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1.2.2 化学电源 作业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9443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1.2.2 化学电源 作业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9443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1.2.2 化学电源 作业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9443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练习题,共9页。
1.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n电极是负极
B.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2OH-===Zn(OH)2
D.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pH保持不变
解析:选D 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的反应为Zn-2e-+2OH-===Zn(OH)2,正极发生的反应为Ag2O+2e-+H2O===2OH-+2Ag,OH-数目不变,但水被消耗,溶液pH升高。
2.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硫酸,工作时的电池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b为正极被氧化
B.溶液的pH不断减小
C.SO eq \\al(\s\up1(2-),\s\d1(4)) 只向PbO2处移动
D.溶液的pH不断增大
解析:选D 由Pb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看出Pb是负极,A错误;由题给电极反应可以看出硫酸不断被消耗,故pH不断增大,B错误,D正确;原电池工作时,整个电路中负电荷的流向是一致的,外电路中,电子由Pb极流向PbO2极;内电路中,阴离子(SO eq \\al(\s\up1(2-),\s\d1(4)) 和OH-)移向Pb极,C错误。
3.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下列关于以上各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Fe棒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B.乙: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C.丙:锌筒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丁:使用一段时间后硫酸铅沉淀在电极板上,溶液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解析:选A 在铜、铁原电池中,Fe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变为Fe2+,A错误;在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由于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因此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B正确;在锌锰干电池中,由于活动性:Zn>C,所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变为Zn2+,所以随着电池的使用,锌筒不断被消耗而逐渐变薄,C正确;在铅蓄电池中,负极上Pb失去电子变为Pb2+,与溶液中的SO eq \\al(\s\up1(2-),\s\d1(4)) 结合形成PbSO4,在正极上发生反应:PbO2+4H++SO eq \\al(\s\up1(2-),\s\d1(4)) +2e-===PbSO4+2H2O,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硫酸铅沉淀在电极板上,溶液中H2SO4的浓度降低,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D正确。
4.现有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注:质子指H+,质子交换膜仅允许H+通过。
A.Pt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B.该电池工作时质子从Pt1电极经过内电路流到Pt2电极
C.Pt1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SO2+2H2O-2e-===SO eq \\al(\s\up1(2-),\s\d1(4)) +4H+
D.该电池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
解析:选A 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生成水,则Pt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e-+4H+===2H2O,故A错误;放电时,质子向正极移动,Pt1电极为负极,Pt2电极为正极,则该电池工作时质子从Pt1电极经过内电路流到Pt2电极,故B正确;Pt1电极通入SO2和H2O,SO2在负极失电子生成SO eq \\al(\s\up1(2-),\s\d1(4)) ,则Pt1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SO2+2H2O-2e-===SO eq \\al(\s\up1(2-),\s\d1(4)) +4H+,故C正确;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起到了环保的作用,产物中有硫酸,而且能发电,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故D正确。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氮的氧化物的污染日趋严重,某企业根据处理该污染物的原理设计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在处理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电子流动的方向:石墨Ⅰ电极→负载→石墨Ⅱ电极→熔融NaNO3→石墨Ⅰ电极
B.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O2+4e-+2N2O5===4NO eq \\al(\s\up1(-),\s\d1(3))
C.O2在石墨Ⅱ附近发生还原反应,Y为N2O5
D.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和O2的体积比为4∶1
解析:选A 电子流动的方向:石墨Ⅰ电极→负载→石墨Ⅱ电极,A项错误;石墨Ⅱ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N2O5===4NO eq \\al(\s\up1(-),\s\d1(3)) ,B项正确;石墨Ⅱ电极上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负极的NO2被氧化,N元素化合价升高,Y应是N2O5,C项正确;电极反应分别为NO2+NO eq \\al(\s\up1(-),\s\d1(3)) -e-===N2O5,O2+2N2O5+4e-===4NO eq \\al(\s\up1(-),\s\d1(3)) ,根据电子转移数守恒可知,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和O2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4∶1,D项正确。
6.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2e-===2I-+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C.充电时,b电极每增重0.65 g,溶液中有0.02 ml I-被氧化
D.充电时,a电极接外电源负极
解析:选D 根据题图,左侧a电极发生反应I2Br-+2e-===2I-+Br-,是还原反应,右侧b电极发生反应Zn-2e-===Zn2+,可以得出放电时总反应为I2Br-+Zn===Zn2++Br-+2I-,故b为原电池负极,a为原电池正极。A正确,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2e-===2I-+Br-;B正确,放电时,由总反应可知离子数目增大;C正确,充电时,b电极每增重0.65 g,被还原的Zn2+的物质的量为0.01 ml,则消耗0.02 ml I-;D错误,a电极是电池正极,充电时,应接外电源正极。
7.可用于检测CO的某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几乎不变
C.电极Ⅰ上发生反应:CO-2e-+H2O===CO2+2H+
D.电极Ⅱ上发生反应:O2+2H2O+4e-===4OH-
解析:选D 该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电池的总反应为2CO+O2===2CO2,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几乎不变,B项正确;由图可知,CO在负极上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为CO-2e-+H2O===CO2+2H+,C项正确;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电极Ⅱ为正极,酸性环境中其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D项错误。
8.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如图所示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解析:选B 根据原电池的装置特征,知镁电极为负极,A错误;H2O2为氧化剂,在石墨电极上被还原为OH-,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e-===2OH-,则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B正确,C错误;在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D错误。
