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5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文言文比较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期中复习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及鲁肃过寻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仲永从一个天才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而吕蒙由“吴下阿蒙”让鲁肃“刮目相待”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仲永毁于父亲之手,而吕蒙成于孙权之劝。这两个关于学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
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③但当涉猎 ④寻复南奔
(2)翻译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3.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解释加点词。
①但当涉猎但:
②见往事耳往事: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恐已暮矣暮: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C孰若孤 孰与昧行乎
D晋平公问于师旷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翻译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4)吕蒙不愿学的理由和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词语。
A.援疑质理:
B.刮目相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
蒙辞以军中多务
(3)翻译下列句子。
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4)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
5.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过蒙屯下
陈寿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①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诣:拜访。 ②虞(yǘ):意料,预料。 ③造次:鲁莽,轻率。 ④拊(fǔ):抚摸。
(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权、当道
B.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达
C.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D.见往事耳
见:了解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蒙乃始就学
屠乃奔倚其下
C.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辍耕之垄上
(3)下面对《赤壁》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B.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C.作者借诗作讨论赤壁之战的成败得失,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4)下面对《孙权劝学》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情节讲故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情节详略得当,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B.三个称呼示亲疏:“孤”是君王的谦称;“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C.三种语气表态度:“邪”表示疑问语气,有责备的意味;“耳”表示限制语气,说得语重心长,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乎”表感叹语气,写出吕蒙的自得。
D.三次态度显性格:“蒙辞”说明吕蒙不爱学习;“就学”又见他知错能改;“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进步深感自豪自信。
(5)下面对《鲁肃过蒙屯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鲁肃回答吕蒙的话来看,他是一个行事草率、自恃清高的人。
B.鲁肃对待吕蒙的态度,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吕蒙才略的长进惊人。
C.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吕蒙的才略。
D.本文结合《孙权劝学》来看,吕蒙是一个率性真诚、有谋略、善学习的人。
(6)用“/”给《鲁肃过蒙屯下》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 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刮目相待(刮:擦拭)
B.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日:每天)
D.见往事耳(往事:过去的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蒙乃始就学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B.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C.遂七年不返
肃遂拜蒙母
D.结友而别
若中道而归
(3)下列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5)你读完【甲】【乙】两文后各得到了什么启发?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7.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 见:了解 B.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加
C.以我酌油知之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D.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以钱覆其口 D.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见往事耳 C.当世无双 D.但微颔之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相同的一项是
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B.非复吴下阿蒙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尝射于家圃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8.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没(mò):没入水中,指潜水。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得:掌握。道:道理,规律,技巧。所以:……的原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释担而立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③日与水居也
④见舟而畏之
(2)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3)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此处未断句)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注释:馀衣,别的衣服
﹣﹣冯梦龙《古今谭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此自矜(夸耀) B.但微颔之(点头)
C.潜觉其故(深沉) D.乃负以归(背,扛)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B.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C.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D.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卖油翁对待陈尧咨与唐临、阳城对待家僮家奴的态度,你认为对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0.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尝射于家圃
②尔安敢轻吾射
③子乃曰可教射
④而不以善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4)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①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⑤拂王旃⑥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⑦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①道:道理。②田:同“畋”,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⑤鹄(hú):天鹅。⑥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康肃公善射
②尔安敢轻吾射
③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④王引弓欲射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尝射于家圃
楚王田于云梦
C.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若欲闻射道乎?
(4)【甲】文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是 。
(5)【乙】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释担而立
②尔安敢轻吾射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钱覆其口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康肃笑而遣之
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七岁而能涉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问于没人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甲】文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C.【乙】文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告诉我们求学也好,问道也好,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的道理。
D.【甲】【乙】两文分别运用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但却揭示了相同的道理。
(4)这两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
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释担而立 ④笑而遣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尔安敢轻吾射!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同为武将,吕蒙和陈康肃为人处事有什么不同,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14.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人咸②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③,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注】①陋:丑陋 ②咸:都 ③匕箸:调羹和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睨之(斜着眼看)
C.幼时殊无异之处(特别)
D.人咸易之(容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
蒙辞以军中多务
B.久而不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有
C.幼时殊无异之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如是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如是在噬,石又再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4)从郑板桥学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
15.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效率高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B.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D.大兄何见事之晚平
徐以杓酌油沥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向吕蒙提出“不可不学”,是因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既表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劝告,也体现了对他的严格要求。
B.乙文“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表现了陈尧咨骄傲自满。
C.乙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激起记叙波澜,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D.甲乙两文都运用侧面描写,如乙文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做概括交代,不加渲染。
