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1《细胞的分子组成》(含详解)
展开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
B.都含有结构式为(—NH—CO—)的肽键
C.都要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
D.都能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B
2.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RNA与ATP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
B.DNA是人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C.HIV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大肠杆菌的DNA分布在拟核和线粒体中
解析:mRNA和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A正确;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HIV是RNA病毒,C错误;大肠杆菌无线粒体,D错误。
答案:A
3.下列有关蛋白质和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B.两者在细胞分裂间期均有合成
C.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D.有些生物仅由蛋白质和DNA构成
解析:DNA和蛋白质的结构都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A正确;DNA在间期的S期完成复制,蛋白质在间期的G1和G2期合成,B正确;DNA是蛋白质合成的间接模板,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C错误;有些病毒只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如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答案:C
4.下列关于蛋白质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脂质共有的元素是C、H、O、N
B.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氨基酸的多样性决定
C.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解析:脂质不都含有N元素,A错误;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蛋白质的结构决定,B错误;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酶,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C错误;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答案 B
16.对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溶液 | 溶质的元 素组成 | 检测试剂 | 颜色反应 | 溶质的基 本单位 |
甲 | C、H、O | ① | 砖红色 | 葡萄糖 |
乙 | C、H、 O、N等 | 双缩脲 试剂 | ② | ③ |
A.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
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
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D.②是紫色,③是核苷酸
解析 根据题示信息,甲中的溶质用斐林试剂鉴定后呈现砖红色沉淀,应是一种由葡萄糖组成的还原糖,最可能是麦芽糖;乙中的溶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应该是一种蛋白质,则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答案 D
17.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单糖、二糖、多糖,均可水解
B.①②均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均可作为贮能物质
D.④可参与构成植物的细胞壁,用酶可将其破坏
答案 D
18.下图是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温度、水分、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情况。分析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测种子中是否有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
B.前8天,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
C.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D.实验过程中,种子的总重量也和干重的变化趋势相同
解析 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橘黄色的脂肪微粒,A正确;前8天,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吸水之后将脂肪转化为糖类,B正确;脂肪转化为糖类主要利用水,所以导致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C正确;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通过吸收水分,使总重量一直上升,D错误。
答案 D
19.下图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下列化合物能发生此种反应的有( )
A.脂肪 B.三磷酸腺苷
C.纤维素 D.蔗糖
答案 C
20.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B.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内外表面,用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C.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D.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数不变
解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故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A正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用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等,B错误;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不是催化作用结束之后就失活,但是酶可以被水解,C错误;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能破坏肽键。肽键的破坏需要相应的蛋白酶作用,D正确。
答案 AD
21.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中可能含有S元素
B.①处发生的过程是脱水缩合
C.肽链分子中乙的数目等于丙的数目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乙的种类多样有关
【答案】C
【解析】甲是组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一定有C、H、O、N,有的蛋白质含有S元素,A正确;①是脱水缩合,可使氨基酸形成多肽,B正确;如果肽链分子只有一条肽链,则肽链分子中乙(氨基酸)的数目减1后等于丙的数目,如果肽链分子有n条肽链,则肽链分子中乙的数目减n后等于丙(肽键)的数目,C错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D正确。 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答案】A
【解析】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误;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C错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D错误。
26.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糖类主要以单糖形式存在
B.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中都有果糖
C.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D.等质量的脂肪与糖原储存的能量相等
【答案】C
【解析】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A错误;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B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细胞膜成分还有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脂肪为主要的储能物质,氧化分解等质量的脂肪和糖原,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原多,D错误。
27. 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 待测物质 | 检测试剂 | 预期显色结果 |
① | DNA | 甲基绿 | 红色 |
② | 脂肪 | 苏丹Ⅲ | 橘黄色 |
③ | 淀粉 | 斐林试剂 | 蓝色 |
④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28.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所运用的原理是( )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同时利用甲基绿、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同时可显示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DNA、RNA,由此说明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B
【解析】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A错误;同时利用甲基绿、吡罗红对细胞染色,由于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所以可以同时显示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正确;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C错误;本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D错误。
29.分析甲图和乙图,甲图A、B、C代表物质单体,①②③④表示物质合成或分解、转化途径,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甲图A、B、C代表的单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具体名称),其中属于非还原性二糖的是________。
(2)人体在血糖浓度过高时,会通过乙图中______(填图中标号)途径合成多糖。
(3)肝糖原在合适条件下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吗?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这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此生物一定是______(填“动物”或“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填鸭育肥利用的是图乙中______(填图中标号)过程。
答案 (1)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蔗糖 (2)①②
(3)不能 肝糖原属于非还原性糖 (4)动物 能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 (5)④
30.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对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起调节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泛素的合成方式称为________,连接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如泛素参与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______________。
(3)与泛素合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泛素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将被特异性地识别并迅速降解,降解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细胞器)中。
(3)多肽链是在核糖体中合成,需要线粒体供能。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因此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溶酶体中。
答案:(1)脱水缩合 —NH—CO—
(2)蛋白酶(肽酶) ATP水解
(3)核糖体(线粒体) 溶酶体
31.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糖含量变化是________,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2)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图中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 d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Ⅱ: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 d的蛋白质制备液;
Ⅲ: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a (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a,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b
观察颜色变化b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下降 上升 (2)下降 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3)①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a:× 更正: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b:× 更正:直接观察颜色变化 ③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32.蓖麻种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并转变为__________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2)据乙图可知,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____________的形成,该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
解析:(2)题:同脂肪相比,糖类含有较多的氧。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变成糖类,增加的干重来源于氧元素。“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的质量)”:强调同化作用弱于异化作用,而不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呼吸消耗”、“脂肪减少”等类似答案不能得分。
答案:(1)甘油、脂肪酸(漏写、错写不得分) 糖类(或糖;或:葡萄糖、蔗糖)
(2)O 下降(或降低、减少) 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质量)
(3)淀粉 (暂时)储存能量
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6《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6《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详解),共13页。
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生物技术实践》(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生物技术实践》(含详解),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下列与物质提取有关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详解),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