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人体健康(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0266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人体健康(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0266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人体健康(原卷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0266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人体健康(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02664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人体健康(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02664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人体健康(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0266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中考科学专题练:人体健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专题练:人体健康,文件包含专题5人体健康解析版docx、专题5人体健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5 人体健康【命题重点】本知识块涉及:①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内容。在人体健康与环境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等都是命题的重点;②血型和输血。判断血型的关键是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种类,判断能否输血时,首先要考虑献血者红细胞上凝集原与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命题特点上常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与人体健康和代谢有关的知识。【方法要点】要注意掌握以下知识要点:①传染病的三大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三条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②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③要在建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辨别病原体和传染源、抗原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概念,通过练习培养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题精析】类型1 传染病与免疫1.如图是ABO血型的输血关系图,有关血型及输血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ABO血型是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的 B.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血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C.人体大量失血后,输同型血与输O型血的要求是一样的 D.AB型血只能接受其它血型的血,不能输给任何血型2.2020年疫情期间,深圳机场员工近千人参与献血,创下疫情期间人次最多的团体献血记录。若其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标准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甲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3.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两人的血型鉴定
结果如图所示,则( )A.甲的红细胞中没有凝集原 B.乙的红细胞中只有B凝集原 C.甲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 D.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类型2 血型和输血4.据外媒报道,美国中西部自2015年3月初以来,许多农场发现H5N2禽流感病毒,影响700万只火鸡及母鸡等产品。有关科学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处理方法结果第二次处理方法结果甲组鸡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无病症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乙组鸡不注射任何病毒无病症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有病症A.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甲组 B.若甲组鸡第二次处理后无病症,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 C.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它们也不会患马立克氏病 D.乙组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5.用鼠A、B做如图甲实验,图乙反映的是鼠先后感染同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据此请回答如下问题:
(1)假设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 ,原因是 。(2)根据图中信息,对于某些预防接种有什么指导意义 。理由是什么? 。6.如图所示的三幅漫画说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据此回答问题:(1)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2)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由于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其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3)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在免疫学上,疫苗属于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 ,且相应的淋巴细胞具有 功能。(4)从人体免疫涉及的病原体是否具有特定对象上讲,三图所示的免疫都属于 性免疫(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由于以上所 示的免疫都是与生俱来的,故也可称之为 (填“人工免疫”或“自然免疫”)。 【针对训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1.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若用A型血清检查,只有丙、丁的血液可凝集,经交叉配血试验,丁只能接受甲的血,关于这四人的血型推断合理的是( )
A.甲是A型、丁是O型 B.乙是AB型、丙是O型 C.甲是O型、丙是AB型 D.乙是A型、丁是AB型2.对于大量失血病人,输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但输血前必须先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下列有关输血及血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都只能输同型血 B.子女的血型一定与父母相同 C.血型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 D.血型由遗传决定3.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随已过去六十多天,但不少人仍在唏嘘生命的脆弱。事故中某重伤患者抢救时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志愿者①②③④ A型标准血清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B型标准血清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A.① B.② C.③ D.④4.2019年春节期间,某地血液中心血源不足,解放军战士积极参加献血。其中甲乙丙丁四个战士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甲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5.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把献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分别与对方的( )进行配血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实验中都没有凝聚反应,才是配合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A.血液 B.血浆 C.血清 D.红细胞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引发震中附近海域发生1.5米至2米
