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校际联盟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校际联盟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word版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0周联考七年级历史B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道2分,共60分)1.他建立隋朝,统一全国,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他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秦始皇 D.汉献帝2.隋朝大运河沿岸大批官私工商业蓬勃兴起,各种店铺数以千万计,形成独具特色的运河工商业文化。这表明大运河( )A.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促进了运河区域经济的繁荣C.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D.打通了南北方交通运输干线3.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唐朝和日本的关系 B.唐朝和突厥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4.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C.轻徭薄赋 D.勤于政事5.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6.下面材料反映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能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 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注重文教,发展科举C.重用贤能,重视经济 D.勤于政事,轻徭薄赋7.从“戒奢从简”、“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天可汗”等词语,你会联想到(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8.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编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唐初贞观十三年高宗元年武周神龙元年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天宝十三年200304380615841906.9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流频繁 D.经济发展9.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文教昌盛 D.民族交融10.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唐代商业繁荣,贸易往来频繁B.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C.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D.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11.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长途跋涉、历尽磨难前往天竺求得佛经回长安。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抵达日本弘扬大唐文化。玄奘、鉴真在历史上都做出卓著贡献,他们的壮举促进了( )A.国家统一 B.中外交流 C.经济发展 D.民族融合12.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千金方》 B.《西游记》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13.下列唐朝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安史之乱 ④黄巢起义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14.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靖康之变15.安史之乱后,唐朝“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形成了割据局面。这一现象( )A.加强了唐朝的中央权力 B.加速了唐王朝的衰亡C.推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D.促进了唐朝民族交融16.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A.掌握兵权的武将 B.唐末农民起义的将领C.位高权重的文臣 D.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17.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18.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是枢密院。下表是这一最高军事机构文武官员的占比情况。该材料反映出宋朝( ) 宋太祖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武职出身60%34%21%7%—8%文职出身40%66%79%93%100%92%A.等级森严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重文轻武19.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建立辽和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回族、契丹族 B.汉族、契丹族C.女真族、党项族 D.契丹族、党项族20.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有利于北宋边境贸易的发展 ③签约的地点都在北宋都城 ④辽、夏都向北宋投降割地赔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1.“澶渊之盟”签订的双方分别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唐与契丹 D.西汉与匈奴22.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A. B. C. D.23.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引进占城稻 B.发明指南针 C.设置市舶司 D.开设“榷场”24.宋朝时“蜀民以铁钱沉重,难于转输。”为解决这一困境,蜀民( )A.设置市舶司 B.发明了交子 C.改进印刷术 D.改进造纸术25.“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这一谚语能够佐证中国古代( )A.民族交融不断深入 B.经商打破时间限制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海外贸易遍及世界26.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A.阿骨打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27.小明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图中的笔记,据此推断,他学习的课题是( )1206年 统一蒙古草原1227年 灭亡西夏1234年 灭亡金朝1271年 元朝建立1276年 灭亡南宋A.北宋、蒙古与辽的并立 B.宋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C.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28.北宋汪洙的《神童诗》开篇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还流行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所反映的政策( )A.增强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B.提高了社会文化水平C.限制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D.使军队作战能力丧失29.为改变北宋中期统治上的不利局面,宋神宗在位期间实施了变法。当时,具体主持变法的是( )A.赵普 B.范仲淹 C.王安石 D.司马光30.在《旧唐书》中,曾评论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就是成语“罄竹难书”的由来。该成语意在强调隋朝统治者什么问题( )A.统治残暴 B.发展教育 C.对外开放 D.重视交通二、材料分析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31.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盛世气象新】材料一 这种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1分)该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1分)材料二 观察下图(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2分) 【和同为一家】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3)材料三中的“公主”指的是谁?(1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2分)由此看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海内存知己】材料四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2分) (5)综上所述,请概括隋唐时期最主要的社会特征。(2分) 32.阅读材料: (13分)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3分) (2)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1分)材料二签订时西夏的国主是谁?(1分) (3)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双方以什么地方划定分界线?(2分) (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4分) 33.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为积贫积弱的朝代,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处于弱势,但在经济的发展上,与其他朝代相比毫不逊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朝代南 方北 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朝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丰收),天下足。”——(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3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完成?(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4分)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可结合原因来思考)(3分) 第10周联考七年级历史B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BDCDCCDDABDAB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DDDAABCBCCDBCA 二、综合题(共40分)31.(1)科举制,隋朝。(2)曲辕犁,筒车。(3)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开明的民族政策。(4)玄奘西游,鉴真东渡。(5)繁荣与开放。32.(1)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宋金议和.(2)宋真宗;元昊.(3)宋金对峙;淮水至大散关一线(4)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双方社会的安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33.(1)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北宋大大超过北方。②南方地区的赋税在全国当中的比重增加。(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期完成。(3)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②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优越;③南方地区社会总体比较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的支持等。(任答2点满分)。(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大力发展生产;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