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9585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9585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9585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
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1•江西)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2.(2021•景德镇模拟)如图所示,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从远处逐渐贴近刻度尺,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丙→甲→丁→乙 B.甲→乙→丙→丁
C.乙→丁→甲→丙 D.丁→甲→丙→乙
3.(2021•南昌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不动,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要成清晰的像,光屏须向右移动
D.随着蜡烛燃烧烛焰逐渐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也向下移动
4.(2021•章贡区模拟)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改变书本到玻璃杯的距离,他所能看到的像可能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
C.乙、丙 D.甲、丁
5.(2022•渝水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6.(2022•渝水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桌面右端用力向上提桌面,使桌面绕点O转动到与水平面成5°夹角,则此时( )
A.入射角增大了5°反射角增大了5°
B.标尺上的光斑向右移动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1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5°
7.(2022•渝水区校级模拟)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8.(2021•南康区模拟)录音棚的墙壁通常装有皮质材料的软包,如图所示,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声音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提高装饰的效果
二.多选题(共3小题)
(多选)9.(2021•南开区三模)如图所示,小红将凸透镜(焦距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32cm刻度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B.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C.从如图中所示位置移动蜡烛,当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此时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D.将蜡烛从图中所示位置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多选)10.(2021•江西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将老花镜放到透镜左侧和蜡烛之间的某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C.若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5cm 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D.移去光屏,在透镜的右侧看不到清晰的像
(多选)11.(2022•渝水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可能是( )
A.1° B.2° C.3° D.4°
三.填空题(共13小题)
12.(2021•江西)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13.(2021•江西)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 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 现象。
14.(2022•渝水区校级模拟)小明同学上初中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近,远处的物体越来越看不清了,这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他眼睛的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需要给他佩带一个 透镜来矫正他的视力。
15.(2021•吉州区模拟)如图所示,小华将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点F,若①、②2两条光线分别向靠近主光轴的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则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原位置不变”),小华取点光源放在A点处,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021•宜春一模)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位,初中生近视比例高达71.6%,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一大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17.(2021•渝水区校级模拟)有一种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可以用来观察说明书,如图所示。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则图 中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最远。如果乙图中凸透镜上滴了一滴水,可将瓶盖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说明书方向适当移动,则透过水滴看到的字的大小将与图乙相同。
18.(2021•寻乌县模拟)如图所示是王爷爷用焦距可调的照相机拍摄到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焰火表演活动”的照片。照相机成的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王爷爷想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取景范围可以将焦距调 (选填“大”或“小”)一些。
19.(2022•渝水区校级模拟)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等于 度。
20.(2022•抚州模拟)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各地村长通过广播“硬核喊话”走红网络。村长们以长辈和大家长的口气骂人,被骂的人还觉得挺亲切挺感动。村长喊话的声音通过 传递到村民耳中,根据声音的 可以判断是村长在说话。
21.(2021•宜春模拟)快乐学习、轻松考试,考试铃声响起考生开始答卷,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考试期间为了让考生拥有更安静的考试环境,考点周边会设置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这是从 减弱噪声。
22.(2021•吉州区模拟)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们利用声呐可以发现鱼群的动向、鱼群所在地点、范围,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 。
23.(2021•宜春一模)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减弱噪声。
24.(2021•章贡区校级一模)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一“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色”)来区分鼓和镯发出的声音。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5.(2022•平潭县校级模拟)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将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在墙上能看到窗外远处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测出凸透镜到墙之间的距离为10cm,则可估测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2)小明将该凸透镜与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成像规律是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3)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的 cm处,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小明接着将他的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向 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或不变)。
(5)图乙中,若蜡烛燃烧变短导致烛焰中心下降1cm,光屏上的像会向 (上或下)移动;移动的距离 (大于、小于或等于)1cm。
(6)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
26.(2021•南城县模拟)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比较规范的操作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C.将三者分散排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高度进行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填符号)
(6)当固定透镜位置如图甲,蜡烛由图示位置逐渐向右移动到标尺“25cm”处,通过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出现清晰的像,在此次移动过程中,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变化是
A.始终增大 B.始终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E.保持不变。
27.(2021•宜春一模)(一)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选填“1”“2”“3”或“4”)。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8.(2022•渝水区校级模拟)小明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照片(同一个人,本人蹲着,水中的倒影却是站着的),他按照网友说的方法,在地上泼一瓶水。将手机照相机打开就可以拍出这样的照片,他试了好很多次都没有成功,他想:“难道这张照片是假的?”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和同学小华一起走进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自己的疑惑。
(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和两支相同的蜡烛,应选 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 (选填“厚“或“薄”);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时首先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将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物与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到镜面距离的关系,请你再帮他们在答题卡对应位置的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用填写数据);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所在的位置,然后该怎么观察,他们两个人有不同的意见,你支持 (选填“小明”或“小华”);
小明说:“在玻璃板前方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是否能看到像。”
小华说:“在玻璃板后方直接观察白卡片上是否能看到像,不能借助玻璃板。”
(5)经过实验探究,小明揭开了事实真相,这张图片 (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用照相机拍摄的。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9.(2022•渝水区校级模拟)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他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3km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个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的时间(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1)请你计算光传播的时间(保留一位小数);
(2)伽利略能否准确地测出光速,为什么?
