的家族群体中时,人类的合作行为就受到亲缘关系的限制,而且现在的人类基因仍然留有这种合作的印迹。但现今居住在坦桑尼亚的哈扎人的生活方式对此假定提出了挑战。哈扎人有着与人类祖先相近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亲缘关系之外的合作,家庭内部的合作行为反而不多。很显然,解释广泛合作需要其他理论。
    ④有人提出了直接互惠理论来解释广泛合作。该理论认为,广泛合作基于直接互惠机制,其基本内容是:明天继续合作的承诺可以激励今天的合作。这强化了人们的信任和期望:当你认识了某人并建立起合作关系后,无论此人是不是亲属,你们俩都能从中获益,并且这种关系在未来仍然有益。直接互惠与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重复的互动有关,最优策略是“一报还一报”:一开始时你采取合作;如果对方合作,你将在下一轮互动中合作;而如果对方“搭便车”,你将在下一轮中“搭便车”。
    ⑤但直接互惠理论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人的互相都是一次性的,为何其中仍有大量的合作?比如,一个人会避到一边让陌生人先走,有人会对流浪者慷慨相助……
    ⑥科学家发现了直接互惠机制的局限,于是提出间接互惠机制:个体间的互动情况会被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观察到,并分享给更多的成员;成员之间对各种“好事”“坏事”的分享会影响当事人的声誉。张三对李四很友好,是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人日后对张三友好。这就是间接互惠理论。
    ⑦直接互惠机制和间接互惠机制都是有效的,因为它们都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无法占对方的便宜。你可以不再与那些喜欢“搭便车”的人继续交往,也可以一开始就避免与这类人交往。在这两种机制的运作下,人类社会足以发展出高水平的合作。但当人口规模足够大时,这两种机制就不那么有效了,因为“搭便车”者可以在欺骗一个人后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从而绕过“一报还一报”;而传播信息并跟踪社会中的每个人也变得更加困难,很可能在对方的“坏声誉”传到你耳边之前,你就被人家占了便宜。
    ⑧而且我们不应忘记,人类许多重要的合作行为都需要由多人构成的群体整个参与,遗憾的是,对于此类合作行为何以能够存在,仅凭本文目前讨论的互惠机制仍然无法做出完满的解答,而需要做进一步探索。
    3.第①段中的“搭便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合作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交流,一对爱看电视的夫妻卖掉了家里的电视机。
    B.为了当上寝室长,某寝室的两名同学每天打扫寝室卫生。
    C.为了改善与同桌的关系,小洁主动在课间帮同桌打水。
    D.为了全家人的健康,小亮力劝爸爸戒烟。
    5.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2分)
    A.互惠机制发挥作用要求人类具有预判能力。
    B.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合作者是有利的。
    C.间接互惠机制只有在三人或更多人构成的群体中才能生效。
    D.亲属之间的合作行为应当用直接互惠机制进行解释。
    6.请分析第③段中哈扎人的事例是如何证明亲缘选择理论存在缺陷的。(5分)




    7.本文按照“亲缘选择理论——直接互惠理论——间接互惠理论”的顺序展开阐述,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答案】
