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物质的变化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925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物质的变化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925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物质的变化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925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物质的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物质的变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近三年的中考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是必考内容,会以一道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可能与时下热点相结合,难度比较小。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也是高频考查点,可能与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结合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可以出现。另外,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可能考查,命题形式通常为判断物质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有关催化剂的考查可能会出现在质量守恒定律相关试题中,主要考查催化剂的概念。
考点详解
1、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微观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是指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主要是形状的改变和状态的改变。状态变化的微观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和物质固有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1)理解上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2)叙述上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往往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和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几点补充说明:
(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及中和反应
初中阶段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得氧或失氧的情况,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指酸跟碱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以上两类反应都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不一定
不一定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例如:2Na+Cl22NaCl
2Mg+O22MgO
CH4+2O22H2O+CO2
(3)在三大还原剂中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如:CO+CuOCu+CO2
(4)在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时应注意: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反应物间并没有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如:Ca(OH)2+CO2CaCO3 ↓ +H2O(看着像却不是)
②碳酸盐与酸反应虽然生成了三种化合物,但是其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于碳酸的分解,所以和复分解反应概念并不矛盾。
如:CaCO3+2HClCaCl2+H2O+CO2↑ (看着不像却是)
(5)通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都能生成水或二氧化碳(当然也都能生成氧化物)。
真题再现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将宏观、微观以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一种有机物
B.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过程中乙、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3:2
D.反应过程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4:9
2.(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中合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
3.(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常态化防控不可松懈。下列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房间开窗通风B.出门佩戴口罩C.及时测量体温D.研制开发疫苗
4.(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化学与工业、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人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B.食物的腐烂、水的沸腾、石油的炼制、烧碱的潮解都是物理变化
C.吸烟是不良嗜好,烟气中的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危害健康
D.《梦溪笔谈》中描述的“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5.(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检验食盐中存在氯离子::NaCl+AgNO3=AgCl↓+NaNO3
B.银片插入稀硫酸:Ag+H2SO4=Ag2SO4+H2↑
C.CO2通入CaCl2溶液:CO2+CaCl2+H2O=CaCO3↓+2HCI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6.(2019·四川资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B2=2AB3
C.该反应尚未完全进行
D.该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7.(2017·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面四个图象分别示意四个实验工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所述实验情况与图象基本吻合的是( )
A.常温下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水稀释,其pH的变化
B.电解水实验,生成两种气体体积的对应关系
C.从同一试剂瓶中取出质量相等的两份双氧水(主要成分是H2O2),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变化
D.向稀盐酸中加入一小块铜片,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变化(不考虑盐酸的挥发)
8.(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科研人员发扬“工匠精神”,自主研发出世界上最薄不锈钢箔“手撕钢”,其厚度仅为普通打印纸的,是我们国家新兴领域急需的高精尖基础材料。如图,手撕不锈钢箔的过程中,“手撕钢”发生变化的是( )
A.组成B.性质C.结构D.形状
9.(2021·广西·河池市教育学会中考真题)在pH=2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2+、K+、OH-、B.Na+、Cu2+、Cl-、
C.K+、、、Cl-D.Zn2+、Na+、、
10.(2021·广西·河池市教育学会中考真题)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食物腐败C.湿衣晒干D.纸张燃烧
二、填空题
11.(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华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美篇章。我们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1)《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这是对红军长征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红军将牛皮腰带和野菜煮来充饥,牛皮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锈迹斑斑的铁索桥,充满了很多未知,为红军顺利过桥再添困难。铁生锈的次要过程:,写出Fe转化为FeCO3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红军在翻越雪山时,常因高原反应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失去生命。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填字母)
