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2 光的反射折射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2 光的反射折射,文件包含精练2光的反射折射解析版docx、精练2光的反射折射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练2 光的反射折射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共1小题)
1.某同学在观察天文现象时,记录下的现象如图所示,则该天文现象不可能的是( )
A.残月 B.上弦月 C.月食 D.日食
【解答】解: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从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也就是月亮在右下方和B中的图正好相反。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二.光的反射现象(共2小题)
2.周末,小科一家到丽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解:
A、妈妈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项说法正确;
B、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项说法正确;
C、水中的鱼“影”,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即鱼“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项说法错误;
D、小科的身“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如图,为某水文站设计的检测沱江河水位的示意图。光源S与光屏MN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 虚像 (选填“虚像”、“实像”);若光斑P向左移动了2.4m,那么,说明水位升高了 1.2 m。
【解答】解:
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若光斑P向左移动到A点,如下图所示,则说明水位上升了。
由题知PA=CO=2.4m,
因为从S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则△CF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EF=12CO=12×2.4m=1.2m,即水位升高了1.2m。
故答案为:虚像;1.2。
三.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2小题)
4.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漫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
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让入射光线沿BO方向射入,反射光线将沿 OA 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解答】解:(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
(2)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E、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当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让入射光线沿BO方向射入,反射光线将沿OA方向射出,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漫;不能;在;OA;可逆。
5.如图是探究光的发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2
40°
3
20°
(2)实验中,纸板应 垂直 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5)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 会 (填“会”或“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解答】解:(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填写数据依次为50°、40°、20°;
(2)因为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法线无法在纸板上画出来,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只有垂直放置时,三条线才会都体现出来,因此纸板必须垂直放置;
(3)从图中明显地看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4)当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消失,所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当光线沿B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OA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50°、40°、20°;
(2)垂直;
(3)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会、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共5小题)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 ,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采取的具体操作是 用光屏代替B,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此时会发现 光屏上观察不到像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虚 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不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转向自己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解答】解:
(1)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两棋子的规格是完全相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将白纸竖直放在蜡烛B处,移开蜡烛B,观察像能否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没有像);若像不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没有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若像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方向水平向右移动,A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
故答案为:
(1)竖直;
(2)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
(3)用光屏代替B,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虚;
(4)不;转向自己。
7.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及大小 。
(2)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眼睛在蜡烛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为了确定像的虚实,移动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眼睛应该在图中的 B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不变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茶色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不变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6)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10:35 。
【解答】解: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且在B侧观察,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6)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及大小;(2)未点燃;A;(3)B;虚;(4)不变;(5)不变;(6)10:35;
8.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减小测量像距时的误差(或避免出现两个清晰的像) 。
(4)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重合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6)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像是 虚 (填“虚”或“实”)像。
(7)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得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
【解答】解:
(1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因为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解决像的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而平面镜不透明,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难以保证实验效果,所以实验中选用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是为了能观察到B蜡烛,以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4)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需要再多做几次,使发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6)由于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平面镜成虚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7)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
故答案为:(1)较黑暗;(2)B蜡烛;(3)2;减小测量像距时的误差( 或避免出现两个清晰的像);(4)重合;相等;垂直;相等;(5)B;(6)不能;虚;(7)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得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9.小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 重合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
【解答】解:(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平面镜成虚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不能;虚;(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
(1)选取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烛焰像的位置,纸张承接不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 竖直向下 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解答】解:
(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没有蜡烛的像;
(3)如图所示: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由①位置运动到②位置时,像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下运动。
故答案为:(1)大小;(2)虚;(3)竖直向下。
五.平面镜的应用(共2小题)
11.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的轨迹为圆弧
B.S′离轴M越来越近
C.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D.当θ大于90°时物体将不在此平面镜中成像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然后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由图可知,S′轨迹对M轴的张角大于θ,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当θ大于90°时物体仍能在此平面镜中成像;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如图甲所示,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A到O点的距离为L,将镜面OM绕
