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
一、单选题
1.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 的值是 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是 29:8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波尔多液的配制:CuSO4+Ca(OH)2══Cu(OH)2+CaSO4
B.铁屑溶于稀硫酸中:Fe+3H2SO4══Fe2(SO4)3+3H2↑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 CaCO3↓+H2O
D.铁屑与硫粉混合加热:Fe+S ══Fe2S3
3.NaCl、MgCl2、FeCl3三种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刚好相等,则消耗溶质AgNO3的质量比是( )
A.1:2:3 B.3:2:1 C.2:3:6 D.1:1:1
4.现把足量的稀盐酸分为两等份,分别与等质量金属X、Y反应(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为正二价),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X、Y的活动性关系:X>Y
B.金属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X=Y
C. X、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关系:X< Y
D.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X< Y
5.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m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无色
B.滤液中一定含 Fe(NO3)2 和 Zn(NO3)2
C.滤渣中一定含 Fe
D.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6.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部分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7.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 CO CO2 Na2CO3
B.Cu Cu(NO3)2溶液 Cu(OH)2
C.Fe Fe2O3 Fe2(SO4)3溶液
D.CaO Ca(OH)2溶液 NaOH 溶液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波尔多液的配制:CuSO4+Ca(OH)2══Cu(OH)2+CaSO4
B.铁屑溶于稀硫酸中:Fe+3H2SO4══Fe2(SO4)3+3H2↑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 CaCO3↓+H2O
D.铁屑与硫粉混合加热:Fe+S ══Fe2S3
9.将一定质量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10.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BaCl2+Mg(NO3)2=Ba(NO3)2↓+MgCl2
B.Na2SO4+BaCO3=BaSO4↓+Na2CO3
C.Mg+2AgCl=MgCl2+2Ag
D.NaCl+AgNO3=AgCl↓+NaNO3
11.《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点燃药者。”该反应的原理为:2KNO3+S+3C=K2S+N2↑+3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CO2 B.火药是纯净物
C.该反应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 D.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12.取两份质量相同的锌片,一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另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分别为a克与b克,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C.a=b D.无法判断
13.下列应用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用途
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基本反应类型
A
高炉炼铁
3CO+2Fe2O3 2Fe+3CO2
置换反应
B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Fe2O3+2HCl=FeCl2+2H2O
化合反应
C
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
Ca(OH)2+H2SO4=CaSO4+2H2O
复分解反应
D
电解水制氢气
2H2O=2H2+O2
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1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至a克时,溶液中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15.疫情期间人们用来消毒的“84消毒液”,一般通过氯气(Cl2)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产物中的次氯酸钠(NaClO)是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关该反应的判断合理的是( )
A.生成的NaClO属于氧化物 B.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后钠元素的质量减少了 D.氯元素共呈现三种化合价
16.物质M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M+3O2=Δ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4.3g B.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M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17.电子工业中常用氯化铁(FeCl3)溶液腐蚀铜板上不需要的铜,制作印刷电路板,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3=CuCl2+2FeCl2。关于该反应判断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合反应
B.参加应的Cu、FeCl3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CuCl2、FeCl2质量之和
C.反应前后氯原子的数目增加
D.反应后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
A.2KClO₃ =2KCl+3O₂↑ B.CO2+Ca(OH)2=CaCO3↓+H2O
C.4Fe+3O2 2Fe2O3 D.KMnO4 K2MnO4+MnO2+O2↑
19.科学家研制出用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参与下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原子个数增多
C.复合光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D.可见光在这个反应中是反应条件
20.2021年6月3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发射该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2H4+N2O4=3X+4H2O。请你写出X的化学式( )
A. NO B.N2 C.NH3 D.O2
二、填空题
21.人类文明进步与能源、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我国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钢桥,施工中用了大量的钢材并采用了先进的防锈技术,钢铁制品在空气中容易与 同时接触而生锈,请写出一种生活中防止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
(2)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在空气中却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物质C的化学式为 ;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反应,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金属铼(元素符号 Re),是人类目前最后发现的天然元素,它在地球上含量稀缺,比钻石更难获取。在实际应用上,多采用含铼的合金,其中钨铼合金和钼铼合金用途最广,它们具有良好的塑性,可加工成片、线、棒,用于航天航空的高温结构件、弹性元件、电子元件等。
(1)下列有关铼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它是金属材料 B.它是一种化合物 C.它是一种混合物
(2)铼不溶于盐酸,能溶于硝酸生成高铼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Re+7HNO3═3HReO4 + 7X +2H2O.则X 的化学式为 。
24.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过一会会观察到铁钉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支持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最主要的证据是 ;
