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规范练)(含详解)
展开测能·提速·规范练(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嘉兴测试)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 )
《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
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
C.该图的真伪须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
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
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造纸术产生于西汉,但不能推断出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故A项错误;该图有不符合史实的部分,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史料价值,故B项错误;该图的真伪依据现有史实结论即可判断,故C项错误;该图主要是为了歌颂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故D项正确。
答案:D
2.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这一说法体现了( )
A.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 B.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
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
解析:“日困而还,月盈而匡”的意思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不能体现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故A项错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体现出辩证的思想,故B项正确;无为而治要求顺其自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天和人之间有所感应,故D项错误。
答案:B
3.(郴州二模)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解析:材料中学派观点出自于墨子,体现强调身体力行与尚贤观,属于墨家观点,故A项正确。
答案:A
4.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
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
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
解析: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B项正确;“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B
5.(大庆模拟)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解析:材料“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的制约的一面,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思想某种程度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权力,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
6.(南京摸底)“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
A.知行合一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
解析:材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主张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这与用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无关,故A项错误;这与恢复自己内心的良知无关,故B项错误;这符合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故C项正确;心外无物属于陆王心学的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C
7.(湖南六校联考)“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 陆九渊在此实际强调的主旨是( )
A.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D.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
解析:陆九渊反对格物致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可知他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心学对人自身的约束作用,故B项正确;陆九渊的观点是强调心是世界的本源,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材料虽然强调道德的作用,却不能说明其来源于佛道,故D项错误。
答案:B
8.(湛江调研)顾炎武在明亡后写《郡县论》,全面总结明代县制,并提出救治方法,他提到:“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无肯为民与一日之利者,民焉得而不弱?……(应)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
B.顾炎武主张恢复先秦的分封制
C.郡县制是明清之际弊端丛生的根源
D.顾炎武建议减少县级行政权力
解析:根据“总结明代县制,并提出救治方法”,这即是对现实状况分析解决,属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正确;根据“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可知,他主张适当扩大郡县的权力,而不是倒退到分封制中,故B项错误;材料中分析了郡县制造成民弱的原因,但无法判断是民弱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故C项错误;根据“寓封建之意于郡县”可知,他主张扩大郡县的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A
9.下图为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的部分内容。该著作( )
A.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
B.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C.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
D.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
解析:根据材料的阐述和课本知识,我们可以得知材料中所提及古代医学著作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是编纂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故A项错误;“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成书于西汉时间的《黄帝内经》,故B项错误;“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属于《伤寒杂病论》的特点和评价,故C项正确;“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指的是唐朝时期孙思邈的《千金方》,同样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0.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这反映出( )
A.唐代的雕版印刷品已成为商品
B.唐代雕版印刷仅限于印刷诗集
C.唐代城市已彻底突破坊市界限
D.唐政府非常重视印刷术的推广
解析:我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在唐朝中后期就开始普遍使用,材料中被叫卖的“写本”和“印本”指的都是雕版印刷品,故A项正确;是否“仅限于印刷诗集”,这一点不仅无法从材料中得到相关信息,而且也与基本的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彻底突破坊市界限”这种商业的进步出现在宋代而非唐代,而且材料同样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唐政府非常重视印刷术的推广”,材料通篇都没有涉及到“唐政府”,这属于明显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答案:A
11.(金华十校模拟)清代小说在描摹人情世故方面有着成功的表现。下列作品,属于此列的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解析:《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故A项正确;《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典范,故B项错误;《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故C项错误;《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故D项错误。
答案:A
12.下图为《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的局部示意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对此图文所蕴含信息归纳准确、完整的是( )
①佛教题材是文化交融的产物 ②人物形象是佛教本土化见证 ③线描技法体现唐朝绘画成就 ④注重意境表达文人内心修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佛教在西汉时传入中国,以中国画的方式来描绘佛祖诞生,说明佛教题材是文化交融的产物,故①正确;佛教画中人物是中国人的形象,表明佛教本土化,故②正确;线描技法并非唐朝绘画成就,故③错误;注重意境表达文人内心修养的是文人画,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四川高三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 ,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 。
——摘自《中国历史·先秦卷》张岂之
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编子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4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得出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据材料一“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得出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据材料一“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结合所学得出,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加以回答。
(2)第一小问主张,孔子思想:据材料二“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得出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据材料二“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得出主张“仁”“礼”结合;墨家思想:据材料二“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得出官民无贵贱之分;据材料二“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据材料二“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得出主张兼爱非攻。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时代局限性。
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6分,言之成理即可,任意三点可得满分)
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8分)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两千年间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并揭示出他们此伏彼起、交相推衍、不绝如缕的大略路径如下: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对上述流派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儒学与路径中一个或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对路径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路径,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根据材料“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得出“内圣”“外王”两条线索,根据材料提供的人物,结合所学的相关学说论述,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注意史论结合。如:示例1:“内圣”强调伦理道德的政治作用。孟子传承孔子的思想,把“仁”学引申 “仁政”学说,“二程”继承孟子的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示例2:“外王”主张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顾炎武等人提出经世致用思想,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出“以经术为治术”。
答案:(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示例”仅供参考,考生若回答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示例1:“内圣”强调伦理道德的政治作用。孟子传承孔子的思想,把“仁”学引申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学说,认为只要将人内心固有的仁义礼智发掘、培育起来,就能管理好国家。“二程”继承孟子的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提出“存天理,去人欲”。 (12分)
示例2:“外王”主张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解决西汉思想统一问题,顾炎武等人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到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出“以经术为治术”,谋求富强之策。(12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规范练)(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规范练)(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之路(规范练)(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之路(规范练)(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