1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
【乙】
三上 欧阳修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亦笃学如此 ②康肃忿然曰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④以我酌油知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17.根据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解释加点字
①势担而立 ②徐以杓
③马无故亡 ④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当世无双
木兰当户织
B.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C.有善术者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D.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其子好骑
(4)解释下列语句。
①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5)甲文“陈尧咨善射体现在“ (用原文回答)”,乙文“近塞上之人”的“善术”体现在他能认识到祸与福 的道理。由乙文衍生出来的成语是 , 。
18.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卖油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康肃笑而遣之
夫君子之行
B.尝射于家圃
苛政猛于虎也
C.以我酌油知之
自以为大有所益
D.睨之,久而不去
一狼径去
(3)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与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态度形成对比,自然引出下文两人的对话。
B. 卖油翁看到“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睨之”、“但微颔之”的神态和动作耐人寻味。“睨”是眯起眼睛,似看非看,毫不钦佩,更无赞叹之意,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不是很在意和他的自信,“微颔”,还是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有些许肯定的意味。
C. 第二段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如:康肃公的“忿然”、“尔安敢轻吾射”,自矜傲慢之态溢于言表;卖油翁酌油时,“取”、“置”、“覆”、“酌”、“沥”,连贯熟练的动作,则写出了他娴熟的技能。
D. 本文富有哲理,通过详写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
(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乃取一葫芦置之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9.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甲文节选自《 》一书,它是北宋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释担而立 ④但手熟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以我酌油知之。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5)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高度概括。
20.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选自《归田录》)
【乙】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曰:“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杓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尔。”陈笑而释之。
(欧阳修《卖油翁》,选自《笔说》)
(1)解释加点词。
①释担而立
②但微颔之
③康肃忿然曰
④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
(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A.睨之/久而不去
B.以我酌油/知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
D.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
(4)欧阳修作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他写文章并不像有的“天才”那样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而是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甲文《卖油翁》就是在乙文的基础上反复修改而来。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谈谈欧阳修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以及这样修改的好处。
21.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易术
金陵人有卖药者,车载大士像。问病,将药从大士手中过,有留于手不下者,则许人服之,日获千钱。有少年子从旁观,欲得其术,俟人散后,邀饮酒家。不付酒钱,饮毕竟出,酒家如不见也。如是三。卖药人叩其法,曰:“此小术耳,君许相易,幸甚。”卖药曰:“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少年曰:“我更无他。不过先以钱付酒家,约客到绝不相问耳。”彼此大笑而罢。
(选自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释担而立
③但微颔之
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⑤俟人散后
⑥君许相易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
B.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
C.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
D.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②不付酒钱,饮毕竟出,酒家如不见也。
(4)两篇短文中“卖油翁”“卖药者”“少年”都有令人惊叹的行为,然后他们获得这些行为的途径和方法却不同。从他们身上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写出两点。
22.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③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术:方法。 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谓农夫曰 ④未及移时
(2)翻译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下列选项中的“之”解释用法与“一锄尽一身之力”的“之”一致的是
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 C.何陋之有 D.子可示我以耕之术
(4)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用“/”划分两处。
子 可 示 我 以 耕 之 术 乎
(5)比较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从乙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乙文所讲的道理。
②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么得“知”的?你得到怎样的启发?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课文《孙权劝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宋史 苏洵传》)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权,当道。)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C、闭户益读书
(益:更加)
D、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效:效仿,模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遂通《六经》
C、士大夫争传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B.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C.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D.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4)下列选项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长兄你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C.悉焚常所为文。
译文:(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
D.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
译文: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自己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
(5)下列对【甲】【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
B.【甲】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简洁而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三个艺术形象。
C.【乙】文中“闭户益读书”“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直接描写了苏洵读书刻苦、学有所成。
D.【甲】【乙】两文中的吕蒙和苏洵虽然都读书较晚,但都取得了成就,从而告诉我们: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答案与解析
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攀”,牵,引
②及鲁肃过寻阳 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仲永从一个天才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不使学 ;而吕蒙由“吴下阿蒙”让鲁肃“刮目相待”的原因是 蒙乃始就学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仲永毁于父亲之手,而吕蒙成于孙权之劝。这两个关于学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
【分析】译文:
【甲】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扳:通“攀”,牵,引。
②句意为: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到。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奇,对……感到惊奇;稍稍,渐渐;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句子翻译为: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②句中重点词有:今,现在;当涂,当权;掌,掌管;句子翻译为:你现在当权掌管重要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根据甲文的内容来看,方仲永最后沦为普通人,最关键是他没有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即:他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而吕蒙最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他学习的原因,即文中的“蒙乃始就学”。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疏通两文的文意,了解故事大意,可以看出两篇文章讲述的事情都与学习有关,方仲永因为不学习而由神童沦落为普通人,吕蒙因为学习而让人刮目相看,说明了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无论是谁,只有接受了学习,才会有进步。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感受即可。
答案:
(1)①(通“攀”,牵,引)
②(到)
(2)①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②你现在当权掌管重要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
(3)不使学 蒙乃始就学
(4)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你天资如何,都要接受后天教育。比如我的同桌一直迷恋网络游戏,在父母经受了车祸后,他明白了生活之路要自己去走,于是努力学习,现在由班级倒数成为中等生,相信他的努力能让他更为优秀。
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③但当涉猎 ④寻复南奔
(2)翻译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分析】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解答】(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孰:谁、哪里。
②句意为: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见事:知晓事情。
③句意为: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
④句意为:不久又投奔南方。寻:不久。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句意为:你现在当权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②中重点词语有书:书信;句意为: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能够“发愤读书”是因为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答案:
