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重难点精练 精练4 空气和氧气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重难点精练 精练4 空气和氧气,文件包含精练4空气和氧气解析版docx、精练4空气和氧气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如图所示,反应前AO的长度为L1,反应后BO的长度为L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的原理利用了铁生锈消耗管内氧气
B.实验测得氧气的质量分数为L1L2×100%
C.实验前应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分布均匀且紧密
D.脱氧剂应平铺在玻璃管中,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下列有关改进后的装置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环境污染少
B.装置简洁,操作简单,节约药品
C.实验中活塞先向左移,后向右移
D.更方便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敏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0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关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能气密性不好
B.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
C.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可能不足
D.反应刚结束就立刻打开弹簧夹
4.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减小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D.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5.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 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小明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4)通过比较发现,小明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差距,你认为引起本实验的误差还有什么因素?请你再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6.1774年10月,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空气中的新气体,曲颈甑和玻璃钟罩内都为汞,最终他确认了一种新气体,并正式命名为“氧气”。通过实验拉瓦锡提出了他的燃烧学说,建立了科学的氧化学说。
科学史再现:如图做好实验准备,调节玻璃钟罩与汞槽中的汞液面相平,做好标记,测得玻璃钟罩内约有36体积的空气,曲颈甑内约14体积空气。精确记录装置内温度和气压,点燃炉火加热装置,约12天判断已经完全反应熄灭火炉,让器皿冷却至初始温度,移动钟罩使罩内汞液面再次和汞槽中液面相平,测得装置总剩余气体为43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2HgO,汞为银白色液体,氧化汞(HgO)为红色固体。
(1)判断拉瓦锡实验中汞和氧气已完全反应的依据是 。
(2)在拉瓦锡实验中,汞的作用有 (写出两点)。
(3)拉瓦锡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7.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其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40℃时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2)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并产生 .
(3)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 处.
A.4mL刻度 B.8mL刻度 C. 12mL刻度 D. 16mL刻度
(4)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9.小滨从资料上获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还能跟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欲验证“镁能在氮气中燃烧”,小科利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一)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闭合铁夹,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至完全反应;
③ ,观察到倒流至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20%;
④拔出瓶塞,将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镁条在瓶内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如图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 。
(2)将步骤③的操作补充完整。
(3)小敏认为可利用镁条直接在集气瓶内燃烧(如图三)来验证实验结果,装置冷却,打开铁夹,当观察到 现象时,也可确定镁能与氮气反应。请写出镁跟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相连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2)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3)如何检查气密性:实验前, (填“打开”或“关闭”)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 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集气瓶内的长导管伸到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2)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
12.小金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1)取足量铁粉、活性炭混合均匀制得脱氧剂,平铺在锥形瓶内拱形有孔塑料板上,迅速塞紧瓶塞,用记号笔标记瓶塞下端位置;
(2)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红墨水导管插入液面以下;(3)一段时间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时,此时量筒内红墨水的体积为V2;
(4)实验结束后,将锥形瓶内注水至记号笔标记处,测得整瓶水的体积为V3,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图中气密性的基本操作 。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 (用含V1、V2、V3符号表示)。
(3)与课本中红磷燃烧进行此实验相比,本实验的主要优点是 。
(4)小金通过该实验测得数据,比实际空气中氧气含量偏大,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13.如图为兴趣小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通过一起测量得到如图数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瓶内收集的氧气是纯净的
B.铁丝大约在20秒左右停止燃烧
C.铁丝停止燃烧是因为因瓶内氧气被耗尽
D.实验中氧气体积分数一直变小
14.我们在做“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放入A、B、C三瓶氧气中燃烧。A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C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则对此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为硫,并且A瓶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乙物质为铁,B瓶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固体C.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同时C瓶中会生成一种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在AB瓶中还得加入一些细沙或少量的水以保护集气瓶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共1小题)
15.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y可以表示(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MnO2的质量
C.生成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共3小题)
16.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7.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18.为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A和白磷B形成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
(3)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
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共2小题)
1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D.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20.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氢氧化镁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和耐高温的氧化镁,碳酸镁(受热分解类似碳酸钙)也是一种阻燃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高温¯MgO+H2O
B.氢氧化镁分解生成的水汽化能吸热降温
C.碳酸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CO3高温¯MgO+CO2↑
D.碳酸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重难点精练 精练14 动态电路分析,文件包含精练14动态电路分析解析版docx、精练14动态电路分析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重难点精练 精练7 浮力的计算,文件包含精练7浮力的计算解析版docx、精练7浮力的计算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重难点精练 精练4 生物与环境,文件包含精练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精练4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