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老高考)第八章 微专题55 电场能的性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老高考)第八章 微专题55 电场能的性质【解析版】,共7页。
1.(多选)如图所示,一倾角θ=30°的光滑绝缘斜槽,放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小球从斜槽顶端A处,以初速度v0沿斜槽向下运动,能到达斜面底端B处.则运动过程中( )
A.小球不可能做减速运动
B.小球的电势能增加
C.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的机械能增量
D.电场力的冲量可能与重力的冲量相同
答案 ABC
解析 能到达斜面底端B处,说明电场力小于或等于小球自身重力,则小球做加速或匀速运动,不会做减速运动,故A正确;小球所受电场力与位移方向夹角为钝角,则电场力做负功,所以其电势能增加,故B正确;根据除重力外其他力做功为机械能的改变量,可知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的机械能增量,故C正确;根据冲量的定义式,有I=Ft,电场力的冲量大小可能与重力的冲量大小相等,但二者冲量的方向恰好相反,故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正方形,在A、B两点均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先将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Q1从无穷远处(电势为0)移到正方形的中心O点,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再将Q1从O点移到C点并固定.最后将一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Q2从无穷远处移到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Q1移入之前,O点的电势为eq \f(W,q)
B.Q 1从O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0
C.Q 2从无穷远处移到O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1.5W
D.Q 2在O点的电势能为-3W
答案 AD
解析 将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Q1从无穷远处(电势为0)移到正方形的中心O点,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得qU∞O=-W,解得U∞O=-eq \f(W,q),又根据U∞O=0-φO=-φO可得正方形的中心O点电势为φO=eq \f(W,q),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与放不放试探电荷无关,所以Q1移入之前,O点的电势为eq \f(W,q),故A正确;由两个等量正电荷周围电势分布可知,O点与C点电势不相等,所以Q 1从O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不为0,故B错误;将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Q1从无穷远处(电势为0)移到正方形的中心O点,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根据对称性可知,在A、B两点固定的点电荷分别对Q1做功为W0=-eq \f(W,2).将一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Q2从无穷远处移到O点,在A、B两点固定的点电荷分别对Q2做功W1=-2W0=W,同理Q1对Q2做功也是W.所以Q 2从无穷远处移到O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3W,电势能减小3W,也就是Q 2在O点的电势能为-3W,故D正确,C错误.
3.(多选)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C、D三点电势分别为1.0 V、2.0 V、3.0 V,正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则( )
A.E点的电势与C点的电势相等
B.UEF与UCB相同
C.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q \f(20\r(3),3) V/m
D.电场强度大小为20eq \r(3) V/m
答案 BC
解析 已知正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且A、C、D三点电势分别为1.0 V、2.0 V、3.0 V,延长DC至点G,使DC=CG,连接BG,可知UDC=UCG=1 V,故A、B、G的电势相等为1 V,C、F电势相等为2 V,D、E电势相等为3 V,所以E点的电势与C点的电势不等,A错误;由于UEF=3 V-2 V=1 V,UCB=2 V-1 V=1 V,故UEF与UCB相同,B正确;B、C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为d=0.1cs 30° m=eq \f(\r(3),20) m,则有E=eq \f(UCB,d)=eq \f(20\r(3),3) V/m,C正确,D错误.
4.如图所示,边长为10 cm的正立方体ABCD-A′B′C′D′处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B′、B点的电势分别为φA=φC=φB′=4 V、φB=10 V,则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120 V/m
B.60eq \r(3) V/m
C.40eq \r(3) V/m
D.40eq \r(2) V/m
答案 B
解析 因为φA=φC=φB′=4 V可知,A、B′、C三点构成的平面为等势面,从B点向平面AB′C引垂线的方向为场强方向,且B点与平面AB′C的电势差为U=6 V,由几何关系可知,B点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eq \f(10,\r(3)) cm=eq \f(0.1,\r(3)) m,则场强大小E=eq \f(U,d)=eq \f(6,\f(0.1,\r(3))) V/m=
60eq \r(3) V/m,故选B.
5.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内存在匀强电场,其中∠θ=60°,BC=8 cm,CD=4 cm.在D点有一粒子源,可以沿平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动能为6 eV的质子,质子经过A点、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12 eV和10 eV,不考虑质子间的相互作用.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50 V/m B.75 V/m
C.100 V/m D.200 V/m
答案 D
解析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AD=6 cm,根据动能定理得UDAe=EkA-EkD=6 eV,所以UDA=
6 V.同理可得UDC=4 V.根据上述关系作图(如图所示),AE为一条等势线,过D点作AE的垂线交于点F.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DF=eq \f(1,2)AD=3 cm,UDF=UDA=6 V,则E=eq \f(U,d)=eq \f(UDF,DF)=eq \f(6 V,0.03 m)=200 V/m,故选D.
6.(多选)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场所形成的一簇电场线,图中E 、F、 G、 H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圆周上的四个点,E、H点在y轴上,G点在x轴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O点的电场强度小于E点的电场强度
B.O、E间的电势差小于H、O间的电势差
C.正电荷在O点时的电势能小于其在G点时的电势能
D.将正电荷从H点移到F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其做正功
答案 BD
解析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代表场强大小,所以O点的电场强度大于E点的电场强度,故A错误;OE与HO间距相等,但是H、O间的电场线密集,平均场强大,根据U=eq \x\t(E)d可知,O、E间的电势差小于H、O间的电势差,故B正确;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所以O点电势大于G点,所以正电荷在O点时的电势能大于其在G点时的电势能,故C错误;H点电势大于F点电势,所以正电荷在H电势能更大,从H到F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故D正确.
7.(2022·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虚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M和N是轨迹上的两点.设M点和N点的电势分别为φM、φN,粒子在M和N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M、aN,速度大小分别为vM、vN,电势能分别为EpM、Ep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MaN
C.φ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加练第9章 微专题57 电场能的性质 (含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题45电场能的性质,共7页。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物理总复习之加练半小时 第八章 微专题55 电场中的图像问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掘φ-x图像中的两个隐藏信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