A.高原地区空气稀薄
B.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含量增加
C.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不变,但单位体积空气质量减少
(4)“上九天揽月”。2020年12月17日,我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岩石中的长石以钙长石(CaO·Al2O3·2SiO2)为主,组成钙长石的几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
(5)“下五洋采冰”。2020年11月13日,我国的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潜水器与着陆器在万米海底的联合作业,对海底矿藏、可燃冰等资进行勘测。可燃冰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写出甲烷的化学式_______。
12.(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2021年1月22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首批客机,时速350km高铁下穿航站楼大厅,属世界首例。机场建设工程巨大,仅钢筋用量可修建11座法国埃菲尔铁塔。
(1)生铁和钢均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常用石灰石将矿石中的SiO2转变为炉渣。请写出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13.(2019·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已知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Al2(SO4)3+6X=3Na2SO4+2Al(OH)3↓+6CO2↑。
(1)X的化学式是______。
(2)其灭火原理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3)以X为主要成分的干粉灭火器,其灭火原理是X受热分解生成纯碱及两种常见灭火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14.(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从微观角度分析,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由______运动引起的。目前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一种途径,下列方法不能用于海水淡化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蒸发 B.过滤
C.膜法 D.多级闪急蒸馏法
(2)“宏观一微观一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如图实验装置是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的状态,请回答: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①水分子的能量
②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③水的化学性质
④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点燃a注射器中的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5.(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疫情”防控阶段,学校每天在教室和走廊中喷洒75%的医用酒精(化学式C2H5OH)进行消毒,酒精属于______(填写“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时,要远离明火,这是因为酒精具有______的化学性质。
三、综合应用题
16.(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低钠盐”是在精盐中按照配方比例加入适量的食用氯化钾,以降低食盐中钠元素的摄入量。生产厂家为改善“低钠盐”口味还加入少量的食用硫酸镁。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请你参与探究实验。
(1)准确称量40.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制得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钾溶液,直至过量,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4g。计算“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
(2)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现象,绘制出以下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B.C.
17.(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铁的冶炼和应用
(1)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①深埋的古墓中有些铁器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__(填字母)。
a.铁不活泼 b.密封缺氧 c.干燥少水
②胆碱为CuSO4晶体,《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亦化为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2)用赤铁矿高炉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铁炼钢,主要是降低______元素含量,除去生铁中硅、硫和磷等元素。
(3)硫酸亚铁可作为补铁剂,其药片表面包裹着用淀粉制作的糖衣,淀粉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如无此糖衣,FeSO4暴露在空气中转化成Fe(OH)SO4而失效,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二)铁红(Fe2O3)的制备
用工业烧渣(含有Fe2O3、FeO和SiO2)制备化工原料铁红的实验流程如图2:
(4)酸溶前将烧渣粉碎,目的是______。写出酸溶时发生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5)氧化时发生的反应为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反应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______。
(6)过滤2所得固体必须洗涤,判断固体已经洗净的方法是______。
(三)铁触媒的制备
铁触媒是工业合成氨的催化剂,主要成分为Fe3O4。用下列装置对铁触媒的制备进行研究。取48.00g铁红置于装置A中,控制不同的温度对其加热,测得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如表。
表: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
资料:加热到500℃以上,Fe2O3和CH4开始反应,生成铁的其他氧化物、CO2和H2O。温度高于700℃,生成Fe。
(7)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
(8)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需通入CH4,加热前通CH4的目的是______。
(9)加热到650℃时,装置A中剩余固体为FeO和Fe3O4的混合物,则两物质的质量比m(FeO):m(Fe3O4)=______。
(10)用铁红制取铁触媒,装置A应控制的适宜温度为______℃。
18.(2021·辽宁沈阳·中考真题)石灰厂生产的轻质碳酸钙可以制牙膏、补钙剂等,它是以石灰石为原料,经过提纯后得到的高纯度碳酸钙。其生产流程如图:
(1)石灰窑中煅烧500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假设杂质不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t,从生产流程看,产生的CO2进入碳化塔循环利用的目的是______。碳化塔里的反应物是______(写化学式)。
(2)该生产流程中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从石灰窑中产生的窑渣若不科学放置,会使水和土壤碱化,其原因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温度/℃
装置B/g
装置C/g
室温
300.00
400.00
550
300.45
400.55
600
300.90
401.10
650
301.80
402.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含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含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二轮复习题 课时15 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