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同步测试题
展开1.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时期——土地资源
C.工业化后期——气候资源
D.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解析: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人才、市场和交通的地位则迅速上升。因此D正确。
答案:D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开发利用所有的自然资源
C.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的错误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解析:人类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激增,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和人类的“浅见”有关,存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认识。
答案:C
读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区位条件)。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4.工业社会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矿产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解析:第3题,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的数量需求较多,随着技术进步,如灌溉技术的提高和良种的培育等,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后工业化阶段,科技飞速发展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摆脱区位条件的限制。因此①为空间资源。②在工业社会阶段利用最多,在后工业化阶段利用减少,因而为矿产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因此③为智力资源。第4题,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能源、交通、市场、科技等的需求增大,导致曲线①迅速上升。
答案:3.D 4.C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
②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列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
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③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④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5题,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矿,①错误;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②正确;西北干旱、多风沙、降水少、光照强;西南湿润、纬度低、降水多、光照弱,③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④正确。第6题,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①正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②正确;水资源可以不断循环,但不是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③错误;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合理利用或开发新的替代资源,④错误。
答案:5.D 6.A
7.读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Ⅰ、Ⅱ、Ⅲ三个社会经济发展时期。
第Ⅰ时期__________;第Ⅱ时期________;第Ⅲ时期__________。
(2)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生产、生活对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依赖性很__________, 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地区,尤其是河流________和______地区,形成了古代城市。
(3)在工业社会时期,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的储存状况,以及________的便利程度。
(4)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________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解析: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形成古代城市。在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答案:(1)农业社会时期 工业社会时期 工业化后期
(2)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大 冲积平原 三角洲
(3)矿产资源 交通运输
(4)后天性
[能力提升]
酒泉桥湾变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北部通道上的特高压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核心工程。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输电通道输送的电力最可能是( )
A.核电 B.火电
C.水电 D.风电
9.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A.促进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
B.促进资源产地的能源消费转型
C.保护输入地的生态环境
D.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
解析:第8题,酒泉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小,可排除水电,C错误;我国核电站分布多靠近东部能源市场,因此不可能是核电,A错误;由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可知,该通道输送的是清洁能源,可排除火电,B错误。酒泉位于西北地区,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利用风能发电,D正确。第9题,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时增加了资源输出地的收入,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故选D。
答案:8.D 9.D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下图),充分利用部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读图,完成10~11题。
10.屋顶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节约土地
C.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D.清洁无污染
11.下列地区中,光伏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东南丘陵 D.青藏高原
解析:第10题,该题需要注意该光伏发电是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因此主要优势是可以节约土地,B正确;光照充足以及清洁无污染没有突出“屋顶”这一关键条件,A、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屋顶光伏发电是在贫困地区推行,其资金和技术力量并不雄厚,C错误。故选B。第11题,由于该扶贫项目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因此太阳能资源的丰欠程度是影响该项目实施效果的最大因素;四地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最丰富,光伏发电效能最高,D正确;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相对而言太阳能较少,A、B、C错误。故选D。
答案:10.B 11.D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经历十年脱胎换骨的巨变,曾经被谓之为郊区的光谷,现已转变为“世界光谷”——集产、学、研、居、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型城市功能核心区。现在的光谷已占据武汉GDP的一半份额,具备了承担武汉未来经济引擎的重任,区域地位显而易见。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素质人群的推动之下,光谷区域价值快速增长,从“中国光谷”到“世界光谷”,光谷已迈向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之路,光谷CBD锋芒尽显。
(1)简要分析武汉光谷形成的区位条件。
(2)甲、乙两地均拥有发达的钢铁工业,试比较两地钢铁工业建立和发展的不同区位条件。
(3)乙地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题,武汉光谷具有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政策优惠、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等优势。第(2)题,甲地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乙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第(3)题,鲁尔区的综合整治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交通和科技、美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环境优美;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优越;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的优惠)等。
(2)甲地拥有便利的海洋运输条件,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输,降低了生产成本;乙地的工业区是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靠近铁矿产地。
(3)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加强交通建设;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练习题,共9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业社会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