9.锌—空气电池的电容量大,可作为汽车的清洁能源。总反应为2Zn+O2+2H2O===2Zn(OH)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可以用稀硫酸做电解质溶液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
C.空气扩散电极上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
D.阻隔空气进入锌—空气电池,电池停止工作
解析:选A 由电极产物Zn(OH)2可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A项错误;由总反应可知,Z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负极,电子从b到a极,B项正确;碱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C项正确;阻止空气进入后,正极反应物氧气不足,反应停止,D项正确。
10.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设计出一种从污水“提取”潜在电能的新型微生物电池,该电池能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同时发电,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已知a电极为惰性材料,b电极为Ag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负极,b电极是正极
B.b电极发生的反应是Ag2O+2e-+2H+===2Ag+H2O
C.a电极每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CO2,可向b电极转移0.1 ml电子
D.高温条件下,该电池不能正常工作
解析:选C 根据题图中电子流动方向,可判断a电极是负极,b电极是正极,故A正确;b电极是正极,Ag2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g2O+2e-+2H+===2Ag+H2O,故B正确;a电极发生反应的有机基质是什么物质未说明,故电子转移的数目无法确定,故C错误;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死亡,导致电池无法正常工作,故D正确。
11.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 eq \\al(\s\up1(2-),\s\d1(4))
B.放电时,1 m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 ml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 eq \\al(\s\up1(2-),\s\d1(4)) ===2Zn+O2↑+4OH-+2H2O
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解析:选D 由题给装置图可知,放电时负极锌失去电子后结合OH-生成Zn(OH) eq \\al(\s\up1(2-),\s\d1(4)) ,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 eq \\al(\s\up1(2-),\s\d1(4)) ,A项正确;放电时,正极上CO2得电子生成HCOOH,CO2中C的化合价为+4,HCOOH中C的化合价为+2,1 ml CO2转化为1 ml HCOOH,转移2 ml电子,B项正确;充电时阴极上Zn(OH) eq \\al(\s\up1(2-),\s\d1(4)) 参与反应得到锌,阳极上H2O参与反应得到氧气,电池总反应为2Zn(OH) eq \\al(\s\up1(2-),\s\d1(4)) ===2Zn+O2↑+4OH-+2H2O,C项正确;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H2O-4e-===O2↑+4H+,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D项错误。
12.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能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做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就是H+)和水分子通过。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
(2)Pt(a)电极是电池_____(填“正”或“负”)极。
(3)电解液中的H+向_________(填“a”或“b”)极移动。
(4)如果该电池工作时消耗1 ml CH3OH,则电路中通过____ ml电子。
(5)比起直接燃烧燃料产生电力,使用燃料电池有许多优点,其中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高,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装置为原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Pt(a)电极通入甲醇,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电池负极。
(3)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Pt(a)为负极,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电极Pt(b)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与H+结合生成H2O,电解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即向b电极移动。
(4)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3OH+H2O-6e-===CO2+6H+,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该电池工作时消耗1 ml CH3OH,则电路中通过6 ml电子。
(5)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高,甲醇反应的产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答案:(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负 (3)b (4)6 (5)对环境无污染
13.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如H2、CO、CH4、CH3OH、NH3等)与O2反应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甲烷燃料电池(Na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如图所示:
①A为生物燃料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放电过程中,H+由________极区向________极区迁移(填“正”或“负”)。
④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_______ L。
⑤该电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高温下工作。
(3)CO为无色无味有毒气体,世界各国每年均有不少人因CO中毒而失去生命。一种CO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装置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请回答:
①a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作时,O2-由电极________向电极________移动(填“a”或“b”,下同),电子由电极________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________。
解析:(1)负极为CH4,失电子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CO eq \\al(\s\up1(2-),\s\d1(3)) ,故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 eq \\al(\s\up1(2-),\s\d1(3)) +7H2O;正极O2得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OH-,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为CH4+2O2+2OH-===CO eq \\al(\s\up1(2-),\s\d1(3)) +3H2O;随着放电反应的进行,OH-不断被消耗,pH减小。(2)①O2→H2O发生还原反应,故A为燃料电池的正极,B为燃料电池的负极。②由于电解质中含有H+,故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③放电过程中,H+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④葡萄糖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可得关系式:1 ml O2~1 ml CO2,即每消耗1 ml O2,理论上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CO2气体。⑤由于高温下微生物蛋白质发生变性,故该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3)①根据元素价态变化可知,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O+O2--2e-===CO2,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总反应为2CO+O2===2CO2。②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O2-由电极b向电极a移动。
答案:(1)CH4+10OH--8e-===CO eq \\al(\s\up1(2-),\s\d1(3)) +7H2O O2+2H2O+4e-===4OH- 减小
(2)①正 ②O2+4H++4e-===2H2O C6H12O6+6H2O-24e-===6CO2↑+24H+ ③负 正 ④22.4 ⑤不能
(3)①CO+O2--2e-===CO2 ②b a a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当堂检测题,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课一练,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