    3.(2分)答案示例:在与他人互动中仅获益而不付出成本
    评分说明:获益,1分,不付出成本,1分。
    4.(2分)B
    5.(3分)C
    6.(5分)答案示例:根据亲缘选择理论所要满足的假定,人类祖先的合作主要在亲人之间进行。由于哈扎人的生活方式与人类祖先接近,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家庭外部的合作行为远多于家庭内部的,由他们的合作情况可以推断出人类祖先的合作行为主要不是在亲人之间进行的,这与前述假定矛盾。故亲缘选择理论有缺陷。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
    7.(4分)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样安排有以下原因:亲缘选择理论有较大局限,而两种互惠理论解释力更强,因此先写亲缘选择理论;从理论间的关系看,两种互惠理论内容上相关性强,内部关系更为紧密,应当连续阐述;在两种互惠理论中,间接互惠理论是作为直接互惠理论的补充而被提出的,从理论发展的时间顺序和事理顺序看,直接互惠理论都要放在间接互惠理论之前。
    评分说明:①亲缘选择理论有较大局限,而两种互惠理论解释力更强,因此先写亲缘选择理论;②从理论间的关系看,两种互惠理论内容上相关性强,内部关系更为紧密,应当连续阐述;③在两种互惠理论中,间接互惠理论是作为直接互惠理论的补充而被提出的,从理论发展的时间顺序和事理顺序看,直接互惠理论都要放在间接互惠理论之前。
    ①1分,②1分,③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岩画 鲍尔吉·原野
    ①大雁山上有岩画。吉雅泰对我说:“老师你是专家,咱们看看去吧!”专家帽子像云彩在天上飞,我哪里是什么专家?看看热闹吧。“看!”吉雅泰介绍,“石头的图画。”这些人像青蛙,如缴枪的兵丁,他们举着胳膊、蹲马步。除了人,还有鹿和花朵,花形显然是对萨日朗花的摹写,花瓣用力弯曲着,但下面没小花。
    ②“这些岩画是什么年代的?”我问吉雅泰。吉雅泰偏头向天空看,好像云上有答案。“专家说,匈奴时期或者新石器时期。”我笑了,这个专家看来不怎么专。匈奴跟新石器在时间上离太远了,它们并不是周一和周六的关系。“哪儿的专家?”我问。“哎呀,哪儿的都有。”吉雅泰手指遥远的天边,“全国各地的都有。他们一拨儿一拨儿来,还有80多岁的专家,人扶着走路。他们照相、摄影。岩画有被偷走的,你看。”吉雅泰指一块石头,缺了一尺见方。“电锯割的。”吉雅泰说。
    ③这么拉风的岩画我要好好瞧瞧。猪血般的岩石上,留下了灰白色的图案,线条流畅,笔触稚拙。我差不多变成专家了,流畅稚拙,是评论家爱说的话。这些岩画分布在方圆30米内的七八块岩石上。我发现一幅岩画半成品。这只鹿,光有两条前腿和一只尾巴,少后腿。可能创作刚到一半,敌人突袭,比如汉人来袭匈奴人,新石器人遇到旧石器人的进攻,岩画家投笔从戎,甚至战死也有可能,留下了半幅画。一般说,史前人士没这么不认真的,是残酷的战事让他们中断了心爱的创作。
    ④“老师,你判断这是什么时期的岩画?”吉雅泰问。“唔,”我用手摸了摸岩画,说,“我看跟红山文化属一个时期。”
    ⑤“啪、啪。”大雨点摔在石头上,听得清响声。石壁开放一朵一朵颜色更深的花,图案更清晰。头顶晴空,哪来的雨呢?吉雅泰指北侧山下,铁灰色的浓云匍匐而来,和落叶松林接上了。“下山吧。”他说。我跟他急匆匆下山,奔一个孤零零石片垒的房子而去。进了这间房子,衣服全湿透了。
    ⑥石房子是一位老羊倌的家,他叫虎其吐,眉梢各有一点眉毛,这是长寿的象征。虎其吐老人用干松枝拢火,松香味随毕剥声弥漫屋里。他有80岁,目光灵活,也清澈。虎其吐听说我来看岩画,说:“你真喜欢这个吗?”我说:“不懂,看一看。随便看一看啦。”老汉看了我一会儿,他眼光里有儿童式的顽皮,或者说带一点点嘲讽。他说:“我看你是诚实的人,我要告诉你实话。”
    ⑦我和吉雅泰光着膀子,拎衣服烤,不知他要说什么实话。老汉拿树枝拢火,说:“那些岩画是我画的。”他画的?我不知所措,吉雅泰眼珠几乎要滚出来掉到火堆里。我们邂逅了一位史前岩画作者?