25.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6.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CO,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甲、乙试剂的洗气瓶,然后再收集。则乙试剂是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7.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m=
(2)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3)写出bc段的化学方程式
28.如下图所示:若关闭II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II阀,小花不变红。
(1)若甲瓶中未发生化学反应,则甲瓶中盛有的液体可能是
(2)若甲瓶中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则甲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可能为:
29.酸碱盐是我们学过的重要物质,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能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稀盐酸除铁锈的方程式:
(2)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氨气用湿润的 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
(4)溶液的酸碱性对生活生产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把pH小于 称为酸雨。测量雨水的pH时,应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然后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比较,读出pH。
30.通过一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 等(写二条即可)。
(2)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等气体(填一种即可),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2O3+ CO Fe+ CO2
(2) KClO3 KCl+ O2↑
(3) KMnO4 K2MnO4+ MnO2+O2↑
(4)CH4+ O2 H2O+ CO2
三、解答题
32.随机取一定量的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分次加入同一稀硫酸。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并记录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克)
35
35
35
35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6
7.4
6.2
5.2
(1)随机所取镁粉和铜粉混合物的质量为 克;
(2)第四次实验操作结束后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3.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8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求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34.有一份由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
(1)所用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用的样品中Na2SO4、NaCl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35.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使用过的铁粉(铁粉表面已生锈),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冋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3
4
5
6
取样品质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质量(g)
0
a
0.3
0.5
0.6
(1)食品袋内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 。
(2)a的数值为 。
(3)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
四、实验探究题
36.在学习完中和反应相关知识后,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室的两份溶液展开了相关探究,记录如下:在甲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物,图乙表示各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温度均为22℃)。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D点对应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有 ,在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3)下列反应中微观本质与该小组探究反应本质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硫酸与火碱反应
37.已知:镁在空气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Mg3N2),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学生对该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③关闭活塞K,打开A中分液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④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装置C增重0.34g。
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二)体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 (写一条)。
3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Cu块加入到盛稀H2SO4溶液的试管中,Cu块不溶解,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向此试管中加入KNO3溶液,发现Cu块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最后Cu块完全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提出问题】Cu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吗?
小军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一定不是H2,你认为他作出此判断的合理理由是
【查阅资料】NO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请写出此气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猜想】
猜想一:Cu块与KNO3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二:Cu块与K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三:Cu块与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没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将Cu块加入KNO3溶液中
Cu块不溶解
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
②将Cu块加入到K2SO4溶液中
Cu块不溶解
说明猜想二是错误的
③将Cu块加入到稀HNO3溶液中
Cu块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溶液变成蓝色
说明猜想三是正确的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请写出Cu块加入到稀H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9.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小东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图甲所示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外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步骤二: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步骤三:在图甲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乙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发现集气瓶中气体呈无色,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阅资料:
①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请回答:
(1)根据已学知识,猜测黑色固体可能是 ;步骤三的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是 (均填化学式)。
(2)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及相关信息可得Cu(NO3)2 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依据实验步骤一的现象以及信息②,可以推出NO2 可能具有 的性质。
40.久置的铜制品表面会有绿色的铜锈,小阳对铜锈展开了如下研究,回答问题。