(1)①谁、哪里②知晓事情③只、只是④不久
(2)①你现在当权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②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4)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3.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解释加点词。
①但当涉猎但: 只,只是
②见往事耳往事: 历史
③蒙乃始就学乃: 于是,就
④恐已暮矣暮: 迟、晚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 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C孰若孤 孰与昧行乎
D晋平公问于师旷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翻译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4)吕蒙不愿学的理由和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为: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
②句意为:了解历史罢了!往事:历史
③句意为: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于是,就
④句意为:恐怕已经晚了。暮:迟、晚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项,前句句意为: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而”,表顺承。后句句意为: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而”,表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之”,代词,这。后句句意为:陈肃公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之”,代词,指老翁。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前句句意为:谁能比得上我呢?“孰”,谁。后句句意为: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孰“哪个”。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晋平公对师旷说。“于”,介词,向、对。后句句意为: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于”,介词,向、对。.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士,读书人。三:几天,这里指“几”。即:就。更:重新。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何:为什么;见:认清;句意为: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重点词有:少:年轻时; 句意为: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
(4)①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蒙辞以军中多务”可知,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根据“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知,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年纪大;
②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两篇文章都是谈学习的,从中我们应该懂得要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答案:
(1)①只 ②历史 ③于是,就 ④迟、晚。
(2)D
(3)①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②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4)军中多务(事务多);恐已暮矣(年纪大);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词语。
A.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B.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
蒙辞以军中多务
(3)翻译下列句子。
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处的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
【分析】译文:
【甲】我从小就特别爱好学习。可是家境贫寒,没办法买到书来读,只好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自手抄,并按约定日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时,砚池中的墨水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和我一同交流探讨,曾经去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的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重点实词语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句意为: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句意为:大丈夫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本题考查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
A.前句句意为: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之,结构助词,的。后句句意为: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之,结构助词,无实际意义。选项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
B.前句句意为:我小时候就喜爱学习。即,就。后句句意为: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即,就。选项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C.前句句意为: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以,介词,表因果,因为。后句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以,介词,用、拿。选项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
D.前句句意:他的言辞和态度没有从未稍有委婉。辞,名词,言辞。后句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动词,推辞。选项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本题答案为B项。
(3)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有:“尝”译为曾经,“趋”译为到,“先达”译为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句意为:(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处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思考感悟能力。解答时,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其中提到的学习道理即可。【甲】文中,宋濂幼时家贫,却一心向学。他不仅向周围人借书阅读,还虚心向名师请教,最终获有所闻。【乙】文中,吕蒙起初不注重读书,但在孙权开卷有益的建议下,通过泛读掌握大量的知识,甚至令鲁肃大为吃惊。通过以上二文,可以获得勤能补拙,要主动自觉地进行大量阅读;不懂就问,最好能向名师请教;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如做笔记、学会泛读等读书学习的道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A.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B.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B
(3)(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处的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示例:(1)读书要动手(手自笔录);(2)要大量阅读(遍观群书);(3)借书要讲信用(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4)要质疑问难,虚心请教(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5)要有名师指点(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 尊,门我弟子填其室);(6)学习要谦虚、恭敬(未尝 稍降辞色;立侍左右);(7)学习要有严师(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8)勤能补拙(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9)学习靠主动和自觉(军中多务;乃始就学;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0)开卷有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过蒙屯下
陈寿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①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诣:拜访。 ②虞(yǘ):意料,预料。 ③造次:鲁莽,轻率。 ④拊(fǔ):抚摸。
(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权、当道
B.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达
C.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D.见往事耳
见:了解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蒙乃始就学
屠乃奔倚其下
C.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辍耕之垄上
(3)下面对《赤壁》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B.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C.作者借诗作讨论赤壁之战的成败得失,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4)下面对《孙权劝学》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三个情节讲故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情节详略得当,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B.三个称呼示亲疏:“孤”是君王的谦称;“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C.三种语气表态度:“邪”表示疑问语气,有责备的意味;“耳”表示限制语气,说得语重心长,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乎”表感叹语气,写出吕蒙的自得。
D.三次态度显性格:“蒙辞”说明吕蒙不爱学习;“就学”又见他知错能改;“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进步深感自豪自信。
(5)下面对《鲁肃过蒙屯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从鲁肃回答吕蒙的话来看,他是一个行事草率、自恃清高的人。
B.鲁肃对待吕蒙的态度,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吕蒙才略的长进惊人。
C.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吕蒙的才略。
D.本文结合《孙权劝学》来看,吕蒙是一个率性真诚、有谋略、善学习的人。
(6)用“/”给《鲁肃过蒙屯下》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分析】参考译文:
赤壁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看望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CD.正确;
B.有语,句意为: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以:用;/以:认为;
B.乃:副词,于是;/乃:副词,于是;
C.而:表示顺承;/而:表示转折;
D.之:结构助词,无实义;/之:动词,到,往。
故选:B。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作者关注的重点不是赤壁之战的得失成败,是托物咏史,抒发感怀。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D.正确;
C.有误,“邪”表示反问语气。
故选:C。
(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鲁肃当时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可见他的高傲、清高,并不能表现他的“行事草率”。
BCD.正确;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意思是: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将要用什么计策,提早做好应对呢?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7)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才略,才干和谋略;非,不;复,再;句子翻译为: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从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答案:
(1)B
(2)B
(3)C
(4)C
(5)A
