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套提升模拟卷含答案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2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2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K 39 Cr 52 P 209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草纲目》记载:“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甚获利也”。下列有关石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灰”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有机物、富集金属元素
B.“淋汁”是浸取过程,主要涉及溶解和过滤操作
C.“发面”是利用石碱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CO2
D.“浣衣”是石碱溶液溶解污垢,属于物理变化
2.某烃的结构简式为eq \a\vs4\a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C.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D.该烃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3.我国科学家以MS2为催化剂,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实现常温电催化合成氨,其反应历程与相对能量模拟计算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i2SO4溶液利于MS2对N2的活化
B.两种电解质溶液环境下从N2→NH3的焓变不同
C.MS2(Li2SO4溶液)将反应决速步(·N2→·N2H)的能垒降低
D.N2的活化是N≡N键的断裂与N—H键形成的过程
4.下图是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光解水制氢的反应原理示意图。在光照下,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后,然后流向对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半导体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对电极移动
D.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
5.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x、y、z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z为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25 ℃时,0.01 ml/L w溶液中,eq \f(c(H+),c(OH-))=1.0×10-10。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a<b<c<d
B.氢化物的沸点:b>d
C.x的电子式为
D.y、w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6.25 ℃时,将浓度均为0.1 ml·L-1、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 mL,Va、V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a(HA)=10-6
B.b点时,c(B+)=c(A-)=c(H+)=c(OH-)
C.c点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7.根据下列实验的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8.(14分)某矿样用过量酸溶解并过滤,所得滤液A主要含COeq \\al(2-,3)、Ni2+、SOeq \\al(2-,4)、H+、Fe2+、Fe3+、OH-、Mg2+、Mn2+九种离子中的七种。将A中金属元素进行分离以备利用,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请根据题给信息填空:
(1)滤液A中不能大量存在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
(2)已知“滤渣1”是MnO2,步骤①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某Ni(OH)2、Mg(OH)2共沉淀的混合体系中,若c(Ni2+)=5.5×10-11 ml·L-1,则c(Mg2+)=______________。
(4)假定步骤①中NaClO恰好反应,欲检验滤液3中的酸根离子,需优先检验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为测定该矿样中铁元素的含量,取20.0 g矿石,按上述流程操作,将________(填“滤渣1”“滤渣2”或“滤渣3”)完全酸溶,再使其中的铁元素还原为Fe2+,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到100 mL,取出20.00 mL用 0.100 0 ml·L-1 KMnO4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为________色,共消耗KMnO4溶液16.00 mL,经计算矿样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9.(14分)重铬酸钾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由含铬废液(主要含Cr3+、Fe3+、K+、SOeq \\al(2-,4)等)制备K2Cr2O7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Ⅰ.在酸性条件下,H2O2能将Cr2Oeq \\al(2-,7)还原为Cr3+。
Ⅱ.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②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氧化”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化”过程中发生反应2CrOeq \\al(2-,4)+2H+Cr2Oeq \\al(2-,7)+H2O(K=4×1014)。已知,“酸化”后溶液中c(Cr2Oeq \\al(2-,7))=1.6×10-3 ml·L-1,则溶液中c(CrOeq \\al(2-,4))=________。
(5)“结晶”后得到K2Cr2O7 (M=294 g·ml-1)产品0.500 0 g,将其溶解后用稀H2SO4酸化,再用浓度为1.000 0 m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9.00mL,则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滴定反应为K2Cr2O7+6(NH4)2Fe(SO4)2+7H2SO4===K2SO4+Cr2(SO4)3+6(NH4)2SO4+3Fe2(SO4)3+7H2O]
(6)在K2Cr2O7存在下,可利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实现含苯酚废水的有效处理,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中间室中NaCl溶液的浓度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15分)碳、氮、硫是中学化学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火箭的燃料是液态偏二甲肼(CH3)2N—NH2,氧化剂是液态四氧化二氮。二者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能量,同时生成无毒、无污染的气体。已知室温下,1 g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为42.5 kJ,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98 K时,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a kJ·ml-1 (a>0)。N2O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达到平衡时, N2O4的浓度为NO2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
①298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②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B、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