(1)小阳查阅资料发现,铜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有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考古学家从保护铜制品的角度出发,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所示:
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解释原因: 。
(2)取44.4克纯净的碱式碳酸铜样品,利用图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验证其化学式为Cu2(OH)2CO3。(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可得到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①装置丙的作用是 。
②实验前、后均需对装置甲、乙、丙进行称重;当装置甲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对装置甲、乙、丙进行再次称重前,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 。
③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则装置乙将增重 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m的数值;
(2)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3)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4)根据表格计算出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之比。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20+15+2=m+29+0+8,解得:m=1,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保持不变,则甲可能为催化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乙的质量增大,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大,为生成物,则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两种,那么为分解反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29-20):(8-2)=9:6=3: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检查从以下方法进行:①反应原理是否正确;②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是否齐全;③化学式是否书写正确;④方程式是否配平。
【解答】A.波尔多液的配制: CuSO4+Ca(OH)2══Cu(OH)2↓+CaSO4 ,缺少沉淀符号,故A错误;
B.铁屑溶于稀硫酸中:Fe+H2SO4══FeSO4+H2↑,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而不是硫酸铁,故B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CaCO3↓+H2O,故C正确;
D.铁屑与硫粉混合加热:Fe+S ══FeS,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而不是硫化铁,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 NaCl、MgCl2、FeCl3三种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刚好相等, 由氯化银中银元素即为硝酸银中银元素,等质量的氯化银中银元素相等,则三物质消耗硝酸银的质量相等;
故选D。
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越活泼,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越快,化合价相等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则消耗酸的质量越大分析。
【解答】A、由相同时间X产生氢气质量大于Y,即X反应速率大于Y,说明金属X、Y的活动性关系:X>Y ,不符合题意;
B、反应结束后X产生氢气质量大于Y,则金属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X>Y ,符合题意;
C、 反应结束后X产生氢气质量大于Y,则X、Y的相对原子质量X< Y ,不符合题意;
D、 t3时产生氢气质量X大于Y,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X< Y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粉,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与硝酸亚铁反应,锌与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与硝酸亚铁反应固体质量减少分析。
【解答】 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粉,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与硝酸亚铁反应,由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Zn+Fe(NO3)2=Zn(NO3)2+Fe
65 56
可知,锌与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与硝酸亚铁反应固体质量减少,而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锌将硝酸银完全反应,且与硝酸亚铁发生了反应,硝酸亚铁可能全部反应可能有剩余,故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可能有硝酸亚铁,硝酸亚铁呈浅绿色,则滤液可能呈无色,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加入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遵循的规律,验证时若有气体参与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无气体,且装置密闭,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红墨水加入水中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镁燃烧消耗氧气,不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气体,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解析】【分析】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理论上正确,要求物质的转化需符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操作上可行,要求操作应简便易行;经济上合理,要求不能利用价格昂贵的物质转化为价格低廉的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理论上正确,操作中需要加热不够简便,且使用氢氧化钠制取碳酸钠,不太经济,故A错误;
B.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但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价格昂贵,不够经济,故B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错误;
D.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①反应原理是否正确;②反应条件是否正确;③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④方程式是否配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波尔多液的配制:CuSO4+Ca(OH)2══Cu(OH)2↓+CaSO4 ,缺少沉淀符号,故A错误;
B.铁屑溶于稀硫酸中:Fe+H2SO4══FeSO4+H2↑ ,生成硫酸亚铁而不是硫酸铁,故B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 CaCO3↓+H2O ,故C正确;
D.铁屑与硫粉混合加热: Fe+S FeS,产物不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图中0P段表示的是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PQ段表示的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过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N点时,盐酸过量,因此溶液的pH值小于7,故A错误;
B.Q点时,碳酸钡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钡和氯化钠,故B错误;
C.OP段没有气体生成,表示的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过程,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C正确;
D.PQ段表示的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方程为为:BaCO3+2HCl=BaCl2+H2O+CO2↑,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反应原理;②化学式;③反应条件;④是否配平;⑤沉淀、气体符号是否正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硝酸钡溶于水,不是沉淀,因此氯化钡和硝酸镁不能发生反应,故A错误;
B.碳酸钡不溶于水,不能与硫酸钠反应,故B错误;
C.氯化银不溶于水,不能与金属镁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方程式的各个方面都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未知物质化学式,结合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该反应放热及化合价计算方法分析。