(6)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7)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从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6.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 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刮目相待(刮:擦拭)
B.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日:每天)
D.见往事耳(往事:过去的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蒙乃始就学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B.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C.遂七年不返
肃遂拜蒙母
D.结友而别
若中道而归
(3)下列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文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5)你读完【甲】【乙】两文后各得到了什么启发?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BC.正确。
D.有误,“往事”的意思是历史。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于是\于是;
B.用\凭;
C.于是\于是;
D.表示修饰\表示修饰;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有误,甲文孙权只是要求吕蒙要涉猎广泛,没必要钻研经书。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辞,推辞;以,用。句子翻译为: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重点词语:何,什么;异,不同,区别;断:割断;斯:这。句子翻译为: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只要学习,总是会有时间的,总是会有学问的。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
答案:
(1)D
(2)B
(3)A
(4)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5)甲文:只要学习,总是会有时间,总分有学问。
乙文:学习不可半途而废。
7.文言文课内阅读【本题满分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见往事耳 见:了解 B.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加
C.以我酌油知之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D.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以钱覆其口 D.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见往事耳 C.当世无双 。 D.但微颔之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相同的一项是 D
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B.非复吴下阿蒙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尝射于家圃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分析】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十分骄傲。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轻蔑的看着他,久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CD.正确。
B.有误,更的意思是重新。
故选:B
(2)本题考查“以”字的用法。
A.用
B.用
C.用
D.凭借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
A.古义: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
B.古义:历史。今义:过去发生的事。
C.古义与今义都是没有与之相同的。
D.古义:只是。今义:表示转换。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例句是介宾短语后置。
ABC.无特殊句式。
D.句意为: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上射箭。属于介宾短语后置。
故选:D
(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岂,难道。治,研究。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重点词语:忿然,生气的样子。安,怎么。句意: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
答案:
(1)B
(2)D
(3)C
(4)D
(5)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
8.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没(mò):没入水中,指潜水。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得:掌握。道:道理,规律,技巧。所以:……的原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释担而立 放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③日与水居也 居住
④见舟而畏之 害怕
(2)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3)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此处未断句)的原因是 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用原文回答)
【分析】【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
②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③句意: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居:居住。
④句意:看见来船依然害怕。畏:害怕。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故句子断为: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是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直接原因。“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则点明了其根本原因。
答案:
(1)①放;②慢慢地;③居住;④害怕。
(2)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3)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注释:馀衣,别的衣服
﹣﹣冯梦龙《古今谭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以此自矜(夸耀) B.但微颔之(点头)
C.潜觉其故(深沉) D.乃负以归(背,扛)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B.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C.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D.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卖油翁对待陈尧咨与唐临、阳城对待家僮家奴的态度,你认为对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译文:
甲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十分骄傲。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轻蔑的看着他,久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乙
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曾经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觉察到了这件事,对他说:“今天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先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又曾经让童仆煮药,煮坏了。唐临暗地觉察到了其中的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可以把药扔掉。“(唐临)最终没有张扬童仆的过错。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仆去买米。奴仆用米换酒,醉卧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等到奴仆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有什么害处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BD.正确。
C.有误,潜的意思是暗地里。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今天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先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故停顿应为: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亦,也。惟,只是。句意:(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对于卖油翁的作法,应持同意的态度,因为他用自己的实力让陈尧咨心服口服。对于唐临、阳城二人的做法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只需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C
(2)B
(3)(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4)示例①:我赞同卖油翁的做法,也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卖油翁循循善诱,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力劝服陈尧咨,使其心服口服。唐临、阳城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②:我赞同卖油翁的做法,但是我不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卖油翁循循善诱,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力劝服陈尧咨,使其心服口服。但是唐临、阳城二人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姑息养奸,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10.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尝射于家圃 曾经
②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③子乃曰可教射 你
④而不以善息 休息(或调养气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4)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晓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尝:曾经。
②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③句意为:你是教别人射箭的。子:你。
④句意为:却不能好好的休息。息:休息(或调养气息)。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两个“安”都指怎么。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B.两个“但”都指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C.两个“去”都指离开。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第一个“尔”,罢了;第二个“尔”,你。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发,把箭射出去;矢,箭;但,只;微,微微。句意为:(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句中重点词语:岂,难道;汝,你。故译为:难道是你先人的志向吗?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4)本题考查学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阅读两文,抓住关键语句“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可知: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傲慢无礼和贪图享乐的人。
答案:
(1)①曾经;②轻视;③你;④休息(或调养气息)。
(2)D
(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4)示例: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①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⑤拂王旃⑥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⑦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①道:道理。②田:同“畋”,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⑤鹄(hú):天鹅。⑥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康肃公善射 擅长
②尔安敢轻吾射 怎么
③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向
④王引弓欲射 拉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尝射于家圃
楚王田于云梦
C.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若欲闻射道乎?
