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实验专题·声光热
展开实验专题二
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常考命题点】
1、主要的实验仪器:(刻度尺、玻璃板、大小相同的蜡烛)
2、实验环境的要求:(较暗的环境,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
4、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会产生重影)
5、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6、选大小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给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7、玻璃板放置要求:(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像与蜡烛完全重合)
8、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时眼睛的位置:(在物体同侧)
9、移动蜡烛到不同位置成像大小:(像的大小不变)
10、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1、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12、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1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等、成虚像。
例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常考命题点】
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实验前先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作用)
4、焦距的测量及判断
(1)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当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焦距等于像距或物距的一半.
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具体实际判断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
6、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或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未在同一高度)
7、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对调物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像(光路可逆)
8、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只会变暗,像仍是一个完整的像
9、蜡烛越烧越短,则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逐渐上移(可上调蜡烛、上调光屏、下调凸透镜)
10、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镜或一个远视眼镜,要使光屏上仍成一个清晰的像,物体与光屏的调节(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
(1)加远视镜(凸透镜)∶光线提前会聚、像距变小、像变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2)加近视镜(凹透镜)∶光线延迟会聚、像距变大,像变大;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1、透镜在不同区域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如图1所示,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 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 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3)小丽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3所示,小丽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小丽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或将蜡烛向 (左/右)移动。
②图4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4)在做实验时小丽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她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 。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
(5)小丽同学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实验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常考命题点】
- 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等)
-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 实验测量工具(停表和温度计)
- 实验选用较小颗粒的固体(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颗粒充分接触,测量更准确;小颗粒受热均匀)
- 石棉网的作用(使物体受热均匀)
- 实验装置组装顺序(从下到上)
- 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 水浴法的优点(保证受热均匀)
- 温度——时间图像或实验数据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熔点物体状态、加热时间等判断
-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
- 实验改进
- 实验结论∶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 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烧杯壁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 水量不宜过多的原因(避免加热时间过长)
- 熔化前后曲线图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变大
例3.小勇在做“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前,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
(2)根据实验数据,小勇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当时细心的小爱同学发现AB和CD线段的倾斜程度不同,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冰和水的 不同。
(3)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 常考命题点】
1.实验器材的选取和安装
2.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3.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较少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
4. 分析实验数据
5.绘制沸腾温度—时间图象,并分析图象
6.沸点的判断
7.总结水沸腾的特点
8.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水的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气压越大,液体沸点越高)
9. 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评估
10.实验结论∶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1.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量尽可能少一些)
12.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13.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4.烧杯上面纸板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提高沸点);
盖在烧杯上的纸板需要带小孔的原因(使烧杯内外气压相等)
例4.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时,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同时记录了相关数据。
(1)此实验除了实验装置图甲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的现象如图乙中的图 。
(3)同组的小骥同学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一段时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原因是 。
(4)丁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其他条件不变,
①仅减少水的质量;
②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则两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分别对应图线为 (按顺序选填“a”“b”“c”“d”)。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实验专题·力学: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实验专题·力学,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考命题点,交流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物理专题声复习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专题声复习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考要求,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走进生活,当堂检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初中物理二轮复习专题4.1 实验探究题(声光热)(学生版)(最新) 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初中物理二轮复习专题4.1 实验探究题(声光热)(学生版)(最新) 学案,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迎战中考,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跟踪练习,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