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解:A、如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像出现在光具座70~80cm之间,故A符合题意;
B、如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则此时的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40cm,像出现在光具座100cm以外,所以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此时的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此时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答】解:
(1)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丙图。
(2)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
(3)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
(4)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
综上可知,若凸透镜从远处逐渐贴近刻度尺,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丙→甲→丁→乙。
故选:A。
3.【解答】解:AB、由图知:f<u<2f,v>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
C、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须向左移动,故C错误;
D、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因为左右方向的玻璃杯面是一个弧形样子,中间厚边缘薄,与凸透镜一样,所以是左右方向发生变化;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故甲可能是,丙不可能;凸透镜不会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故乙不可能;
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故丁可能。
故选:D。
5.【解答】解:AB、树枝斜插在湖水中,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枝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OA是树枝在水上的部分,OB是由于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错误;
CD、斜插在湖水中的树枝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看起来向上偏折,OC是由于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若在桌面右端用力向上提桌面,使桌面绕点O转动到与水平面成5°夹角,(即桌面逆时针转动了5°)此时入射光线与桌面之间的夹角增大了5°,则入射角会减小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会减小5°,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小了10°;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也变小,则反射光线的方向会向左移动,故标尺上的光斑向左移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球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像关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像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也相对于镜面对称,由于物的运动方向与镜面成45°角,像的运动方向也应与镜面成45°角,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图所示:
故选:D。
8.【解答】解:录音棚的墙壁贴有一层皮质松软的材料,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减弱回声,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A。
二.多选题(共3小题)
9.【解答】解:A、将蜡烛从32cm刻度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物距一直小于焦距,成虚像,此时物距变小,像变小,故A正确;
B、将蜡烛放在10cm处,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由于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C正确;
D、将蜡烛从图中所示位置移动到25cm刻度处,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需要将光屏右移,故D错误。
故选:ABC。
10.【解答】解:
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已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将老花镜放到透镜左侧和蜡烛之间的某位置,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会使像靠近凸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图中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
由图知,u=50cm﹣30cm=20cm;v=65cm﹣50cm=15cm;
由上分析得:20cm>2f,f<15cm<2f,解得:7.5cm<f<10cm,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5cm刻度处时,物距=50cm﹣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由前面解答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移去光屏,在透镜的右侧观察,也能看到清晰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B。
11.【解答】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光的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图知:
因为第一条入射光线平行于下面平面镜,所以第一条入射光线与上面平面镜的夹角为θ,
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90°﹣θ;
结合几何知识可知:
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90°﹣2θ;
第三次的入射角为:90°﹣3θ;
第N次的入射角为:90°﹣Nθ。
要想延原来光路返回 需要光线某次反射的入射角为零
所以有 90°﹣Nθ=0,
解得:θ=90°N,由于N为自然数,所以θ不能等于4°。
故选:BC。
三.填空题(共13小题)
12.【解答】解:女生的声音尖而细,男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即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所以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
13.【解答】解:(1)上方镜是放大镜,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下方镜是平面镜,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是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14.【解答】解: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前;凹。
15.【解答】解: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是固定的,不随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小华取点光源放在A点处,A处的距离要小于焦距,所处折射光线相对于主光轴是发散的,所以在凸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将变大。
故答案为:保持原位置不变;变大。
16.【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故图乙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示意图;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使光线发散一些。
