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3.1《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含详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3.1《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含详解)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3.1《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3.1《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含详解),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创新调整1隋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唐代藩镇割据3唐代门下省的作用4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监察制度的独立性6综合7一、选择题1.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  )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 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 D.门阀士族势力的强化解析:C 仅凭材料君主选官用人制度,不能说明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可知北朝的人才选拔机制具有择优录取、公平公正的特点,相比九品中正制更符合国家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选官标准为策试成绩,而非靠门第,故D项错误。2.(湖北孝感月考)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制,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  )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 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解析:C 隋朝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关,故B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并,加强了对县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故D项错误。3.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控制地方解析:C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前期为州、县两级制,后期则为道、州、县三级制。刺史由前期与中央(尚书省)联系到中后期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的现象,与唐代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藩镇势力发展以及中央集权的削弱有关,故C项正确。A项“皇权强化”、B项“刺史权力膨胀”均与题意不符,排除;唐代中后期刺史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项错误。4.(黑龙江哈尔滨摸底)“唐代门下省的谏官们常随从宰相参加与皇帝之间的政事讨论,他们随从宰相左右,既可避免宰相与皇帝之间直接的冲突,也很自然地替代宰相说出宰相不方便说出的意见。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此处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  )A.调节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 B.明确了三省各部门的职掌C.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操作权力 D.避免君主一人专权的弊端解析:A “既可避免宰相与皇帝之间直接的冲突,也很自然地替代宰相说出宰相不方便说出的意见”说明门下省谏官在皇帝和宰相之间起调和作用, A项与此一致,正确。B项材料内容无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不是题干“技术性”的体现,故均排除。【新知生成】 古代言谏制度始终都只是君主专制社会的产物,其目的在于维护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在阶级利益完全相同的基础上,君主与上层统治集团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与分歧,因此,仅仅受到统治集团内部一定程度制约的君权,本质上并不可能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最多不过将君主个人专制之权置换为统治集团的群体专制之权,削弱了代表君主个人意志的专制而加强了代表和维护整个统治集团利益的专制。5.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在此,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解析:A 本题易错选B、D两项,原因是B、D两项说法正确,但二者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科举取士,革除了世家大族察举选官的弊端,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这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科举制逐渐僵化,禁锢知识分子思想,故C项错误。6.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弹劾。据此推断,当时(  )A.中央监察机构的职能增强 B.御史监察受到皇权的庇护C.司法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D.监察不回避贵族统治集团解析:D 结合题意可知唐朝的侍御史弹劾的是皇子李恪,由此可知监察没有回避贵族统治集团,D项正确。材料只提供了弹劾皇子一个案例,不足以说明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强或者司法制度完善,因此A、C两项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吏(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清)永瑢《钦定历代职官表》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庚辰,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资治通鉴》(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从三省的职权、运行机制、三省的地位等角度来对比分析。第(2)问,“制衡”根据材料三中“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等信息归纳即可;“专制”根据材料三中“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说明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等角度回答。答案:(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地位平等。(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专制”:议事过程中发生分歧或异议时,由皇帝最终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相关试卷

    新教材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3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

    这是一份新教材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3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练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练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共14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通史强化训练3 魏晋至隋唐时期: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通史强化训练3 魏晋至隋唐时期,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