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 课时跟踪练+专题突破练习(含详解)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3.2课时跟踪练《细胞呼吸》(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3.2课时跟踪练《细胞呼吸》(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阶段的进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东城区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中有热能的释放
C.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和二氧化碳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解析:催化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A错误;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有少量能量的释放,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B正确;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属于中间产物,不是终产物,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中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D错误。
答案:B
2.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形成小膜泡,将各结构或物质进行纯化处理。含有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能产生CO2的是(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小膜泡
C.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解析: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A错误;虽然小膜泡是由线粒体内膜形成,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但是不能直接利用丙酮酸产生CO2,B正确;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丙酮酸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C错误;酵母菌可以利用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D错误。
答案:B
3.(龙岩联考)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很多人开始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解析:人进入高原后,由于氧气含量下降,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内环境pH略有下降,A正确;O2浓度降低,无氧呼吸增强,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B正确;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于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因此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C正确;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
答案:D
4.(青岛统考)如右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①和②处产生乙的量相等
C.②中的生理过程需要H2O
D.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乳酸
解析:题图中①~③分别代表有氧呼吸Ⅰ~Ⅲ阶段,甲、乙分别为丙酮酸和[H]。有氧呼吸阶段Ⅲ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有氧呼吸阶段Ⅰ、Ⅱ产生[H]的量不同,B错误;有氧呼吸阶段Ⅱ需要水的参与,C正确;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答案:C
5.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细胞中
B.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
解析: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A错误;X是葡萄糖,Y是丙酮酸,X→Y过程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M是乳酸,N是水,C错误;N是水,其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氧气,D错误。
答案:B
6.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物质的量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H]少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基质
解析:快肌纤维几乎不含线粒体,说明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少量ATP、[H];短跑时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从而产生大量乳酸,使人体产生酸痛感觉;有氧呼吸在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这一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D
7.(济南期中)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eq \f(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解析: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量和CO2的量相等,氧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等于产生CO2的量,表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当氧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大于酒精的量,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氧浓度为d时,产生酒精的量为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由图中数据可知,氧浓度为c时,eq \f(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C错误;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能产生[H]和ATP,D正确。
答案:C
8.(山西联考)细胞呼吸原理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目的不搭配的是( )
解析:粮食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错误;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C正确;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答案:B
9.细胞呼吸是细胞能量的根本来源,细胞呼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温度与氧气浓度对植物叶片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图中细胞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
B.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
C.温度对曲线Ⅱ代表的呼吸类型影响较大,对曲线Ⅰ影响较小
D.分析图甲、乙可知,水果储存需要低温和低氧的条件
解析:由于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图中细胞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A正确;分析题图甲可知,B点呼吸作用相对速率最高,该点对应的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宜温度,B正确;根据甲图曲线变化情况可判断,温度对曲线Ⅰ、Ⅱ代表的呼吸类型影响相同,C错误;分析图甲、乙可知,在低温和低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都较低,所以水果储存需要低温和低氧的条件,D正确。
答案:C
10.下图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吸取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用于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装置中的气体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产生
C.烧杯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D.若升高水温注射器中气体产生速率加快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吸取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判断该实验装置是用于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烧杯中加水的目的是维持实验温度,C错误;实验设置的是适宜的温度,若升高水温注射器中气体产生速率减慢,D错误。
答案:A
11.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解析: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因此对厌氧微生物没有作用,因此吡唑醚菌酯不能用于治疗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答案:D
12.(厦门质检)双氯芬酸是一种全球性环境污染物。研究发现,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
B.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
C.双氯芬酸污染会使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
D.双氯芬酸不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
解析: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应在黑暗中进行,A正确;因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B正确;双氯芬酸污染会影响绿藻的有氧呼吸,因此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C正确;由于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双氯芬酸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D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成都二模)为探究高浓度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两组都在4 ℃条件下贮藏。以后每10天(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l)和O2吸收量(m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0~10 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_____________;20 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 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解析:(1)实验过程中,0~10d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10d后未处理组蓝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水和酒精;20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实验结果显示,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O2处理组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而曲线中处理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低于未处理组,说明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答案:(1)线粒体内膜 水和酒精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抑制
14.(16分)已知在黑暗条件下蔗糖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这一结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去掉叶柄并用石蜡封口,石蜡也可以封闭气孔等通道),平均分成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脱色,用碘液检测叶片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忽略不计)。请回答:
(1)实验前要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叶片一般用________(试剂)进行脱色处理,再用碘液处理。
(2)组1中蔗糖转化成淀粉的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与组1相比,组2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三组实验不能证明蔗糖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因此必须增加组4,组4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饥饿处理以)消耗叶片中原有淀粉 无水乙醇
(2)ATP 有氧呼吸 组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ATP
(3)用石蜡封闭气孔后的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O2
15.(12分)(大连一模)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做进一步解释。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解析:(1)丙酮酸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不能生成ATP。(2)表中信息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黄瓜而言,低氧情况和正常通气情况下都产生乙醇,且低氧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中的乙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通气情况下,而乙醇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说明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有氧呼吸受阻:(3)将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与表中品种A在正常通气、低氧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对比可推知: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低氧情况下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正常通气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所以在绘制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时,图中品种B的丙酮酸的含量=0.34-0.19=0.15(μml·g-1),乙醇的含量=4.00-2.49=1.51(μml·g-1)。相应的图形见答案。
答案:(1)细胞质基质 不能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3)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用吸收矿质离子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处理
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O2
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N2
叶片浸泡在蒸馏水溶液中,通入O2
?
处理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检测结果
有淀粉
无淀粉
无淀粉
无淀粉
实验处理结果项目
正常通气品种A
正常通气品种B
低氧品种A
低氧品种B
丙酮酸/(μml·g-1)
0.18
0.19
0.21
0.34
乙醇/(μml·g-1)
2.45
2.49
6.00
4.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09《ATP与细胞呼吸》(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10.1课时跟踪练《基因工程》(含详解),共14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8.4课时跟踪练《免疫调节》(含详解),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细胞三),D正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