    ⑧他见我们不信,搬来一个木箱,“哗啦”扣地下。里面有凿子、锤子和灰白的石块。他说:“先用凿子凿出花纹,人的花、鹿的花,再用石头在花纹上蹭,岩画——”他摊开一只手,另一只手握着凿子,“——就出来了。”他看我们还是不信,从炕头的白毡子底下拿出两块赭石片,石上有青蛙式的小人和鹿形。“我画的。”虎其吐老人用皲裂的手指自己鼻子。
    ⑨我俩拿过石片看,和山上的一模一样。老汉又拿出一块石片,在地上凿——“咔咔咔”,圆形的头;“咔咔”,两个白点是眼睛;“咔——”,接下的方形是身子、胳膊。我倒吸了一口气。世上固然有许许多多人所不知的秘密,但眼前这个秘密太出人意料了。
    ⑩“您是岩画爱好者吗?”我问。我不好意思管他叫骗子。“不爱好,”老汉摇头,“是没办法。”“什么没办法?”“真的岩画,我们这里有,”老汉拍地面,“有人炸,有人用电锯割。没办法,我弄假的掩护真的。”
    ⑪外边雨停了,虎其吐老汉领我们上山。老汉拿小铲子在一块石头下挖土,挖了约有一尺深,石壁露出湿润的岩画,图案跟山那边的差不多。如果一定要比较,我只好说这个看着更真实。
    ⑫这是真的岩画,老汉说。真的不多了。我从山下背土,背烂了两个筐,统共有100多筐土吧,把这些岩画埋上了。堆上土,踩结实,过半个月就长草了。我最怕下大雨,土冲跑了,岩画又露出来,还得背土。
    ⑬“你保护岩画是为了什么?”我问。“岩画是有灵魂的,”他诚恳地说,“岩画的灵魂夜里出来溜达,有人见过的。土埋着也不影响他们溜达。这些人古代生活在这个地方,死后,灵魂被吸在石头上。他们想看看河水,看看草地上的花,闻闻牛粪的味。月亮下面,羊群在圈里互相挤着,可好看了。鱼在河里跳,像有人一样。这些灵魂看了这些东西,心里不惦记了,回山上接着睡觉。外边的人拿炸药炸下来的岩画卖钱,电锯割,灵魂受不了,会给这儿带来灾难。”
    ⑭我们走到山头那边——我称之为虎其吐岩画工作室,他的作品被雨浇过,愈发稚拙。他拿烟袋锅指缺肢的鹿说:“还缺两条腿。我腰疼,要不早把腿画上了。”
    ⑮我摸摸老汉的画,心里说,我摸到了人类物质文化非遗产,遗产在土里埋着呢。我问他:“你画的岩画没有灵魂吗?会不会半夜到处走?”“嘻嘻……”他摊开双手,笑得露出稀稀落落的牙齿。“我的手,抓牛粪、给羊接生,怎么能画出有灵魂的东西呢?”
