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通史讲座1 古代中西方文明的交相辉映(含详解)
展开通史讲座之一——古代中西方文明的交相辉映
1.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夏商周 | 春秋战国 |
政治上 | (1)社会性质:奴隶社会 (2)夏:第一个国家政权 (3)商:内外服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 (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 (1)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和诸侯争霸使分封制被破坏 (2)封建制度确立:各国经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封建制度 |
经济上 | (1)农业:耒、耜耕作、井田制 (2)手工业: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 (3)商业: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 (1)农业: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2)手工业: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3)商业: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都会出现 |
文化上 | (1)文字:文字产生,甲骨文、金文 (2)艺术:早期绘画和大傩之舞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 (1)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科技:《石氏星表》 (3)文学艺术:《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
1.(曲靖模拟)“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 )
A.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
B.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C.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
D.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解析:A、B两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C项说法属于影响,不是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天子与诸侯存在等级差别,故D项正确。
答案:D
2.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 | (1)秦朝:完成统一,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全国建立。中央: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分封,置郡县。秦法:细密而严苛 (2)汉代: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选官实行察举制 |
经济上 | (1)农业:汉代犁壁的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使牛耕得到推广;漕渠、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 (2)手工业: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秦统一了货币,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文化上 | (1)思想:秦朝:“书同文”并加强思想控制。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武帝时: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2)科技: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 (3)文学: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
2.(孝感联考)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地方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符合“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盐铁官营”符合“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符合“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故A项正确, B项、C项、D项错误。
答案:A
3.魏晋南北朝时期
[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上 | (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
经济上 | (1)农业:三国时期发明翻车;江南得到开发;北魏推行均田制 (2)手工业: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要突破 |
文化上 | (1)思想: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出现“三教合一”现象 (2)文学艺术: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为代表 (3)科技:南朝祖冲之与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 |
3.(湖南长郡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一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解析:材料中“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表明文化多元化,故A项正确;西汉末年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与材料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东汉道教形成, 而道家思想春秋战国就“被认可”,故C项错误;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只与材料中“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相符,没有涉及“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故D项错误。
答案:A
4.隋唐时期
[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治上 | (1)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 (2)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
经济上 | (1)农业: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荣 (2)手工业:丝织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
文化上 | (1)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2)艺术: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 (3)文学: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
4.(西安联考)读下表,这一现象反映了( )
唐、五代、宋三个时期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 | 名族子弟 | 中等家庭 | 寒族 | 其他 |
唐 | 53.2% | 14.5% | 13.8% | 18.5% |
五代 | 9.8% | 26.1% | 50.0% | 14.1% |
宋 | 3.2% | 28.0% | 46.1% | 22.7% |
A.唐宋人口分布的变迁
B.唐宋官学教育的发展
C.唐宋社会阶层开始流动
D.唐宋社会门第的颓势
解析:人口分布的变迁,与材料中“官员出身统计”不符,故A项错误;官学教育与材料中“官员出身统计”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开始流动”,故C项错误;材料中“名族子弟”锐减,“寒族”上升,表明官员选拔中的社会门第因素不断弱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5.宋元时期
[阶段特征]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 | (1)宋初采取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在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政、财政,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元朝:废三省,实行行省制 |
经济上 | (1)农业: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手工业: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3)商业:城市商业繁荣,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纸币交子 |
文化上 | (1)思想:确立了理学思想体系 (2)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深刻影响了世界;元代《授时历》、王祯《农书》 (3)文学:宋词、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4)艺术:绘画、戏曲成就突出 |
5.(山西五校联考)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享乐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可知文化朝着商品化方向发展,此外文化也出现大众化趋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士人阶层无关,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精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兴起,故D项错误。
答案:B
6.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
[阶段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政治上 |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2)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3)清朝:沿用内阁制度,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
经济上 | (1)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2)手工业:焦炭冶铁流行,棉纺织业发展,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商业: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文化上 | (1)思想:活跃的儒家思想,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2)科技:《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3)艺术: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通俗小说发展,京剧产生、繁荣 |
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解析: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是“南北榜案”发生的原因,但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南北榜案”最终的结果是“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故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不能说明科举考试中出现僵化腐败,故D项错误。
答案:B
7.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和罗马
[阶段特征]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古罗马的法律,犹如璀璨的明珠,为古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上 | 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的法律 (1)雅典民主制度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的努力逐步确立和完善,其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它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成文法的出现,历经公民法到万民法的转变,《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出现,标志罗马法体系完成,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
经济上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思想上 | 人文主义的起源 (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
7.(益阳模拟)雅典城邦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积极公民,而是私人。这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是( )
A.务实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少数人的民主 D.多数人的民主
解析:务实的民主是指真正为人民做些务实的事,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贵族民主制有时翻译为黄金自由制,贵族自由制或贵族联盟,在这个政体中,所有拥有直接财产的贵族的权力相当,并掌控强大的权利和特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雅典时期有很多平民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公民大会,真正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故C项正确;多数人的民主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一、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政治体制的差异及原因
| 古代中国 | 古希腊 | |
政治体制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 | 奴隶制民主政治体制 | |
原因 | 地理 | 大河文明、广阔的平原 | 海洋文明、山峦叠嶂、良港众多 |
政治 | 人口众多、地域辽阔 | 城邦体制、小国寡民 | |
经济 | 小农经济 | 奴隶制商品经济 | |
思想 | 儒家、法家思想(外儒内法) | 人文主义思想 |
8.(江南十校摸底)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有利于社会转型。同一时期,西方也在进行一场有利于社会转型的改革。下列改革中,与此描述最相符的是(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智者学派的改革
解析:根据所学,公元前594年雅典城邦进行梭伦改革,故A项正确;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改革,故B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故C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智者学派的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古希腊人文主义与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
(2)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
2.不同点
| 古希腊人文思想 | 先秦儒家思想 |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 | 强调“个体”的人,即以个体(个人)为中心 | 强调“社会”的人,即以集体(社会)为中心 |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 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 | 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 |
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 | 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例如,亚里士多德研究自然,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 | 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
9.(巴中诊断)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
A.宗教神学 B.自然哲学
C.社会现实 D.民主与科学
解析: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这在西方属于希腊先哲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东方的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的“非攻”“尚贤”,这些东西方的思想先哲们无不都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方面,都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控制,故A项错误;自然哲学属于希腊以泰勒斯为代表的希腊先哲的代表思想,中国百家争鸣时期未出现此思想流派,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这一时间段东西方思想先哲都把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社会现实方面,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都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才出现的历史事件,故D项错误。
答案:C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三) 通史模块集训3(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三) 通史模块集训3(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人文精神的起源(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人文精神的起源(含详解),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古罗马法律体系,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古代雅典法律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含详解),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古代经济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