(4)【甲】文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 语言 描写和 动作 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是 文章的主旨是熟能生巧,而详细地描写酌油可以更好地表现卖油翁精湛的技艺,从而为主旨的提出作铺垫 。
(5)【乙】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分析】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乙】常羊跟(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mí)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善:擅长;
②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③常羊跟(向)屠龙子朱学射箭。.于:向;
④楚王拉弓准备射。引:拉。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用法,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A.副词,只是;B.介词,在;C.介词,凭/介词,用;D.动词,放置。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他:其他;惟:只。句子翻译为: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②若:你;闻:听。句子翻译为: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评分:共(4分)。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技巧及清洁结构安排。划线句是对卖油翁的语言和 动作描写。
文章情节的安排是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的,回答第二问时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是熟能生巧,而详细地描写酌油可以更好地表现卖油翁精湛的技艺,从而为主旨的提出作铺垫。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题目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题指向:联系养叔的话。答题的关键也就是理解养叔的话,可以从正反两面理解,能射中,只有一个目标,射不中,目标太多。从养叔的话中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①目标专一,做事容易成功;②目标过多,精力容易分散;③做事要专注,要善于排除其他干扰;④人们常常因为弄不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容易迷失方向;⑤做事的时候,目标过于分散,会让人无所适从。
答案:
(1)①擅长②怎么③向④拉
(2)C
(3)①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②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
(4)语言 动作 文章的主旨是熟能生巧,而详细地描写酌油可以更好地表现卖油翁精湛的技艺,从而为主旨的提出作铺垫。
(5)①就一个人来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②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是学习和工作的大敌。③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释担而立 放下
②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A.以钱覆其口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康肃笑而遣之
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七岁而能涉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问于没人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文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甲】文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C.【乙】文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告诉我们求学也好,问道也好,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的道理。
D.【甲】【乙】两文分别运用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但却揭示了相同的道理。
(4)这两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
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分析】【翻译】
【甲】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乙】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着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放下担子站着看。释,放下。
②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术。轻,轻视。
③句意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用\用
B.代词,他\助词,的
C.却\就
D.在\向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C.正确。
D.有误,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选:D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甲文讲射箭,通过油翁的话,我们可知箭射的准是因为熟练;乙文讲南方人会游水,是因为天天和水打交道,因而南方多会游泳的人。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以,凭。之,代词,这个道理。句意: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②重点词语:遣,打发。句意: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③重点词语:必,一定。得,掌握。句意: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
答案:
(1)①放下②轻视③慢慢地
(2)A
(3)D
(4)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下苦功夫,多思勤练,才会取得好成绩。
(5)①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②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②即更刮目相待 另,另外
③释担而立 放下
④笑而遣之 打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尔安敢轻吾射!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同为武将,吕蒙和陈康肃为人处事有什么不同,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分析】【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②句意:就用新的眼光看待。更:另,另外。
③句意: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
④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研究。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同“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②重点词: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复,再,又。句意: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③重点词:尔,你。安,怎么。轻,轻视。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从【甲】“蒙乃始就学”可以看出,吕蒙能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这表明他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意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进步快。从【乙】陈康肃“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的发问,可以看出,他擅长射箭,但骄傲自大,不能接受他人的质疑。他们二人同为武将,但是为人处事有所不同,这也告诉我们:即使是学习天赋好也不能骄傲自满,反之天赋一般,只要肯努力也能不断进步;我们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
答案:
(1)①推托;②另,另外;③放下;④打发。
(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②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③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3)吕蒙:“蒙乃始就学”,表明他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意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进步快;陈康肃:“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表明他擅长射箭,但骄傲自大,不能接受他人的质疑。启发:即使是学习天赋好也不能骄傲自满,反之天赋一般,只要肯努力也能不断进步;我们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
14.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人咸②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③,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注】①陋:丑陋 ②咸:都 ③匕箸:调羹和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睨之(斜着眼看)
C.幼时殊无异之处(特别)
D.人咸易之(容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CD
A.公亦以此自矜
蒙辞以军中多务
B.久而不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有
C.幼时殊无异之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如是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如是在噬,石又再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4)从郑板桥学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
【分析】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乙: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C.都正确;
C.句意为:人们都看不起他。易:看不起,轻视;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以:凭借;/以:拿;
B.而:表示承接;/而:表示转折,却;
C.之:助词,的;/之:助词,的;
D.如:像;/如:像;
