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反思单元 仰望星空的人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
姓 名 | | 学校(全称) | | 联系电话 | |
学段年级 | 第三学段五年级 | 课时名称 | 反思单元 仰望星空的人 |
课时教学设计 |
课题 | 反思单元 仰望星空的人 |
课型 |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
1.教学内容分析 《仰望星空的人》是学期结束前的反思总结单元,设计为一个课时。本单元主要包括阅读、反思和制作活动三个主要环节。 |
2.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阅读《谁是宇宙的中心?》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科学学说的成立需要事实证据的支持,科学学说的发展变化是以事实证据为前提的。接着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科学学习中搜集证据的经历,总结收集事物信息的常用方法,明白只有真实而有关联的信息才能成为科学假说的有效证据。最后的制作证据灯笼串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证实的观点和搜集到的证据建立具象化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
3.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明确每一种科学学说都需要事实证据来支撑。 (2)反思回顾自己搜集证据的经历,总结搜集证据的方法,提高搜集证据的能力。 (3)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4)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过程,学会分享和合作。 |
4.评价任务 (1)能够明确每一种科学学说都需要事实证据来支撑。 (2)反思回顾自己搜集证据的经历,总结搜集证据的方法,提高搜集证据的能力。 |
5.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环节一:趣味导入,聚焦主题。 |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吗?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可真是见多识广,可是古人一直生活在地球上,从没有离开过地球,地球这么大,怎样才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师:(出示插图)我们在海岸边等待渔船归来时,会看到什么现象?是先看到桅杆,还是看到整个船身? 师:为什么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师:(出示地球仪,演示帆船归港)是不是这样呢? 师:果然是这样,看来观察很重要,它能为我们的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其实,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就对地球的形状非常感兴趣,并就此展开了研究,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师:在没有先进科技手段支撑的情况下,古人是通过什么手段进行研究的? | 生:是一个球体。 生1:我们看到过卫星从太空拍的地球的照片。 生2:我们的地球仪就是一个球体。 生:先看到桅杆。 生:说明地球是圆的。 生:是的。 | 设计意图:从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聊起,引导学生归纳几千年来曾经出现过的两种学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到底谁是宇宙的中心?科学家们提出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可靠的证据?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中科学家的故事。 | 环节二:阅读分析 | 教师活动 师:有一问题,几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那就是到底是太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呢? 师:是这样吗?可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这个现象难道不是说明太阳绕着地球转的吗? 师:现在班级出现了两种意见,其实这种状况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就一直存在,许多科学家为了这个问题不断探索,相互辩论,但事实真相永远只给掌握证据的一方。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阅读62~63页。 师:谁来说说我们阅读的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师:也就是要讨论什么? 师:关于宇宙的中心,曾经出现过几种学说? 师:你能说说是哪些科学家,分别在什么时候提出了地心说和日心说? 师:(出示表格)我们对这些科学家提出学说、发现证据和搜集证据的方法进行一个整理,阿里斯塔克提出了什么学说?证据是什么?怎么搜集的?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和贝塞尔呢? 师:为什么人们没有接受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 师:阿里斯塔克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师:阿里斯塔克的猜想合理吗? 师:听了阿里斯塔克的解释之后,当时的人们接受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了吗? 师:为什么呢?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托勒密的观点正确吗? 师:可是为什么托勒密之后的1000多年里,人们一直相信他的观点呢? 师:为什么哥白尼再一次提倡日心说呢? 师:当时人们都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了吗? 师:为什么人们没有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呢?除了宗教原因,在科学方面有什么原因吗? 师:伽利略发现什么日心说的证据了吗? 师:这些证据能证明地球围绕太阳转吗? | 学生活动 生:地球绕着太阳转。 生1:好像是的呀。 生2:我还是坚持地球绕着太阳转。 生:《谁是宇宙的中心?》。 生: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 生:地心说和日心说。 生:很早以前,人们就根据生活经验,认为日月星辰都在围绕着地球转,这就是最早的地心说。到了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了最早的日心说。2世纪时,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地心说。16世纪时,哥白尼再次提倡日心说。1610年,伽利略发现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证据。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最终证明地球围绕着太阳转。 生:因为当时人们对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提出了质疑。如果地球在运动,我们就会看到恒星的大小和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这种变化? 生:阿里斯塔克猜想是因为那些恒星离我们太遥远了,所以我们看不到它们的位置变化。 生:因为阿里斯塔克只是猜想其他恒星极其遥远,并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因此人们当时并没有接受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 生:说明要证实科学假说,一定要有有力的证据来支撑。 生: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生:因为他建立的地心说不仅和人们观测到的天文现象相吻合,还能准确地预测天文现象,所以人们都相信他的观点。 生:因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太复杂了,哥白尼发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解释天文现象就会变得更为简洁了,因此再一次提倡日心说。 生1:不知道,课本上没有说。 生2:没有,我读过一篇文章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后来还被列为禁书,相信日心说的布鲁诺、伽利略等人还受到迫害。生:因为哥白尼也没有发现能够证明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谁是宇宙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讲解故事情节。 | 环节三:交流总结,反思评价 | 教师活动 师:每一个科学家提出和建立科学学说,都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师:他们是怎样搜集证据的?说说他们的区别。 师:你们觉得他们搜集到的证据真实可靠吗?对他们的科学学说有什么帮助? 师:请你们回顾和反思一下哪些地方进行过证据的搜集,这些证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请分别举例。 师:你们能总结一下搜集证据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搜集证据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并且真实而有关联的证据才能成为科学学说的重要支撑。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一个活动-制作证据灯笼串。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黄色的灯笼上写下或贴上我们证实的科学学说,再在红色的灯笼上写下或贴上我们搜集到的证据。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证据灯笼串”最多、最合理。 师:下面进入交流环节,请各组分别展示自己的“证据灯笼串”,同学们可以对别的小组的“证据灯笼串”进行评价和质疑,我们一起来评出最优小组。 | 学生活动 生:事实证据。 生:有通过观察计算的,有使用先进的观测工具的。 生:他们搜集到的证据是对他们学说的有力支持。 师:你们在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有过搜集证据的经历吗? 生:有。 生1: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电磁铁在不同的电流强度、导电线圈匝数时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证实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和导电线圈匝数都有关系。 生2:我们用查阅资料和计算的方法,收集一天中需要的热量,以及各种食物所含的热量,为我们设计合理的健康食谱提供依据。 生: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案例分析都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证据灯笼串) (学生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评价,评选最优小组)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科学家每次提出日心说或地心说的依据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获取这些证据的?为什么阿里斯塔克、哥白尼、伽利略都没有使所有的天文学家接受日心说?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 | | | |
|
6.板书设计 反思单元 仰望星空的人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真实的信息,只有真实而有关联的信息才能成为科学假说的有效证据。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与训练习题 |
- 教学反思与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