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3——8 古诗二首【说课稿】
展开8.《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写景的古诗,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是一首即景生情的诗,三、四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诗篇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中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诠释策略、对比联系等方法感悟到古诗的美,再通过古诗图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感悟庐山瀑布的壮丽及诗中蕴含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这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两首诗很多孩子早已熟读成诵,所以在读准字音上无须多费工夫,关键是让孩子去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美,去初步领会诗文所蕴涵的哲理。若要二年级的学生单凭诗句来领会诗文的意境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将诗歌的意境美与诠释图片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景观、不同的诗人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2.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上下文了解“紫烟”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教学分析出两首古诗的关联。
难点:通过两首诗对比教学诠释如何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教学过程。
《登鹳雀楼》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2.解题:“登”:登上。“鹳雀”:一种鸟。“鹳雀楼”:楼名。“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3.介绍鹳雀楼及写诗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
1.学习一二行。
(1)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景:一天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出示:A、“依”有三个意思:靠、依靠;按照;顺从。“白日依山尽“中的”依“是什么意思?
(2)在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白日)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青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语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
(3)指名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流向大海。
2.学习三四行。
(1)谈话: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读三四行,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3)诗句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
(4)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四)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1.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2.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把想象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的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4.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5.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望庐山瀑布》
(一)课前谈话。
看图猜古诗。同学们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现在老师就请你来猜一猜。交流李白资料。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谁来说一说。
(二)导入新课。
(揭题板书)一起读诗题。认识“瀑、布”两个生字。学情调查:以前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
1.初读古诗,读通读顺。都读过这首诗,老师可要考考你:能把这首诗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认识生字:照、炉、烟、遥、挂、川
3.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口头组词。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三)精读古诗,了解诗句意思。
学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现在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可以多读几遍。读懂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有不懂的地方画个小问号,交流的时候提出来。
1.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交流读懂的内容。
2.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学生交流,我进行点拨:
(1)“香炉”:出示香炉和香炉峰的图片:看,这座山的形象像——香炉,所以这座山叫作“香炉峰”。
(2)“挂前川”:借助书中插图理解意思。
(3)出示书中插图,诗人远望瀑布就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诗句中的哪个词表示“远望”?(遥看)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1.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首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谁先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播放视频,欣赏庐山美景。
(五)背诵古诗,感悟积累。
1.诗人这雄伟壮观的瀑布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这流传千古的诗句你记住了吗?快速练背。
2.这么美的诗不仅要会背,还要会写,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这首诗要抄在方格里,对我们写字的要求更高了。把字写在每个方格的中间。如果有不会写的字你可以看看书,如果你能不看书,就写出来。那就太棒了,开始吧。
3.作业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