故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C、D。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句意为: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句中重点词有:咸,都;谓,说;乃,而是;句意为: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感悟的表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总结。根据文中对其学习情景的描述,可以从“用心专注、勤苦不懈、终将学有所成”等方面来谈。
答案:
(1)D
(2)C D
(3)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
(4)获得有益的启发:学习要刻苦、专注,珍惜时间。(意思相近即可)
15.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效率高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B.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D.大兄何见事之晚平
徐以杓酌油沥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甲文中孙权向吕蒙提出“不可不学”,是因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既表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劝告,也体现了对他的严格要求。
B.乙文“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表现了陈尧咨骄傲自满。
C.乙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激起记叙波澜,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D.甲乙两文都运用侧面描写,如乙文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做概括交代,不加渲染。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以:介词,用;/以:介词,凭借;
B.而:表示承接;/而:表示转折;
C.但:只;/但:只;
D.之:语气助词,无实意;/之:代词,指代葫芦;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孤,我;岂,难道;欲,想要;治,研究;句子翻译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②句中重点词有:知,懂得;精,精湛;句子翻译为: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CD.正确;
B.有误,乙文“康肃笑而遣之”一句,“笑”说明陈尧咨悔悟了,只是要面子,嘴里没有说出来。埋怨卖油翁说他不好,但也有佩服的心理。所以并非是表现了陈尧咨骄傲自满;
故选:B。
答案:
(1)C
(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②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3)B
1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
【乙】
《三上》
欧阳修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亦笃学如此 认真的
②康肃忿然曰 生气的样子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勺子
④以我酌油知之 斟酒,这里指倒油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分析】【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著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①句意:也是如此认真的地学习。笃:认真的。
②句意: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然:生气的样子。
③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杓:勺子。
④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酌:斟酒,这里指倒油。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句意: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尔:语气词,无意义。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尔:你;
B.句意: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但:只,只是。句意:只听到燕山上胡骑鸣叫的声音。但:只,只是。
C.句意: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以:凭借。句意:每当去厕所都夹著书。以:相当于“而”,表修饰;
D.句意: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自:自己。句意: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自:由。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①重点词:发矢,射箭。但,只是。颔,点头。句意:看见他射箭十次中了九次,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②重点词:噬好,嗜好。句意: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特别的嗜好。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中卖油翁的言行告诉我们,再难的事,只要我们不断练习、不断实践,日久天长,必定会熟能生巧。卖油翁的一句“我亦无他,唯手熟耳”,看似轻松,其实包涵着大智慧。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钻研才能获得,此所谓:“业精于勤”。年青人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乙】文要分析好“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等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只有学习惜时如金,刻苦攻读,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答案:
(1)①认真的; ②生气的样子;③勺子;④斟酒,这里指倒油。
(2)B。
(3)①看见他射箭十次中了九次,只是微微点了点头②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特别的嗜好。
(4)①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②好学勤奋,利用闲余时间充实自己。
17.根据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解释加点字
①势担而立 放下 ②徐以杓 慢慢地
③马无故亡 逃跑 ④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率领,带着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当世无双
木兰当户织
B.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C.有善术者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D.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其子好骑
(4)解释下列语句。
①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5)甲文“陈尧咨善射体现在“ 其发矢十中八九 (用原文回答)”,乙文“近塞上之人”的“善术”体现在他能认识到祸与福 互相转化 的道理。由乙文衍生出来的成语是 塞翁失马 , 焉知非福 。
【分析】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乙】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有匹骏马无故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人们都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安慰,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那匹马竟带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众人都恭喜他们,老人却说:“这怎么不会是灾祸呢?”家里有了许多好马,儿子爱骑,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折断了大腿。众人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安慰,老人又说:“这怎么不会成为福气呢?”过了一年,北方的胡人进攻,身体强壮的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战斗。上战场打仗的人,大多数人战死了。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免了从军,父子的性命双双得以保全。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过了一年,北方的胡人进攻,身体强壮的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战斗。上战场打仗的人,大多数人战死了;故断句为: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势:放下。
②句意为:慢慢地用油杓;徐:慢慢地。
③句意为:有匹骏马无故逃跑;亡:逃跑。
④句意为:那匹马竟带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将:率领,带着。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当”,当世;第二个“当”,对。选项加点字义不同。
B.第一个“以”,用;第二个“以”,凭。选项加点字义同。
C.两个“善”都指擅长就。选项加点字义相同。
D.第一个“骑”,骑兵;第二个“骑”,骑马。选项加点字义同。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手:手法;熟:熟练。句意: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②重点词:以:因为;故:缘故。句意:唯独这个人因为跛腿的缘故,父子才得以保全性命。
(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第一问: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陈尧咨善射体现在“其发矢十中八九”;第二问:阅读乙文,了解内容可知:“近塞上之人”的“善术”体现在他能认识到祸与福互相转化的道理;第三问:从乙文中衍生出来的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综上所述,答案为:
(1)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①放下;②慢慢地;③逃跑;④率领,带着。
(3)C
(4)①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②唯独这个人因为跛腿的缘故,父子才得以保全性命。
(5)其发矢十中八九;互相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有卖油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康肃笑而遣之
夫君子之行
B.尝射于家圃
苛政猛于虎也
C.以我酌油知之
自以为大有所益
D.睨之,久而不去
一狼径去
(3)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与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态度形成对比,自然引出下文两人的对话。