    (有删改)
    8.本文开头和中间多次提到“专家”一词以及关于岩画年代的推断,请分析其在构思上的艺术特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分析本文第③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文第⑥段对于老者目光的刻画非常生动,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一章中写道:
    “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人们不会在没有发觉旧方法不适用之前就把它放弃的。旧的生活方法有习惯的惰性。但是如果它已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它终必会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仰,守住一个没有效力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蒙受损失。另一方面,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此外,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
    请利用本材料中相关论述评价上面这个“岩域”故事。(不超过10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3分)专家们煞有介事而又毫无根据地推断岩画年代,“我”对被称为“专家”的谦虚态度以及对岩画年代的断定(1分),既制造了关于岩画年代的悬念(1分),又与后文这批岩画真实情况形成强烈对比,也增加了讽刺与批判性(1分)。
    9.(3分)详细地刻画了岩画半成品的具体画面内容,表现这幅岩画的生动真实(1分)。“我”作出了该岩画年代的错误推断(1分),与后文老人制作岩画的技艺和雨水冲刷强化效果相呼应(1分),同时“半成品”显得“不认真”是该岩画为“伪作”的伏笔(1分)。
    评分说明:共4点,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10.(4分)“灵活清澈”暗示他心灵的纯洁,面对原始岩画遭到破坏的心痛现实,他毅然自愿负起保护之责(1分);“儿童式的顽皮”和“嘲讽”既写出他藏有关于岩画真实情况这一秘密的神秘感(1分),也表现出他对于所谓专家们被他的伪造岩画所骗的嘲笑(1分);老人目光中透出他的心灵,形象更为鲜活丰满(1分)。
    评分说明:共5点,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
    11.(5分)答题示例:在社会变迁发生之际,人们可能失去对旧东西的信仰,因而产生惶惑、无所适从之感。公众热烈追捧“岩画”之形,却无视其内在灵魂,也有人希望维持岩画的原貌。凸显出经济和文化剧烈变动、新旧交替之际公众的观念矛盾。
    评分说明:筛选《乡土中国》观点2点,每点1分;对《岩画》小说相关内容引述2点,每点1分,评价1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夜与友人宿
    [唐]杜牧
    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
    蒹葭露白莲塘浅,砧杵夜清河汉凉。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歧路客愁长。
    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

    秋夜同友人话旧
    [唐]谭用之
    露下银河雁度频,囊中垆火几时真。
    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
    云外簟凉吟峤月,岛边花暖钓江春。
    何当归去重携手,依旧红霞作近邻。
    12.依据题材,对以上两首诗归类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山水类 B.送别类 C.隐逸类 D.羁旅类
    13.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杜诗“归梦远”暗扣“宿”字,谭诗“共故人”暗扣“话”字。
    B.杜诗颔联用“蒹葭”“砧杵”,意象凄清,营造了凄寒孤冷之境。
    C.谭诗颔联用“数茎”“一盏”,人灯相对,透露出人世沧桑之感。
    D.这两首诗语言风格均清新质朴,而杜诗比谭诗情思更丰富婉转。
    14.请赏析这两首诗歌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5分)


    【答案】
    12.(1分)D
    13.(2分)D
    14.(5分)杜诗尾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视听结合,(1分)通过笛声、月色等意象视听结合描绘出秋夜佛晓时分凄清、寒冷的氛围,用清冷的笛声、寒凉的月色,(1分)表达了长愁无眠,宦游他乡(思乡)的漂泊之苦。(1分)
    谭诗尾联运用想象(或虚写),(1分,虚实结合不得分)憧憬归去后携手伴红霞的温馨美好画面,(1分)表达了对往日美好生活怀念;对再一次相聚“重携手”的期盼;对友情的珍重。(1分,答到一种情感即可得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7分)
    王维传
    ①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
      ②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①,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③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④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
    (选自《旧唐书》,有删削)
