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下化学 化学探究题练习 课件
展开化学探究题练习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假设与猜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假设与猜想根据物质的有关性质根据物质的化学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高效课堂:1.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I、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实验I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____________ 。基础练习:溶液中H+使CuO溶解 H2O不能溶解CuO 盐酸或硫酸钠溶液 溶液中的H+可以使CuO溶解,H2O 、SO42-不能使CuO溶解 稀HNO3或 HCl 2.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所示)。已知它们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 ,也可能是_______ 溶液。(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基础练习:Na2CO3Na2SO4取少量(1~2mL)该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生成,则该溶液是Na2CO3溶液,若无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是Na2SO4溶液。 专题突破:例1.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填序号)。 ①②③④ ⑤⑥ 专题突破:(2) 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振荡 对比 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专题突破:变式训练: 已知AlCl3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有下列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 + NaOH= Na AlO2+2H2O(1)写出反应现象: (2)下面哪个图象能表示该反应的过程: 先产生沉淀后逐渐溶解 A专题突破:例2:小明、小强和小红三位同学在一起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受热完全分解后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称取5.0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量黑色固体产物为3.6g。他们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碳粉;③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粉的混合物。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猜想③正确现象____ _____ 。(2)小强进一步思考后,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3)小红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溶液变成蓝色,仍有黑色固体剩余。 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黑色固体消失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和单质碳能发生反应 5.0g碱式碳酸铜中含碳:12/222×5.0g=0.27g<3.6g 专题突破:变式训练: 将铜绿受热分解,一段时间后,对固体产物进行分析,则固体产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的是( )A.80% B.90% C.10% D.60%B、C 专题突破:例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完好)(1)打开止水夹a,装入药品后连接装置,可观察到试管Ⅰ中发生的现象是__ ______;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_ 。(2)当试管Ⅰ中的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夹紧止水夹,试管中有沉淀生成。原因是 __ ___。 有气泡生成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通过导管进入Ⅱ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专题突破:变式训练(1):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量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 Ⅰ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C专题突破:变式训练(2): 按右图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原因 小红说将氨气换成 ,水换成氢氧化钠,酚酞中加入氢氧化钠,能看到相同的现象; 小明说将氨气换成 ,酚酞换成石蕊,也能看到相同的现象。 烧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 氨气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于烧瓶内压强,氨水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 CO2HCl专题突破:变式训练(3): (1)小松同学探究了实验室制取H2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Ⅱ)所示。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 (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小亮同学也改进了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Ⅱ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 漏斗,其优点是 ;橡皮管的作用是 关闭a(或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 形成一段水柱为止;静置,水柱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②③ 试管中液面下降,反应液被压回长颈漏斗,反应液与块状固体脱离,反应停止。 长颈 可随时滴加反应液,从而控制得到气体的量。 使分液漏斗与试管内的压强相等,便于分液漏斗中液体的滴下 专题突破:开动脑筋 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盖瓶塞的NaOH固体。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瓶NaOH固体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瓶固体的成分 作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 ;③可能是 两者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该固体中含有 。 (2)小军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该固体是NaOH。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 (3)小红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如产生 现象,证明该固体中含有Na2CO3。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 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如果产生 现象,证明含有NaOH。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CaCl2溶液换成C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Na2CO3Na2CO3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白色沉淀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加入Ca(OH)2加进了OH—,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已知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且有毒的酸性气体。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块状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备(无须加热),则可以选用 装置制备,选用 装置收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认为该装置有缺陷吗?专题突破专题突破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得的CO2中常含有HCl和H2O。如何除去这两种气体得到纯净干燥的CO2 呢?专题突破 1、洗气、验气(长进短出)2、集气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练习课件第7讲 中考化学探究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练习课件第7讲 中考化学探究题(含解析),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产生白色沉淀,只有CO2,无明显现象,温度较高,稀盐酸,酚酞溶液,防潮避免高温,溶液变蓝色,3设计实验,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探究题练习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探究题练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SO2和H2,Na2CO3溶液,完全变质,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银,氯化钠,有气泡产生,其他垃圾,NaCl或氯化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六实验探究题练习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六实验探究题练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活泼,H2O,将装置中残,氧化镁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碳或CO2,水或H2O,标准比色,OH-,BaCO3,玻璃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