c.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③若反应在398 K进行,某时刻测得n(NO2)=0.6 ml、n(N2O4)=1.2 ml,则此时v正__________v逆(填“>”“Cu,故D错误。
8.[解析] (1)因滤液A呈酸性,所以OH-和COeq \\al(2-,3)不能大量存在。(2)加入强氧化性的NaClO,Fe2+和Mn2+被氧化,酸性环境下Mn2+被氧化为MnO2沉淀而除去。(3)根据Ksp[Ni(OH)2]=c(Ni2+)·c2(OH-)代入数据得c2(OH-)=1×10-5,因在同一溶液中,根据Mg(OH)2的Ksp求得c(Mg2+)=eq \f(1.2×10-11,1×10-5) ml·L-1=1.2×10-6 ml·L-1。(4)NaClO被还原为Cl-,Cl-用AgNO3检验,而滤液中的SOeq \\al(2-,4)也会与Ag+形成沉淀,会干扰Cl-的检验,所以应先检验SOeq \\al(2-,4)。(5)Fe3+在溶液调至pH=3.7时沉淀完全,因此含有Fe元素的滤渣为滤渣2;根据化合价变化得关系式:5Fe2+~KMnO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eq \f(0.100 0 ml·L-1×0.016 L×5×5×56 g·ml-1,20.0 g)×100%=11.20%。
[答案] (1)COeq \\al(2-,3)、OH-(2分)
(2)ClO-+Mn2++H2O===MnO2↓+Cl-+2H+、2H++ClO-+2Fe2+===2Fe3++Cl-+H2O(每个方程式2分,共4分)
(3)1.2×10-6 ml·L-1(2分)
(4)SOeq \\al(2-,4)(2分)
(5)滤渣2(1分) 浅紫(1分) 11.20%(2分)
9.[解析] (1)根据流程图可知,滤渣①为Cr(OH)3、Fe(OH)3,在“氧化”步骤中滤渣①中的Cr(OH)3被氧化为K2CrO4,故滤渣②为Fe(OH)3。(2)“氧化”步骤是在碱性条件下H2O2将Cr(OH)3氧化为K2CrO4,H2O2被还原为H2O,其化学方程式为2Cr(OH)3+3H2O2+4KOH===2K2CrO4+8H2O。(3)在酸性条件下,K2CrO4会转化为K2Cr2O7,而过量的H2O2能将Cr2Oeq \\al(2-,7)还原为Cr3+,故先通过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再冷却后酸化,故“加热”的目的是分解除去过量的H2O2或防止H2O2在酸性条件下将Cr2Oeq \\al(2-,7)还原为Cr3+。(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eq \f(c(Cr2Oeq \\al(2-,7)),c2(H+)·c2(CrOeq \\al(2-,4)))=4×1014,“酸化至pH=1”即“酸化”后溶液中c(H+)=10-1ml·L-1,根据题意又知c(Cr2Oeq \\al(2-,7))=1.6×10-3 ml·L-1,代入K的表达式得c(CrOeq \\al(2-,4))=2×10-8 ml·L-1。(5)根据题意可知,消耗的(NH4)2Fe(SO4)2的物质的量为1.000 0 ml·L-1×0.009 L=0.009 ml,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应的数量关系为K2Cr2O7~6(NH4)2Fe(SO4)2,得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0.001 5 ml,则产品中K2Cr2O7的质量为0.001 5 ml×294 g·ml-1=0.441 g,故产品的纯度为eq \f(0.441 g,0.500 0 g)×100%=88.2%。(6)①苯酚在负极失电子变为CO2,其电极反应式为C6H5OH+11H2O-28e-===6CO2↑+28H+。②为了维持溶液的电中性,负极产生的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中间室,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r2Oeq \\al(2-,7)+7H2O+6e-===2Cr(OH)3↓+8OH-,产生的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中间室,在中间室H+与OH-结合为H2O,将氯化钠溶液稀释了,故中间室中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减小。
[答案] (每空2分)
(1)Fe(OH)3
(2)2Cr(OH)3+3H2O2+4KOH===2K2CrO4+8H2O
(3)分解除去过量的H2O2(或防止H2O2在酸性条件下将Cr2Oeq \\al(2-,7)还原为Cr3+)
(4)2×10-8 ml·L-1
(5)88.2%
(6)①C6H5OH+11H2O-28e-===6CO2↑+28H+
②减小
10.(1)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 ΔH=-2 550 kJ·ml-1(3分)
(2)①6.67(2分) ②d(2分) ③<(2分)
(3)①b(2分) ②d(2分) ③c(Na+)>c(SOeq \\al(2-,4))>c(NHeq \\al(+,4))>c(OH-)=c(H+)(2分)
11.[解析] (2)①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具有半充满和全充满的电子排布构型的元素的稳定性较高,所以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
②无机苯类似苯结构,分子存在大π键。由单方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含空轨道的原子形成配位键。
③类比苯的结构可知,由硼氮原子形成平面六元环结构,所有原子共面,B、N都是sp2杂化。
(3)硅烷相对分子质量随着硅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硅烷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硅烷沸点升高;氢原子的电负性大,吸引电子能力比硅强。
(4)三氯化砷分子中价层电子有4对,其中3对成键电子对、1对孤电子对,VSEPR模型包括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故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AsOeq \\al(3-,4)中价层电子对数为4+eq \f(5+3-4×2,2)=4,4对电子对都是成键电子对,它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5)钋晶胞模型如图所示:1个晶胞含1个钋原子。1 cm=1×1010 pm,m(P)=eq \f(209,NA) g;ρ=eq \f(m,V)=eq \f(m(P),a3) g·cm-3,a3=eq \f(209,NA×ρ) cm3,a=eq \r(3,\f(209,ρNA)) cm=eq \r(3,\f(209,ρNA))×1010 pm。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或[Ar]3d104s24p2)(2分)
(2)①3(1分) ②配位(1分) ③sp2(1分)
(3)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2分) 氢原子的电负性比硅原子的电负性大(2分)
(4)四面体形(2分) 正四面体形(2分) (5) eq \r(3,\f(209,ρNA))×1010(2分)
12.(1) (1分) (2)浓硫酸、浓硝酸、加热(1分) 取代反应(1分) 保护酚羟基,以防被氧化(1分) (3)AC(2分)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
产生白色沉淀
X一定是Cl2
B
向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H2O2浓溶液
产生大量气泡
碱性条件下,H2O2被ClO-氧化成O2
C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HA放出的H2多
酸性:HA>HB
D
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
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金属活动性:Cu>Fe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物质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Ksp(25 ℃)
Fe(OH)3
2.7
3.7
4.0×10-38
Fe(OH)2
7.6
9.6
8.0×10-16
Ni(OH)2
7.2
9.2
5.5×10-16
Mg(OH)2
9.6
11.1
1.2×10-11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Cr3+
4.9
6.8
Fe3+
1.5
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6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4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2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