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课件+练习 (科教版2017)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9807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怎样放得更大教学ppt课件
展开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
我们知道不同的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视野也与倍数成一定比例,倍数越大的放大镜视野越小,而倍数越小的放大镜视野越大。
我们是否可以制作出一个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是不是可以把图像放得更大?能不能使用另外的放大工具来代替放大镜呢?
探索一 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 我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看看能否把物体放得更大。活动材料: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透明胶带、直尺、剪刀。活动步骤:(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
(3)移动下面的放大镜,当观察到的图像清晰而最大时,保持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并测量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4)用卡纸卷起来围住两个放大镜,中间留出一条缝,缝的宽度应和镜柄的粗细相当,然后用透明胶带对纸筒进行固定,成为一个组合凸透镜。
活动分析:当两个度数不同的放大镜重叠在起,两个镜片的间距又很小时,相当于一个度数更高的放大镜;当两个镜片度数前小后大时,调整间距到适当位置,可以产生望远镜的效果;当两个镜片度数前大后小时,调整间距到适当位置,又产生了显微镜的效果。活动结论:用组合凸透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可以把图像放得更大。
探索二 用组合凸透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活动目的:用这样的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看看是否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活动材料:组合凸透镜、蚜虫、青苔、花粉。活动步骤:(1)用肉眼观察蚜虫、青苔、花粉,并及时记录。(2)用组合凸透镜观察蚜虫。(3)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较为清楚地看到蚜虫的肢体
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地毯”
青苔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一片丛林
黄色花粉聚集在一起,分不清花粉粒
看得清花粉粒,是颗粒状的
活动结论: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使得观察到的物体变得更大、更清楚。
用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物体
探索三 认识实验室中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认识显微镜。
(1)目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视线所透过的距离眼睛最近的镜头。目镜上一般标有目镜类别、放大率。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是固定的,光学显微镜中常用的目镜的倍数一般有5倍,10倍,12. 5倍,16倍。
(2)调节旋钮:移动镜筒调节物镜和标本间的距离,得到最清晰的物像。
(3)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转换器上的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成像,物镜成像的质量对分辨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有 3~4个物镜,通常在物镜上标有主要的性能指标——放大倍数和镜口率,如10/0.25,40/0.65,和100/1.30。
(4)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5)反光镜: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它可以将投射到上面的光线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使观察者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研讨一 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用纸筒固定,放大倍数小的在上,放大倍数大的在下,并且找到两个凸透镜之间合适的距离。
研讨二 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显微镜顶部的凸透镜是人眼直接观察的透镜,故称“目镜”
位于镜筒下方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 故称“物镜”
承载被观察物体的操作台
反射光线到镜简中的镜子
调节镜筒上下位置的旋钮
研讨三 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位于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实验室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则相当于实验室显微镜中的物镜。
拓展:显微镜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显微镜的发展史充分反映了人类永远不满足现状、不断探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判断:1.用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都是无限的。( )3.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SARS病毒。( )4.早期的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 )5.制作简易显微镜时,上下两个放大镜要平行放置。( )6.我们可以用两个凸透镜来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 )7.显微镜和放大镜相比,显微镜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更大。( )8.光学显微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一万倍。(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4、怎样放得更大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4、怎样放得更大说课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组合作,汇报展示,显微镜的发展,发大镜,显微镜,回顾与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怎样放得更大PPT课件免费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文《怎样放得更大》,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小学教科版4、怎样放得更大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4、怎样放得更大图文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油菜花花粉,简易显微镜,自制显微镜,放大镜,我能行我最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