B. 卖油翁看到“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睨之”、“但微颔之”的神态和动作耐人寻味。“睨”是眯起眼睛,似看非看,毫不钦佩,更无赞叹之意,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不是很在意和他的自信,“微颔”,还是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有些许肯定的意味。
C. 第二段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如:康肃公的“忿然”、“尔安敢轻吾射”,自矜傲慢之态溢于言表;卖油翁酌油时,“取”、“置”、“覆”、“酌”、“沥”,连贯熟练的动作,则写出了他娴熟的技能。
D. 本文富有哲理,通过详写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
(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乃取一葫芦置之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分析】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
A.正确。
B.正确。
C.有误,遣的意思是打发。
D.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代词,他/助词,的
B.在/比
C.凭/认为
D.离开/离开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掌握。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详写的是卖油翁酌油。略写的是陈尧咨射箭。
故选:D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发,射;但,只是。颔,点头。故译为:(卖油的老头)看见他射十支箭能中八九支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乃,于是。置,放。以,用。徐,慢慢的。沥,滴。自,从。故译为:(卖油的老头)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答案:
(1)C
(2)D
(3)D
(4)①(卖油的老头)看见他射十支箭能中八九支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②(卖油的老头)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19.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甲文节选自《 资治通鉴 》一书,它是北宋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释担而立
④但手熟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以我酌油知之。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5)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熟能生巧。 ”高度概括。
【分析】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十分骄傲。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轻蔑的看着他,久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解答】(1)主要考查学生积累文学常识《资治通鉴》司马光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②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更:重新;
③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释:放下。
④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同“耳”,罢了。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孤:我;岂:难道;治:研究;为:成为。句子翻译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非复:不再是;句子翻译为: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③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以:凭。句子翻译为: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项,前句句意为: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是。后句句意为: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见”,知晓。后句句意为: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见”,看到。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前句句意为:自己觉得获益很多;“以”,认为。后句句意为: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当”,应当。后句句意为: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当”,处在某个时候。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A
(5)①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多读书,有好处;或读书学习非常重要等意思对即可);
②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根据文中的句子“无他,但手熟尔”可知,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熟能生巧。
答案:
(1)《资治通鉴》司马光
(2)①推托;②重新;③放下;④同“耳”,罢了。
(3)
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②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③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A 只
(5)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多读书,有好处;或读书学习非常重要等意思对即可);熟能生巧
20.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选自《归田录》)
【乙】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曰:“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杓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尔。”陈笑而释之。
(欧阳修《卖油翁》,选自《笔说》)
(1)解释加点词。
①释担而立 放下
②但微颔之 只
③康肃忿然曰 气愤的样子
④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 这样
(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C
A.睨之/久而不去
B.以我酌油/知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
D.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
(4)欧阳修作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他写文章并不像有的“天才”那样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而是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甲文《卖油翁》就是在乙文的基础上反复修改而来。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谈谈欧阳修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以及这样修改的好处。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
从前陈尧咨凭借着自己的射技而自傲,曾有一次在家中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看,陈尧咨多次射中。陈尧咨问卖油的老头:“你懂得射箭?我的射技好吗?”卖油的老头回答说:“没有什么,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了十分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老头说:“不是,只是凭借我倒油才知道这一点的。”于是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在葫芦口上放了一枚铜钱,用勺子舀油倒入,油从钱眼中进入葫芦,但是铜钱去没有被丝毫的打湿。老头说:“这没有什么,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
②句意为:只是微微点点头。但:只;
③句意为: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
④句意为:老头说:“不是这样的,只是凭借我倒油才知道这一点的。”然:这样。
(2)本题考查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
ABD.正确;
C.句意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根据句意应划分为:徐/以杓/酌油/沥之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释,放下;睨,斜着眼看;去,离开;句子翻译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对,回答;但,只;尔,罢了;句子翻译为: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比较与分析。按题干要求,仔细地阅读对比两文,可以看出两篇文章的内容相同,不同点在于,甲文在文首对陈尧咨的射技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还有就是第一段中加入了卖油翁的神态描写,加入的内容都是为后文作铺垫,让我们明白陈尧咨之所以会生气的原因。
答案:
(1)①释:放下;②但:只;③忿然:气愤的样子;④然:这样。
(2)C
(3)①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4)甲文在乙文的基础上有两点不同,一是在文首对陈康肃的射技进行了具体的介绍,为下文他对卖油翁的评价感到生气埋下伏笔;二是加入了卖油翁看其射箭时的神态描写,“睨之,但微颔之”的神态,是惹怒陈康肃的关键原因,从而引出下文的情节。
21.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易术
金陵人有卖药者,车载大士像。问病,将药从大士手中过,有留于手不下者,则许人服之,日获千钱。有少年子从旁观,欲得其术,俟人散后,邀饮酒家。不付酒钱,饮毕竟出,酒家如不见也。如是三。卖药人叩其法,曰:“此小术耳,君许相易,幸甚。”卖药曰:“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少年曰:“我更无他。不过先以钱付酒家,约客到绝不相问耳。”彼此大笑而罢。
(选自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公亦以此自矜 夸耀
②释担而立 放下
③但微颔之 点头
④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⑤俟人散后 等到
⑥君许相易 交换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
B.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
C.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
D.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②不付酒钱,饮毕竟出,酒家如不见也。
(4)两篇短文中“卖油翁”“卖药者”“少年”都有令人惊叹的行为,然后他们获得这些行为的途径和方法却不同。从他们身上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写出两点。