O点转过90°至OM',A'的移动轨迹是 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半圆 ,若ON和ON'是相互垂直的两块平面镜,如图乙所示,则A在平面镜中可以成 3 个像。
【解答】解:(1)因为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平面镜为物和像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当平面镜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物体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都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所以,它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半圆;
(2)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作出如下图示,可知A在平面镜N中成的像为A1,在平面镜N′中所成的像为A2;A1在平面镜N′中成的像为A3,而A2在平面镜N中所成的像点也是A3,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3个像,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半圆;3。
六.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共3小题)
1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解答】解: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由∠BOM=30°,可知,∠BON=90°﹣30°=60°,而图中已知∠AON=60°.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
(2)因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当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CON′=90°﹣50°=40°,为折射角;
所以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等于60°.∠CON′为折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故该图反映出的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14.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
A.30° B.45° C.55° D.60°
【解答】解:作出光路示意图:
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时的反射角,平面镜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如图所示∠2=∠1=30°
光从液体射向空气时的入射角为∠3=∠2=30°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这时的折射角∠4=45°
故选:B。
1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测得如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序号
1
2
3
入射角α/°
20
40
60
折射角r/°
15
25
40
表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序号
1
2
3
入射角α/°
40
◆
15
折射角r/°
60
40
20
(1)表二中有一个数据被遮挡住看不到,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 25° ,你判断的依据是: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2)如果小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特点时,完成了第4次实验,入射角是
30°,折射角可能是 B
A.10°B.20° C.25°D.45°。
【解答】解:(1)由表一中的数据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25°,因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为40°时,对应的入射角一定为25°;
(2)由表一数据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入射角为20°时,折射角为15°,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25°,故当入射角是30°时,对应的折射角小于25°大于15°,故折射角只可能为20°,选B。
故答案为:(1)25°;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B。
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共4小题)
16.如图所示,一容器内盛有水,容器的下方有一阀门k,一束与水平方向成40°角的入射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打开阀门让水从小孔慢慢流出,在水流出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光斑的移动方向(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
【解答】解:当水位在a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P点,当打开阀门K,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当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右移动,如图所示:
故选:B。
17.在陶瓷杯底放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了,如右图。为了能再次看到杯底的硬币,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的是( )
A.保持人和杯子位置不变,往杯中加适量的水
B.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左移
C.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右移
D.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下移
【解答】解:A
、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保持人和杯子位置不变,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故A能实现;
B、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左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故B不能实现;
C、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右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人能看到硬币,故C能实现;
D、保持人位置不变,杯子往下移,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人能看到硬币,故D能实现。
故选:B。
18.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AB、看甲点时,甲点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B错误;
CD、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9.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沿直线 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 。
【解答】解:(1)因为光在喷出的水雾中传播时,介质仍然是均匀的,故光是沿直线传播;
(2)点燃浅盘,酒精燃烧,其酒精周围的温度则不同,故燃烧的酒精上方的空气不再均匀,因此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
(3)因为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再是直线,因此像的位置不再固定,故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
故答案为(1)沿直线;(2)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3)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
八.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共2小题)
20.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解答】解:
A、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γ1,故A正确;
B、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γ2,故B错误;
CD、因两条法线是平行的,则由几何知识可知γ1=α2,所以α1>α2,γ1<γ2,故CD错误。
故选:A。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虹
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都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彩带。
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α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α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α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
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α的最大值略有不同。
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1.在图甲中,如果连接OD,则∠CDO = (>/=/<)∠ODE。
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 B 。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 增大 。
4.图乙给出的是红色的α﹣x图像,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42°。
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α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
【解答】解:1.因为O是小水珠的球心,所以如果连接OD,则OD即为法线,则则∠CDO=∠ODE。
2.由图像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
3.由光的折射规律结合图甲可知,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增大。
4.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比蓝光小,而蓝光的偏向角度比红光大。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所以当红色的α﹣x图像,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应小于42°。
5.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2B;3.增大;4.小于;5.见下图
九.物体的颜色(共1小题)
22.桂花是杭州市市花,如图是桂花的一种一银桂,阳光下银桂花瓣呈白色的原因是( )
A.花瓣发出了白色的光 B.花瓣反射了所有色光
C.花瓣吸收了所有色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答】解: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在阳光下银桂花瓣呈白色的原因是银桂花瓣能反射各种色光,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一十.紫外线(共1小题)
23.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能将悬浮颗粒、飞沫与空气分离,起防护作用的原理是过滤作用。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10 金属还原实验,文件包含精练10金属还原实验解析版docx、精练10金属还原实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9 功能计算问题,文件包含精练9功能计算问题解析版docx、精练9功能计算问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8 浮力实验探究,文件包含精练8浮力实验探究解析版docx、精练8浮力实验探究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