【解答】A、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化学式为CO2 ,符合题意;
B、 火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 ,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变成0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氢气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设锌片的质量为m,
Zn+H2SO4=ZnSO4+H2↑;
64 2
m
Zn+2HCl=ZnCl2+H2↑;
64 2
m
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a=b。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A.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而不是单质和化合物,则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肯定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两种化合物组成,且相互交换成分,为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为通直流电,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 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结合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及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A、 滴至a克时,盐酸与碳酸钢则好完全反应,氯化钙与碳酸钠还未反应,不符合题意;
B、滴至b克时,部分氯化钙反应,溶液中含CaCl2 、NaCl两种溶质 ,不符合题意;
C、 滴至c克时,氯化钙刚好完全反应,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比氯化氢和氯化钙质量大,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符合题意;
D、 滴至d克时,碳酸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A、 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反应物两种物质,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不变 ,不符合题意;
D、氯元素在Cl2 中呈0价, NaCl中为-1价, NaClO中为+1价,共呈现三种化合价 ,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M和R的相对质量,从而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性质分析。
【解答】 A、由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可知, 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2.2g+6.4g-4.8g=3.8g ,不符合题意;
B、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96=3.8:4.8,x=76,符合题意;
C、M中含有R元素、S元素 ,不含O元素,不符合题意;
D、由生成物的质量比可知,R为碳元素,则产物为气态时不都是空气污染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分析】(1)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3)根据方程式比较氯原子的个数是否改变;
(4)计算出铜的化合价比较即可。
【解答】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肯定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应的Cu、FeCl3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CuCl2、FeCl2质量之和,故B正确;
C.反应前后氯原子的数目都是6个,故C错误;
D.反应前,铜单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而反应后CuCl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按一定步骤进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如漏掉反应条件和“↑”“↓”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一写,二配,三注”
【解答】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缺少加热条件,选项错误 ;
B、二氧化碳和强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选项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但是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选项错误;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分析】(1)计算出氧元素的化合价,然后进行比较;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判断;
(4)根据可见光的作用分析。
【解答】A.反应前,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复合光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可见光在这个反应中是反应条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算X的组成。
【解答】根据方程式 2N2H4+N2O4=3X+4H2O 得到:6N+8H+4O=3X+8H+4O,解得:3X=6N,即X=N2,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1.【答案】(1)水和氧气;给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
(2)4Al+3O2=2Al2O3
【解析】【分析】(1)根据钢铁锈蚀的原因和防锈方法解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钢铁制品在空气中容易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而生锈,防止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给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
(2)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金属表面,由于它质地紧密,因此可防止里面的金属继续氧化,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
22.【答案】(1)复分解
(2)ClO2
(3)2KClO3 2KCl+3O2↑
【解析】【分析】(1)化合物和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从而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则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出原子个数,推算出化学式。
(3)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和氧气的制取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1)A为酸,D为盐,即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且相互交换成分,则为复分解反应。
(2)物质C为氧化物,设化学式为ClxO2,根据正负化合价为零得到:(+4)x+(-2)y=0,解得:x:y=1:2,那么物质C的化学式为: ClO2 。
(3)在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在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
23.【答案】(1)A.C
(2)NO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金属于混合物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1) 铼合金是金属材料,A正确;合金是混合物,B错误,C正确;
(2)由所给方程式可确定反应前原子种类及个数为:铼3、氢7、氮7、氧21,反应后为:铼3、氢7、氧14,则7X中含有7个氮原子和7个氧原子,X化学式为NO;
故答案为:(1)AC;(2)NO。
24.【答案】(1)FeSO4+H2SO4=FeSO4+H2↑
(2)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絮状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支持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最主要的证据是: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25.【答案】(1)Ba(OH)2+CO2=BaCO3↓+H2O
(2)使氢氧化钡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使实验数据更精确