    【注】①痢:中医学病名。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多士推之( ) (2)服阕(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闺门友悌( )
    A.妇女所居之处 B.指宫廷 C.指妇女、妻子 D.指家庭
    (2)居常蔬食( )
    A.居住的地方 B.储存 C.平时 D.处于
    17.把第②段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6分)
    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19.安史之乱结束后,唐肃宗宽恕并重新任用王维。请根据全文内容,探究唐肃宗这样对待王维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王维,字摩诘,是太原祁县人。王维在开元九年考中进士。奉养其母崔氏以孝见称。和弟王缙都有俊才,在博学多艺上也齐名。兄弟友好,为士人们推崇。历任右拾遣、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因哀痛毁伤得骨瘦如柴,几乎不能胜任服丧。丧满除服,拜授吏部郎中。
    安禄山攻陷京城,玄宗驾幸蜀地,王维奔跑跟从队伍,没追上,被安禄山俘虏。王维吃药使自已下痢,诈称哑了。安禄山平素怜爱他,派人把他接到洛阳,拘禁在普施寺,强迫他接受伪官。安禄山在凝碧宫宴会他的徒众,乐工都是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王维听了很悲伤,暗中作诗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后,陷没在叛贼中的官分三等定罪。王维因为《凝碧诗》传闻到皇帝驻跸之地,肃宗称赏他,恰好王缙请求削免自己的刑部侍郎官职来赎兄罪,於是特别赦免他,责授他任太子中允。
    王维以诗名著称於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恭迎他,宁王、薛王待他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画更是极其神妙,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而创立画意经营圆绘,就有所不足,至于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于天机,不是一般绘画的所能企及了。有人得到《奏乐图》,不知道奏的是什么,王维看后说:“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召集乐工来演奏,一点也不差,都佩服他的精思。
    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血,到晚年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得到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和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歌咏整天。妻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完全屏除尘世之累。乾元二年七月去世。
    【答案】
    15.(1)推重 (2)终了(2分)
    16.(1)D (2)C(2分)
    17.答案示例:王维(特意)吃药造成痢病症状,装作哑了。安禄山一向爱惜他的才华,派人把他接到洛阳,拘禁在普施寺,强迫他接受伪职。(6分)
    18.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3分)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答案示例:王维的弟弟王缙主动申请以自己的官职替兄赎罪;唐肃宗见到过王维被俘后写的《凝碧诗》,诗中流露出的对唐朝复国的期盼打动了唐肃宗;王维被俘后曾服药装病来抗拒任职,这类事情唐肃宗可能有所听闻;王维素有才名,与很多掌权者交往甚密,这可能会影响到唐肃宗的决定;除被俘失节之事外,王维的私德尚佳,有孝名;国家大乱之后,宽待王维这样有才华有影响力并对唐朝廷表示出拥护之心的人,对于战后维稳也是有益的。(4分)
    评分说明:每点1分,给到满分为止。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5分)
    《辋川图》①记
    〔元〕刘因
    ①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予得观之。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倦,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②呜呼!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②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
    ③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③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④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
    ④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⑤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
    (有删削)
    【注】①《辋川图》:唐代王维的画作。②阎立本:唐初著名画家。他曾经告诚他的孩子:“勿习此末技。”③颜太师:即颜真卿。安史之乱时,他起兵抵抗。④绿野堂:唐人裴度的别墅。裴度平定藩镇叛乱有功。⑤甘棠:指官吏值得称颂的政绩。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岂 B.盖 C.然 D.且