故答案为:乙;凹。
17.【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甲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u<f;图乙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2f>u>f;图丙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因此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如果乙图中凸透镜上滴了一滴水,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像变小了,可将瓶盖向靠近说明书方向适当移动,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则透过水滴看到的字的大小将与图乙相同。
故答案为:丙;靠近。
18.【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要增大取景范围,就是要使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物距应变大、像距应变小,而焦距调小后,相当于增大了像距,减小了像距,所以要把焦距调小一些。
故答案为:缩小;小。
19.【解答】解:(1)由图可知,NN′是∠AOB的角平分线,因此NN′是法线;
(2)因为BO和OC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3)∠BON是入射角,度数是:90°﹣∠BOM′=90°﹣30°=60°,反射角=入射角=60°;折射角为∠CON′,∠CON′=90°﹣55°=35°;
故答案是:BO;35。
20.【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长喊话的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村民耳中;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判断熟人的身份。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21.【解答】解:(1)铃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由图可知,该标志是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声源处。
22.【解答】解: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人耳能听到;人们利用声呐可以发现鱼群的动向、鱼群所在地点、范围,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信息。
23.【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原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
24.【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
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镯发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5.【解答】解:(1)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所以透镜的焦距约为10cm;
(2)小明将该凸透镜与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如图位置上,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成像规律是投影仪;
(3)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动,此时的物距为50.0cm﹣35.0cm=15.0cm,像距为80.0cm﹣50.0cm=30.0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的65cm处,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小明接着将他的近视限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像会推迟会聚,此时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由于像距变大了,此时像会变大;
(5)若蜡烛燃烧变短导致烛焰中心下降1cm,由于此时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则物体移动的距离要小于像移动的距离,即像移动的距离大于1cm;
(6)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10;(2)投影仪;(3)65;(4)右;变大;(5)上;大于;(6)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
26.【解答】解:(1)“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这样误差较小,故B正确;
(2)图中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50cm处时,即u>2f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与像都变大。
(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会向光屏的上方移动。
(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6)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在u=v=2f时最小,距离是4f;
因为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2f=30cm,故当蜡烛在20cm处时,u=2f,此时蜡烛和光屏的距离最小,故由图示位置向25cm移动时,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再变大。故C正确。
故答案为:(1)B;(2)缩小;照相机;(3)变大;(4)上;(5)B;(6)C。
27.【解答】解:(1)凸透镜焦距为10cm,使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u=9cm,小于焦距,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则人眼在B处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4;
(2)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u=25cm﹣10cm=15cm,v=55cm﹣25cm=30cm;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现在的物距30cm,现在的像距15cm,所以凸透镜放在40cm刻度线上,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则成像远离透镜,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远离透镜。
故答案为:(1)B; 4;(2)放大; 40;(3)远离。
28.【解答】解:
(1)透明玻璃板比较透明,透过的光多,反射的光少,蜡烛成像不够清晰;茶色玻璃比较暗,透过的光少,反射的光多,蜡烛成像更清晰。所以应选茶色玻璃板;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将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实验中应多次测量,表格如下: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故支持小华的观点;
(5)根据图片可知,能观察到物体和物体经过水面所成的虚像,虚像也能通过照相机成像。
故答案为:(1)茶色玻璃板;薄;(2)较暗;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见上表;(4)小华;(5)是。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9.【解答】解:(1)根据v=st可得,
光传播3km的时间:t=sc=3000m3×108m/s=1.0×10﹣5s;
(2)伽利略无法准确测量出光速,因为光速太快,在3km的路程上运动的时间太短,当时条件无法准确测量出这段时间。
答:(1)光传播3km用的时间约为1.0×10﹣5s;
(2)伽利略不能准确的测出光速,原因是光速太快,在3km的路程上运动的时间太短,当时条件无法准确测量出这段时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5页。
这是一份2022年广西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