(3)偏大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结束后,装置中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利用空气将这些二氧化碳吹入装置D中,可以保证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3)如果没有装置A,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被装置D吸收,从而使测量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导致计算出的碳酸钠的含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装置D中,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氢氧化钡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使实验数据更精确;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26.【答案】浓硫酸;2NaOH+CO2=Na2CO3+H2O
【解析】【分析】(1)得到干燥的一氧化碳,其实就是去除二氧化碳和水;
(2)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将混合气体首先通入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去除其中的二氧化碳,再将剩余气体通入乙中的浓硫酸中,去除其中的水蒸气,最后得到干燥的一氧化碳,则乙试剂为浓硫酸。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
27.【答案】(1)2.33
(2)BaCl2、NaCl、HCl
(3)BaCO3+2HCl=BaCl2+H2O+CO2↑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能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结合图像中沉淀及气体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1)由图像可知,加入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设碳酸钡质量为x
BaCO3-----CO2
197 44
x 0.88g
x=3.94g
因生成沉淀总质量为6.27g,则m=6.27g-3.94g=2.33g;
(2)d点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有BaCl2、NaCl、HCl ;
(3)bc段为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
故答案为:(1)2.33;(2) BaCl2、NaCl、HCl ;(3) BaCO3+2HCl=BaCl2+H2O+CO2↑ 。
28.【答案】(1)浓硫酸
(2)2NaOH+CO2=Na2CO3+H2O
【解析】【分析】(1)根据甲瓶中液体的用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解答。
【解答】(1)甲瓶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即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根据紫色小花没有变色可知,甲对二氧化碳起干燥作用,那么应该是具有吸水性的浓硫酸。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发生,
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9.【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
(2)Al(OH)3+3HCl=AlCl3+3H2O
(3)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红色
(4)5.6;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pH试纸上;标准比色卡
【解析】【分析】(1)(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呈碱性,遇到红色的石蕊试纸会变成蓝色,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酸雨的定义解答。根据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解答。
【解答】(1)铁锈为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3)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4)把pH小于5.6称为酸雨。测量雨水的pH时,应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30.【答案】(1)H+;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2)H2(O2);CaO+H2O=Ca(OH)2
(3)H2SO4+Ca(OH)2=CaSO4+2H2O
【解析】【分析】(1)根据酸溶液的特点和酸的通性分析解答;
(2)只有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才能与它干燥。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H+,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等。
(2)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H2(O2) 等气体。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H2SO4+Ca(OH)2=CaSO4+2H2O 。
31.【答案】(1)1;3;2;3
(2)2;2;3
(3)2;1;1
(4)2;2;1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分析,利用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变书写系数。
【解答】(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2)氯酸钾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4)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1;3;2;3;(2)2;2;3;(3)2;1;1;(4)2;2;1。
32.【答案】(1)9.8
(2)H2SO4 MgSO4
(3)每加入35g稀硫酸,固体质量减小1.2g,
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Mg+H2SO4=MgSO4+H2↑;
24 98
1.2g 35gx
;
解得:x=14%。
【解析】【分析】(1)比较第一、二次实验数据,弄清每加入35g稀盐酸时固体质量的减小量,然后再与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加即可。
(2)根据表格确定第四次操作后反应所处的状态,进而确定其中的溶质种类;
(3)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镁的质量计算出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第二次加入稀硫酸后,固体质量的减小量为:8.6g-7.4g=1.2g,则第一次加入稀硫酸后固体质量也减小1.2g,那么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质量为:8.6g+1.2g=9.8g。
(2)第四次加入稀盐酸后,固体质量的减小量应该为:1.2g×4=4.8g,即剩余固体质量应该为:9.8g-34.8g=5g。因为5.2g>5g,所以稀硫酸有剩余,而镁完全参加反应,此时的溶质应该是反应产物硫酸镁和剩余的稀硫酸,化学式为 H2SO4、MgSO4 。
(3)每加入35g稀硫酸,固体质量减小1.2g,
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Mg+H2SO4=MgSO4+H2↑;
24 98
1.2g 35gx
;
解得:x=14%。
33.【答案】(1)2.2
(2)根据图像可知,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00g-50g=50g;
设参加碳酸钠的质量为x,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50gy 2.2g
;
解得:x=5.3g,y=7.3%;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跟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也是50g,
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z 50g×7.3%
;
解得:z=4g。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图像计算出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后计算出碳酸钠的样品含量。 (3)根据图像确定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利用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34.【答案】(1)设所用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
208 233
104gx 23.3g
208:233=104gx:23.3g
x=20%;
(2)设硫酸钠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
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
142 233 117
y 23.3g z
142:233=y:23.3g 233:117=23.3g:z
y=14.2g a=11.7g
滤液中氯化钠质量为(119.3g+104g)×9%=18g,则氯化钠质量为18g-11.7g=6.3g;
【解析】【分析】根据生成硫酸钡沉淀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分析,注意滤液中溶质是原氯化钠和生成氯化钠质量和。
35.【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反应更加充分
(2)0.1
(3)Fe2(SO4)3 、FeSO4
(4)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为0.6g,设铁的质量为x
Fe+H2SO4 =FeSO4+H2