    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叙议结合 B.用典简明 C.托古讽今 D.诙谐夸张
    22.请分析对比手法在第③段论述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本文第②③段的议论衔接紧凑、层层深入,请就此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刘因的同乡刘果读完本文后又查阅了《旧唐书•王维传》部分相关内容(见前一篇文言文),对刘因的观点不完全赞同,打算写一段话与刘因讨论,请你替刘果写下这段话(不必用文言写,不超过20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这幅《辋川图》在唐宋金的画谱里都有收录,评论写题跋的认为只有宋朝画家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能够用来与之相比,这大概算是王维一生中得意的作品之一。1273年的春天,我有幸能够观赏它。唐代历史著作和王维集子里所说的“竹馆”“柳浪”等景点都可以在画作中得到考证,其中的一个时而与王维对坐谈话时而一起乘船漫游的人可能就是裴迪。画面上江山雄伟奇丽,草木滋润秀美,让人对着画流连赏玩以致忘了掩卷,情怀高雅从而萌生在那里构筑庐舍,度过晚年的想法,却不知道画里的陕西早已不是祖国的土地了。外物能够让人陶醉,观赏画的人就像这样,但那画画的人用这种技巧自我娱乐时,原本就应该是用尽心思而不知道疲劳的。
    哎呀!古代的人对于技巧这类事,不过让自己意志愉快自得懂得欣赏情趣罢了。比如绘画,它不像书写、计算、音乐、舞蹈那样可以当作修炼自身才具管理他人的依靠,一般人多没有时间甚至不屑去钻研它。从魏晋以来,即使有人钻研过它,但是像阎立本这样的人已经知道它引发自取其辱的原因。王维凭清俊之才取得显贵的官位,并且天下的人又用高人来看待他,他同时安然地用前身是画家来自居,他的人品已不值得称道了。但是假如他能改换绘制一片水一块石一茎草一株树的细密心思,去思考如何来修养他自己,那也就不至于落到陷于叛贼之手却不愿意主动牺牲生命,苟且免祸却不认为可耻的地步,他的思维的混乱悖逆竟像这样的严重。难道是他的自负原本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仅限于此,因而不知道社会上有大的节操,将会把自己放在有名望的大臣的行列吗?这也不值得讨论了。
    我只认为在那时的朝廷能用来享有巨大声名的,并且让豪贵阶层人士用来恭敬相迎的,亲王们用来以老师朋友相对待的,就是这样的能写诗会画画、背弃君主侍奉反贼的王维一类人。像颜真卿苦守孤城,匡扶大义,忠诚超过整个同时代的人,留下的功业激励万古后人,李隆基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那种政治局面可想而知了。后代谈论文艺的人,喜欢说文章以作者的气节为主骨,又喜欢说自然环境因为所住的人而增加美感,所以朱先生说王维的诗虽然清雅,却气势萎弱缺乏骨力,程先生认为裴度住过的绿野堂应该被后人好好保护,至于王维的辋川山庄,即使拿来占有它,也是可以的。是啊!人的大操守一有亏欠,所有的东西均一败涂也,大凡能够自认为是值得百代传扬的甘棠一样的纪念物,却被别人当作刍狗看待。那些将用文艺方面的才艺而清高潇洒来自我陶醉自以为名的人,也应当从此中得到自我反省。
    我因为以后的阅历,或许能够通过考究这幅画里的东西,来研究短时间里发生的古今的差异,想效法当年韩愈的《画记》,来记下画上景物次序的大致情况,但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姑且在后面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士大夫不要凭画画而自负,并且不再看重绘画这门才艺,同时希望以前的那些所谓的王公贵族,或许也能有所触动而知道该推崇什么样的士风。三月十五记。
    【答案】
    20.B(1分)
    21.D(2分)
    22.答案示例:第③段将王维与唐代颜太师、裴度的表现作横向对比,又将唐朝王公贵族对王维的态度与宋代学者对王维的态度作纵向对比。这些对比不仅强调了王维失节行为之不堪,有力支持了“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的观点,而且将对王维个人的评判扩展到对当权者人才观的探讨上去,托古讽今,促人反思。(4分)
    23.答案示例:第②③段先以重德轻艺立论,认为画艺只是“适意玩情而已”,不能作为“修已治人之资”;然后据此批评王维重画艺而轻修身导致失节;继而由批判王维个人扩展到批判当权者重才轻德。各层次衔接紧凑,愈转愈深,使重视品德修养的主张格外鲜明。(3分)
    24.答案示例:我认为王维失节确有其事,有可批评之处,您对品德修养的重视我也甚为认同。但王维被俘后曾服药装病拒仕伪朝,又曾写《凝碧诗》表明其心系唐朝,朝廷后来未作严究,今人对此也不必过加苛责。王维博学多才,其私德也有可称道之处,当时的掌权者推重他是有其理由的,对他不宜一味批评。但您借由此批评而阐发的掌权者不宜重才轻德的主张很有警世价值,用意深远。(4分)

    三、作文(70分)
    25.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满心欢喜地学到或总结出一种作文审题方法,但面对一个新的作文题时,却发现原来的问题仍未解决。人们总是热衷于寻求能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最后却往往发现,拥有了很多方法也未必能解决好某一个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上海市控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控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

    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青桐鸣3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青桐鸣3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六句运用对比手法,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