高海啸,灾区满目疮痍,宛如“人间地狱”。海啸之所以能摧毁人们的家园,这是因为其具有巨大的 能;医务人员正在给一失血过多的伤者进行输血,已知该患者为AB型血,则应给其输入大量的 型血。7.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1)人被狗咬伤后需接种狂犬疫苗,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够促进人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填“抗原”或“抗体”)来抵抗病原体。(2)如图是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预防某种 。(填字母序号)8.瘦肉型“健美猪”是某些不法人员在生猪饲养中使用了化学药品瘦肉精形成的,人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会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请回答:(1)人摄入“健美猪”肉后,残留在猪肉中的瘦肉精主要在消化道的 处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对人体造成危害。(2)“健美猪”的血液通过其肾脏中的小球和肾小囊壁的 作用及肾小管的 作用形成尿液,部分瘦肉精不能回流至血液,因而尿液中可检出瘦肉精。(3)被人体吸收的瘦肉精由消化系统到达肾脏的血液循环路线要经过心脏的四个腔吗? (4)在购买包装的食品时,应当关注包装袋上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9.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表1 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的凝集现象 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清水碘液无沉淀蓝色沉淀蓝色沉淀无沉淀鲜橙橙色沉无沉淀橙色沉淀无沉淀表2 模拟血型的鉴定血液模拟血液血清模拟血清A型豆浆A型碘液B型淀粉溶液B型鲜橙汁
汁淀 清水无沉淀无沉淀无沉淀无沉淀AB型豆浆和淀粉溶液AB型清水O型①O型碘液和鲜橙汁(1)表2中,①处应填写 (填“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或“清水”)。(2)从表1可知,表2中模拟血清为碘液的血液可以接受模拟血液为 的血型。(3)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 为原则。10.有一种发生变异的小鼠,以某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实验完成后,比较变异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甲图。感染该病原体后,发现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前后的变异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给变异小鼠注射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变异小鼠活存的情况如图乙。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分别描述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感染病原体后存活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和 。(2)根据图甲,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是 。从这个实验可推知,这期间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 。(3)根据图乙,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能比未注射抗体变异小鼠存活 ,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 。(4)感染该病原体后,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变异小鼠体内的变异,没有影响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响了 淋巴细胞,使它无法 。四.解答题(共8小题)
11.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约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 。(2)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伤口,很快就可止血。这是血液中的 起着重要作用。(3)经检验,该受试者的血型为A型,若他大量失血需要输血,则应该给他输 型血。12.(1)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已经危及到生命了,医生会选择对患者进行输血,现有一个患者,医生经检验他是B型血,最好给他输 血。(填具体血型名称),如果只利用这位患者的血清来检验血型,能否检验出ABO血型系统中的某一种血型 。(2)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13.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的新冠病株、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一定难度。(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 (选填“变异”或“遗传”)(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 。14.2019年澳大利亚大火,足足烧了9个多月。让人意外的是,大火还未熄灭,桉树却已重新发芽。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为此,兴趣小组搜集了一些关于桉树的信息。信息一: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的深部,桉树种子外有厚厚的木质外壳,桉树具有毒性,大多数动物都不能食用桉树;桉树中富含大量油脂。信息二:桉树十分高大,枝叶繁茂、浓密;桉树对于水分和肥料不仅需求量极大,而且吸收能力极强。对于桉树“火后复苏”,有人认为“这将导致一场更大的可能导致破坏生态平衡的危机”。请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桉树“火后复苏”的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危机”做出解释。
15.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已有五百多万人感染该疾病。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某种蝙蝠体内携带的冠状病毒相似度达96%。(1)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演变出了三种不同的毒株。在生物学上,三种毒株间的性状特征差异属于 现象。(2)从预防措施角度分析,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 。(3)同学们开展了人类如何与蝙蝠相处的讨论,你认为合理的有 。(可多选)A.蝙蝠携带病毒应该把它们全部消灭B.利用蝙蝠身上的病毒研制生化武器C.科学合理的研究蝙蝠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D.人类不能破坏蝙蝠的栖息地,防止蝙蝠灭绝E.蝙蝠身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16.2019 年中国食品博览会11月8日在宁波举行。(1)博览会中各种“人造肉”食品引起了参观市民的兴趣。很多人造肉食品其实就是对 肉类的形色和味道进行模拟的大豆制品,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2)下列做法能体现食博会“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可多选)。A.用可降解“玉米塑料”代替传统塑料制作餐具B.用回收的牛奶包装纸盒再生的材料制造休闲椅C.多个展馆充分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17.在治疗心脏疾病患者时,通常用一种被称为“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维持血液循环。如图甲所示为简化“血泵”的示意图,线圈固定在软铁杆上,两者组成一个电磁铁,活塞可以自由滑动,阀门S1、S2只有单向开启功能并与血管相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疾病中以冠心病最多发。从健康角度出发,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下列食谱中,对冠心病患者较为合理的是 。(填字母)A.大排、猪肝、白虾、紫菜汤 B.青菜、大豆、鲫鱼汤、炒西红柿(2)血泵和人工肺可以组成“心肺机”(如图乙),根据图示,C管中流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1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发现和分离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疟疾是疟原虫侵犯红细胞而引起的血液传染病。人体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2)发现青蒿素之前,治疗疟疾的药物主要是奎宁、氯喹等,但长期使用后,疗效明显下降,原因是疟原虫有了抗药性。从进化角度看,该抗药性的产生是 对疟原虫选择的结果。(3)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在世界各地拯救了无数生命。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对病人进行治疗,属于 。(4)疟原虫侵入机体后,其作为抗原可促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而分泌抗体。同时,疟原虫的一些抗原作用于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进化杀伤被疟原虫入侵后形成的靶细胞。所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7 人体健康-【口袋书】2024年中考科学知识手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身体防卫,非传染性疾病,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练10 人体健康——浙江中考科学专项突破限时精练,文件包含精练10人体健康原卷版docx、精练10人体健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 专题1人体健康+传染病-专题训练.zip,文件包含专题1人体健康传染病原卷版-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专题1人体健康传染病解析版-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