56 2
x 0.6g
56:2=x:0.6g
x=16.8g
【解析】【分析】(1)根据铁粉比铁块接触面积大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3)根据铁和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的生成物分析;
(4)根据产生氢气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铁的质量分析。
【解答】(1) 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铁粉比铁块接触面积大, 增大接触面积,反应更加充分 ;
(2)由4、5实验可知,增加3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2克氢气,而第4次产生氢气质量为0.3克,说明a=0.1;
(3)第4次实验氧化铁完全反应,铁部分反应,则溶液中溶质为Fe2(SO4)3 、FeSO4 ;
故答案为:(1) 增大接触面积,反应更加充分 ;(2)0.1;(3) Fe2(SO4)3 、FeSO4 ;(4)16.8g。
36.【答案】(1)HCl+NaOH= NaCl+H2O
(2)Na+、Cl-、OH-;红
(3)②③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温度的变化确定反应进程,进而对离子的种类和酸碱性进行判断;
(3)根据酸碱反应的实质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D点溶液温度已经开始下降,可以看出氢氧化钠过量,反应后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离子为钠离子、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Na+、Cl-、OH-。C点时溶液温度不断升高,即反应仍在进行,其中盐酸过量,反应后溶液显酸性,加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3)上述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本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①小苏打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是盐与酸反应,不是酸碱中和反应,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熟石灰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酸反应中和酸性土壤,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故②符合题意;
③火碱为氢氧化钠,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②③。
37.【答案】(1)Mg3N2+6H2O=3Mg(OH)2+2NH3↑
(2)使生成的氨气全部被浓硫酸吸收;20%;部分氨气溶于水中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在实验中,利用C中的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氨气,再根据方程式计算出氮化镁的质量。通入空气后,可将装置中残留的氨气全部压入C中被吸收。
(二)C中的增重就是生成氨气的质量,利用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氮化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它的质量分数;
(三)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方程式为: Mg3N2+6H2O=3Mg(OH)2+2NH3↑ ;
(2)(一)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生成的氨气全部被浓硫酸吸收;
(二)反应生成氨气的质量为0.34g,
设参加反应的氮化镁的质量为x,
Mg3N2+6H2O=3Mg(OH)2+2NH3↑ ;
100 34
x 0.34g
;
解得:x=1g;
则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三)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气溶于水中。
38.【答案】H2与空气接触不会变棕红色;2NO+O2=2NO2;HNO3;3Cu+8HNO3=3Cu(NO3)2+2NO+4H2O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不与空气反应,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设计实验中操作所需物质分析。
【解答】 H2与空气接触不会变棕红色 ,而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 ,所以一定不是氢气;
【查阅资料】 NO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即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 ;由设计实验中实验步骤可知,猜想三为铜与硝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即Cu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3Cu(NO3)2+2NO+4H2O 。
故答案为: H2与空气接触不会变棕红色 ; 2NO+O2=2NO2 ;HNO3;3Cu+8HNO3=3Cu(NO3)2+2NO+4H2O。
39.【答案】(1)CuO;O2
(2)2Cu(NO3)2 2CuO+4NO2↑+O2↑
(3)助燃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及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的黑色固体分析;
(2)根据Cu(NO3)2 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分析;
(3)根据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具有助燃性分析。
【解答】(1)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该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可知,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步骤三中气体为无色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2) 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Cu(NO3)2 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方程式为 2Cu(NO3)2 2CuO+4NO2↑+O2↑ ;
(3)实验步骤一的现象为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外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NO2 可能具有助燃性;
故答案为:(1)CuO;O2;(2) 2Cu(NO3)2 2CuO+4NO2↑+O2↑ ;(3)助燃。
40.【答案】(1)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可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从空隙进入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合理即可)。
(2)吸收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中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3.6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两种铜锈的致密性的不同,然后分析是否能够对内部的铜具有保护作用即可。
(2)①浓硫酸用来吸收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水,而碱石灰用于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②反应结束后,装置中还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碱石灰吸收。通入氮气后,利用氮气的压力,可以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充分吸收,减小测量误差。
③乙装置用于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即可。
【解答】(1)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原因: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可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从空隙进入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
(2)①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收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②实验前、后均需对装置甲、乙、丙进行称重;当装置甲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对装置甲、乙、丙进行再次称重前,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使装置中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
(3)设装置乙将增重x,
Cu2(OH)2CO32CuO+H2O+CO2↑;
222 18
44.4g x
;
解得:x=3.6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浮力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力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