【分析】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乙】金陵(今南京)有个卖药的人,用车载一个菩萨像。有人问病,就将药经过菩萨的手拿来,有药留在菩萨手上不掉下来的,就给人服用,每日可以赚取一千文钱。有一位少年在旁边观看,想得到他的手法,等到人群散了之后,就邀请他到酒家饮酒。不付酒钱,饮完酒直接走出酒家,酒家主人就像没看见一样,(也不跟他索要酒钱)。像这种情形共三次。卖药的人就询问他的办法。那少年就说:“这不过是小技巧罢了。如果您答应互相交换,我将会感到非常幸运。”卖药的人说:“我没有别的(法术),其实菩萨的手是磁石做的,药里有铁屑,就被粘住了。”少年说:“我更没有什么(高明的法术),不过是先把钱付给酒家主人,约请客人去饮酒时店主绝对不过问而已。”(说完)他们相视大笑而结束。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矜:夸耀。
②句意为: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释:放下。
③句意为: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颔:点头。
④句意为: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
⑤句意为:等到人群散了之后。俟:等到。
⑥句意为:如果您答应互相交换。易:交换。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为:我没有别的(法术),其实菩萨的手是磁石做的,药里有铁屑,就被粘住了。故断句为: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有:忿然,生气的样子。安,怎么。轻,轻视。故译为: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②重点词有:毕,完;不见,没看见。故译为:不付酒钱,饮完酒直接走出酒家,酒家主人就像没看见一样。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通过卖油翁娴熟的倒油技巧和“无他,但手熟尔”的话语就可得出孰能生巧的特点;从卖药曰:“我无他大士手是磁石药有铁屑则粘矣。”可以概括出,做事情要善于动脑筋,善于运用知识,但是买药人用知识来行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少年“先把钱付给酒家主人,约请客人去饮酒”的做法可以概括出,做事情要善于动脑筋,用智慧。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夸耀 ②放下 ③点头 ④慢慢地 ⑤等到 ⑥交换
(2)B
(3)①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②不付酒钱,饮完酒直接走出酒家,酒家主人就像没看见一样。
(4)①熟能生巧;②善于运用科学知识,但是不能行骗;③做事情要善于动脑筋,用智慧。
22.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③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术:方法。 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尔安敢轻吾射 怎么
②康肃笑而遣之 打发
③谓农夫曰 对……说
④未及移时 到,等到
(2)翻译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下列选项中的“之”解释用法与“一锄尽一身之力”的“之”一致的是 D
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 C.何陋之有 D.子可示我以耕之术
(4)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用“/”划分两处。
子 可 示 我 以 耕 之 术 乎
(5)比较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从乙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乙文所讲的道理。
②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么得“知”的?你得到怎样的启发?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种田都这个样子,)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几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②句意为: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③句意为:他对农夫说。谓:对……说。
④句意为:没有多长时间。及;到,等到。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发矢:射出的箭;但:只是;微:微微;颔:赞许。句意为: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②句中重点词有:亦然:也这样;欲:想要;达:达到。句意为:人们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快速的完成(这事)却往往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3)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之:的。
A.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之:代词,代道理。
B.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之:代词,代卖油翁。
C.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D.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之:的。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故断句为: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5)①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可知,概括文章所讲的道理的语句是:欲速则不达也。
②第一问: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阅读两文,了解内容,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中可知,他们都是通过实践(生活体验)得知。
第二问: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悟启发即可。甲文主要阐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主要讲了“欲速则不达也”的道理;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①安:怎么;②遣:打发;③谓:对……说;④及;到,等到。
(2)①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②人们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快速的完成(这事)却往往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3)D
(4)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5)①欲速则不达也。
②通过实践(生活体验)得知。“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相同即可。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课文《孙权劝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宋史 苏洵传》)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权,当道。)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C、闭户益读书
(益:更加)
D、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效:效仿,模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遂通《六经》
C、士大夫争传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B.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C.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D.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4)下列选项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长兄你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C.悉焚常所为文。
译文:(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
D.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
译文: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自己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
(5)下列对【甲】【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
B.【甲】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简洁而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三个艺术形象。
C.【乙】文中“闭户益读书”“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直接描写了苏洵读书刻苦、学有所成。
D.【甲】【乙】两文中的吕蒙和苏洵虽然都读书较晚,但都取得了成就,从而告诉我们: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分析】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苏洵字明允,是眉州眉山人。27岁的时候才开始发愤读书,一年多一点时间就去考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烧掉平常写的全部文章,关上门更加用功读书,于是精通六经各家的学说,写文章一会儿就写了几千字。至和,嘉祐年间,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现上他写的22篇文章(给皇帝),(文章)马上传出,士大夫争相传诵它们,接着的一段时间学习的人争着仿效苏洵的文章写法。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CD.正确。
B.有误,句意: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更的意思是另,另外。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介词,用/以为、认为;
B.遂:于是,就/终于;
C.之:代词,代苏洵写得文章/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与: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去考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故停顿应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故选:A。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ABC.正确。
D.有误,正确翻译应为:翰林学士欧阳修现上他写的22篇文章(给皇帝)。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D.正确。
C.有误,“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了苏洵读书刻苦、学有所成。
故选:C
答案:
(1)B
(2)D
(3)A
(4)D
(5)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52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